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2~77岁,平均年龄69.1岁.并发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7例、心脏病4例.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19例,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9例,多点开窗减压后路固定植骨融合术2例.采用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手术均安全完成.平均随访2年1个月,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69.1%.结论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内科并存症多,多节段退变和椎管狭窄者多.正确处理内科并存症,结合症状、体征、影像学及术中探查情况恰当减压,能获得较好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7年12月-2009年3月,对16例确诊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直视下气化切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减压和松解受累神经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疼痛状况进行评分,末次随访同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65min;出血量20~180ml,平均40ml;随访2-12个月,平均4个月.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VA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按照Macnab标准评定,本组优12例,良2例,可2例.结论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13-18岁。记录患者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Oswestry残障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Nakai分级评定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9.7个月(13~26个月)。术后随访患者ODI、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Nakai分级:优17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92%。结论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是治疗中央型和旁中央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微小型腰椎间盘突出症(minim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M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采用PELD治疗的42例MLDH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discectomy, PTED)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discectomy,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探讨PTED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我科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确诊为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试验组)和常规椎板开窗组(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在局部麻醉、G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TESSYS穿刺技术,内镜下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进行神经根的减压和松解。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单侧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松解。术后随访13~29个月,平均19个月,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JOA评分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手术效果。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PTED组平均手术切口(0.7±0.2)cm,手术出血量(7.2±2.1)ml,手术时间(73.7±11.2)min,术后卧床时间(13.1±5.2)h,术后住院时间(3.5±0.7)天。FD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3.2±0.4)cm,手术出血量(47.5±11.3)ml,手术时间(52.4±8.5)min,术后卧床(98.7±19.6)h,术后住院时间(13.4±2.3)天。两组病例术后ODI、VA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两组术后1年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和FD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PTED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PTED近期疗效与FD相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分析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隐性失血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 2008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采用后入路经椎板间入路治疗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56例,女46例,年龄17~65岁,平均35岁。2名骨科医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前MRI影像独立进行分析,确认腰椎间盘椎管侵占率50%者,评估为巨大腰椎间盘突出,行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术后进行MRI或者CT复查,和术前影像进行对比观察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对患者术前、术后1天、3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3个月进行Mac Nab评分,评价经椎板间入路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每个节段6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 ml,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MRI或CT显示突出椎间盘髓核被切除,硬膜囊、神经根未再受压。术后1天、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1.9±1.0)分、(1.8±1.4)分,均较术前(6.5±2.5)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时按照Mac Nab标准评定,优64例,良3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1%。结论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可很好地解决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经皮腰椎间盘旋切术(automated percutaneous lumber discectomy,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安全系数高,术后恢复快.住院费用低等优点,已为骨科医师普遍接受.但其术后优良率仅为70%~80%.远低于传统椎管开放手术。如何提高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一直是临床骨科医生关注的话题。本院1996年10月至2003年10月行APLD35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25岁以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9例临床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开放或微创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9例病例全部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至3.5年,平均为19个月,术后均进行腰、腿痛VAS评分,JOA、ODI评分,结果较术前改善明显,影像学结果复查满意.术后症状减轻,体征大部分消失.结论 25岁以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体征与成年患者相似.保守治疗无效后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开窗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1年6月至2005年2月期间行双开窗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42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X线片、CT或MRI检查发现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同时出现双侧腰骶臀部症状或交替性腿部症状,且症状与影像学相符。对所有患者通过JOA腰背痛手术治疗评分、Macnab评定标准和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分。结果42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9年,平均6.2年,随访患者JOA评分为(23.58±6.35);根据Macnab疗效标准,优3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达85.71%,无同节段症状复发和腰椎失稳现象发生。结论双开窗有限手术能彻底减压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且远期疗效好,是治疗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1,GLUT-1)在人类腰椎间盘中的表达情况,了解GLUT-1在人类腰椎间盘组织中表达意义及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患者手术中取出的腰椎间盘组织45例,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3岁。根据MRI检测结果按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系统根据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将所有临床病例分为三组:其中8例为正常组,15例椎间盘组织中度退变组,22例为重度退变组。正常组椎间盘组织来源为腰椎骨折患者手术方式为腰椎骨折减压摘除椎间盘及腰椎骨折椎体切除患者,退变组椎间盘组织来源为行腰椎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麻醉方式均为全身麻醉。将术中取出的腰椎椎间盘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椎间盘中GLUT-1表达情况,采用RT—PCR方法检测腰椎间盘中的GLUT-1表达量的情况,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正常人类腰椎间盘组织中GLUT-1的表达呈弱阳性,中度退变组中GLUT-1的表达为阳性,重度退变组中GLUT-1的表达为强阳性,且随着腰椎间盘组织退变的程度加重其表达也进行性加强,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GLUT-1基因存在于人体椎间盘组织中,且与椎间盘退变存在一定相关性,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UT-1在人类腰椎间盘中存在表达,并与椎间盘退变相关。GLUT-1在延缓腰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可以考虑采取通过检测GLUT-1在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来达到检测腰椎间盘组织退变情况,可以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调节GLUT-1在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作为预防和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研究方向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腰椎间盘多节段突出导致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999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选择性开窗﹑"责任"椎间盘摘除﹑椎板切除、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内固定治疗108例胸腰椎间盘多节段突出导致椎管狭窄患者,其中男77例,女31例;年龄43~81岁.病程6个月至18年,平均1.5年.经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腰椎X线片、CT、MRI检查,确定"责任"椎间盘及狭窄间隙.胸椎间盘突出11例、腰椎间盘突出84例、胸腰椎间盘突出13例.术中摘除腰椎间盘髓核153个﹑胸椎间盘髓核8个,椎间植骨融合78个间隙,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20例.手术疗效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判断.结果 108例获随访1-2年,平均13个月.优62例,良25例,可21例,无差级病例,总的优良率为80.6%.未出现断钉、松动及骨不融合现象.术后复查X线片所有患者均于6-12个月骨性愈合,未见假关节形成.结论 选择性开窗神经根管减压﹑准确切除"责任"椎间盘﹑必要时椎板切除、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间盘多节段突出导致椎管狭窄,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胸腰椎爆裂骨折经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伤椎相邻椎间盘及相邻节段椎间盘的转归。方法随机选取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55例(62椎体)得到随访,合并椎间盘损伤3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观察指标包括术前术后椎间盘的退变程度(于MRIT2加权像上按Pearce分级标准)、Cobb角改变、VAS疼痛评分改变等。结果术前未合并椎间盘损伤的患者与合并椎间盘损伤的患者相比,伤椎相邻椎间盘的退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央终板骨折粉碎严重或复位不佳的患者与术前未合并椎间盘损伤的患者差异更加显著(P〈0.01),术前未合并椎间盘损伤的患者与合并椎间盘损伤的患者相邻节段椎间盘的退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未合并椎间盘损伤组及中央终板骨折复位良好组与中央终板骨折粉碎严重或复位不佳组相比,术前术后VAS评分改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很好地避免术后后凸畸形的复发,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术前应尽可能行MRI检查明确椎间盘的情况,术中尽可能复位中央终板骨折,尤其是术前合并椎间盘损伤的患者,必要时可切除损伤椎间盘,行椎间融合术。由于坚强固定及融合术的相关副作用,新的固定方式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腰椎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及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20例腰椎滑脱患者,根据植骨方式不同分为A组(TLIF组,35例)、B组(PLIF组,40例)及C组(PLF组,45例),比较3种植骨融合术的Nakai评分、融合率、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等情况.结果 A、B及C3组Nakai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88.57﹪、87.50﹪、88.89﹪,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B及C组融合率、分别为91.43﹪、92.50﹪、68.89﹪,3组融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比较A、B两组融合率与C组融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面积3组比较,A、B两组均显著优于C组(P<0.05),A、B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3种方法均可用于退变性腰椎滑脱症,PLF在融合率方面逊色于TLIF及PLIF,TLIF及PLIF对腰椎滑脱矫正、融合率、椎间高度维持、神经松解等方面较PLF有显著的优越性,建议作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优先考虑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内源性硫化氢合成酶在突出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缺氧相关的细胞因子HIF-1a的表达以及髓核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09年8月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行后路手术切除的椎间盘髓核组织标本共4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20~81岁,平均49.3岁.根据腰椎MRI和术中所见,将其分为包含组(后纵韧带完整)和非包含组(后纵韧带破裂),每组病例20例,同时选取先天性脊柱侧弯手术切除椎间盘髓核组织标本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研究CBS、CSE及HIF-1α在不同椎间盘突出类型髓核细胞中表达的情况;通过TUNEL染色研究不同椎间盘突出类型中髓核细胞凋亡的情况;分别比较CBS、CSE、HIF-1α免疫组化阳性率和TUNEL染色阳性率在对照组、包含型和非包含型之间的差异;进一步研究髓核细胞中CBS、CSE与HIF-1α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结果 CBS在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非包含组阳性率为51.3%±3.9%,包含组中阳性率为38.2%±5.5%,对照组中阳性率为19.8%±4.9% (P<0.01).CSE在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非包含组阳性率为51.5%±4.7%,包含组中阳性率为31.0%±5.3%,对照组中阳性率为18.3%±2.4% (P<0.01).HIF-1α在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非包含组阳性率为54.2%±4.8%,包含组中阳性率为29.3%±3.5%,对照组中阳性率为13.9%±4.0% (P<0.01).椎间盘髓核组织TUNEL染色情况:非包含组阳性率为21.4%±4.2%,包含组中阳性率为16.2%±6.1%,对照组中阳性率为7.6%±1.9% (P<0.01).经Person相关分析后,CBS和HIF-1α的表达正相关,r=0.849,(P<0.001);CSE和HIF-1α的表达正相关,r=0.915 (P<0.001);CBS的表达和TUNEL阳性表达正相关,r=0.671,(P<.001);CSE的表达和TUNEL阳性表达正相关,r=0.801 (P<0.001).结论 腰椎突出椎间盘组织中表达内源性H2S合成酶CBS和CSE,并且其表达与突出类型、HIF-1表达和髓核细胞凋亡相关,提示内源性H2S的合成和功能可能与缺氧相关,并在椎间盘细胞的凋亡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和评价骶管阻滞与骶管阻滞+坐骨神经干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4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程和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行骶管阻滞和骶管阻滞+坐骨神经干阻滞治疗,两组均以曲安奈得、利多卡因、维生素B12维生素B1与生理盐水混合液行神经阻滞治疗,每周1次,4次为一个疗程。结果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A、B两组的优良率分别为40%(16/40例)和88.2%f30/34例),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26/40例)和92.5%f37/40例),B组疗效明显高于A组(P〈0.01)。A、B两组出现下肢乏力的发生率分别12.5%(5/40例)和2.5%(1/40例)(P〈0.01)。结论骶管阻滞和和骶管阻滞+坐骨神经干阻滞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但后者比前者疗效更优,下肢乏力现象更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分析腰椎棘突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和术后椎间盘再突出原因.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月40例采用棘突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24例,年龄39~77岁,平均58.3岁;后路单纯开窗减压+Coflex固定15例,开窗减压、髓核摘除+Coflex固定25例.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随访均拍摄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活动度(ROM)及椎间隙高度指数变化.症状缓解不明显患者行腰椎MRI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1.2个月.ODI和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43.88±16.34和5.94±1.39降至末次随访的14.63±6.84和1.13±0.9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间隙活动度8.32±3.56,术后3.64±2.7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间隙高度指数有明显提升(P<0.05),随访末期椎间隙高度指数逐渐下降,与术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例行单节段减压、椎间盘切除+Coflex固定患者术后6个月内原有症状加重,MRI检查提示有椎间盘再突出,再突出率7%;1例患者行翻修手术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棘突间Coflex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近期疗效显著,但术后有再突出风险,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选择需慎重,术后指导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