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公共卫生要从医学层面、社会经济、社会政治三个角度来理解 ,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是通过预防和控制疾病、伤害、残障来促进大众健康及生命质量的提高。健全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应该包括建立疾病防治预警系统、监控系统、疫情信息报告体系、社区防控体系的建设等多方面内容。而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就应该是一个实施疾病监测、救灾防病、处理紧急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网络”。为建立一个健全、敏锐、充满活力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我们对 1995年以来发生在闵行区 3起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应急处置措施作回顾性分析 ,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近几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情况,为该系统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献分析,并利用2009-2013年哈尔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预警系统的灵敏度和疑似信号比例。结果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法律、法规体系已初步建立;目前已建立了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结论目前的监测预警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3.
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监测预警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疾病预防控制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是国家公共卫生信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信息基础。本文从建立一套集采集、监测、统计、分析、预警、展示为一体的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出发,阐述系统构成和各分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管理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的SARS疫情,使人们认识到我国公共卫生监测、预警报告体系的落后,建立反应灵敏的预警系统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在学习和贯彻卫生部37号令,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过程中,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系统建立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预警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系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的基础[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作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合理有效的疾病流行早期控制机制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有关部门在其发展成公共卫生危机之前及早控制事态发展,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的综合能力[1-4].为此,本文针对预警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珠三角某市校园传染病疫情预警系统运行情况,为完善预警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珠三角某市校园传染病疫情预警信息特征,并结合同期校园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情况评价系统预警效果。结果 2019年1月—2021年6月珠三角某市校园传染病疫情预警系统共发出658条预警信息,24 h预警响应率为100%,预警病种以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感冒为主,占全部预警信息的93.31%(614/658);预警信息总体呈双峰分布,最高峰在4—5月,次高峰在12月;主要发生场所为托幼机构(占56.53%)及小学(占28.12%)。同期共报告校园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8起,系统预警20起,系统预警灵敏度为52.63%,阳性预测值为3.04%。结论 珠三角某市校园传染病疫情预警系统有早期预警作用,可通过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进一步优化,并结合症状监测等,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7.
针对军队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工作存在公共卫生信息监测不够全面、危险因素识别评估不够高效、预测预报能力亟待加强的问题,提出健全监测报告制度规范、拓展公共卫生监测内容、加强监测预警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和加强监测预警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内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我国现有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基本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内涵。方法采用个人深入访谈和小组访谈收集资料,采用MAXqda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应急体系内涵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应从"体系建设"、"能力建设"、"机制建设"、"法律建设"四个方面综合考虑。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覆盖基层的防控网络,但是人力资源缺乏、监测网络不健全、实验室设备缺少、协调机制不完善、缺少储备、公共卫生投入不足依然是制约应急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论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加紧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疾病监测预警网络,加快完善应急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内涵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国现有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基本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内涵。方法采用个人深人访谈和小组访谈收集资料,采用MAXqda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应急体系内涵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应从“体系建设”、“能力建设”、“机制建设”、“法律建设”4个方面综合考虑。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覆盖基层的防控网络,但是人力资源缺乏、监测网络不健全、实验室设备缺少、缺少储备依然是制约应急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论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人,加紧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疾病监测预警网络,加快完善应急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美英两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警与应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新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作为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健康保障、流行病预警和应对战略的法律框架,通过与世界卫生组织的预警和应对活动相联系,积极协助国家应对国际公共卫生危胁.美国在"9*11事件"后,已经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问题作为生物反恐的一项重要内容.英国在应对频频发生的公共卫生领域灾难之中,形成了应付各种严重流行病的机制和网络.美国和英国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警及采取的措施值得我国借鉴.从中得到的启示①建立预警机制,提前识别危机;②建立快速反应机制;③信息披露机制;④加强国际合作,寻求国际援助;⑤了解和掌握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知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发和建立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报告、预案管理、会商决策、应急资源协同指挥等为基本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敏感性的动态监测、预警及高效的应急处理。方法应用一系列成熟的计算机、GIS、流行病学、生物数学及通讯新技术,采用可视化及面向对象设计开发技术开发完成。结果经过近2年的研究与开发,形成一套包含了本底资料采集、预警分析、资源管理、会商决策、指挥调度、效果评估的内部信息网、事件及时上报与反馈的远程数据交换网和发布预警通告并协调指挥、信息共享的外部移动通讯网的综合性广域网性质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结论该系统能有效地规范突发事件的预警、报告与应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科学性、经济性、安全性及先进性,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发传染病发生和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本文总结了新发传染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出面对未来万变的新发传染病,人类应不断提高防治能力,完善其各种准备为不变的策略,去应对万变的新发传染病。应做好传染病监测工作网络的布局,建立传染病实验室监测工作网络并保持常规运转,建立和完善医疗救治和处置的平战结合平战转换制度和机制,制定和...  相似文献   

13.
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探测、监测和预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染病继续成为全球发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影响公众健康生命、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国家安全。早期探测重点是及时、敏感地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异常信息,并进行现场调查和核实,也是有效监测、预警系统的前期;有效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全面准确地认识特定传染病暴发流行可能发生的事实条件、驱动因素和传播链,并提出科学有效预防控制策略措施;因衡量收集具体数据的资源支撑和价值大小,难以及时、完整、准确地获得流行病学、病原学等数据信息。本文综述传染病早期探测、有效监测、有效预警理论技术,整合利用中国有效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和多时空节点触发与多学科渠道监测暴发流行情况、病因、风险、过程和驱动因素的多源数据,构建运行敏感特异、分期度量的中国(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响应创新技术体系,为加强新发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避免应对不力传染病蔓延与防止过度响应资源浪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国情和在SARS危机中我国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体系及应急反应机制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我国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指挥协调系统、危机应对准备系统、信息网络系统、预警与监测系统、法律保障系统、公共卫生危机应急处理预案、危机评估和预警等级、应急响应系统、危机善后协调系统和危机处理效果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主要来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06年6月30日61起网络直报突发事件的最初发现情况和疾控机构初次获得相关信息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70.49%(43/61)的突发事件信息来源于卫生系统内部,事件最初发现人主要是门/急诊医务人员,占69.77%(30/43);卫生系统以外的占29.51%,最初发现人主要是教师,占30.23%(13/43).疾控机构最初获得突发事件信息的方式以被动接受报告为主,占78.69%;通过浏览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数据分析等主动方式占18.04%.[结论]北京市突发事件信息的来源相对单一,需要进一步加强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并考虑将突发事件报告职责扩大到学校等集体单位;此外,各级疾控机构应加强突发事件的主动监测,及时分析网络直报数据,提高早期发现疾病暴发的能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The recent SARS epidemic has renewed widespread concerns about the global transmis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is commentary, we explore novel approaches to global infectious disease surveillance through a focus on an important Canadian contribution to the area--the Global Public Health Intelligence Network (GPHIN). GPHIN is a cutting-edge initiative that draws on the capacity of the Internet and newly available 24/7 global news coverage of health events to create a unique form of early warning outbreak detection. This commentary outlines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PHIN and compares it to ProMED-mail, another Internet-based approach to global health surveillance. We argue that GPHIN has created an important shift in the relationship of public health and news information. By exiting the pyramid of official reporting, GPHIN has created a new monitoring technique that has disrupted national boundaries of outbreak notification, while creating new possibilities for global outbreak response. By incorporating news within the emerging apparatus of global infectious disease surveillance, GPHIN has effectively responded to the global media's challenge to official country reporting of outbreak and enhanc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credibility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health.  相似文献   

17.
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require timely detection and response to outbreaks. Many attempts to set up an outbreak early warning system in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PICTs) have failed. Most were modelled on systems from large countries; large amounts of data often overwhelmed small public health teams. Many conditions required overseas laboratory confirmation, further reducing timeliness and completeness. To improve timeliness and reduce the data burden, simplified surveillance was proposed, with case definitions based on clinical signs and symptoms without the need for laboratory confirmation or information on symptoms, location, sex and age. After trials in three PICTs, this system was implemented throughout the Pacific. Enthusiastic adoption by public health staff resulted in 20 of 22 PICTs reporting weekly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ithin 12 months of starting to use the system. In the first year, the system has detected many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 and facilitated timely implementation of control measures. For several Pacific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this is the first functional and timely infectious disease surveillance system. When outbreak detection is the principal objective, simplification of surveillance should be a priority in countries with a limited public health system capacity.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裂谷热是由蚊子传播的,以急性、高热为特征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目前我国尚未有感染裂谷热的报道,但是该病的全球扩散形势依然严峻.方法 对建立安全高效的动物卫生监测体系和裂谷热气候模型两种预警措施进行简单的综述.结果 裂谷热在动物发病情况优先于人体发病,因此建立动物卫生监测系统早期预警机制效果显著,同时利用裂谷热媒介生物条件特异性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建立气候模型进行早期预警.结论 国境口岸加强对裂谷热的早期预警能够及时地监测疫病的发展趋势,对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疫病的入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