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鱼腥草野生居群人工栽培后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鱼腥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规范化种植等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方法:将17个采自峨眉山不同山峪和海拔的野生鱼腥草居群地下部分移栽至同等立地条件下栽培一年,用共水蒸馏法提取其各自地上部分挥发油,并用GC-MS法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含量。结果:所有材料共鉴定出31种化学成分,其中共有成分为19种。t检验结果表明鱼腥草栽培一年后,其α-蒎烯和D-柠檬烯含量极显著高于其相应野生居群两种成分的含量,崁烯和甲基正壬酮的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居群中的含量,trans-β-罗勒烯含量则极显著低于野生居群中含量。试验结果还表明,9类检测到的化学组分中共有7类在栽培和野生条件下均可检测到。除非萜类醇和非萜类醛外,其余5类组分在野生居群中(占总挥发油含量的84.05%)的变异系数均大于在栽培类群(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0.12%)中的变异系数。结论:野生和栽培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间存在一定差异。野生鱼腥草居群移栽至同等立地条件下后其挥发油成分多态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不同染色体数目鱼腥草挥发油成分的薄层色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黎  吴卫  郑有良 《中草药》2004,35(12):1399-1401
目的研究鱼腥草染色体数目与挥发油成分的关系,比较鱼腥草鲜草与干草及其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差异。方法对不同染色体数目的鱼腥草鲜草地上和地下及其阴干地上部分挥发油成分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按挥发油TLC图谱斑点数目和清晰度不同,20份鲜草材料地上部分大致呈现5种类型,地下部分挥发油大致呈现3种类型,19份干草材料大致呈现4种类型。结论鲜草地上和地下部分挥发油、鲜草与干草挥发油在化学成分上均有较大差异,材料间挥发油成分差异鲜草大于干草,地上大于地下,并且鲜草挥发油有染色体数目增加同时斑点数增多的趋势;峨眉蕺菜同蕺菜在挥发油成分上并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干旱及复水处理对鱼腥草新品系W01-100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土壤中度干旱胁迫处理鱼腥草W01-100四叶植株苗30 d,然后复水30 d,并设置对照,测定鱼腥草各生长和光合特性指标,并检测抗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动态变化。结果干旱胁迫条件下,鱼腥草新品系W01-100植株株高显著降低,茎显著变细,干物质量减少,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叶片抗氧化酶CAT、POD活性先升后降,叶中丙二醛含量逐渐上升。复水后,经干旱处理的鱼腥草W01-100各生长和光合特性指标、抗氧化物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土壤干旱能显著抑制鱼腥草新品系的生长,鱼腥草新品系W01-100在一定中度干旱胁迫时间内具有适当抗旱性,但不能抵御长时间持续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干燥鱼腥草地下部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连续回流提取法提取干燥鱼腥草地下部分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从干燥鱼腥草地下部分挥发油中鉴定出26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β-蒎烯(14. 56%)、D-柠檬烯(14. 56%)、甲基正壬酮(14. 56%)、ɑ-蒎烯(10. 40%)、乙酸龙脑酯(8. 55%)、β-月桂烯(8. 10%)和4-萜品醇(7. 34%)。结论:无论是从鱼腥草挥发油中化合物的数量还是活性成分来看,干燥鱼腥草的地下部分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使用时如果将干燥鱼腥草的地下部分舍弃,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5.
不同采收期的江苏春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的江苏春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江苏春柴胡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不同采收期春柴胡挥发油含量差别较大,江苏春柴胡药材以4月中旬采收为宜。结论从不同采收期的春柴胡挥发油中均鉴定出n-十六酸,其可以作为春柴胡质量控制中挥发油成分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6.
闫婷  周正繁  罗苗  周竹青  熊慧  梅之南 《中药材》2022,(10):2425-2431
目的:对湖北蕲春、河北安国、河南汤阴、河南南阳、浙江宁波产28批艾叶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法提取艾叶挥发油,利用GC-MS和GC对不同产地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8批艾叶的挥发油类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艾叶挥发油中检测到256个成分,明确了其相对百分含量。PCA分析不同产区的艾叶挥发油组成既有相似性,又存在特征性。地区间的Adonis检验结果显示R2>0,并且P<0.05,提示所有产区艾叶之间的挥发油成分含量均有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湖北蕲春和浙江宁波产区的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相近,河南汤阴、河南南阳和河北安国产区的化学成分组成比较相似。建立了挥发油中桉油精、(-)-α-侧柏酮、(+)-樟脑、(+)-冰片、4-松油醇及β-丁香烯的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3.00%。GC法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含量有所差异。结论:不同产地的艾叶挥发油含量存在差异。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为不同产区艾叶的区分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果实挥发油在干燥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和干燥果实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挥发油化学组分。结果:白花前胡果实干燥前后,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都为石竹烯类和1R-α-蒎烯。石竹烯类成分在干燥前后含量变化不大,1R-α-蒎烯在干燥后,含量降低,可见其干燥过程中有所损失。其他成分差异明显。结论:白花前胡果实可以趁鲜提油。白花前胡果实中石竹烯类含量超过了挥发油总量的55%,可考虑采收种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8.
艾叶为菊科蒿属植物艾Artemisia argyi的干燥叶,祁艾为艾叶道地药材之一。祁艾含有挥发油、黄酮、有机酸和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挥发油类成分为祁艾主要活性成分。为了研究不同采收期祁艾药材中挥发油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祁艾药材的适时采收期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该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5个采收时期共30批祁艾样品总挥发油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第3个采收时期(端午节前后)祁艾药材总挥发油含量最高;进一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祁艾挥发油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共鉴定出30种挥发性成分。在明确了祁艾药材挥发油类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了不同采收期祁艾挥发性成分差异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祁艾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共寻找到8个差异性化合物,分别为α-松油烯、γ-松油烯、D-樟脑、香芹醇、α-copaene、异丁酸异龙脑酯、α-律草烯和氧化石竹烯。所鉴定的差异化合物中α-松油烯、γ-松油烯、α-copaene和氧化石竹烯的相对含量变化趋势与祁艾总挥发油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为第3个采收时期达到峰值,而D-樟脑、香芹醇、异丁酸异龙脑酯和α-律草烯相对含量在第4个采收时期达到峰值。通过以上研究,为祁艾药材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鱼腥草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凡  陈勇  程翼宇 《中草药》2006,37(8):1149-1151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东部及东南部。其地上部分为药用部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现代药理实验表明鱼腥草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作用[1~3]。不同学者从多方面研究了鱼腥草挥发油,已鉴定出了5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癸酰乙醛、甲基正壬酮、月桂醛为主要的药效成分。研究表明鱼腥草挥发油的质量与采收季节[4]、采集居群[5]、品种[6]及提取工艺[7]等因素有关。此外,还研究报道了根状茎、叶、茎与产油率的关系[4],但是没有对其化学成分进行详细分析。考虑到植物的花一般含…  相似文献   

10.
黄丽华  王道平  陈训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6):2230-2232
目的:对黄褐毛忍冬不同采收时期(花蕾期、银花期、金花期)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方法:采用GC-MS法测定黄褐毛忍冬不同采收时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从这3个时期的黄褐毛忍冬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出29种,34种,28种挥发性成分,共确定出44种化合物,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量了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论:首次报道在忍冬属植物挥发油中检测出邻甲苯异腈;不同时期的黄褐毛忍冬挥发油中醇类物质含量均较高,其次是酯类、醛类等物质;L-芳樟醇,苯乙醛,邻甲苯异腈,香叶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等为不同采收时期的共有成分,但其含量大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保健按摩的繁荣给推拿学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认为保健按摩的繁荣普及提高了全社会对推拿的认知度,扩大了推拿的社会影响力,"倒逼"医院设置推拿科室或推拿治疗项目,增加了就业平台,壮大了推拿队伍,但部分民众、医务工作者和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对推拿不全面、不正确的认知观,导致愿意学习推拿和从事推拿专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减少,对部分推拿医务工作者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成功感和荣誉感等带来负面影响,并大大降低了推拿学科的严肃性,提出如何正确对待、界定保健按摩在推拿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推拿学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必须认真加以正视和思考,否则将不利于推拿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研究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方法:从发生学角度,结合《内经》、道家学说探讨中医五脏神识系统建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果:五脏神识系统是在胚胎时期的脑髓中,元神与脑髓共同作用、发生分化而形成的。元神分化出心神,再由心神分化出五神等各种神识元素;脑髓分化出心肾等五脏,五神、五脏分化完成后,五神入藏于五脏,从而形成了五脏神识系统。结论:脑为元神化生神识元素、脏腑之处所,心神为五脏神识系统的主宰。  相似文献   

15.
16.
邵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4,(19):147-147
目的:预防与治疗因分娩女性婴儿导致情绪受到刺激,因而引起平衡、调节系统的崩溃,同时促发心理疾病、精神病及躯体病.方法:通过护士的语言、行为、表情、姿势等改变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结果:预防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宋代太平惠民局的成立对宋代医药学发展的影响做了相关论述。认为太平惠民局的成立促进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成书。制定了药物炮制规范,对当时医生诊疗疾病处方用药带来很大便利。但生产的成药也存在弊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的医学流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失眠症为临床常见病症,且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在治疗上也常采取健脾、和胃、疏肝等法。本文就脾胃失调引起失眠的病因病机,调和脾胃的治法方药运用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9.
海南青牛胆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青牛胆 (TinosporahainanensisH .S .LoetZ .X .Li)系防己科青牛胆属植物 ,为一新种。民间用以治疗关节疼痛和筋骨损伤。主要含有甾酮类、生物碱等化合物。为探讨海南青牛胆中挥发油成分 ,对其藤茎进行了挥发油的研究 ,通过GC MS Computer进行测定分析 ,从中共鉴定出 2 0个化合物。1 材料及样品的制备原材料采集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乡 ,经海南师范学院钟义教授鉴定为海南青牛胆 (TinosporahainanensisH .S .LoetZ .X .Li)。取该植物藤茎经切片、干燥 ,粉碎成…  相似文献   

20.
方证相对论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以间接致思的思维方式探求人体生理、病理及防病治病规律,开展方证研究也应遵循中医学的本原思维模式。方随证出,因证变化而药物组成变化是方证对应的一般规律,称之为“方证相对论”。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是非线性的、多维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其研究内容应体现当代医学最新成就。从中药分子水平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研究,阐明方剂作用机理以求得方证的最佳对应和变化规律,应是方证研究深化的客观要求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