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正常人脑胶质细胞和胶质瘤U-251细胞中RNA编辑酶RED1,RED2 mR- NA水平的表达,并观察诱导分化剂苯乙酸对U-251细胞中RED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原代培养的正常人脑胶质细胞和胶质瘤U-251细胞,应用RED1,RED2全长序列合成引物及合成的特异引物,分别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RED1,RED2 mRNA水平的表达。用RT- PCR及图像分析法,检测胶质瘤细胞U-251在不同浓度的苯乙酸处理前后,RED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RED1基因表达水平用基因/β-肌动蛋白(β-actin)灰度比值表示。结果RED1在正常人脑胶质细胞中表达极弱,在高恶性度的胶质瘤U-251细胞中明显表达。诱导分化剂苯乙酸作用后, U-251细胞中RED1表达水平降低。RED2在正常人脑胶质细胞及苯乙酸处理前后的胶质瘤细胞中,均未见表达。结论RED1 mRNA水平高表达,可能与高恶性度胶质瘤的发生有关。诱导分化剂苯乙酸可能通过降低RED1mRNA水平的表达,作用于胶质瘤细胞的RNA编辑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加热温度及不同加热时间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恒温加热(43、44、45℃各1、2、3、4 h)处理细胞,后继续培养12 h.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染、瑞氏-姬姆萨染色、PI单染检测细胞凋亡率、凋亡细胞形态学、细胞周期生化学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温度升高和诱导时间延长U251细胞凋亡率增加,44℃3 h凋亡率最高达40.10%(P<0.01);光镜下可见凋亡细胞出现膜小泡,凋亡小体;PI单染有凋亡峰及细胞周期改变.结论 44℃热诱导3 h是促使U251细胞凋亡的最佳条件,热诱导凋亡细胞具有典型的形态、生化学特征变化.  相似文献   

3.
白藜芦醇对U251人胶质瘤细胞抑制生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藜芦醇(Re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植物补体。而Res对胶质瘤的抑瘤作用报道甚少,近年来有关胶质瘤的大量的研究证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恶性胶质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实验进一步就Res对U251脑胶质瘤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诱导细胞凋亡及其与胶质瘤增殖及其相关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共轭三烯酸(TCLA)对人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克隆形成试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人试验研究TCL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 33342/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和周期分布;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腺苷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ADPRTL1)、细胞色素P4501A1( CYP1A1),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结果 共轭三烯酸对人胶质细胞瘤(U251)有明显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效应关系(P<0.05)。克隆形成下降,40 μmol/LTCLA可完全抑制克隆形成。BrdU标记从(91.6±3.6)%下降到(14.4±4.4)%(P<0.05),Hoechst 33342/PI双染试验,凋亡细胞增加(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凋亡指数从(7.3±1.2)%升高到(34.2±2.4)%(P<0.05),Go/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RT-PCR结果显示,凋亡相关基因ADPRTL1、CYP1 A1、PPAR-γ mRNA表达增强(P<0.05)。结论 TCI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细胞周期阻滞、上调凋亡相关基因(ADPRTL1、CYP1A1、PPAR-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藤梨根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分别加入不同浓度(50、100、200 mg/L)藤梨根作用48 h后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U251的细胞活性;取50 mg/L藤梨根作用48 h后的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 藤梨根作用48 h后U25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不同浓度的凋亡率分别为50 mg/L:(26.51士1.30)%、100 mg/L:(55.92 ±2.40)%、200mg/L:(63.69±2.70)%;50 mg/L藤梨根处理后的U251细胞中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检测其中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显示,藤梨根处理组中磷酸化STAT3(p-STAT3)和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下调,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上调.结论 藤梨根可以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藤梨根调控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提出了肿瘤干细胞( tumor stemcells,TSC)的概念;1997年,Bonnet和Dick[1]从白血病肿瘤细胞中分离出少量细胞,它们是众多肿瘤细胞中惟一具有致瘤性的细胞,且能分化为其他肿瘤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从而证实了TSC的存在.2004年Singh等[2]从胶质瘤中分离出具有干细胞样特征的细胞,证明了胶质瘤TSC的存在.胶质瘤TSC的发现为胶质瘤诊治开辟了一条新思路.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肿瘤干细胞理论遇到了诸多挑战,如TSC的定义、特异性标志物等[3-4].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 NSC)向胶质瘤干细胞(GSC)及其分化细胞的迁移能力,探讨其趋化机制。方法 干细胞条件培养U251和3例原代胶质瘤干细胞,以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对其鉴定;Transwell小室法检测GSC和其分化细胞条件培养液(CM)对NSC迁移的趋化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CM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分泌水平,并以表皮生长因子(EGF)、bFGF为对照分析CM对NSC的化学趋化作用;进一步以Dio和Dil分别标记NSC和GSC,体外混合培养观察NSC向GSC的迁移、以及对肿瘤干细胞球生长的影响。结果 干细胞培养条件下的胶质瘤干细胞球,高表达干细胞标志物Nestin和/或CD133( 11.02%~ 33.55%);分化后干细胞标志物表达下降,分化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增加(P<0.05);GSC与其分化细胞比较,分泌高水平的趋化因子VEGF和bFGF(P <0.05),并对NSC有高度趋化能力;体外混合接触培养也显示NSC向肿瘤干细胞球的迁移和包绕,并且能够显著抑制肿瘤干细胞球的生长(P<0.05)。结论 GSC体外可趋化NSC向其迁移,其趋化作用较分化的肿瘤细胞更为显著,并且与其分泌高水平的生长因子有关;向肿瘤干细胞球迁移的NSC可抑制其体外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烟曲酶醇(TNP-470)和卡氮芥(BCNU)联合应用对U-251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U-251细胞株接种至裸鼠皮下,第7天荷瘤裸鼠随机分为TNP-470治疗组、BCNU治疗组、TNP-470和BCNU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测体质量、肿瘤体积、抑瘤率、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1)各组裸鼠体质量于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2)治疗后第21天联合治疗组移植瘤体积[(108.93±17.63)mm~3]明显小于TNP-470治疗组[(576.10±114.29)mm~3]及BCNU治疗组[(473.01±48.04)mm~3](P均<0.01);各治疗组移植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1512.61±70.25)mm~3](P均<0.01);TNP-470治疗组与BCNU治疗组间移植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第21天联合治疗组的抑瘤率(92.80±11.37)%显著高于TNP-470治疗组(61.91±6.29)%和BCNU治疗组(68.73±9.65)%(P均<0.01),TNP-470治疗组与BCNU治疗组间抑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联合治疗组移植瘤MVD[(4.23±0.83)个/视野]明显低于TNP-470治疗组[(5.70±0.85)个/视野]和BCNU治疗组[(8.60±0.87)个/视野](P均<0.05);TNP-470治疗组移植瘤MVD显著低于BCNU治疗组(P<0.05);各治疗组移植瘤MVD均较对照组[(11.32±1.50)个/视野]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TNP-470和BCNU联用对U-251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而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自体树突状细胞(DC)诱导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T细胞免疫的主动免疫治疗是目前恶性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热点和发展方向[1].本实验旨在观察树突状细胞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体树突状细胞(DC)诱导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T细胞免疫的主动免疫治疗是目前恶性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热点和发展方向[1].本实验旨在观察树突状细胞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体树突状细胞(DC)诱导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T细胞免疫的主动免疫治疗是目前恶性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热点和发展方向[1].本实验旨在观察树突状细胞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DM2反义寡核苷酸联合紫杉醇对U251人胶质瘤细胞株的作用。方法以Lipofectamine介导的MDM2反义寡核苷酸转染U251人胶质瘤细胞株,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胶质瘤细胞株MDM2蛋白的改变,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Western blot检测野型生p53(wild typ p53,wtp53)的表达,构建荷胶质瘤裸鼠模型,采用瘤内注射和腹腔给药方式,以MDM2反义寡核苷酸联合紫杉醇治疗,研究其联合抗肿瘤作用。结果脂质体介导反义MDM2 ODN转染U251人胶质瘤细胞株后,MDM2表达减少,与紫杉醇联合使用可增加细胞的凋亡率,野型生p53的表达量增加,裸鼠动物试验联合治疗组瘤重显著小于单独用药组及对照组。结论MDM2反义寡核苷酸可显著降低MDM2在U25I中的表达,引起细胞凋亡,MDM2反义寡核苷酸与紫杉醇联合作用U251人胶质瘤细胞株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儿茶酸(PCA)对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MG增殖、凋亡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MG。应用噻唑蓝(MTT)技术检测0、2.5、5.0、10.0、20.0 μmol/L浓度PCA干预后各组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CA对U251MG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应用实时定量...  相似文献   

14.
胆固醇结石病人胆囊黏蛋白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胆固醇结石病人胆囊黏蛋白基因表达差异,以探讨胆石病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对21例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的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和12例无胆石的对照组,采用RT-PCR 法测定胆囊 MUC1,MUC2,MUC3,MUC4,MUC5AC,MUC5B,MUC6 mRNA 的表达,以GAPDH 作为内参照。结果胆石组胆囊 MUC1,MUC5AC,MUC5B 和 MUC6表达增高(胆石组 vs对照组:MUC1:67.17±14.06vs36.84±10.00,P>0.05;MUC5AC:90.33±10.24vs53.51±9.38,P<0.05;MUC5B:175.19±7.21vs107.54±23.19,P<0.01;MUC6:71.62±14.36vs44.29±12.35,P>0.05)。MUC3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在两组间均未检测到 MUC2和 MUC4基因表达。结论胆囊黏蛋白特别是 MUC5表达增加是胆石病的另一个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人脑胶质瘤中连接蛋白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连接蛋白(Cx)43、32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例正常脑组织和50例人脑胶质瘤采用North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人脑胶质瘤Cx43mRNA及其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52%,Cx32仅在1例低恶度少枝胶质细胞瘤及1例混合性星形一少枝胶质细胞瘤中表达。Cx43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随肿瘤恶性程度升高而下降。结论Cx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可下降或缺失,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恶性程度呈负相关,可作为某些肿瘤的病理诊断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通过颈动脉注射人骨髓间质细胞(hMSCs)移植趋向小鼠脑胶质瘤.方法 分离培养hMSCs,检测其CD73、CD105和CD90的表达;分析U87细胞条件培养基对体外hMSCs迁徙的作用,测定U87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通过颈动脉注射移植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hMSCs,观察其向裸小鼠U87脑移植瘤模型趋向及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情况.结果 分离培养的hMSCs呈长梭形、折光性强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高表达CD73、CD105和CD90; U87条件培养基可以促进hMSCs的细胞迁移,在培养3d时,U87细胞培养上清的TGF-β1为(0.633±0.096) μg/L,而VEGF为(4.065±0.189) μg/L;将GFP标记的hMSCs通过颈动脉注射移植,3d后在裸小鼠脑内可观察到带有绿色荧光的细胞.结论 颈动脉注射移植的hMSCs能够趋向迁徙到裸小鼠脑胶质瘤,可能与肿瘤分泌的细胞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榄香烯体外增强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对γ射线敏感性的机制研究。方法 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分为4组:空白组、加药组(榄香烯治疗)、放射组(单独γ射线照射)和联合组(榄香烯联合γ射线照射),应用克隆形成计数法,绘制细胞放射生存曲线,计算增敏比,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电镜观察不同方法处理的U251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myc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 榄香烯增强γ射线对U251细胞株抑制率,呈剂量的依赖性,榄香烯增强U251细胞对γ射线敏感的比值为1.38,FCM检测榄香烯增强γ射线对U251细胞的阻滞作用,导致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联合组细胞电镜下见细胞核分裂;RT-PCR证实榄香烯增强γ射线对U251细胞c-myc和bcl-2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 榄香烯对U251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和c-myc基因表达有关,诱导U251细胞凋亡和对细胞G2/M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观察中药活性成分莪术醇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增生与凋亡的影响,检测其对胶质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胶质瘤的可能机制,为脑胶质瘤的中草药治疗积累实验数据.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为模型,以培养基稀释莪术醇成不同浓度,观察与检测以下内容:MTT法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浓度莪术醇对U251细胞增生的影响;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莪术醇对U251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莪术醇对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莪术醇对U251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与COX-2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莪术醇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生有抑制效应,且表现出浓度依赖性与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莪术醇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有明确的增生抑制作用.诱导凋亡、抑制增生可能为莪术醇抑制胶质瘤增生效应的重要机制.莪术醇下调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中bcl-2与COX-2的基因表达水平可能为其诱导凋亡、抑制增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陷阱受体3(DcR3)反义核苷酸(ASODN)在胶质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并挑选DcR3反义核苷酸,转染U251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方法 观察DcR3 mRNA和蛋白有无降低,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经1.2 μmol/L AS20DN处理的U251细胞可有效地降低DcR3 mRNA和蛋白表达,DcR3/β-actin比值分别为(12.4±3.1)%和(13.5±4.2)%,错义链组、脂质体组、对照组mRNA和蛋白分别为(68.8±4.5)%、(74.5±5.0)%、(71.3±6.4)%和(78.2±6.8)%、(79.8±4.5)%、(76.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传染DcR3反义核苷酸的U251细胞凋亡率为(42.9±13.1)%,明显高于错义链组(15.8±4.8)%、脂质体组(15.7±3.7)%和对照组(14.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R3反义核苷酸可使U251细胞凋亡增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反义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体内外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反义EGFR的pcDNA3表达质粒并进行了脂质体介导的U251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系基因转染。应用RT-PCR检测EGFR表达水平,应用MTT法、流式细胞术、Matrigel基质生长实验和Transwell方法评价肿瘤细胞转染前后的生物学行为。进一步应用裸鼠皮下荷瘤模型观察脂质体介导反义EGFR基因治疗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对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EGFR、PCNA和GFAP表达比较。结果脂质体介导反义EGFR可显著抑制U251细胞ECFR表达,MTT法分析显示反义EGFR转染组胞生长抑制率为68%;与对照组和pcDNA3转染组比较,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p-anti-hEGFR转染组G0~G1期细胞数没有明显变化,进入S期的细胞数较对照组减少了,而进入G2期细胞则增加。Matrigel基质生长实验显示对照组和peDNA3转染组细胞呈正常形态贴壁生长。而p-anti-hEGFR转染组细胞不能贴壁生长,呈团块状簇集生长。Transwell方法显示肿瘤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显著下降。裸鼠皮下荷瘤模型实验显示反义EGFR RNA可以显著抑制皮下肿瘤生长,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治疗组EGFR表达下降而GFAP表达上调。结论反义EGFR可以显著抑制U251细胞的EGFR表达,在体内外对U251细胞生长均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