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三针为主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智三针为主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SD)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18例和药物组18例。针刺组取智三针(双本神、神庭)为主穴治疗,药物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使用HAMD抑郁量表进行评定。治疗后根据PSD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智三针为主针刺治疗与盐酸氟西汀胶囊口服治疗中风后抑郁症都有一定的疗效,但针刺显效率优于盐酸氟西汀胶囊口服。  相似文献   

2.
针刺加腹式呼吸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加腹式呼吸治疗抑郁症疗效。方法将62例抑郁症患者分为针刺组32例,药物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加腹式呼吸,药物组服用盐酸氟西汀,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进行疗效比较,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针刺组痊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6.9%,药物组痊愈率为46.7%,总有效率为93.3%,经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腹式呼吸治疗抑郁症与盐酸氟西汀治疗相比其疗效相当,而在痊愈率上略优于盐酸氟西汀治疗,且无毒副反应,是治疗抑郁症较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综合疗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坤  颜红  沈莉 《中医研究》2009,22(11):52-54
目的:观察针刺、电针、中药及抗抑郁西药综合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气郁结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电针、中药合并抗抑郁西药盐酸氟西汀综合疗法,对照组仅予以口服盐酸氟西汀,两组均连续观察6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00%、67.5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对比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电针及中药配合抗抑郁西药盐酸氟西汀综合疗法治疗抑郁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盐酸氟西汀治疗,并可减轻西药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晋钊  安全宇 《河南中医》2014,(9):1700-170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氟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氟西汀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38%,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氟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HAMD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采用盐酸氟西汀合调任通督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对事件相关电位P3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中风后抑郁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盐酸氟西汀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传统体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调任通督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95%CI=83.50%~98.14%),对照组为80.00%(95%CI=69.88%~90.12%),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022 6,P=0.043 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可缩短潜伏期(P0.05),升高波幅(P0.05)。采用盐酸氟西汀合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患者的综合疗效优于应用盐酸氟西汀合体针治疗,其收益为OR=0.29(95%CI=0.09~0.94),NNT=8(95%CI=4.00~142.86)。  相似文献   

6.
针刺辨证治疗中风后抑郁症1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辨证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150例(以"四神针"为主穴,配合中医证候分型取穴,每日1次)及氟西汀组150例(口服氟西汀每日20mg),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统计两组疗效,并对疗效与证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针刺组HAMD的评分优于氟西汀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9.3%(134/150),氟西汀组总有效率为76.0%(114/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各证型的疗效也均优于氟西汀组(均P0.05)。结论:针刺辨证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针药合用治疗卒中后抑郁症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学辉  张良芝 《新中医》2011,(2):111-112
目的:观察针药合用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服用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针药组采用盐酸氟西汀胶囊及电针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袁(HAMD)评分的变化。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针药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药合用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调阳祛邪针法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水平-10的影响。方法:将轻中度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针药组予调阳祛邪针法和氟西汀口服治疗,药物组单纯予氟西汀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AMD、SAS、SDS评分及血清IL-4、IL-10水平。结果:完成3个疗程的治疗后,针药组有效率(89.3%,25/28)高于药物组(86.2%,2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疗程、3个疗程后,HAMD、SAS、SDS评分均较前改善(P<0.05),且针药组HAMD量表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IL-4均升高(P<0.05),且针药组高于药物组(P<0.05);两组IL-10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阳祛邪针法结合盐酸氟西汀有效改善轻中度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疗效确切,而且能提高抗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肝通络汤联合氟西汀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服用氟西汀20mg,每天1次;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服用疏肝通络汤,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通络汤联合氟西汀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贺氏三通法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各40例.针刺组运用贺氏三通法治疗,对照组运用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量表(PSQI)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7.50%,药物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改善患者HAMD评分,PSQI评分方面显著优于药物组(P〈0.01),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贺氏三通法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疗效确切,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照观察针药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S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开放性对照研究方法,将93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针药组30例、百忧解A组30例、百忧解B组33例.针药组口服百忧解20 mg/d并加以针刺,百忧解A组口服百忧解20 mg/d,百忧解B组口服百忧解20~40 mg/d;三组治疗时间均为42 d,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观察量表(TESS)分别观察三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针药组有效率为86.7%,百忧解A组为63.3%,百忧解B组为87.9%,针药组疗效优于百忧解A组,与百忧解B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百忧解B组高于针药组.结论药并用是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一种疗效确切且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耳压配合药物治疗中风后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耳压配合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百忧解)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百忧解)治疗。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的焦虑程度及改善状况进行评定,并将疗效和安全性作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压配合药物是一种治疗中风后焦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电针百会、印堂为主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及电针与药物配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71例,随机分为电针组24例,药物组22例和针药组25例,电针组采用电针百会、印堂为主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盐酸氟西汀治疗,针药组是电针配合药物治疗。将HAMD的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观察HAMD总分、7类因子分的变化及SDS总分的变化。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P〈0.05)和药物组(P〈0.01)。电针组和针药组在改善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和睡眠障碍方面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降低SDS总分方面,针药组优于药物组(P〈0.01)。结论电针百会、印堂为主治疗抑郁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电针与药物并用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颅缝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治疗组采用颅缝刺法,对照组口服百忧解,两组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RHAMD的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6.88%,对照组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缝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有良好疗效,可以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耳压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肝肾阴虚型抑郁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耳压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肝肾阴虚型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除接受常规治疗外,治疗组采用耳压配合针刺方法,对照组口服圣.约翰草提取物片。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第4星期末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医证候量表进行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AMD、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能降低HAMD、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耳压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肝肾阴虚型抑郁疗效与药物治疗相同。  相似文献   

16.
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对照观察针药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S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开放性对照研究方法,将93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针药组30例、百忧解A组30例、百忧解B组33例。针药组口服百忧解20 mg/d并加以针刺,百忧解A组口服百忧解20 mg/d,百忧解B组口服百忧解20~40 mg/d;三组治疗时间均为42 d,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观察量表(TESS)分别观察三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针药组有效率为86.7%,百忧解A组为63.3%,百忧解B组为87.9%,针药组疗效优于百忧解A组,与百忧解B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百忧解B组高于针药组。结论针药并用是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一种疗效确切且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日间过度倦睡症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脑卒中后日间过度倦睡症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醒脑开窍组穴和失眠经验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醒脑开窍组穴配合药物治疗,连续治疗8星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7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脑卒中后日间过度倦睡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体针配合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将7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均给予常规的神经科治疗,治疗组加用头体针配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百忧解)口服治疗。每日1次,4星期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第1疗程后、治疗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SS)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和NI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抑郁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有良好的抗抑郁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具有认知障碍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和药物组,治疗8星期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神经行为认知状态量表(NCSE)及患者血浆皮质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NCSE评分、血浆皮质醇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星期后,两组MM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康组的NCSE评分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针康组血浆皮质醇的含量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明显地促进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恢复,降低血浆皮质醇的含量,且疗效优于药物尼莫地平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