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总结采用改良剪开套接法建立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围手术期护理及日常护理方法。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对50例尿毒症患者采用桡动脉、头静脉远端改良剪开套接法吻合血管建立内瘘,为血液透析作血管准备,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宣教。结果 50例患者术后均随访3~22个月,平均7.5个月,术后通过听诊器或超声探查,血管通畅率100%,其自然血流量可达500~800mL/min,满足血液透析需要。结论保证内瘘术的成功和长期的通畅,围手术期护理、术后宣教同样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根据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重点观察内瘘是否通畅和指导患者早期行功能锻炼,并针对动静脉内瘘术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等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80例患者手术成功75例,失败5例.平均住院时间5d.结论 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做好各种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根据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重点观察内瘘是否通畅和指导患者早期行功能锻炼,并针对动静脉内瘘术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等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80例患者手术成功75例,失败5例.平均住院时间5d.结论 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做好各种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6,(5):389-391
目的:探讨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成功率及远期通畅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的305例尿毒症患者,选出合并输液相关性静脉炎的病例42例,从静脉内膜增生厚度、血管纤维化及狭窄的程度、手术成功率及远期并发症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总体成功率为88.1%,术后1年通畅率为73.0%。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内瘘血流量不足、远期静脉狭窄。结论: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存在显著影响。早期预防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及术前体格检查可最大限度减少静脉炎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丹  董力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726-727
目的探讨医源性假性腕部动脉瘤切除术并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我中心25例长期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形成假性动脉瘤后行瘤切除并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 25例患者成功完成假性动脉瘤切除并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效果良好。结论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不仅能确保临床顺利完成假性动脉瘤切除并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而且能让内瘘得到很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张家庆  刘萍  王业梅 《安徽医药》2017,38(6):720-722
目的 比较支架植入与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手术成功率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收治的40例AVF狭窄或闭塞患者,随机分为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通畅率。结果 支架植入组与球囊扩张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无死亡病例,术后12个月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开放率分别为80.0%和4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植入在手术成功率与12个月内的开放率均较高,且优于球囊扩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球囊扩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行动静脉内瘘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行PTA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行PTA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59.72±13.22)岁;试验组男23例、女9例,年龄(58.41±14.16)岁。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更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PTA治疗前后的血管内径、血管自然血流量、穿刺针血流量及临床检验结果,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内瘘狭窄复发率。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PTA治疗后的血管内径、血管内自然血流量、穿刺针血流量、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尿素清除率、血磷均较手术前有改善,而且试验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透析并发症发生率为12.5%(4/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1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21);术后随访6个月,试验组患者无内瘘狭窄复发,对照组患者有6例(18.75%)内瘘狭窄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 对接受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择100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涂,实验组采用红外线照射加喜疗妥软膏外涂。比较两组患者透析12个月后动静脉内瘘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12个月后内瘘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软膏外涂,可有效减少硬结、红肿、血管狭窄等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0例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出现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全部治愈出院,取得良好的疗效。结论加强对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是抗凝治疗的护理、围手术期的血压的控制及防止血管痉挛等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分析与总结,以期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方法于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选取6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且均给予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同时对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6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手术顺利、成功率达100%且经有效护理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细致、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能够极大降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风险系数、也是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康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张乐国  朱翠敏  张俊玲  王馥梅  常涛 《河北医药》2010,32(15):2044-2046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18例经DSA或CTA证实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患者实施血管内支架植入,观察血管狭窄程度在术前、术后以及术后6个月的变化,以及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行Malek评分。结果 18例患者中13例成功植入支架,锁骨下动脉狭窄率从术前100%下降至术后的18%[(22±10)%],除1例出现穿刺点皮下血肿5例出现动脉夹层,未发生其他围手术期并发症。在6个月的临床随访中,12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1例患者发生再狭窄,Malek评分显著改善。结论锁骨下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方法,但远期疗效仍需要前瞻性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罂粟碱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中的疗效观察,以提高动静脉内瘘的初期开放率及远期成熟率。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3年9月医院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CKD5期)的患者29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8例。治疗组予盐酸罂粟碱局部注射,术后予盐酸罂粟碱肌内注射,并于术后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对照组仅术中予温0.9%氯化钠溶液局部注射。2组术后均予双密达莫口服并予丹参注射液静点。结果296例手术成功273例,总内瘘初期开放率92.2%。其中治疗组142例,初期开放率95.8%;对照组131例,初期开放率8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初次手术成功的273例患者随访3个月,258例达到内瘘成熟,总成熟率94.5%。其中治疗组140例,成熟率98.6%;对照组118例,成熟率9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罂粟碱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能有效地缓解血管痉挛,预防血栓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内瘘初期放开率及远期成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早期的护理。方法对已确诊的90例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中术后加强对患者的精心护理。结果各患者都没有因此手术而音响治疗。结论保持患者自体动脉内瘘长期安全通畅,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步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73-274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植入51枚支架,在围手术期进行精心护理。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论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是近年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新技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做好护理配合,术后全面、连续、动态观察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加强体位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法,而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可靠的动静脉内瘘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条件.我院2006~2009年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为56名尿毒症患者施行了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术后一期通畅率达10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丹丹  王秀 《天津医药》2018,46(2):187-190
摘要: 目的 对比支架置入与药物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疗效。方法 将 76 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分为支架组 (40 例) 和药物组 (36 例), 分别给予支架置入及药物治疗, 观察支架组患者围手术期 (术后 30 d) 并发症发生率及再狭窄率。记录 2 组在 3 个月、 6 个月、 12 个月时后循环缺血症状再发情况以及 12 个月时 2 组患者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变化。结果 支架组 40 例患者共置入支架 43 枚, 手术成功率 100%, 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12.5%; 支架组患者术后即刻血管狭窄程度从 (80.36±6.42) %降至 (18.21±5.92) %; 12 个月后支架组血管狭窄率为 (22.82± 9.80) %, 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药物组治疗前、 后的血管狭窄率分别为 (79.98±5.76) %、(83.42±9.53)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支架组血管狭窄率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 12 个月后明显低于药物组 (P<0.05); 随访期间支架组、 药物组分别有 4 例 (10%)、 10 例 (27.8%) 发生后循环缺血事件, 支架组明显低于药物组 (P<0.05)。结论 支架置入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安全、 有效, 其预防后循环缺血事件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法,而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可靠的动静脉内瘘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条件.我院2006~2009年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为56名尿毒症患者施行了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术后一期通畅率达10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6月-2008年5月,笔者对1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维持性透析老年患者进行了介入和手术治疗。单纯一处狭窄的2例患者采用气囊导管扩张(PTA)治疗。对狭窄的部分患者或狭窄伴闭塞的患者采用手术或Fogarty取栓导管取栓内瘘重建术治疗,在狭窄的动脉和静脉的近心端,行端端、端侧吻合。前臂血管狭窄严重的患者,建立高位内瘘。结果17例患者中,有2例采用PTA技术治疗,术后即出现血管杂音再现,且血流量恢复。所有手术患者一次取得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血流量均>200mL/min。结论老年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形成后,及时采用介入和手术治疗是尽量利用自身血管,修复内瘘失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弓上动脉狭窄支架介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黑龙江省医院从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对41例症状性弓上动脉狭窄患者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术治疗,给予术前、术后、并发症护理。结果治疗狭窄动脉44支,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无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10个月,颈动脉超声检查治疗血管无再狭窄。结论弓上动脉狭窄患者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术治疗后,对患者的术后观察、药物护理、并发症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朱永彤  刘会生  周增超  刘铁艳 《河北医药》2011,33(18):2782-2783
目的评价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中短期疗效。方法应用ApolloTM支架(41枚)和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10枚)治疗51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观察支架植入前后症状、狭窄率改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49处病变ApolloTM支架直接或经Gateway球囊预扩张后Wingspan支架成功准确释放,2处病变支架植入未成功,支架成功率96.1%。治疗前平均狭窄率为85.1%,治疗后残余平均狭窄率为21.2%。支架植入后12个月左右复查头颈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CTA)或头颈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41例未见狭窄复发,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新鲜脑梗死;发生支架处再狭窄8例,支架再狭窄率16.3%,其中5例患者脑缺血症状复发并出现新鲜脑梗死。全组患者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有较好的中短期疗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