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尿激酶治疗高龄息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年龄≥70岁)的剂量、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高龄组28例(年龄≥70岁)使用减量尿激酶(UK)溶栓治疗,对照组30例(年龄(70岁)使用常规剂量尿激酶(UK)溶栓治疗,分别观察溶栓治疗的疗效和主要不良反应。结果 高龄组与对照组溶栓治疗的疗效及主要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70岁)使用减量尿激酶(UK)溶栓治疗,疗效可靠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溶栓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78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溶栓时间分为A(62例),B(16)二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A组血管开通率显著高于B组,而死亡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时间应早期(≤12小时)为宜。  相似文献   

3.
溶栓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溶栓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影响。方法:78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溶栓时间分为A(62例),B(16例)二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A组血管开通率显著高于B组,而死亡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时间应早期(≤12小时)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合并2型糖尿病(T2DM)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155例AMI住院患者分为糖尿病组(n=42)和非糖尿病组(n=113),均在发病12h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与合并症。结果:DM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非DM组(42.10%比65.66%,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T2DM的近期疗效较差,但DM组溶栓治疗较未进行溶栓组可显著降低病死率,高血压、高血脂、多部位梗死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人静脉滴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结论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滴注。对照组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P〈0.01)。结论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操作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ST改变和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使用过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UK)溶栓治疗的对照分析。结果:对溶栓后ST段回降率分析发现P〉0.05,表明两组溶栓药物对ST回降率影响差异不大。t-PA溶栓治疗46例ST段2小时回降率54.35%,略高于UK治疗组47.37%,6小时ST回降率以UK疗效优于t-PA,12~24小时后ST回降率以t-PT疗效稳定持久。结论:t-PA与UK对早期(24小时内)ASTEMI溶栓治疗均有效,t-PA的溶栓作用显效快,疗效确定,并发症少。UK6小时内静脉溶栓效果肯定,是目前基础医院无法开展介入治疗、选择溶栓方案时简便有效的方法,UA溶栓时间窗局限,远期效果较t-PA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将3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15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常规治疗组15例,除不应用尿激酶外,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结果溶栓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6.6%,常规治疗组为1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病死率为6.6%,常规治疗组为26.6%,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是可行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对女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在EICU住院的适合静脉溶栓的24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男181例,女65例,两组均由尿激酶150万U进行静脉溶栓,结果:(1)女性溶栓年龄高于男性(P<0.05),(2)易患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女性多于男性(P<0.05);(3)女性再通率低于男性(P<0.05),(4)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PM<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女性疗效不如男性,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张改花 《护理研究》2005,19(9):1906-1908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主要病理基础,再通治疗在近代AMI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静脉溶栓已成为恢复早期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对缩小AMI的范围、保存心室功能、改善预后、显著降低AMI病人的近期和远期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静脉输注尿激酶(Urokinase,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溶栓时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了解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1996年11月~2003年10月在东南医院住院,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62例患者,其中老年组46例(25例溶栓治疗,21例未溶栓治疗),非老年组16例均进行溶栓治疗。将此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老年溶栓治疗组再通率达64%与非老年溶栓组再通率62.5%接近,病死率及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非溶栓组,无1例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患者并非禁忌证,此法可明显降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再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rt—PA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入选患者根据再发心肌梗死到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A组28例为1—3小时;B组23例为3—6小时。两组均给予静脉内100mg rt—PA溶栓辅予相同的常规治疗。结果:A组再通率78.6%,B组再通率65.2%,A组临床症状改善和冠脉再通率与B组有显著差异(P〈0.05),2周内LEVF亦有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静脉内rt—PA溶栓治疗对再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仍有较好疗效,溶栓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阿替普酶(rt-PA)和瑞替普酶(r-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使用阿替普酶全量加速给药或瑞替普酶静脉推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统计两组胸痛至溶栓时间、再通率、出院前死亡率、治疗后并发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溶栓后,使用rt-PA的患者血管再通率84.6%,死亡率7.7%,出血率0%,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15.4%;使用r-PA的患者血管再通率90.9%,死亡率9.1%,出血率9.1%,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13.6%。结论: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rt-PA与r-PA两药比较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4.
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溶栓组35例,对照组(未溶栓组)40例,溶栓组采用尿激酶及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除不用尿激酶外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溶栓组临床血管再通率62.86%,病死率11.43%,无严重并发症。对照组的临床血管再通率22.5%,病死率27.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提高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曦  石理 《中国急救医学》1999,19(6):360-360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溶栓疗法是九十年代冠心病治疗学上最重要的进展之一[1.2]。它不仅可以使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脏功能,降低死亡率,而且对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对尿激酶、链激酶溶栓研究较多,而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的疗效报道较少。本文旨在观察rt-PA在AMI治疗中的疗效和对急性期预后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并确诊AM142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17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参考方案[3]的溶栓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观察溶栓疗效及出血并发症。结果27例患者溶栓2h内血管再通率为88.9%(24/27),出血发生率55.6%(15/27),均为皮肤黏膜出血,并于1d内消失。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瑞替普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其再通率高、血管开通时间短,给药方便,适合在基层医院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病情较重,并发症较多,死亡率较高。对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不同时间开通血管对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为了解不同时间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作者对我院经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徐青怡 《全科护理》2008,6(33):3026-302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访观察133例急性心肌梗死给予溶栓治疗的病人,根据是否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将其分为观察组(病人溶栓后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和对照组(病人溶栓后未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比较病人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几率及其与心肌梗死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对比。[结果]在各项观察指标的对比中,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病人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提示溶栓成功、缺血心肌血运重建,提示对预后有乐观影响。  相似文献   

19.
韩景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556-355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把适于溶栓的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运用抗血小板、抗凝、溶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丹红注射液,观察血管再通指征(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结果:两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6%和64%(P〈0.05),病死率分别为4%和8%(P〈0.05)。结论:中药丹红注射液联合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明显增高,且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溶栓12h后,根据情况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4ml,皮下注射,2次/d,连用5—7d。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并加强护理。结果:56例中血管再通39例,再通率69.64%。其中,发病2h内溶栓13例,再通13例(100%);2~6h内溶栓29例,再通20例(68.97%);6~12h内溶栓14例,再通6例(42.86%);死亡6例,病死率10.71%。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加强护理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