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在持续进行。充分认识2型糖尿病的各类治疗药物的机理和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综合文献,就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胰岛素增敏剂、抑制碳水化合物吸收药物、胰岛素、糖尿病相关的其他酶靶调节剂等进行综述,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合理选药用药。  相似文献   

2.
李志萍 《西部医学》2008,20(2):288-289
目的探索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本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分为单纯应用胰岛素组16例;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25例;胰岛素、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组15例。结果治疗12周,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2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有下降,而胰岛素、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组变化明显。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特别是肥胖患者,胰岛素用量较大时加用罗格列酮能有效控制餐前及餐后血糖,使糖化血红蛋白在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脾增敏汤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既符合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诊断标准、又符合“脾虚湿盛、浊瘀内阻证”辨证分型标准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服健脾增敏汤,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服盐酸二甲双胍,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体质量指数(BMI)、血脂、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HOMA-IR、BMI、TG、CHOL、FBG、2hPG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HOMA-IR和TG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增敏汤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的降血糖疗效。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试验,55例2型糖尿病人分为两组,A组给罗格列酮2mg口服,1次/d,B组给格华止850mg口服,1次/d,如2周后血糖≥11.1mmol/L,则各组加量至2次/d,疗程8周。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PBG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降血糖总有效率为82.8%,疗效与格华止相近(P〉0.05);能降低FIN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文达敏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应用较大剂量胰岛素(诺和锐30)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文达敏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腰围、体重指数(BMI)及全天胰岛素用量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IR)指数(HOMA - 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 - IS)。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显著降低(P 〈0.05);BMI、腰围稍有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HOMA - IR 显著降低,HOMA -IS、ISI 升高(P 〈0.01),并且全天胰岛素用量明显下降(P 〈0.01)。结论文达敏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且能减轻 IR,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全天胰岛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T2DM)的胰岛素抵抗(IR)是一种病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胰岛素不能对正常的胰岛素循环水平做出适当的反应.IR是胰岛素依赖细胞(如脂肪细胞等)对胰岛素激素不适当反应的复杂病理状态.IR可以看作是引起T2DM的谜团,它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多种慢性病的基础,因此治疗和预防IR具有...  相似文献   

7.
初诊2型糖尿病早期采用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已取得临床可喜成绩,部分病人强化治疗后可单纯采用生活方式干预,使糖尿病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罗格列酮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可改善胰岛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胰岛素增敏剂文迪雅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对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文迪雅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及空腹胰岛素及C肽的变化。结果,空腹及餐后血糖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糖基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及空腹胰岛素、C肽明显降低(P<0.05)。提示文迪雅和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低胰岛素抵抗,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抵抗不仅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还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它参与了糖尿病发生、发展、结局的全过程。针对胰岛素抵抗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中医药改善胰岛素抵抗包括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治疗、中药复方治疗、针灸治疗等。中医中药整体性、多层次、多靶点调节的优势,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6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 (文迪雅 )单用或与二甲双胍 /磺酰脲类合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 :对 6 1例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 1 2周的文迪雅治疗。包括单一用药组 1 7例 ,合用二甲双胍组 2 1例 ,合用磺酰脲组 2 3例。结果 :与基线比较 ,患者空腹血糖 (PBG)、餐后 2h血糖 (P2hBG)、糖化血红蛋白 (HBAK)、空腹胰岛素 (FINS)水平均下降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治疗后 |A |增加 ,|R1|降低 ,副作用轻微 ,体重增加 ,轻微胃肠道反应 ,未观察到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降血糖疗效确切 ,能降低 2型糖尿病人FINS水平 ,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副反应轻微 ,是 2型糖尿病有效和安全的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c)在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T2DM患者95例,依据尿蛋白分为无蛋白尿组(A组)4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34例,临床蛋白尿组(C组)21例,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的空腹血肌酐(SCr)与血清CysC水平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结果]B、C组患者血清SCr、CysC水平均高于A组,CCr水平低于A组(P〈0.05),CCr随蛋白尿程度加重而下降。B、c组患者血清SCr、CysC水平与CCr呈负相关(P〈0.01),且B组患者中,CysC与CCr的相关性更强(P〈0.01)。[结论]血清CysC可以作为评价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指标,尤其适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2.
兰珍  李彩萍 《医学综述》2008,14(5):714-716
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是由胰腺浕细胞、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胃肠道激素。GLP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延迟胃排空,增加胰岛?细胞数量,以维持正常血糖,可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药物。其可被二肽基肽酶Ⅳ降解,半衰期极短,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研究GLP-1类似物及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有更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GLP-1的作用机制及其在2型糖尿病中的治疗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氧化还原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体的氧化还原水平在2型糖尿病(2-DM)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设置葡萄糖调节受损组(D I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并发症组(DC组)及两组健康对照组[年青对照组(HY组)和中老年对照组(HM组)],每组选择30例研究对象,测定空腹血清SOD、VC、VE及MDA、H2O2。结果:血清MDA、H2O2在年青对照组、中老年对照组、葡萄糖调节受损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症组依次升高,糖尿病并发症组及糖尿病组的血清SOD、VC、VE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年青对照组比中老年对照组抗氧化应激能力较强;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增高,还原水平下降,提示机体氧化还原状态在糖尿病的病理改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的作用。方法:将血糖控制不佳的64例T2DM患者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32例)和非老年组(32例),每组又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安慰剂组、吡格列酮单药组、吡格列酮+磺脲类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每组8例,早餐前30 min口服实验药物,疗程为3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肝功能、血常规。结果:治疗3月后,吡格列酮单药组和2个联合治疗组FBG、HbA1C、TG均显著降低,HDL-C升高,且2个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个联合治疗组分别有4例和3例减少了原磺脲类和二甲双胍的用量。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显著改善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参数,是老年T2DM患者较理想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has traditionally been considered to affect mainly the elderly; however, the age at diagnosis has gradually reduced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the incidence of young-onset T2DM is increasing, it is still not fully clear the onset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early-onset T2DM.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initi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onset T2DM in Chinese patients and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This cross-sectional controlled study was performed using a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in outpatients of multiple centers in China. A total of 1545 patients with T2DM with an age at onset of <40 years were included,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subjects aged <40 years with normal blood glucose level.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young-onset T2DM, the mean age and initial hemoglobin 1Ac at diagnosis were 32.96 ± 5.40 years and 9.59 ± 2.71%, respectively. Most of the patients were obese, followed irregular diet pattern and sedentary lifestyle, had life or work pressure, and had a family history of diabetes mellitus. Compared with subjects with normal blood glucose leve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waist-to-hip ratio (odds ratio [OR] 446.9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42.37–4714.87), family history of diabetes mellitus (OR 23.46, CI 14.47–38.03), dyslipidemia (OR 2.65, CI 1.54–4.56),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R 1.02, CI 1.00–1.04), and body mass index (OR 0.95, CI 0.92–0.99) are independent factors for early-onset T2DM.

Conclusions:

We observed that abdominal obesity, family history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medical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and dyslipidemia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early-onset T2DM.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apply early lifestyle intervention in young people with risk of diabetes mellitus.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并发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24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并发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DM组)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与无糖尿病的50例冠心病患者(非DM组)进行比较。结果 DM组血脂异常、无痛性心肌缺血显著高于非DM组;DM组受累血管比例较高,2支及3支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DM组;并且C型病变比例较高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DM组。结论 并发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病变部位多且弥漫,左室射血分数降低。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T2DM)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主要与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B细胞分泌缺陷有关,而IR是T2DM发生的基础,并存在于T2DM发生发展的全过程。IR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呈现出胰岛素抵抗明显的异质性。IR均与胰岛素的信号转导障碍以及胰岛素作用调控激素异常等环节的障碍有关,不仅存在于外周组织中,B细胞自身也存在IR,并参与T2DM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赵淑苑  吴远  代群峰 《吉林医学》2011,32(15):2955-295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多项血清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为A组,同时选取同期的60例糖调节受损患者为B组,60例健康人为C组,将三组人员的血清IL-6、IL-8、TNF-α、CRP、Lp及FFA水平与HOMA-IR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经研究发现,A组的血清IL-6、IL-8、TNF-α、CRP、Lp及FFA水平与HOMA-IR均高于B组及C组,B组高于C组,且随着血糖升高,血清IL-6、IL-8、TNF-α、CRP、Lp及FFA水平与HOMA-IR均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血清IL-6、IL-8、TNF-α、CRP、Lp及FFA水平呈现正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凌红 《中外医疗》2010,29(16):14-15
目的总结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唇部鳞状细胞癌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33例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唇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资料,分别就年龄、性别、病变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3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早期唇癌患者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随访远期生存率高,唇部外形恢复好。结论提示早期预防和治疗可以防止唇部病变的发展,经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手术范围内,再根治性手术切除,将极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以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12-2014年入住我院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76例健康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且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实验对象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程、绝经时间等的骨密度以及骨质疏松发病率情况。结果两组受试人员各年龄段骨密度值以及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各病程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腰椎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将年龄作为控制因子,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与绝经年限负相关(r=-0.22,P0.05),与绝经年龄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腰椎的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增加,但还是和正常人群相仿。而对于女性患者来说随着绝经年限的延长,其腰椎的骨密度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