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炎性指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及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间的关系。方法:选取CHD患者65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按Gensini评分法评定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另1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列为对照组。结果:UAP组和AMI组的血清CRP水平均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1),SA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较UAP组明显增高(P<0.01);血清sCD40L水平在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逐渐增高,其中AMI组和UAP组较SAP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在AMI组和UAP组之间以及SAP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MP-2水平在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逐渐升高,且各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这3个指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无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RP的风险比值(OR)为1.452,P<0.05;sCD40L的OR值为1.071,P>0.05;MMP-2的OR值为1.152,P<0.05。结论:血清CRP、sCD40L、MMP-2水平能反映CHD的严重程度,并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CRP、MMP-2可能是ACS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妊娠相关血浆蛋白酶A(PAP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选取4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为实验组,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5例,健康对照组13例,分别测定他们的血清MMP-9、PAPP-A、hs-CRP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在ACS组中的相互关系。结果:UAP组和AMI组的MMP-9、PAPP-A和hs-CRP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亦显著高于SAP组(P<0.05~<0.01),hs-CRP水平与MMP-9、PAPP-A水平显著相关(r=0.217,0.244,P均<0.05)。结论:MMP-9、PAPP-A、hs-CRP与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其测定有助于ACS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3.
于海侠  徐峰  陶斯阳 《山东医药》2011,51(25):67-6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其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ACS患者9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23例(SAP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PAPP-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脑利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与21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ACS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AMI组、UAP组发病12 h内PAPP-A、BNP、hs-CRP均高于SAP组、对照组(P均〈0.01);AMI组、UAP组PAPP-A与BNP、hs-CRP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0.74,P均〈0.01)。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的PAPP-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PAPP-A、BNP、hs-CRP均明显升高,其均可作为评价ACS患者不稳定斑块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及斑块的稳定性.方法 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16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PAPP-A水平,分析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结果 PAPP-A在AMI组、UAP组、SAP组和对照组中浓度分别为(16.85±10.30)mIU/L、(15.24±10.51)mIU/L、(8.51±3.10)mIU/L和(8.35±2.01)mIU/L;在AMI和UAP组PAPP-A水平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1),但在AMI组与UAP组、SAP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PP-A在Ⅱ型斑块组明显高于Ⅰ型、Ⅲ型斑块组(P<0.01),Ⅱ型斑块在AMI组、UAP组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AP组(P<0.01).结论 PAPP-A参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Ⅱ型斑块易破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外周血妊娠相关性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以明确其与冠脉综合征(AS)不稳定斑块的相关关系,探讨PAPP-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及33名非冠心病对照组血中PAPP-A、游离的及总的IGF-I水平。结果血PAPP-A水平在ACS患者明显高于SAP及对照组(P<0.01);与游离的IGF-I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1),而与CK-MB、cTnI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PAPP-A水平升高与AS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提示可作为识别ACS的早期血清学标志物,且其水平的升高与心肌坏死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血清水平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的变化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15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清PAPP-A、高敏CRP(hsCRP)和TNF-α水平。同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RT-PCR检测PAPP-A和TNF-α的mRNA表达。结果:SAP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U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但低于AMI组。SAP组血清PAPP-A水平和单核细胞PAPP-A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UAP组和AMI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均P<0.01)。ACS组患者的血清PAPP-A水平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616,r=0.712,P<0.01),同时外周血单核细胞PAPP-A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hsCRP水平及TNF-αmRNA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706,r=0.733,P<0.01)。结论:PAPP-A可能是由活化的单核细胞合成并分泌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和血循环中,并与炎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白介素-10 (IL-10) 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ACS患者38 例(ACS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组18 例;稳定型心绞痛(SAP) 组17 例;对照组17 例.用ELISA法测定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白介素-10水平.结果血清M-CSF水平AMI组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UAP组高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AMI组与UAP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L-10水平AMI组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 UA组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ACS病人血清IL-10和M-CS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52,P<0.05).结论 (1)ACS患者血清M-CSF升高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2)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0升高,并且与血清M-CS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反映了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作为抗炎因子的IL-10与其他炎症因子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及冠状动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 选取150例冠心病(CHD)患者为试验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名.分别测定外周静脉及冠状动脉血清MMP-9、PAPP-A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在CHD组中的相互关系.结果 UAP组和AMI组的MMP-9、PAP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亦显著高于SAP组(P<0.05~<0.01).CHD组MMP-9与PAPP-A水平显著相关(P<0.05).结论 MMP-9、PAPP-A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密切相关,测定其水平有助于ACS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1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被分为ACS组(7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9例)。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PAPP-A、IGF-I,采用超敏免疫透视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①ACS组血浆中PAPP-A、IGF-I和hs-CR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SAP组(P<0.01或<0.05);②SAP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PAPP-A、IGF-I和hs-CR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血PAPP-A水平在ACS患者与游离的IGF-I有明显正相关(r=0.68,P<0.001),而与总的IGF-I、CK-MB和cTnT无明显相关性(P>0.05);④直线相关分析发现在ACS组hs-CRP与PAPP-A显著相关(r=0.63,P<0.01)。结论:血PAPP-A、IGF-I与hs-CRP水平在ACS患者显著升高,与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有关,可作为ACS患者的早期诊断敏感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冠心病及斑块易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患者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患者19例,采用ELISA测定患者血清中PAPP-A水平,同时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测定患者斑块纤维帽厚度。结果:ACS组PAPP-A高于SAP组[(48.71±18.90)ng/L∶(18.93±11.11)ng/L,P<0.01];ACS组斑块纤维帽厚度低于SAP组[(45.44±18.25)μm∶(90.74±24.54)μm,P<0.01]。ACS组中PAPP-A与斑块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778,P<0.01。逐步(Stepwise)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认定PAPP-A是预测斑块易损性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APP-A是一种独立的、能够有效预测冠心病风险以及斑块易损性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临床诊断为ACS的患者102例,被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8例)。另选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为SAP组和2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PAPP-A、ET,采用超敏免疫透视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①ACS组(AMI组和UAP组)血浆中PAPP-A[(20±6)mI U/L∶(15±4)mI U/L∶(6±4)mI U/L∶(5±5)mI U/L]、ET[(60.9±35.4)ng/L∶(52.4±33.4)ng/L∶(38.1±30.5)ng/L∶(35±19.0)ng/L]和hs-CRP[(22±11)mg/L∶(24±8)mg/L∶(3±2)mg/L∶(2±1)mg/L]浓度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②SA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PAPP-A、ET和hs-CR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ACS患者血PAPP-A水平与ET及hs-CRP有明显相关(r=0.68、0.63,P均0.01),而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I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APP-A、ET与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与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有关,检测其水平有助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液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等的变化。方法 112例冠心病患者被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2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作为对照组。观察hsCRP、IL-6、PAPP-A、ICAM-1等生化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SAP组、UAP组、AMI组血hsCRP和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和AMI组高于SAP组(P〈0.05),AMI组高于UAP组(P〈0.05)。UAP组和AMI组的PAPP-A和ICAM-1水平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hsCRP、IL-6、PAPP-A和ICAM-1在ACS易损斑块的破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血浆水平可以作为判断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筛选高危患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溶性ST2(sST2)、可溶性CD40L(sCD40L)及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81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9例,另选正常对照组35例,同期测定sST2、sCD40L及NT-proBNP水平,比较不同组间三者的差异,同时分析ACS病人三指标与血管病变支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ACS组、AMI组、UAP组sST2、sCD40L及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MI组sST2、sCD40L及NT-proBNP水平高于UAP组(P0.05);ACS病人中三支病变组sST2、NT-proBNP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变血管组sCD40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病人3个月内发生主要冠脉不良事件情况(MACE)病人sST2、sCD40L及NT-proBNP高于无冠脉不良事件发生别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ACS病人血清sST2、sCD40L及NT-proBNP水平对ACS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骨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0例冠心病患者(ACS 50例,稳定型心绞病20例)和1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MPO和sCD40L浓度.结果 ACS组MPO、sCD40L浓度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病组和对照组(P<0.01),稳定型心绞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O、sCD40L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中均高于对照组,但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各亚组中MPO与sCD40L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MPO和sCD40L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与ACS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UAP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对照组(40例)作为入选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法测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ICAM-1。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之间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与ACS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可溶性CD40配体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22名,将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5例。其中20例(UA组15例、AMI组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对sCD40L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观察冠脉造影和PCI术前和术后30dsCD40L的水平变化。结果①UA组及AMI组血清sCD40L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②UA组与S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明显较SA组高(P<0.01)。③S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AMI组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PCI后30d血清sCD40L明显低于PCI前(P<0.01)。结论血清可溶性sCD40L的升高在ACS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反应斑块不稳定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冠心病不同亚组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表达的变化,并对PAPP-A与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UAP,n=37),急性心肌梗塞病人(AMI,n=24),稳定型心绞痛病人(SAP,n=29),健康体检者(n= 32)的PAPP-A水平;同时测定病人及健康体检者的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 MB)、肌钙蛋白(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压、血糖水平,且对上述人群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PAPP-A在UAP、AMI病人比SAP、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P<0.01),PAPP-A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CK、CK-MB、cTnI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年龄、血脂、血糖、血压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APP-A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密切相关,可作为ACS新的生化指标用于临床的预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表达及两者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治疗的171例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验证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6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2例;选取同期的50名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APP-A、IGF-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血清PAPP-A、IGF-Ⅰ、hs-CRP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血清PAPP-A、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IGF-Ⅰ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cTnT水平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SAP组和对照组间血清cTn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PAPP-A、IGF-Ⅰ、hs-CRP和cTnT的相关性分析显示:PAPP-A与IGF-Ⅰ呈正相关(P0.05),PAPP-A与hs-CRP呈正相关(P0.05),IGF-Ⅰ与hs-CRP呈正相关(P0.05),PAPP-A、IGF-Ⅰ、hsCRP与cTnT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与血清PAPP-A和IGF-Ⅰ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可能与PAPP-A和IGF-Ⅰ协同降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斑块易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60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另选择除外冠心病的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sTM水平,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测定斑块纤维帽厚度,评价斑块易损性,比较3组血浆sTM水平,分析血浆sTM水平和冠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及其对ACS的诊断价值。结果:1ACS组、SAP组、对照组血浆sTM水平分别为(96.35±6.22)、(71.70±7.30)、(51.86±3.48)p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CS组、SAP组斑块纤维帽厚度分别为(47.70±13.17)、(88.34±18.38)μm,ACS组明显小于SAP组(P0.01)。3ACS组中sTM水平与斑块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742,P0.01);SAP组中sTM水平与斑块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516,P0.01)。4应用sTM判断ACS的ROC下面积为(0.873±0.082),大于应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判断ACS的ROC下面积(0.760±0.075)。结论:1血清sTM水平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有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冠脉斑块稳定性的一个指标。2sTM较hs-CRP具有更高的早期诊断和判断ACS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后血清妊娠相关性蛋白-(APAPP-A)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40例ACS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前后,20例稳定型心绞痛及20例非冠心病患者血清PAPP-A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清PAPP-A浓度[(UA组(4.69±0.92)mIU/L,AMI组(5.14±0.85)mIU/L]明显高于SA组[(1.30±0.03)mIU/L]和非冠心病组患者[(1.25±0.09)mIU/L],应用他汀类药物后,ACS患者血清PAPP-A水平降低[UA组(1.32±0.10)mIU/L,AMI组(1.38±0.04)mI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他汀类药物后,ACS患者血中PAPP-A浓度明显升高,PAPP-A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易损斑块新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