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诊断(附15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MRI对脑静脉窦血栓 (VS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VST患者的完整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全部行MR检查 ,其中 9例行增强扫描 ,8例行脑静脉MRA检查 ;12例曾行CT检查 ,其中 4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上矢状窦受累 12例合并横窦血栓 11例 ,窦汇 7例、乙状窦 6例、下矢状窦、直窦受累 6例 ,海绵窦受累 1例。血栓在T1WI上均呈等、高不均匀信号 ,并出现脑组织肿胀 ,脑沟变浅 ,脑回模糊 ,在T2 WI上信号因发病时间不同而有所不同 ,8例T2 WI脑实质无异常信号 ,7例T2 WI脑实质出现异常信号。增强扫描 9例全部出现静脉异常强化。MRA表现为受累静脉窦信号较淡、边缘模糊且不规则的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完全消失。 12例CT检查中 2例见“空delta征” ,4例表现为梗塞、出血等不典型改变。结论 :MRI是诊断VST的首选检查方法 ,并对VST的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1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均行MRI平扫,其中9例行MRV或MRA检查,6例增强.7例患者同时接受CT检查.结果:①常规MRI检查表现为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n=13/14),急性期(n=2/14) 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亚急性期(n=7/14)T1WI、T2WI均呈高信号;慢性期(n=4/14)T1WI、T2WI信号减低,表现复杂.增强扫描可见充盈缺损(n=6/6)及脑回样强化(n=1/6);②MRV(n=9/9)表现为受累静脉窦血流信号减弱或消失;③MRA检查(n=1/1)受累静脉窦异常显影;④7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的患者共22个静脉窦受累,CT检出率45.4%,MRI检出率100%.结论:常规MRI联合MRV对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高度敏感性,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朝勇  陈宁  刘文  蔡宗尧 《放射学实践》2004,19(10):709-711
目的 :探讨MRI和MR血管成像 (MRA ,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例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全部病例行常规MRI和MRA( 3DTOF)、MRV( 2DTOF)检查 ,其中 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MR常规扫描示脑实质内均出现异常信号 ,仅 1例T2 WI未见异常信号 ,增强扫描 9例全部出现静脉异常强化。有 5例MRA除可见动脉正常显影外 ,还可见受累的静脉和静脉窦显影。MRV示栓塞的静脉窦不显影或显影欠佳。结论 :常规MRI结合MRA、MRV是诊断CVST的无创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MRI及MRV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为少见脑血管病,病情严重,临床表现多样而无特异性,死亡率较高,不易早期诊断。以往对该病的诊断常依靠有创检查,如普通X线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随着磁共振成像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率有了明显提高,我院用MR检查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7年7月~2000年8月间6例,男2例,女4例,年龄35~60岁,平均45岁。分别于病后2~8天就诊入院。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5例有视乳头水肿,4例脑脊液穿刺检查显示脑脊液压力升高,1例并发脑疝者行手术治疗后好转,余病例均经内…  相似文献   

6.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2 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 ,男 8例 ,女 12例。年龄 9~ 5 4岁 ,平均 3 5岁。全部有MRISE序列平扫 ,10例有TOF法静脉MRA ,3例有MRIGd -DTPA增强 ;13例有平扫CT对照。急性期 ( <1周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3例 ;亚急性期 ( 1~ 2周 ) 13例 ;慢性期 ( >2周 ) 4例。结果  2 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 ,MRISE序列扫描确诊 19例 ,1例急性期早期MRI平扫漏诊 ,后经MRA确定。 13例CT平扫均未能确定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急性期脑静脉窦血栓MRI信号复杂 ,T1WI呈低、中等或稍高信号 ,T2 WI呈明显低信号。亚急性期呈短T1和长T2 信号 ,表现典型 ;慢性期由高信号到低信号 ,最后血栓吸收 ,静脉窦再通。MRA表现为静脉窦闭塞或静脉窦内充盈缺损。结论 MRI和MRA是诊断和随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 ,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优于CT ,可替代有创伤性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7.
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T与MRI表现特点。回顾性分析22例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头颅CT、MRI影像学表现。受累静脉窦或静脉系统:上矢状窦血栓18例,右侧横窦14例,左侧横窦13例,右侧乙状窦10例,左侧乙状窦6例,直窦血栓5例,2例合并大脑内静脉血栓形成。14次CT平扫,9次出现直接征象(急性期3次,亚急性期6次);22次MRI平扫,12次出现流空信号消失,表现为高信号三角征(急性期5次,亚急性期6次,慢性期1次),5次增强MRI显示空三角征,21次MRV显示受累的静脉窦或静脉不显影。CT与MRI(MRV)检查是诊断静脉血栓形成可靠的手段。对急性静脉血栓形成者,CT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亚急性期、慢性期CVT者,MRI、MRV检查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MRA对脑动脉炎的诊断价值(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脑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证实为脑动脉炎患的MRA表现,并与MRI表现对照。结果 9例患的所有病灶均局限于一侧大脑半球或小脑半球,形态多呈圆形,斑片状。病灶在T1WI像呈低、等信号,在W2WI像呈稍高、高信号。MRI表现主要为梗塞灶、出血灶、脑炎和脑膜炎的炎症性病灶。MRA更加清晰显示近端脑动脉不规则狭窄或截断,远端脑动脉缺如,两侧血管分布不对称。结论 MRA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血管成像技术,它不仅可提高脑动脉炎的诊断准确性,而且有助于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女性盆腔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盆腔良性肿瘤患者,均行低场MRI检查,并将MRI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较,明确低场MRI在女性盆腔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22例女性盆腔良性肿瘤,巨大子宫肌瘤8例,卯泡膜细胞瘤4例,浆液性囊腺瘤6例,卵巢囊肿1例,卵巢畸胎瘤3例。MRI诊断结果与病理符合17例,符合率90.91%。结论:低场MRI对女性盆腔良陛肿瘤诊断准确率较高,是女性盆腔良性肿瘤术前检查经济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庄强  徐娉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9):1085-1087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8年10月收治的7例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3例入院时已经发生脑疝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后给予脱水、抗炎治疗,1周后其中2例给予抗凝治疗。4例未发生脑疝患者入院后给予脱水、抗炎、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例术后未血凝治疗男性患者半月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家人放弃治疗,自动出院,6例女性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抗凝治疗可作为当前治疗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的主要方法,即使在合并颅内出血的情况下,也常作为首选方式,但对于急性颅内高压,在脱水药物治疗无效情况下,手术清除血肿及去骨瓣减压也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的常规扫描序列和三维相位对比法MR静脉造影(3D-PC法MRV)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收集34例临床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病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1~71岁,中位年龄38岁.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序列,3D-PC法MRV扫描;急性期(1~5天)脑静脉窦血栓7例;亚急性期(6~21天)18例,慢性期(>21天)9例.结果 急性期脑静脉窦血栓信号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以低信号为主;亚急性期T1 WI以高信号为主,T2WI呈低或高信号;慢性期T1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 WI以高信号或流空信号.3D-PC法MRV主要表现为脑静脉窦的闭塞或充盈缺损.同时14例患者合并有脑实质异常,出血9例,缺血水肿5例.结论 常规MR序列与3D-PC法MRV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具特征性,可做为理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价值。方法:11例CVST患者,男3例,女8例,年龄19~56岁,平均39.4岁。使用Philps NT-5型0.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常规行SE T1WI、TSE T2WI及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检查,其中7例行相位对比(PC)法2D静脉血管成像。结果:MRI可清晰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出现各期信号不同的血栓)和间接征象(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等),MRV可更好地显示阻塞静脉窦。结论:常规MRI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MRI诊断(附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MRI表现,并探讨其诊断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有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血管瘤或伴有颅内相关的病理改变。结果 MRI平扫可显示患侧脑萎缩及侧脑室内脉络丛球增大。MRI增强的优势则主要体现在对软脑膜血管瘤畸形及伴发的血管性异常的准确显示上。结论 在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上,MRI增强扫描提供了最为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探讨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T与MRI表现特点。回顾性分析22例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头颅CT、MRI影像学表现。受累静脉窦或静脉系统:上矢状窦血栓18例,右侧横窦14例,左侧横窦13例,右侧乙状窦10例,左侧乙状窦6例,直窦血栓5例,2例合并大脑内静脉血栓形成。14次CT平扫,9次出现直接征象(急性期3次,亚急性期6次);22次MRI平扫,12次出现流空信号消失,表现为高信号三角征(急性期5次,亚急性期6次,慢性期1次),5次增强MRI显示空三角征,21次MRv显示受累的静脉窦或静脉不显影。CT与MRI(MRV)检查是诊断静脉血栓形成可靠的手段。对急性静脉血栓形成者,CT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亚急性期、慢性期CVT者,MRI、MRV检杏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8例经临床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MR影像学表现。结果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表现有如下特点:(1)常为多处静脉窦同时受累;(2)形成血栓的静脉窦增粗、流空效应消失,呈现等或短、混杂T1、短或长T2信号影,典型表现为“白三角”征;(3)在急性期做增强扫描可见“黑三角”征;(4)MR静脉成像显示:栓堵的静脉窦影缺失。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有比较典型的MR影像学特点;MRI检出本病优于CT,且能作出早期诊断;MRI增强扫描及MR静脉成像在本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CT与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5例CVST患者的头颅CT、MRI表现。结果:8例血栓位于上矢状窦,2例位于下矢状窦和直窦,2例累及横窦和乙状窦,2例为多窦受累,1例患者伴有皮质引流静脉及脑深部大静脉受累;9例急性病例,CT见直接和/或间接征象;MRI示5例典型病例表现为脑静脉窦内正常留空效应消失,代之以异常等信号或高信号。结论:对急性CVST,头颅CT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而对于亚急性和慢性者,常规MRI的表现具有特征性,其是诊断CVST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骨软骨瘤的低场MRI诊断(附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RI具有较高组织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已成为检查肌肉骨骼病变不可少的工具。本文旨在探讨低场强MR机梯度回波短时反转恢复脂肪抑制序列(GE-STIR)在骨软骨瘤诊断中的价值。1材料和方法本组22例中,男14例,女8例,年龄在4~57岁,平均26岁,其中单发17例,多发5例,有明显家族遗传史2例,  相似文献   

19.
20.
半月板损伤的低场MRI诊断(附45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半月板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经手术证实的半月板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病人中半月板II度损伤34例,III度损伤11例,其中水平型损伤29例,垂直型损伤16例。右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10例、前角损伤2例,右外侧半月板后角损伤3例,前角损伤5例,左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11例、前角损伤3例,左外侧半月板后角损伤5例、前角损伤5例。半月板损伤同时伴前交叉韧带损伤6例,后交叉韧带损伤8例,关节腔积液5例,膑上囊积液17例,Guo窝积液2例,半月板囊肿2例,胫骨平台骨折6例,股骨髁挫伤1例。结论:半月板损伤易于为低场MR显示,且准确性高,无创伤性,是诊断半月板损伤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