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苏州市中小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为防制学生近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苏州市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国家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方案》问卷收集学生性别、学段、父母近视史、户外活动时间和视屏时间等资料,睫状肌麻痹下进行裸眼远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甘肃省定西市中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为定西市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20年3月17—30日在定西市随机抽取42所中小学校,在每个学校每个年级各选择一个班级,以班级内的所有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共纳入中小学生18 649名,其中可能近视者12 990人,占69.7%。分析结果显示,女生、高年级、城市、使用电子屏幕时间长、近距离用眼时间长、读写姿势没有做到“三个一”、关灯后看手机、做家庭作业时间长、父母视力不良史是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做眼保健操、户外活动频次多、充足的睡眠时间(>8 h)、定期举办爱眼知识科普讲座、父母和老师经常提醒注意读写姿势、父母主动带学生检查视力是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结论:影响定西市中小学生近视的因素较多,教育及卫生健康部门应向学校、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大力普及近视相关防控知识,提高学生眼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培养学生健康用眼习惯,对具有较多近视危险因素的学生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湖北省中小学生近视的流行现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北省各地市(州)四年级至高三的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和视力检查。结果 湖北省四年级及以上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65.1%,其中女生近视患病率(69.2%)高于男生(61.7%),且近视患病率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增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女性、学段较高、父母近视是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而看电视时间较长、天黑后在家读书写字仅使用台灯或屋顶灯、课间休息场所为户外是近视的保护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与连续近距离工作<0.25 h休息一次眼睛的学生相比,连续近距离工作≥0.5 h休息一次眼睛的学生近视风险增加(0.5~<1 h:OR = 1.144;1 ~<2 h:OR = 1.272;2 ~<3 h:OR = 1.303;≥3 h:OR = 1.327);与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的学生相比,户外活动时间≥3 h的学生近视风险较低(OR = 0.875)。结论 湖北省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增长,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是预防及控制近视发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杭州市部分城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21年杭州市两个城区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近视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946名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59%;女生近视患病率(64.3%)高于男生(52.8%),高中学生近视患病率(83.8%)高于小学(47.2%)和初中(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性、高年级学段、父亲或母亲近视、线上教育时每日使用电子产品上课时间为2~4 h是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杭州市部分城区中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仍然处于高位,应加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重点人群为女性、高年级学段和父母存在近视的学生,注意对不良用眼习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及使用电子产品等引起近视的危险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青少年学生视力屈光情况。方法对2010至2011年禹州市中小学生视力屈光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86 820学生(173 640眼)视力,屈光状态检查中发现青少年学生近视患病率53.73%,小学生近视率22.10%,初中生近视率升到61.50%,高中生则高达79.50%的近视率。结论青少年学生近视,是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正确预防和治疗近视具有长远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环境因素与近视的关联,探讨影响不同年级学生近视患病率差异的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18年抽取苏州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456名,采用现场眼科检查(包括远视力检查和散瞳睫状肌麻痹验光)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问卷收集近视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与小学一年级学生(22.4%)相比,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初一82.0%、初二88.8%、初三88.5%)近视率更高(P<0.05)。调整性别、父母近视、课后读写时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视屏时间和睡眠时间,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的近视超额患病率分别降低38.14%、38.62%和21.28%。 结论 环境因素在苏州学生的近视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近视防控过程中应增加学生户外时间,减少视屏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初中一年级学生高度近视现状,分析高度近视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北京市初中生高度近视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多级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有1 442名学生参与调查,最终纳入学生1 405名。学生平均年龄为(12.69±0.768)岁,男生777人(55.30%),女生628人(44.70%)。学生高度近视患病率为6.48%,其中男生高度近视率为5.92%,女生高度近视率为7.17%。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父母都不近视的学生相比,父母一方近视(OR=2.253,95%CI=1.313~3.864)及父母双方近视(OR=5.389, 95%CI=3.033~9.574)的学生更容易患高度近视;每周户外活动时间4.17h学生患高度近视的风险是每周户外活动时间≥9.92 h学生的2.242倍(OR=2.242, 95%CI=1.208~4.162)。结论北京市初一年级学生高度近视率较高,父母近视是高度近视的危险因素,增加工作日户外活动时间是高度近视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近视与遗传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比例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北京市9个城郊区县的16 663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验光检测。使用SPSS 18.0软件和Falconer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验光数据完整的15 212名学生中,近视组一级亲属患病率为29.69%,正视和远视组一级亲属近视患病率为21.73%。中小学生的近视遗传度最后统计为28.9%。父母双方视力的状况不同,子女的屈光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0.278,P〈0.01)。不同特征的学生屈光状态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遗传因素在近视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父母近视的学生更容易近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苏州市学生近视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近视的风险模型,为学生近视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招募苏州市四至十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标准化问卷收集学生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用眼环境、读写习惯、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睡眠及父母近视史等,现场测量教室照明,对每名学生进行屈光检测和裸眼远视力检查。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的影响因素,Framingham模型构建近视风险评分模型。结果 本次纳入9~18岁学生2 859人,近视2 264人,近视检出率为79.1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 1.544,95%CI:1.258~1.896)、年龄(OR = 1.404,95%CI:1.325~1.487)、父母近视(一人近视:OR = 2.114,95%CI:1.694~2.638;均近视:OR = 3.450,95%CI:2.590~4.594)、黑板面照度不合格(OR = 1.316,95%CI:1.017~1.703)和躺着或趴着看书或电子屏幕(OR = 1.464,95%CI:1.099~1.950)是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Framingham近视风险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55(95%CI:0.733~0.777),最佳临界值点为6.6,灵敏度为68.3%,特异度为70.9%,约登指数为39.21%(95%CI:34.90%~42.35%)。结论 Framingham近视风险评分模型具有较好的近视预测能力,可用于近视的健康管理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沈阳市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沈阳地区随机抽取4所学校共1 780名学生,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学生视力;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年龄、性别、父母是否近视、日常用眼习惯和生活习惯,分析近视眼的危险因素。结果 1 780名中小学生中近视眼患病率为40.9%,其中中学生近视率为44.6%,明显高于小学生的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生轻度近视率为7.7%,明显低于小学生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生中度近视、重度近视率分别为25.4%、11.4%,均明显高于小学生的10.4%、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视学生年龄≥12岁、父母近视、读书眼距≤30 cm、经常弱光下看书、看电脑或手机≥3 h/d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视力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12岁、读书眼距≤30 cm、经常弱光下看书、看电脑或手机≥3 h/d是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沈阳市区中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对读书眼距、照明情况以及电脑、手机使用时间的控制,降低近视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苏州市姑苏区小学生视力健康状况,为建立有效干预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对辖区在校学生进行视力检查,由家长填写调查问卷,采用SPSS 22.0分析视力影响因素。结果 视力检查6~12岁在校生57 044人,近视30 142人,近视率为52.8%;其中男生为49.5%,女生为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10,P<0.01);近视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χ趋势2=7 806.7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电子产品时长、放学后阅读写字时间、寒假日晒时间和性别均是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应定期进行视力调查研究,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并根据视力影响因素,及时调整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7-2018年北京市初中生近视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09/2018-05采用多级抽样法抽取北京市初中一年级学生1 405人,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市初一年级学生近视患病率为68.8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一方近视(OR=1.879)、父母双方近视(OR=3.245)、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距离<1尺(OR=1.310)、近距离用眼主动休息频率>30 min且≤60 min(OR=1.544)、近距离用眼主动休息频率>60 min(OR=1.527)、无法保证每天做眼保健操(OR=1.633)、每周户外活动时间≥4.17 h且<6.67小时(OR=1.740)、每周户外活动时间<4.17 h(OR=5.070)是北京市初中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初中学生患近视与遗传因素及用眼行为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巩义市区小学生近视患病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小学生近视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在巩义市区2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各随机抽取一个班,进行问卷调查和视力检测。结果被调查的600名小学生近视率为32.67%,其中轻度近视占66.33%,中度近视占25.00%,高度近视占8.67%;男生近视率为21.73%,女生近视率为46.59%;近视率随年级增长而增高。小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室外活动时间短及父母近视是导致其近视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近视的预防应从小抓起,加强小学生的用眼卫生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用眼习惯,减少和控制学生近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重庆市垫江县中小学生近视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9—10月在垫江县辖区内抽取小学学校2所、初中学校2所、高中学校1所在校学生,共获得有效样本2 981人,由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视力和屈光检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中小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 981人,近视1 492人,近视率为50.05%;其中女生近视率(52.32%)高于男生(48.09%);小学生近视率为35.70%,初中生近视率为63.92%,高中生近视率为86.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男性(OR=0.829)、不住校(OR=0.299)、座位每周调换一次(OR=0.919)、课间在户外活动(OR=0.840)、父母提醒读写姿势(OR=0.628)是近视的保护因素;阳光直射下用眼(OR=1.362)、近距离用眼、过长时间休息一次眼睛(OR=1.148)是近视的危险因素。结论:垫江县中小学生近视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尽早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特别是要改变学生不良的用眼习惯,从而减少学生近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青岛市和陇南市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小学生近视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在青岛市和陇南市各抽取2所小学,通过视力、屈光检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屈光状况和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共有2 112名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参加。结果 青岛市小学生筛查性近视患病率为55.39%,高于陇南市小学生筛查性近视患病率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01,P<0.001)。青岛市小学生四年级至六年级近视率分别为40.90%、57.30%、69.17%,青岛市不同年级间近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17,P<0.001);陇南市小学生四年级至六年级近视率分别为36.71%、40.00%、59.06%,陇南市不同年级间近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54,P<0.001);两地区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随着年级的增加逐渐增加。女生、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及阅读用眼时间大于2 h、每天使用电子设备总时长大于2 h、周末参加文化课补习班累计大于3 h为两地区小学生近视共同的危险因素,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龙岩市中小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分层整群抽取龙岩市11所学校小学四年级至高三年级学生共3 445人开展近视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龙岩市2021年中小学生近视率为69.2%(2 384/3 445);高中生近视率最高(80.4%),近视率随学段呈升高趋势(趋势χ2=196.66,P<0.01);近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OR=2.90)、初中(OR=2.16)、父母任何一方近视(OR=2.09)、女生(OR=1.75)、过去1周每天有使用电子产品(OR=1.22)是引起近视的危险因素;课间在户外活动(OR=0.77)是近视的保护因素。结论 龙岩市中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近视防治知识宣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控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选择12所中小学校共3001例学生进行视力、屈光与用眼卫生等调查,采用χ^(2)检验与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近视2150例,近视率71.6%。城区和郊县的近视率均是女生高于男生,各教育阶段学生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教育阶段、课间休息活动场所、参与文化类补习班时长、近距离用眼多久休息一次以及父母近视情况是近视的影响因素。其中,女性、父母近视、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余姚市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科学有效的学生近视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余姚市随机抽取城区小学、城区初中、农村小学和农村初中各1所,每个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级,共821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及相关问卷调查。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近视相关因素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9年余姚市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52.62%。女性(OR=1.552)、初中(OR=3.558)、父母患有近视(OR=2.987)、使用电子产品时间≥1 h (OR=1.536)、参加课外辅导(OR=1.686)、长时间近距离用眼(OR=1.808)、喜欢甜食(OR=1.743)是近视的危险因素(P<0.05),参加室外运动(OR=0.279)、被提醒正确读写姿势(OR=0.564)、学习时正确使用台灯(OR=0.151)是近视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余姚市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高,需要政府、学校、医院和家庭共同开展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选择12所中小学校共3 001例学生进行视力、屈光与用眼卫生等调查, 采用χ2检验与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近视2 150例, 近视率71.6%。城区和郊县的近视率均是女生高于男生, 各教育阶段学生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教育阶段、课间休息活动场所、参与文化类补习班时长、近距离用眼多久休息一次以及父母近视情况是近视的影响因素。其中, 女性、父母近视、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 户外活动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赣州市章贡区中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儿童青少年共1 748名,按小学、初中和高中(职高)进行分组,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远视力检查和屈光度检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近视影响因素相关数据,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近视影响因素。结果 检出近视学生1 014名(58.01%),近视患病率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女生近视患病率高于男生(OR=1.668,P<0.05),并受阅读方式(AOR=1.413,P=0.011)、白天户外活动时间(AOR=1.275,P=0.029)、睡眠时间(AOR=1.463,P=0.002)、父母近视情况(AOR=2.988,P<0.001)等因素的相互影响。结论 赣州市章贡区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堪忧,应尽快采取干预措施,以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