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87例儿童弱视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儿童弱视现状、视功能发育的特点及弱视的发病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弱视儿童187例313眼,全部病例初诊时行常规眼前节及眼底检查,删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同视机、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采用视网膜检影法。结果:187例313眼弱视儿童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和斜视。结论:儿童处于双眼视觉发育敏感期和可塑性关键期,也是弱视最佳治疗时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挽救视力、减少青少年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各类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大连市幼儿园及小学生通过散瞳验光确诊的520例976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包括远视性弱视857眼、近视性弱视39眼,以及混合散光性弱视80眼,并将各类弱视分为轻、中、重3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远视性弱视组治愈686眼(80%),混合散光性弱视组治愈66眼(82%),两组疗效较好且相近,近视性弱视组治愈26眼(66%),疗效较差(P<0.05).结论儿童屈光性弱视的疗效与屈光不正性质有关,其中以远视性和混合散光性弱视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及影响弱视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随机抽取的门诊确诊的弱视患儿256例453眼的特征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儿童弱视眼的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129只非黄斑中心凹注视眼中98.45%属中重度弱视;41例斜视患儿中仅19例有三级功能;59例单眼弱视患儿中中重度占88.14%。【结论】屈光不正特别是远视是弱视的主要病因之一,而是否伴有斜视、注视性质及屈光参差的情况则是影响弱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引起弱视的病因有很多,而屈光不正是引起儿童弱视的常见原因之一,它对儿童的视觉发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早期进行散瞳验光、合理的光学矫正及治疗非常重要。我科对各类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进行了综合性治疗.现将治疗情况及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与低视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光不正性弱视是引起儿童弱视的最常见原因,对视功能损害严重,必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现将我院1992~1999年门诊检查治疗的240例儿童因屈光不正而致弱视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40例弱视患者,男150例,女90例,就诊年龄为2~15岁。其中双眼弱视210例,单眼弱视30例。1.2 方法1.2.1 散瞳验光检查屈光度 用1%阿托品膏点双眼,每日3次,连用3d。检查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嘱半月后复查。1.2.2 查远、近视力,矫正视力 凡矫正视力≤0.8者均列为弱视。双眼矫正视力<0.3者均列为低视力。1.2.3 检查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斜视度及性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各类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 :大连市幼儿园及小学生通过散瞳验光确诊的 5 2 0例 976眼屈光不正性弱视 ,包括远视性弱视 85 7眼、近视性弱视 39眼 ,以及混合散光性弱视 80眼 ,并将各类弱视分为轻、中、重 3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远视性弱视组治愈 6 86眼 ( 80 % ) ,混合散光性弱视组治愈 6 6眼 ( 82 % ) ,两组疗效较好且相近 ,近视性弱视组治愈 2 6眼 ( 6 6 % ) ,疗效较差 ( P<0 .0 5 )。结论 :儿童屈光性弱视的疗效与屈光不正性质有关 ,其中以远视性和混合散光性弱视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8.
9.
屈光不正和弱视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眼病,并且是引起儿童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挽救视力的关键。为了让广大从事儿童保健的医护人员及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能够关注儿童屈光不正问题的严重性,达到早期预防和治疗的目的,本文就屈光不正的现状、病因及预防治疗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戴镜后屈光状态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提供随访时间及配镜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288例(576只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连续多年屈光数据,按初诊时主导眼等效球镜度数分为8组进行屈光度与观察期的直线回归分析。结果:屈光度与月龄多数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05)。首先,M4组非主导眼、M3组的双眼、M1组的双眼和H1组的双眼屈光度数改变先朝远视方向进展,但进展的度数逐年降低,后向近视方向发展的趋势。M2、H2和H3组的双眼屈光度数改变一开始即向近视方向进展。其次,转变年龄各不相同,H1非主导眼最小(2.4岁),M3主导眼最大(7.4岁)。第三,改变速度各不相同。远视各组下降速度接近;在近视组,M1的双眼和M3的主导眼增加速度最快,M2非主导眼增加速度最慢。散光度数基本不变。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正视化过程可以分为两大类:①一开始即向近视方向进展。②先朝远视进展,再向近视进展。演变速度和转变年龄与屈光不正程度、眼别相关。随访时间和配镜处方的制订需要考虑上述规律。 相似文献
11.
12.
1资料与方法 1997-2000年门诊期间收治5~12岁弱视患儿50名,男28人,女22人;双眼42人,单眼8人.全部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其中远视性弱视45人,近视性弱视5人.注视性质为中心注视.常规由门诊检查视力、验光,1%阿托品散瞳3d,再次验光,半月后瞳孔恢复正常再次验光.综合3次验光度数选择患儿能接受的度数试戴,远视尽量戴足,近视戴最佳视力最低数.每日由家长督促戴镜进行红光闪烁仪治疗训练.轻度弱视每天训练1次,中、重度每天训练2次.平时配戴眼镜,单眼弱视者交替遮盖健眼,同时戴镜训练.治疗期间禁止看电视及小说,每2周复查视力1次.如视力提高继续治疗.1个月后复查视力,如视力提高则3个月后复查,每半年重新验光. 相似文献
13.
广西玉林市学龄前儿童重度弱视87例屈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重度弱视的特点,为制定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随机收集学龄前儿童重度弱视87例120眼(重度弱视组)和轻中度弱视87例165眼(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重度弱视组屈光状态以远视性屈光为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重度弱视组屈光力分布、屈光度绝对值都是以高屈光度为主,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统计学差异,性别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学龄前儿童重度弱视眼屈光状态以远视性屈光及高屈光度绝对值为主,应加强儿童弱视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3—6岁异常视力儿童屈光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北京市3-6岁异常视力儿童屈光状态。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3-6岁儿童(5586名)的视功能进行调查,本文仅就单眼裸眼视力〈0.9者(370例〉740只眼)的屈光状态及伴斜视、弱视患儿的屈光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屈光不正总患率为6.53%,远视、混合散光、近视患病率依次为:4.76%、1.56%、0.30%、;轻、中、重度屈光不正患病率依次为3.68%、2.05%、0. 相似文献
15.
学龄前儿童弱视的防治工作在我国已受到普遍重视。本文分析学龄期儿童弱视的发病情况其屈光不正状态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为1993年9月入学的南昌市区45所小学的一年级学生8415人,实检8011人。1.2方法:先查棵眼视力,低于1.0者用转盘式屈光检测镜进行初步矫正.初矫低于1.0者用1%阿托品服育充分麻痹睫状肌。诊断标准以1985年(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所订的矫正视力低于0.9,眼部系统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者确诊为弱视。对弱视儿童分别查注视性质、眼位、双眼单机功能。屈光度的计算以子午线屈光度较重的为准,将球镜和住镜… 相似文献
16.
濮阳市儿童弱视患病状况及其屈光状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濮阳市4~7岁儿童弱视患病情况、特点及其与屈光状态的关系,为制定儿童弱视防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筛查出视力低于4.9的儿童,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检查.根据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中心制定的<儿童弱视防治技术服务规范>进行诊断、评价和分析.结果濮阳市儿童弱视患病率为3.68%,以屈光不正性弱视患病率最高(57.14%),其次是斜视性弱视(27.16%)和屈光参差弱视(19.75%),形觉剥夺性弱视最少.儿童弱视大部分伴有屈光不正,以远视和远视散光所占比例最大(77.14%).矫正视力与两眼屈光差值呈负相关(r=0.436,P<0.05),与屈光度值相关不显著(r=0.001,P>0.05).结论屈光不正是引起弱视的主要原因.学龄前是弱视的高发阶段,建立儿童眼科保健制度,定期进行视力普查,及早发现和矫正屈光不正,正规治疗各型弱视是防治儿童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排除器质性眼病和病理性斜视,对105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进行散瞳、验光、配镜、遮盖及精细目力训练等。结果本组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弱视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弱视的性质不同疗效亦不同,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最差,重度性弱视几乎无治愈。结论儿童在视觉发育期屈光不正性弱视预后较好。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和正确治疗,绝大多数视力可提高,一部分可获得正常视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屈光状态和斜弱视情况及特点,制定多学科的综合康复计划,促进患儿的视力能康复。方法对4~14岁的122例(244眼)脑瘫患儿进行眼部常规检查,眼位检查,散瞳验光等检查,并记录详细的既往病史。结果本组脑瘫患儿中屈光不正220眼,发生率90.2%,其中80%经屈光矫正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并以复性远视散光、远视和混合散光为主。屈光不正状态在痉挛型和其他类型脑瘫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患儿中斜弱视发生率13.1%,其中痉挛型脑瘫占50%,主要病因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结论重视脑瘫患儿的屈光矫正,特别是复性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痉挛型是斜弱视脑瘫患儿最主要的脑瘫类型。 相似文献
19.
肖前峰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4):418-419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及预防。方法:对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542眼进行治疗及观察,并对不同年龄、不同弱视程度、不同注视性质的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A组(6~8岁)基本治愈率85.8%(205/246),B组(9~11岁)基本治愈率75.7%(224/296);轻度弱视基本痊愈率90.3%(223/247),中度弱视基本痊愈率72.7%(154/212),重度弱视基本痊愈率62.7%%(52/83);中心注视者基本痊愈率85.3%(359/421),旁中心注视者基本痊愈率57.9%(70/121)。以上各组间基本痊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小、弱视程度轻、及中心注视者、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较好。弱视治疗应尽早,积极进行视力普查,尽早发现弱视并进行治疗,是降低弱视发病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中国妇幼保健》2019,(7)
目的探讨斜视弱视儿童戴镜后屈光状态随年龄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445例(890只眼)斜视弱视儿童连续多年屈光数据,按诊断和屈光不正程度分别分组进行屈光度与观察期的直线回归分析。结果屈光度与月龄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 05)。随着月龄增长,各组屈光度数改变先向远视进展,而后有逐渐向近视发展的趋势,改变速度接近(0. 009-9D)组,各组屈光度与月龄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 05)。随着月龄增长,除了H3 (+6D~+9D)组一开始即向近视发展,其余各组屈光度数改变先向远视进展,而后有逐渐向近视发展的趋势。M3 (-6D~-9D)组屈光度增加速度最快(b=0. 024),H1 (0D~+3D)组和H3 (+6D~+9D)组减少最慢(b=0. 007)。在远视各组中,H4组(>+9D)屈光度月下降速度最快(b=0. 020)。散光度数基本不变(P>0. 05)。结论斜视弱视儿童屈光状态的演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只是其中的一种。屈光度与月龄存在直线回归关系。随着月龄增长,各组屈光度数改变先向远视进展,而后有逐渐向近视发展的趋势,改变速度接近。各组等效球镜屈光度峰值年龄不同:屈光不正性弱视组最小(1. 53~2. 64岁),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最大(4. 51~6. 79岁)。按屈光不正程度分组,随着月龄增长,除了H3组(+6D~+9D)一开始即向近视发展,其余各组屈光度数改变先向远视进展,而后有逐渐向近视发展的趋势。M3组(-6D~-9D)组近视增加最快,H1组(0D~+3D)和H3组(+6D~+9D)组远视减少最慢。散光度数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