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敏 《大家健康》2013,(6):43-44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肝脏肿瘤50例[肝血管瘤19例,原发性肝癌14例,肝转移瘤1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2例,肝脓肿2例,肝母细胞瘤1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在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19例肝血管瘤准确定性18例,诊断不典型血管瘤可能1例;14例肝癌误诊2例;12例肝转移瘤中多发性转移瘤无1例误诊,单发转移瘤误诊l例;2例FNH中有1例误诊为纤维板障型肝癌;肝脓肿及肝母细胞瘤均诊断明确。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鉴别效果。方法对我院28例FNH者与2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64层螺旋CT检测,扫描获得动脉期能谱系列图像及门静脉期能谱系列图像,并计算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CNR)、标准化碘浓度(NIC)、病灶与周围肝组织碘浓度(LNR)。结果动脉期肝癌患者CNR显著低于FNH者,比较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40-50ke V呈上升趋势,后随能量上升逐渐降低,而门静脉期肝癌患者40-70ke V呈上升趋势,后大体为降低趋势,而FNH上升期仅为的40-50ke V,50-90ke V降低,后又呈增加趋势;肝癌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NIC、LNR显著低于FNH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在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2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和采用HE染色的病理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肝脏FNH病例中,少数患者可有上腹痛、闷胀不适,其他患者均无不适。20例中19例为经典型FNH,1例为非经典型FNH。经典型FNH具有4种特征性形态学改变:结节中央有星状的纤维瘢痕、异常结节状结构、畸形血管和小胆管增生。结论FNH的典型形态特征是病灶中央出现星状的纤维瘢痕,可以此与肝癌和肝腺瘤等相鉴别,其发病可能与局部血供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4.
汪春荣  言伟强  刘远健 《医学综述》2008,14(15):2362-2365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仅次于血管瘤的第2位肝脏良性病变,是一种发生于正常肝脏结构的增生性疾病,并不是真正的肿瘤,有自发性消退倾向。FNH为富血管性病变,具有独特的血流动力学特征,经典型FNH术前确诊不难。非经典型病灶缺乏特征性,与富血供病变难鉴别,只能依靠穿刺活检。若早期能与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纤维板层样肝癌、肝腺瘤等鉴别,就可采取保守治疗,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对于典型现对FNH的病理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予以综述,以提高对FNH的影像学诊断认识。  相似文献   

5.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是肝脏的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目前病因尚不明确。FNH被定义为肝脏内由形态良性的肝细胞构成结节,而结节外肝组织在组织学上正常或基本正常[1]。2006年1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2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FNH患者,  相似文献   

6.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的CT和MR资料,三期法(动肪、门脉、延迟)扫描肝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讨论其鉴别诊断和误诊原因。结果 17例FNH中有12例表现较为典型,CT平扫呈低或等密度,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病灶可见中央区低密度瘢痕,增强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常见明显强化,延时期多为等密度,瘢痕可稍有强化;均作出了正确诊断。5例FNH表现不典型,CT低密度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无瘢痕或瘢痕不明显,轻度强化;5例中有3例误诊为肝癌,2例诊为血管瘤。结论 不典型FNH容易误诊,应注意与肝癌及肝血管瘤鉴别,误诊另一原因是三期扫描技术不规范造成病灶表现不典型而引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T能谱多参数成像对肝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行肝脏能谱CT扫描的患者,对肝癌和FNH患者的能谱定量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肝癌与FNH动脉期能谱CT值衰减曲线斜率分别为(1.81±0.51)和(4.0 1±0.5 4),门静脉期分别为(2.82±0.49)和(4.07±0.59),两期肝癌与FNH相应能谱CT衰减曲线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肝癌和FNH在50ke V下CNR(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最佳,门静脉期肝癌在70ke V下具有最佳的CNR,FNH在40ke V下具有最佳的CNR;动脉期ICRLN所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其次为门静脉期NIC,最低为门静脉期ICRLN,动脉期ICRLN参考值4.175,鉴别肝癌和FNH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达到100%。结论 CT能谱多参数成像在鉴别肝癌和FNH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诊断要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病人影像学检查、手术切除方式及并发症和预后.结果:肝脏FNH病灶多为单发(93.7%),肿块直径平均为3.6cm.增强CT扫描术前确诊率为40.6%,出现中央星状瘢痕10例(31.3%),行手术切除32例,1例患者术后1个月因严重低钠血症死亡,其他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FNH是一种肝脏良性病变,在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结合临床及各种影像检查资料可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超声及MSCT诊断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0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为FNH的30例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超声及MSCT检查。结果 (1)30例患者均行腹部彩超检查,共诊断FNH10例,诊断率为33.33%;(2)30例患者均行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节形状多为圆形,部分为椭圆形。共诊断FNH23例,诊断率为76.67%;(3)30例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病灶直径为2.4~10.5cm,结节形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共诊断FNH12例,诊断率为40.0%。结论 FNH的诊断中应用MRI检查的价值最高,其次为MSCT和超声,若三种方法结合可大大提高FNH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0.
Zhang JW  Wang CF  Liu Q  Li J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6):2531-2533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FN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学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23例FNH患者中,术前诊断为FNH13例,其中经CT、MR!检查12例,1例行B超引导下穿刺,肿瘤直径0.8-8cm。23例均获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复发,共切除27个病灶,经病理证实为FNH。结论CT与MRI是具有较高价值的诊断方法,B超引导下穿刺可得出组织学诊断,确定性质,但FNH术前作出诊断和鉴别较困难。对有临床症状或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应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容易误诊为肝细胞癌的肝脏良性占位病变的总结和分析,提高临床确诊率。 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02年7月至2009年7月,术前诊断为肝癌接受肝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肝脏良性占位31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采用统一的诊断方法和步骤,即常规检查乙肝、丙肝抗体,血肿瘤标记物,影像学检查。 结果 术前诊断为恶性的31例良性占位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18例,肝炎性假瘤(IPL)5例,肝结核瘤2例,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1例,肝细胞腺瘤(HA)3例,肝脏脉管瘤1例,肝脏血管瘤1例。结论 肝脏良性占位术前容易误诊为肝癌。结合临床及各种影像学检查资料可提高诊断率。对术前不能排除恶性地肝脏占位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误诊分析(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FNH误诊病例的CT表现及原因.结果 2例误诊为HCC,1例误诊为肝血管瘤,1例误诊为肝腺瘤.结论 病灶中心瘢痕征象和病灶整体的强化特点是诊断和鉴别诊断FNH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病理证实2例巨大FNH影像学资料。结果 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年龄为78岁和81岁,病灶最大直径达到或接近11 cm,CT及MRI增强检查,病灶血供丰富,见独立供血动脉,呈"快进慢出",均可见星芒状中央瘢痕且延迟期强化,有完整假包膜。结论巨大FNH可发生于老年男性,可有完整假包膜。需要同高分化肝细胞性肝癌、肝纤维板层状肝癌、肝细胞腺瘤、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肝海绵状血管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鉴别诊断肝癌(HCC)、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到2019年11月到我院就诊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86例,HCC患者37例,FNH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IVIM-DWI检测。统计两组患者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慢速表观扩散系数(D)、快速表观扩散系数(D~*)及快速扩散成分占比(f)值,并计算病变部位边缘、中心、整体的ADC值及不同b值时ADC值。结果 FNH患者的ADC、D、D~*、f值均大于HCC患者(P0.05);FNH患者的病变部位边缘、中心、整体的ADC值均大于HCC患者(P0.05);FNH患者在不同b值时ADC值均大于HCC患者(P0.05)。结论 HCC患者与FNH患者在IVIM-DWI检查中检测参数有显著差异,故IVIM-DWI可用于鉴别诊断HCC、FNH。  相似文献   

15.
<正>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样病变,并非真正的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1]。影像学检查对FNH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常规MRI检查对FNH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是动态增强扫描,可充分反映病变的特征,从而提高术前的诊断率。本文总结我院2004年7月至2010年11月,经病理证实的13例FNH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肝脏良性实质性占位病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为肝癌的17例肝脏良性实质性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结果:其中血管瘤、寄生虫性肉芽肿、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NH)各1例,孤立性坏死结节5例,肝结核瘤3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硬化结节增生、肝肾上腺残余瘤各2例。病灶平均直径为3.1cm(1.0cm~6.0cm),均为单发。病灶位于左肝5例,右肝12例。结论:肝脏少数良性实质性占位病变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肝癌。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37例肝癌、52例肝血管瘤、8例肝局灶结节性增生(FNH)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感兴趣区声触诊组织定量(VTQ)值及常规超声表现。在肝癌与肝血管瘤、FNH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VTQ值分别为(2.33±0.78)、(1.41±0.33)、(1.44±0.45)和(1.25±0.3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原发与转移性肝癌患者[(2.26±0.64)和(2.394-0.70)m/s]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血管瘤、FNH患者及正常对照者间比较,差l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VTQ=1.95m/s为阈值鉴别肝良、恶性病变,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与常规超声比较,诊断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ARFI技术能无创性量化反映肝内实性病变硬度,较常规检查能更明确诊断肿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双功能对比剂Gd-BOPTA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对50例经B超或CT发现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患者进行MIR用Gd-BOPTA增强(0.1mmol/kg静脉团注)后即刻扫描及延迟1h后扫描。观察病变与正常肝脏组织在各序列上的信号。观察肝实质的强化特征、动态和延迟扫描的病灶强化特点、形态学改变。结果:用Gd-BOPTA增强后发现肝癌39例,FNH4例,血管瘤4例,转移瘤3例,肝实质长时间保持持续强化稳定状态,强化最高峰为60min,增强病灶显示更清晰,诊断更明确。结论:顺磁性对比剂Gd-BOPTA对肝脏的强化持久稳定,通过动态和延迟的扫描能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检出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在肝脏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疑似为肝脏结节性病变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依次行MRI平扫、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肝细胞特异期扫描。结果 50例患者共发现局灶性结节73枚。病理或临床诊断肝细胞肝癌(HCC)25例、肝脏转移瘤7例,再生结节(RN)5例,退变结节(DN)6例,肝血管瘤6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2例,肝腺瘤1例。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共诊断HCC 24例,肝脏转移瘤7例,RN 5例,DN 6例,肝血管瘤6例,FNH 2例,肝腺瘤1例,总体符合率98.1%。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所有病灶符合应用常规含钆(Gd)剂时的强化表现和特征,延迟20 min肝细胞特异期扫描时,大部分恶性结节呈现低信号,仅1例肝细胞肝癌呈稍高信号,大部分良性结节呈高信号,但肝血管瘤呈低信号。结论采用钆塞酸二钠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结节性病变的诊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尤其是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扫描与肝细胞特异期扫描联合应用,可以提供病变形态、血供、细胞来源及功能等更多相关信息,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hepatic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FNH患者12例,分析其典型的CT征象,重点观察FNH在多排螺旋CT增强后的影像学表现并总结其特征。结果:12例FNH均为单发、增强后动脉期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密度减低,延迟期12例病灶中呈略高密度7例,呈等密度5例,病灶中央瘢痕强化呈高密度影5例。结论:肝脏FNH的多排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能用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