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调查军人睡眠障碍的检出率及相关因素。方法研究纳入某部1879名军人,收集一般情况问卷、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和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并评估了受访者的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 DIS)、睡眠维持困难(DMS)和早醒(EMA)。结果与结论受访者在近1个月内DIS、DMS、EMA和任一睡眠障碍的检出率分别为11.5%、11.7%、10.5%和20.8%;初中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差、服役时间超过两年、抑郁和焦虑是军人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OR=1.45~5.20,P≤0.028)。军人睡眠障碍的检出率高于普通人群,其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及服役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了解抗震救灾官兵睡眠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易心身健康问卷睡眠状况分量表对抗震救灾官兵睡眠障碍状况进行测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检出入睡困难228例,发生率为20.7%;早醒198例,为18.0%;易醒260例,为23.6%;昼夜不眠37例,为3.4%;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65.7%。4类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抗震救灾官兵睡眠障碍总分与参加一线救灾和回忆可怕情景呈显著或非常显著正相关(P〈0.0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忆可怕场景、参加一线救灾和文化程度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抗震救灾官兵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回忆可怕情景、参加一线救灾和文化程度是抗震救灾官兵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有报道,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5.7%,且多数与心理因素有关,如不及时干预,容易形成慢性失眠[1],进一步影响躯体功能的康复,还可加重或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从而导致脑卒中的再发,甚至增加病死率[2]。本研究对90例80岁以上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睡眠质量调查,并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本病区住院的脑卒中患者9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43例,年龄74—85(80.7±5.2)岁;出血性脑卒中41例,缺血性脑卒中49例。  相似文献   

5.
张守红  雷鸣  黄勇华 《武警医学》2014,(2):148-149,153
目的 分析脑卒中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纳入观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患者的睡眠质量.根据脑卒中部位及神经缺损程度不同,比较睡眠质量的差异.结果 (1)120例脑卒中患者并发睡眠障碍者有108例(90%),其中PSQI积分属轻度者62例,中度35例,重度11例,平均PSQI积分为(10.73±1.36)分;(2)睡眠障碍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PSQI积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睡眠障碍程度与卒中部位有关,脑卒中部位为基底节者PSQI积分高于皮质者(P〈0.05).结论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其严重程度与脑卒中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损害老年人的睡眠障碍,以及褪黑素的干预效果.方法利用简短精神状态检查、词表学习、符号数字测验等,检查轻度认知损害老年人认知功能,通过匹兹堡、爱泼沃斯睡眠量表、多导睡眠图睡眠监测,观察其睡眠障碍情况.比较轻度认知损害老年人服用褪黑素前后,睡眠障碍及认知损害改善情况.结果①轻度认知损害老年人精神状态检查、词语即刻、延迟记忆、2 min词语延迟保持率、数字符号等成绩较差;②轻度认知损害老年人爱泼沃斯、多导睡眠图结果较差,入睡潜伏期及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延长,其精神状态检查成绩与爱泼沃斯显著相关;③褪黑素治疗后,轻度认知损害老年人睡眠效率增加,精神状态检查、词语即刻及延迟回忆成绩提高.结论①轻度认知损害老年人存在着明显的认知损害及睡眠障碍;②褪黑素可部分改善轻度认知损害老年人睡眠障碍及认知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影响歼击机飞行员睡眠质量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改进飞行员睡眠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47名歼击机飞行员,采用自制问卷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相结合形式,对飞行员睡眠质量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以PSQI总分≥7分作为睡眠障碍组,PSQI总分<7分为对照组,对飞行员睡眠质量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得到有效样本330例,飞行员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9.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睡眠不良家族史、躯体疾病、工作生活压力大(OR=4.060、4.007、2.868)是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睡眠障碍组的胃炎、颈椎病、腰椎病、头痛、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歼击机飞行员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高,与工作生活压力、躯体疾病、家族史等因素密切相关,应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卒中836例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明急性脑卒中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对 1996年 1月— 2 0 0 3年 1月神经内科住院的 8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3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15 2例 ,感染发生率 18 2 % ,其中 6 0岁以上患者占89 5 %。 93 4 %患者发生在入院 1周后 ,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缺血性卒中 (P <0 .0 5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道为主。结论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发病年龄、住院天数、原发病及侵袭性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由于慢性高血糖导致脑动脉硬化、微循环障碍、脑组织供血不足、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损伤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等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极易引起失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天津市河北区及东丽区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其人群分布特征, 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纳入脑卒中高危人群834名, 按年龄将其分为A组(40~49岁)、B组(50~59岁)、C组(60~69岁)和D组(≥70岁)。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A组血清Hcy水平为(12.25±4.54)μmol/L, B组为(14.01±6.67)μmol/L, C组为(15.76±8.88)μmol/L, D组为(18.21±8.99)μmol/L, 随着年龄增长血清Hcy水平也随之升高(F=15.476, P < 0.05)。男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比例高于女性(χ2=31.034, P < 0.05)。既往脑卒中史及吸烟者HHcy比例高于非暴露者(χ2=9.888和18.486, P均 < 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缺乏体育锻炼者HHcy比例与非暴露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8、0.773、2.042、1.427和0.560, P均>0.05);而糖尿病者HHcy比例低于非暴露者(χ2=30.345, 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HHcy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2.332)、吸烟(OR=1.537)及既往脑卒中史(OR=1.946)。 结论 血清Hcy检测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有重要价值, HHcy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应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科学的指导干预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醒后卒中及其伴发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 纳入2016-06至2018-03收住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发病3 d以内的2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时间是否明确分为醒后卒中组和非醒后卒中组,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脑血管危险因素、NIHSS评分、梗死范围及TOAST分型等,并采用改良...  相似文献   

12.
庄欣  杨庭树  刘世翠 《武警医学》2011,22(7):593-595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 2002-01至2004-12入选的453例AMI患者,于出院后进行随访,截止时间是2009-12.对入选时及最近一次随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寿命表法分析生存率,多因素COX回归法对影响AMI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MI患者5年生存率为93%,6年生存率为91%.影响AMI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是糖尿病史(RR=2.606,95%CI:1.233~5.509)、高血压史(RR=3.311,95%CI:1.325~8.271)、年龄(RR=1.041,95%CI:1.009~1.074)、随访NYHA等级(RR=2.043,95%CI:1.241~3.363)、再血管化(RR=2.485,95%CI:1.143~5.404)、随访LVEDD (RR=1.058,95%CI:1.003~1.115)、随访LVESV(RR=1.020,95%CI:1.008~1.031).结论 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年龄、再血管化、随访NYHA等级、LVEDD、LVESV是独立危险因素.心肌梗死后积极地采取药物干预心室重塑,维持血压及血糖的正常平稳及尽早再血管化是改善心室重构,防治心力衰竭的关键因素,对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和长期生存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监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变化规律,探讨其与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卒中急性期病人79例,分为两组,其中脑梗死组42例,脑出血组37例。观察急性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并评估第30天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增高者占87.3%,以后在无特殊降压措施条件下,血压随时间逐渐下降;第7天与第1天比较,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有明显下降[SBP(147.6±17.2)vs(155.9±21.7)mmHg(P<0.01);DBP(85.6±13.6)vs(96.6±20.8)mmHg(P<0.01)];脑出血组动态血压均高于脑梗死组。[SBP(160.3±21.2)vs(152.3±21.3)mmHg;DBP(95.5±12.7)vs(87.8±16.2)mm-Hg,(P<0.01)];85%的脑卒中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首测180mmHg≤SBP<220mmHg与SBP<180mmHg组,第30天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增高,但增高的血压有自发下降的趋势;脑出血患者血压水平比脑梗死者高;脑卒中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者占大多数;脑卒中急性期血压高低对近期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布特点,探讨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588例AIS患者及性别、年龄匹配的630例非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颈动脉斑块的分布规律;根据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将AIS患者分为无斑块组(247例)、稳定斑块组(93例)、易损斑块组(248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认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IS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57.99%、50.95%,其中易损性斑块检出率分别为42.18%、33.81%,AIS组颈动脉斑块和易损性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不同斑块组间年龄、男性比例、高血压、糖尿病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3,95%CI 1.027~1.061,P=0.000)、男性(OR=1.973,95%CI 1.377~2.828,P=0.000)、糖尿病(OR=1.454,95%CI1.004~2.106,P=0.047)、收缩压(OR=1.011,95%CI 1.002~1.020,P=0.016)是AIS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破裂、脱落继发栓塞可导致AIS的发生;年龄、性别、糖尿病和收缩压是AIS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42例中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按年龄分组,询问患者骨折发生时的状态和诱发因素。结果:跌倒是导致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受轻微的外力撞击或震动即可发生骨折,护理人员应针对骨折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研究基层官兵睡眠疾病的发生情况。 方法 采用问卷法、直接咨询法、针对性检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选择30 种较常见的睡眠疾病作为调查内容,被调查者在调查者的指导下填写问卷。 结果 基层官兵普遍存在睡眠问题,按发病率高低依次为睡眠不足(41.36%)、失眠(38.42%)、鼾症(36.62%)、睡眠梦魇症(30.07%)、睡眠遗精症(29.30%)、睡眠梦语症(25.84%)、睡眠不安腿综合征(25.11%)、睡眠肌痉挛综合征(23.45%)、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23.11%)、半醒综合征(20.28%)、睡眠期多汗症(15.14%)、倒班综合征(14.96%)、短睡眠者(14.66%)、夜间下肢痛性痉挛症(13.86%)、磨牙症(13.63%)、失眠症(12.50%)、时差变化综合征(11.67%)、睡眠相关性痛性阴茎勃起(10.79%)、睡眠多尿症(9.96%)、睡眠时相提前综合征(8.79%)、睡眠窒息综合征(8.40%)、睡眠性头痛(8.27%)、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7.52%)、长睡眠者(6.79%)、睡眠惊叫(6.76%)、睡眠瘫痪症(6.09%)、睡眠性呼吸急促症(6.03%)、睡眠性胃食管反流症(6.02%)、睡眠异常吞咽综合征(4.50%)和睡眠性喉痉挛症(3.07%)。在30个项目中,有15项战士与干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率战士高于干部的有8项,低于干部的有7项。 结论 基层官兵睡眠疾病发生率较高,可影响官兵日常工作、训练和战斗力,应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失眠和睡眠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6 580名军人睡眠状况及相关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6 580名南战区官兵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除睡眠时间和睡眠药物外,海军在睡眠各项因子得分中得分最高(P<0.05,P<0.01);(2)干部在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与日间功能障碍上得分最高,士官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指数上得分最高(P<0.05,P<0.01);(3)大专以上学历官兵在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上得分最高(P<0.01);高中与初中学历官兵在入睡时间上显著高于大专以上学历官兵(P<0.01);(4)在睡眠时间上,男性官兵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官兵(P<0.05),在睡眠药物上独生子女分数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在睡眠时间与睡眠效率上已婚官兵得分显著高于未婚官兵(P<0.05)。结论我军官兵睡眠状况较差,需重点关注以下人群:海军官兵、干部和士官、高学历官兵,独生子女官兵,已婚官兵。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7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脑梗死后发生肺炎的风险。结果 710例患者中并发肺炎161例(22.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吸烟、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卒中病史、吞咽困难、鼻饲、大面积脑梗死和意识障碍以及低白蛋白血症等是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吸烟、饮酒、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和卒中病史、吞咽困难、鼻饲、大面积脑梗死、意识障碍和低白蛋白血症是脑梗死后肺炎的重要预测因素。因此,及早识别和干预尤为重要,可以减少病死率、减少住院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高海拔地区部队官兵睡眠状况,探讨高海拔地区官兵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以高海拔地区(海拔3 000 m以上)396名官兵为观察组,以210名西宁地区海拔2 270 m官兵为对照组,依据通用的调查量表自制成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海拔地区官兵睡眠不足综合征、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睡眠梦多梦魇症、失眠、鼾症、睡眠肌痉挛综合征、睡眠梦语症和倒班综合征患病率均高于西宁地区(P<0.05);高海拔地区官兵头痛、多梦惊醒、消化不良、打鼾、夜间如厕、咳嗽、发冷、发热和其他身体不适症状患有率高于西宁地区(P<0.05);高海拔地区生活条件差和入睡环境差回答率高于西宁地区(P<0.05)。结论 高海拔地区官兵睡眠质量低于西宁地区,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了高海拔地区官兵睡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