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成像检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并对其特有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描述。方法本文报道经彩色多普勒诊断并经造影或DSA证实的15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患者。2例为无名动脉狭窄,13例为锁骨下动脉狭窄,观察存在狭窄的血管观察血流速度,下游血流变化走行方向,频谱形态有无异常表现。结果二维图像检查,锁骨下及无名动脉起始端狭窄处斑块大小、回声强弱、长度、狭窄程度。将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引起的患侧椎动脉反流分为四级:0级2例,1级3例,2级9例,3级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准确率高,追踪病变部位扫查连续性好,测量准确,可作为检测此病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在随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TCD进行诊断的锁骨下动脉盗血16例,结合做束臂加强试验进一步观察和证实锁骨下动脉盗血的存在。而且均做血管造影进行比较,都证实了TCD诊断的准确性。结果:TCD检测后,发现左侧锁骨下动脉盗血9例,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5例,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一侧锁骨下动脉盗血2例,TCD表现为:①锁骨下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可达150cm/s以上,并可闻及粗糙性杂音及频谱紊乱,严重狭窄或闭塞者血流速可下降,可闻及鸥鸣样杂音,频谱低频增宽紊乱;②同侧VA完全反向或以反向为主的双向;③BA和PCA正向,双向或反向,束臂试验血流速度下降;④对侧VA呈代偿性收缩期血流增快,呈高阻力频谱;⑤VA血流方向与SUBA狭窄程度有关;⑥结合束臂加强试验可帮助诊断。结论:TCD是观察锁骨下动脉盗血及盗血程度敏感的方法。且能判断颅内BA、PCA受影响情况,准确地评价治疗效果,并可用来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3.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上肢缺血的症状和体征,常常被临床误诊和漏诊,经双上肢血压对比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检查有助于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确诊则有赖于血管造影检查.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PTAS)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 超声检查17例经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观测椎动脉频谱图的速度、形态、方向,对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判断.结果 17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超声检查均作出正确诊断,左侧盗血者11例,右侧盗血者6例;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轻度4例,中度5例,重度8例,其椎动脉频谱形态分别为有切迹、正负双向及反向.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准确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并能估测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病因,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联合应用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进行诊断,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理邦CBS-2颅内多普勒超声仪对18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椎动脉颅内、外段、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双上肢动脉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其二维超声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18例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15例,大动脉炎3例。完全性盗血13例,部分性盗血5例。结论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大动脉炎,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可提高对SSS诊断的准确率,有效评价其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4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超声图像分析,探讨彩超在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珐通’过二维、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观察各种病因所致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超声表现。结果4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中,2例表现为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例间接显示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内径狭窄,1例病因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致锁骨下动脉窃血。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颈动脉和椎动脉颅外段以及锁骨下动脉最重要的检查方法,能发现椎动脉的血液逆流和颈动脉、锁骨下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河南电力医院收治的68例疑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分析患者病变位置、病因、分型、血流动力学等;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判定超声检查诊断效果。结果 68例患者中,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有62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有59例;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准确度为92.65%,灵敏度为93.55%,特异度为83.33%。结论超声检查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中,可有效明确患者病因及分型,且诊断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超对其双上肢动脉、无名动脉、椎动脉颅外段以及锁骨下动脉实施超声检查,并对其声像表现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彩超诊断得出,39例动脉粥样硬化,11例大动脉炎;30例完全性盗血,20例部分性盗血。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效果可观,可作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和病因判断的有效方式,同时还可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价值及诊断方法.方法:对4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诊断,并观察这些部位的超声表现以及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并和DSA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这40例患者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原因引起的病症.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来诊断4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其中33例患者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位狭窄,2名患者无名动脉狭窄,而Ⅰ级盗血患者一共有13例,Ⅱ级盗血患者有17例,Ⅲ级盗血患者10例.和DSA结果相比,准确率达到了98%左右.结论:临床上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时,可以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诊断,该诊断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能够有效的分析、评价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冯建钜  陈培友  许健 《浙江实用医学》2009,14(4):289-290,303
目的分析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与二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2D—TOF MRA、MRV)联合应用对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影像学资料,这4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经过2D—TOF MRA、MRV、3DCE—MRA认检查诊断并且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结果2D—TOF MRA、MRV可明确椎动脉血流方向,3DCE—MRA可明确血管狭窄的部位与程度,并可建立三维结构。结论3DCE—MRA联合2D—TOF MRA、MRV可作为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唐德萍 《广西医学》2007,29(12):1884-1885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例患者用2 MHz脉冲多普勒探头颞窗、枕窗检测颅内动脉,用4 MHz连续多普勒探头检测颈部和外周血管.结果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椎动脉血流方向逆转,频谱异常,锁骨下动脉、桡动脉发生改变.束臂试验使无症状患者得到早期诊断.结论 TCD是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首选检查手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CD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及盗血综合征中的实际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CD仪的2MHz探头和4MHz探头分别检测患者的颅内和颅外动脉,然后结合临床综合诊断。结果:TCD诊断提示左锁骨下动脉狭窄。后经血管造影证实。结论:TCD结合临床可以提高诊断左锁骨下动脉狭窄及盗血综合征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腔内技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及内支架置放术治疗6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6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血流数字造影显示锁骨下动脉平均狭窄72%,双上肢动脉收缩压差平均为53.3mmHg。经股动脉途径行球囊血管成形术4例,经股动脉和肱动脉联合入路双向造影支架打通狭窄或闭塞2例,PTA联合支架置入术4例。结果5例患者的腔内治疗获得成功,术后即刻桡动脉搏动获得改善,双上肢动脉收缩压差平均为22mmHg。1例腔内治疗失败,导丝无法打通闭塞段动脉。无任何病例发生严重并发症。5例患者术后随访1~19个月,无神经症状复发。结论采用腔内技术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患者进行PTA和支架置入后其效果可靠,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评价应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锁骨下动脉因狭窄或闭塞致盗血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分析对比23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方式、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成功置入支架,残余狭窄<30%,后循环缺血症状消失,患侧血压基本正常,椎动脉恢复正常血流方向,无1例并发症.结论: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路径行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重度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的疗效。方法:分析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采取经肱动脉逆行植入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10例。术前诊断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动脉造影确诊。结果:本组支架植入均获成功,支架植入满意,无移住。10例中随访8例,随访时间4-34个月,平均15个月。失访2例,随访率80%。随访期间8例病例均无上肢缺血症状及神经症状发生。结论:逆行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是治疗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检测,观察锁骨下动脉(subA)盗血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TCD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患者采用BMS-9型TCD仪以2MHz、4MHz探头分别检测颅内外各大血管,分析其收缩期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及频谱形态。结果18例患者颅内大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频谱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的11例为盗血-I期,5例为盗血-Ⅱ期,2例为盗血-Ⅲ期。结论TCD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曹爱梅 《中外医疗》2010,29(14):14-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应用价值,分析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椎动脉血流频谱特征及流速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来我院应诊的患者42例锁骨下动脉窃血患者,进行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颈动脉及上肢动脉的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分析。结果彩色超声显示椎动脉血流方向完全逆流28例,部分逆流10例,血流速度明显减慢4例;直接显示锁骨下动脉内膜增厚38例,斑块形成36例,闭塞性改变2例,另外4例虽锁骨下动脉起始部显示欠清晰,但依据椎动脉血流提示锁骨下动脉窃血。结论患侧椎动脉、锁骨下动脉、上肢动脉的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脉冲多普勒有典型特征,结合临床,可明确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根据椎动脉反流程度来推测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的狭窄程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此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二维及彩色频谱多普勒的声像图特点,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5例经DSA或临床确诊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进行检查,根据椎动脉返流情况将其分为3型:完全型(椎动脉频谱完全呈反向)、部分型(椎动脉频谱收缩期出现反向频谱)、隐匿型(椎动脉频谱收缩期出现切迹)。结果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与大动脉炎。35例患者中,动脉硬化有33例、大动脉炎2例。病变在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出现管腔狭窄或闭塞,在患侧椎动脉内出现逆向血流,根据椎动脉频谱特点划分完全型8例、部分型11例、隐匿型16例。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超声二维及多普勒频谱表现具有特征性,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病因及分型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的超声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有椎动脉返流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5例患者资料,并与脑血管造影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5例患者中,14例SSS患者首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漏诊1例,该例经脑血管造影后复查超声确诊。部分型SSS 4例(占26.7%),完全型SSS 11例(占73.3%)。SSS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14例,大动脉炎所致1例;病变血管为锁骨下动脉狭窄5例、无名动脉狭窄2例、锁骨下动脉闭塞或次全闭塞8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完全型、部分型盗血与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马力军 《吉林医学》2009,30(13):1303-1303
目的:观察经皮血管内成型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2例有症状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均经股动脉行狭窄部位球囊扩张术,扩张后给予支架置入,术中及术后给予抗凝治疗。结果:术前锁骨下动脉及全脑血管造影锁骨下动脉狭窄78.5%,椎动脉逆行显影,并充盈锁骨下动脉,经皮血管内成型术和支架置入术后,锁骨下动脉狭窄减少到20%,12例椎动脉均正向显影,术前术后患肢平均收缩压差由60mmHg下降到10mmHg,无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临床症状均缓解,无一例复发。结论:经皮血管内成型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方法,与单纯经皮血管内成型术相比,临床症状复发率降低,近期疗效满意,需远期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