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12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颌骨髁状突尤其髁状突颈部骨质脆弱 ,是骨折的好发部位。髁状突不同于下颌骨其他部位的骨骼 ,它构成颞颌关节 ,在下颌生长发育以及下颌的功能运动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髁状突骨折在临床治疗中有其特殊性。现将 1988~ 2 0 0 0年收治的 12 0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治疗的经验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10 2例 ,女 18例 ;年龄 5~ 5 0岁。致伤原因 :交通伤 81例 ,打击伤 18例 ,跌伤 15例 ,挤压伤 6例。骨折分类 :根据髁状突骨折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征象 ,将髁状突骨折分为髁状突高位骨折 (也称髁头骨折或关节囊内骨折 ) …  相似文献   

2.
髁状突是下颌骨结构比较薄弱的部位,其骨折发生率约占下颌骨骨折的1/3[1].髁状突是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骨折后处理不当,可出现咬合关系异常、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甚至关节强直等.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1991-2006年收治的256例髁状突骨折患者的资料,了解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情况.  相似文献   

3.
陈莉莉  王珍 《武警医学》1999,10(8):460-461
髁状突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之一。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撞击、枪伤、暴力、坠落、跌伤等致病因素的增多,髁状突骨折发生率明显上升,成为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治疗的重点。髁状突骨折后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出现颞颌关节强直导致张口困难、错牙合、疼痛及下颌运动障碍。髁状突骨折特别是移位明显甚至脱位的骨折,保守治疗常疗效不佳,我科自1995年以来,应用克氏钢针固定髁状突骨折,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均为男性,年龄9~43岁,平均28岁。其中儿童组5例,年龄在9…  相似文献   

4.
下颌骨位于颜面下1/3部位,因其位置较突出,易发生骨折,是颌面部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下颌骨髁突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下颌骨骨折的1/3,髁突骨折如手术处理不当会诱发关节强直[1]。武警北京总队医院于1999-09至2014-02手术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2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髁状突骨折是最常见的下颌骨骨折,其发生率约占下颌骨骨折的25%。髁状突骨折常引起患者咬合关系紊乱、张口受限,严重妨碍患者咀嚼、语言等生理功能,亦可影响下颌骨发育,引起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发生。在髁状突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上至今仍存在较大争议。对于手术治疗适应症,目前学者们尚无统一标准。随着内固定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自2003年以来共手术治疗髁状突骨折22例,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2例(28侧),男18例,女4例;年龄18-58岁,平均33.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2例,高处坠伤6例,硬物击伤4例。骨折类型:单侧16例,双侧6例。高位骨折4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下颌骨及颞颌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下颌骨及颞颌关节骨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重组下颌骨及颞颌关节SSD(surface shaded display)图像。成分结果56例中下颌骨正中颏部骨折12例、下颌骨颏孔部骨折17例、下颌骨下颌角部骨折11例、髁状突颈部骨折8例,髁状突错位7例,喙状突骨折1例。其中线性31例,粉碎性18例,错位7例。结论16层螺旋CT对下颌骨及颞颌关节骨折三维重组能够直观、立体、多角度的显示出骨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病例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64例(86侧)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64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中,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段20~30岁;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伤最多;骨折类型以髁颈骨折最多;治疗方法分保守治疗及坚固内固定术,治疗效果以坚固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为好。结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以青壮年男性为多,多由交通事故伤引起,以单侧髁颈骨折最为常见,坚固内固定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纵形骨折(SFMC)的影像学改变及其机制。方法:对47例(94例)疑有髁状突骨折的患者进行常规CT和三维重建检查,根据CT三维重形态学并结合解剖学,就SFMC的好发部位及特点作了分析。结果:检出各型髁状突骨折70例,其中纵形骨折22例(31.4%)位于髁状突中、外1/3交界段的内撕脱骨折18例,位于髁状突内1/3段的内极撕裂4侧,8例同时伴发下颌骨其他部位骨折,结论:由于髁状突的解剖特点,当正中颌面部或颏部受撞击时,其髁头内极具有较高的张应力和较弱的承受力而导致SFMC。三维CT的重要意义在于可立体观察解剖结构及其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9.
11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各种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4年以来共收治11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各项辅助检查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术后追踪3~24个月,观察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11例均一期愈合,随访3~24个月,开口度3.0~3.5 cm,咬牙合关系正常,关节区无明显不适。无关节区疼痛,弹响。结论: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是治疗各类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并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三维重建在下颌骨骨折中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下颌骨骨折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5例二维CT诊断下颌骨骨折病人行三维重建,显示下颌骨结构,测量骨折移位距离及下颌骨厚度.结果:45例下颌骨折中颏部和体部骨折最多见,其次为下颌角及髁状突颈部,下颌升支骨折最少见.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立体、精确、多方位地显示骨折部位、范围、移位、骨缺损范围等情况,对下颌骨骨折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CT资料总结分析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CT资料。结果:129例颌面部骨折中,男女比例为3.78∶1,好发年龄为20~39岁(46.5%)。下颌骨骨折74例(占57.4%),发生率最高,其中下颌骨颏部和髁突为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结论:颌面骨折以20~39岁男性患者多见,好发于下颌骨的颏部和髁突。  相似文献   

12.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比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的普通X线和CT检查结果,着重提出CT诊断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方法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髁突骨折是颌面外科常见的外伤之一 ,约占下颌骨折的10 %~ 30 % ,髁突骨折多为闭合性损伤 ,常合并有其他面骨骨折及面部软组织伤 ,因局部肿胀 ,关系紊乱 ,磨牙早接触、前牙开等 ,临床诊断并不困难 ,但应注意髁突骨折常并发有颅脑伤及全身内脏、四肢等损伤。本文收集 1993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的 4 5例髁突骨折诊治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33例 ,女 12例 ,10岁以下者 2例 ,11~ 5 0岁者 4 0例 ,5 1岁以上者 3例。骨折部位 :髁突粉碎骨折 10例 ,髁突颈部骨折 2 0例 ,髁突颈下部骨折 13例 ,髁突纵折 2例。…  相似文献   

14.
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颌骨子颌面部中体积大,位置突出,其正中联合部、颏孔区、下颌角及髁状突颈部属结构上和力学上的薄弱区域,易受损伤发生骨折。我科自1999年3月-2006年12月收治下颌骨骨折患者78例,采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效果佳。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三维CT对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SFMC好发位置及临床特点。材料和方法:对25例(50侧)疑有髁状突骨折的患者作了螺旋CT三维重建的检查,结合横断位和冠状位二维CT图像,确定SFMC。结果:11例(11侧)SFMC占检出的38侧髁状突骨折的28.9%(11/38),其中发生在髁状突中、外1/3交界段者9侧,髁状突内侧1/3段者2侧。4例SFMC并发下颌其他部位的骨折。结论:三维CT对诊断SFMC有着重要意义,SFMC好发于髁状突的中、外1/3交界段,其原因可能与髁状突的解剖特征及其与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16.
探索三维CT对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SFMC好发位置及临床特点。材料和方法:对25例( 50侧)疑有髁状突骨折的患者作了螺旋CT三维重建的检查,结合横断位和冠状位二维CT图像,确定SFMC。结果:11例(11侧)SFMC占检出的38侧髁状突骨折的28.9%(11/38),其中发生在髁状突中、外1/3交界段者9侧,髁状突内侧1/3段者2侧。4例SFMC并发下颌其他部位的骨折。结论:三维CT对诊断SFMC有着重要意义。SFMC好发于髁状突的中、外1/3交界段,其原因可能与髁状突的解剖特征及其与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17.
口腔入路髁突颈及下颌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避免面颈部留下手术瘢痕,探讨从口腔入路复位固定髁突颈及下颌骨支骨折的方法。方法采用口腔内下颌骨矢状截骨手术切口入路,用摆动锯将下颌支后缘垂直截骨,取出升支后缘骨块,髁突游离取出,体外直视下与升支后缘骨块固定后再从口腔原切口回植入,钛板固定。15例17侧采用本方法治疗,其中2例为外地医院行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中意外将下颌骨髁突颈部劈裂骨折,其余13例为闭合性骨折。结果术后1年复查全部患者的开口范围25~40mm,平均为35.8mm,1例有患侧后牙早接触,下切牙中线偏斜1mm。另1例张口约25mm,轻度受限,其余患者咬合关系良好,无主诉关节疼痛与弹响症状。全部患者无面神经、耳大神经损伤,无涎瘘,面颈皮肤无手术瘢痕结论在目前美容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下,口腔入路具有无外部瘢痕优势,且不会损伤面神经缺点是操作范围较小,增加了下颌支后缘垂直截骨。  相似文献   

18.
下颌骨因解剖结构复杂,其骨折形式多样.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下颌骨体部骨折、角部骨折、升支骨折、髁状突和喙突骨折.在普通X线片上,髁状突和喙突骨折最易被漏诊,从而影响患者的咀嚼、发音功能和容貌[1].为此,笔者探讨在不具备三维重建的基层医院,联合横断面和冠状面CT扫描对下颌不同部位骨折的诊断效果,以期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全颌曲面体层摄影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诊断的评价管志海,蒋华平,王经刚全颌曲面体层摄影(Pantomography)国内从70年代已开始使用。我们利用此法对180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进行了诊断,并与常规下颌骨正侧位片进行对照,发现诊断准确率有显著提高。其优...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51例均经MSCT横断面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及容积再现技术(VR)。结果髁突骨折仅有骨折线,未发生移位19例,髁突骨折移位32例。轴位CT可明确显示骨折情况并可清楚显示细小骨折及骨折周围软组织改变情况。MPR冠状及矢状重建可显示髁突移位方向。VR可提供下颌骨髁突三维立体改变,SSD可显示骨折全程走行,骨折位置。髁突矢状骨折9例,轴位CT表现为髁突由一间隙分为内外2部分,冠状位或斜冠状位MPR表现为髁突分叉。结论髁突骨折可在横轴位CT扫描基础上,根据伤情及目的不同,选择重建组合,能较全面的评价髁突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