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久咳顽咳治验5 例 三诊:咳嗽减轻,夜间仍有零星咳嗽,咳则胸 病例1 痛,食纳大增,恶心呕吐消失,乏力减轻,已可外 霍某,男71 岁。干咳无痰9 月。 出散步。6 月1 日查血象示:WBC 3.9×10 /L,RBC 9 初诊:2003 年5 月12 日 10.3 g/L,首方去半夏,加百合20 g,防风10 g,紫 患者于9 月前,出现咳嗽,血痰3 次,经抗菌 菀10 g,麦冬10 g,7 剂。等治疗半月效不佳。遂…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12,(2):326-326
某男,65岁。平素体弱常感冒,每次持续10~20余天。本次感冒已3周,治疗服药时轻时重。刻见患者精神不振,体倦乏力,咳嗽吐白痰,恶寒发热,体温37.2C,头痛、鼻塞流涕,舌淡薄白,脉细沉。乃气虚体弱,风寒束表,卫阳被遏所致。治宜益气补肺,解表散寒。投以参苏饮加减:党参12g,苏叶9g,羌活10g,麦冬12g,五味子10g,桔梗12g,  相似文献   

3.
血府逐瘀汤为活血祛瘀的常用方剂,笔者用其治疗顽固性盗汗1例,获得佳效。患者1976年始出现盗汗,20余年来经多方治疗未愈而来诊。诊见舌偏暗无瘀点,脉细不涩,予血府逐瘀汤治之。处方:当归12g、生地12g、桃仁15g、红花12g、枳壳10g、赤芍12g、柴胡10g、甘草10g、桔梗12g、川芎12g、川牛膝15g。服药2剂后盗汗即止,予原方续服5剂以巩固疗效。体会中医所谓的瘀血病证甚广,临床表现不一。盗汗患者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治疗无效或反加重者,多因瘀血而致,用血府逐瘀汤可止。本例患者虽无瘀血证的症候,但根据其病程较长及常法治疗无效,考虑有瘀血…  相似文献   

4.
1 痛  经刘某 ,女 ,31岁 ,教师。 1996年 10月 8日就诊。痛经 2年余 ,平素白带频多 ,每月行经小腹疼痛难忍 ,汗出 ,面色苍白 ,经色紫黯有瘀块 ,瘀块排出疼痛缓解 ,曾服中、西药治疗 ,疗效欠佳。诊见 :身体较胖 ,恰值行经 ,头面冷汗 ,面色苍白 ,表情痛苦 ,小腹疼痛拒按 ,舌质黯边有瘀斑 ,苔白厚腻 ,脉沉弦。诊为痛经 ,证属痰瘀凝结 ,血阻胞宫。治拟活血化瘀 ,化痰除湿。方用四物汤合二陈汤化裁 :当归 12 g 川芎 15 g 白芍15 g 熟地 15 g 半夏 12 g 陈皮 15 g 茯苓 18g 甘草 10 g 香附 12 g 延胡索 15 g 白术 15 g 苍术 12 g。 …  相似文献   

5.
卵巢囊肿     
<正> 周某,女,30岁。1987年9月24日初诊。患者以心慌气短、小腹不适来诊。自述两个月来,自感心慌,气短,下腹部不适,夜间平卧时摸到有小包块如花生米大。月事如往,但色黑有块。经去几家医院治过,不但无效,其包块渐大。诊见舌质稍红有散在瘀点,苔少稍黄,脉数滑,按其腹软,左下腹有杏大包块,质硬光滑,推之可动。心电图正常。B超示右侧卵巢囊肿2.1cm×3.1cm。诊为卵巢囊肿。治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兼补心安神。处方:桃仁10g,红花6g,当归15g,生地15g,远志10g,茯苓10g,枣仁12g,龙骨30g,牡蛎20g。4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6.
1 癫证 王某,男,47岁,1982年—3—10初诊。诉1月前一人在家时,突然惊恐不能自制,跑出室外,幻听其“要死了”。不敢进卧室,难入睡,必烦不安。诊见:形体消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证属“癫证”,为痰热互结、上扰心神所致。治法:清热涤痰,安神定志。方药:菖蒲10g、钩藤15g、天竺黄12g、郁金12g、制南星9g、生半夏6g、生石膏30g、麦冬15g、夜交藤20g、合欢皮12g、生龙骨15g,3剂,水煎服。二诊:诉药后恐惧胆怯减轻,夜能入睡,感胸闷,舌淡红、苔白薄腻,  相似文献   

7.
中风治验     
王某,女,59岁,1990—4—20初诊。 七天突然头痛、头晕,右侧肢体失灵,即神昏不语,肌肉抽搐,口眼斜,息粗、面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滑。证属痰热生风,痰浊上扰,治宜涤痰开窍。处方:姜半夏15g、茯苓15g、甘草10g、陈皮15g、胆星10g、菖蒲15g、竹茹15g、大黄10g、水煎服,3剂。  相似文献   

8.
前贤有“无痰不作眩”之说,并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美尼尔氏病系膜迷路积水所致的内耳眩晕症,是发作性旋转性眩晕,大多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观其症,多脉滑苔腻,呕吐痰涎,确系痰水证无疑。笔者从痰水论治探索该病多年,自拟一方,名曰治眩方。并配合东莨菪碱肌注治疗美尼尔氏病,用之临床,疗效颇佳,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共 36 例,均系在急性发作期就诊的门诊患者。其中男 20 例,女 16 例;年龄 28~65 岁,平均39 岁;单纯性眩晕 15 例,伴恶心呕吐 17 例,伴耳鸣耳聋、听力减退 4 例;初发者 10 例,反复发作者 26例;病程最短 1 天,最长 20 余年。以上患者均经耳鼻喉科明确诊断,排除颅脑占位病变、脑血管病变及颈椎病变的可能。 药物组成及治疗方法:治眩方:陈皮 10g、半夏10g、白术 10g、茯苓 20g、竹茹 10g、枳实 10g、泽泻20g、甘草 10g、天麻 10g、刺蒺藜 12g、仙鹤草 50g。 加减:眩晕较甚,呕吐频作者加代赭石 10g,耳鸣重听者加石菖蒲 10g,眼颤属风寒者加天南星 10g,久病气虚者加黄芪 30g,舌苔黄有热者加黄连 10g,舌苔白滑有寒...  相似文献   

9.
吴某,女,20岁,揭西人,中山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学生。2007年1月25日初诊,主诉自高中时出现偏头痛(左后枕部疼痛)至今约4年,被某医院诊为神经衰弱,多方治疗未见改善。查其面色无华,精神不振,舌质黯红、苔薄白微腻、舌边尖红,脉滑无力。辨证为气血亏虚、痰阻血瘀,治宜益气活血,健脾化痰,方用六君子汤合四物汤加减:黄芪30g、党参20g、茯苓15g、白术15g、陈皮10g、半夏15g、川芎15g、白芍20g、当归10g、丹参10g、石菖蒲10g、郁金10g、益母草30g、炙甘草5g,水煎服。患者服完4剂后偏头痛豁然而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介绍   患者,27岁,2001年9月20日初诊.患者于1 a前坠地,造成闭合性脑损伤,在某医院救治2个月余,病愈出院.1周后患者自觉头痛头晕,难以忍受,回院复查,诊断为“脑震荡后遗症“.后经中西医多方治疗1 a余无显效,遂转入我门诊部治疗.患者诉1 a来头痛头晕,头痛如刺、如跳,持续难忍,多位于前额及眉棱处.查体:体温37.1 ℃,面色憔悴,唇暗目黑,心肺(-),肝脾未及,头部未触及包块,舌质紫暗,舌边有瘀斑,苔白滑,脉弦而细涩.辨证为久病入络、脑络不通、瘀阻脉络,治宜养血活血、化瘀通络、理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桃仁12 g、红花15 g、当归12 g、川芎15 g、生地10 g、赤芍12 g、牛膝10 g、柴胡10 g、白芷10 g、生甘草12 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5剂.9月26日二诊:眩晕止,头痛时发时止,时轻时重,痛时无明显固定部位,舌质略暗,脉沉细.前方去桃仁、红花,加黄芪30 g、延胡索12 g以补气生血、理气止痛,继服6剂.10月3日三诊:头痛大减,面色红润,舌质略红,脉沉有力.前方(二诊)去牛膝、柴胡,继服20余剂痊愈.又服血府逐瘀口服液,6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1.
1 偏头痛患者 ,女 ,4 2岁 ,1998年 10月就诊。患者右侧头痛 ,痛以额颞部为甚 ,伴有头晕耳鸣、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恶心欲吐 ,舌红 ,苔腻微黄 ,脉弦滑。证属胆郁痰扰 ,治宜清胆涤痰。处方 :黄连 12 g、半夏 10 g、竹茹10 g、陈皮 10 g、茯苓 12 g、甘草 6 g、龙胆草 6 g、白蒺藜10 g、枳实 10 g。服药 8剂 ,头痛减轻 ,继服 6剂 ,已告痊愈。2 美尼尔氏综合征患者 ,女 ,30岁 ,1999年 8月就诊。患美尼尔氏综合征 2年 ,此次因劳累复发 ,发作时剧烈旋转 ,视物旋转 ,伴恶心、耳鸣、胸脘痞满、心悸、舌红 ,苔黄腻 ,脉弦。证属肝胆气郁 ,痰热上扰…  相似文献   

12.
1 资料1.1 于某,男,71岁,于1995年2月10日入院。患者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气肿收住院。由于输液反应,出现咳嗽、咯粘黄色痰;两肺均可闻及大量干、湿性罗音;心率较快,心音低钝;双下肢肿胀;舌质暗红,苔黄,脉滑数。西医以抗感染、解痉平喘、扩血管药治疗;中医辨证为痰热阻肺、肺失宣降,治以清肺化痰、行气降气,药用太子参20g,白术12g,制半夏10g,陈皮6g,瓜蒌20g,桃仁10g,丹参20g,玄参15g,金银花20g,草河车20g,白花蛇舌草20g,沉香10g,甘草10g。每日1剂,10剂后症状消失出院。  相似文献   

13.
1 哮喘持续状态 杨某,女,42岁.1992年5月20日来诊.患者有支气管哮喘史20余年,2天前因吸入煤气(一氧化碳)而宿疾复发,当日送某医院急诊,经吸入舒喘灵气雾剂,注射肾上腺素、氨茶碱、地塞米松等;喘促有增无减,遂转来我院.刻诊:端坐面晦,喘促不已,头汗溱溱,鼻翼煽动,张口抬肩,喉间痰鸣,辗转不宁,苔薄黄腻,舌质红,脉虚滑数.此乃肺肾两亏,痰热内阻,气机不畅.治宜豁痰清热降气,补纳肺肾元气.予川贝6g,杏仁9g,半夏9g,橘红5g,竹沥30g,姜汁6滴,茯苓12g,旋复花(包)5g,西洋参(另煎兑入)10g,麦冬15g,五味子6g,葶苈子(包)15g,紫石英12g,蛤蚧尾3g(研粉吞服).1剂浓煎代茶,令其频频服之,至夜间药将服尽,患者喘促稍减,汗少.次日上午按原方再进1剂,至下午喘已渐平,能侧卧,知饥素食,继以生脉饮,定喘白果汤合六君子汤加减,调治3日而愈.  相似文献   

14.
玉屏风散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屏风散出自《丹溪心法》,由黄芪10g,白术20g,防风10g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笔者在临床中运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多种病证,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咳嗽刘某,男,30岁,2003年8月12日初诊。咳嗽10天,时甚时缓,痰黄稠难咯,咳声低促,咽干痛,口苦、纳差,神疲乏力,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缓。诊为咳嗽,证属风热袭肺,气逆痰阻。治以益肺健脾、清热降逆,药用黄芪50g,白术、防风各15g,龙胆草、桑白皮、桔梗各10g,白及、百部各20g,苏叶、浙贝各10g,2剂水煎服而咳止。按:不论邪入于外,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咳;凡素体弱,外邪侵袭、咳…  相似文献   

15.
喉痒咳嗽一症,为临床所常见,一般治以宣肺能愈。但也有部分患者缠绵难治。笔者从1995年以来,经西医多次以抗菌消炎药物治疗未愈而来就诊的53例病人,采用自拟射干麻黄桔梗汤增减,进行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53例中,男性22例,女性31例;年龄10~72岁;病程15天~5个月;患者均经X线检查,心肺未见异常,血常规正常,仅单纯性咽痒咳嗽。治疗方法基本方药:麻黄6~10g、射干6~12g、黄芩10~30g、桔梗6~15g、荆芥6~12g、蝉衣7~30g、杏仁6~15g、紫菀5~12g。随证加减:咳嗽痰黄者加瓜蒌皮仁各15g、天竺黄10g、虎杖20g清肺化痰;痰白量…  相似文献   

16.
万某,女,64岁,2011年7月21日初诊。咳嗽8年余,四处求医,屡服中西药乏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痛苦不堪。多次胸片均示:双肺纹理增粗,未见实质性病变。刻诊:干咳,偶有泡沫白痰,咳嗽程度不随气候变化而有所缓解或加重,四季不辍,无有宁日,苦不堪言,咳则十数声不停,咳甚时则小便失禁,偶有睡时咳醒。就诊时闻其咳声不断,舌质暗、舌体胖、舌苔薄白,脉沉细、按之无力。辨为肾阳亏虚,寒邪恋肺。治宜温肾散寒,宣降肺气,止咳化痰。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生麻黄10 g(先煎去上沫),制附片30 g(先煎1小时),细辛6 g,白前10 g,杏仁12 g,桔梗10 g,紫菀10 g,桃仁10 g,炙甘草30 g。4剂。二诊:患者心情愉快,自述服药3剂咳嗽即明显减轻,现仅偶有微咳,舌质稍暗、舌体胖、舌苔薄白。效不更方,继予上方加味:生麻黄10 g(先煎去上沫),制附片30 g(先煎1小时),细辛6 g,白前10 g,杏仁12 g,紫菀10 g,法夏10 g,桂枝10 g,炙甘草30 g。继服7剂。咳嗽及诸症若失。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60岁,因右面颊放射性疼痛1周于1995年4月3日入院.入院时诊见:患者右侧面颊呈放射性疼痛,痛如刀割,发作时间短暂,20 s自行缓解,每日发作4~5次,彻夜不寐,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入院前患者曾多次就诊于私人诊所,予诊治无缓解,遂来我院就诊.入院后中医辨证:风寒外袭,络脉不和.治宜疏风散寒,和络止痛.方予内服川芎茶调散:川芎12 g、荆芥10 g、防风12 g、细辛3 g、白芷12 g、薄荷12 g、当归12 g、薏苡仁15 g、丹参12 g、甘草12 g,水煎服,每日1剂,  相似文献   

18.
王勇 《世界中医药》2011,6(6):512-512
1嘈杂、失眠案患者某,女,78岁,农民,2009年2月20日诊。因饮食生活不规律,常感头晕、乏力,夜半胃脘嘈杂,难安眠,久治乏效。刻诊:形瘦,纳差,脘腹胀,大便不爽,口干舌燥,无苔,脉沉细数。证属气阴两虚,中焦失运。治宜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转枢中焦法。处方:党参12g,沙参12g,黄精12g,白术10g,紫苏梗3g,  相似文献   

19.
钱琪 《江西中医药》2006,37(10):24-24
1案例 患者曹某某,男,86岁。因排尿排便不畅3个月于某医院诊治,肛门指诊扪及前列腺肿块,该院做CT示前列腺肿瘤伴直肠转移。无病理诊断。因年龄较大并有肺心病、冠心病史,且影象学检查已有转移灶,故未手术。患者随即到省肿瘤医院求诊,证实前述诊断,予甲地孕酮口服,未做其他治疗。患者于2004年4月来本科求治,来诊时述:排尿排便不畅,活动后气促,偶有咳嗽,纳食一般,睡眠可,舌质暗红苔薄腻,脉弦细。证属肺肾两虚,痰瘀互结,郁而化热。处方:生地10g,山茱萸10g,茯苓15g,泽泻20g,丹皮10g,丹参30g,白术10g,薏苡仁30g,白花蛇舌草15g,夏枯草15g,菟丝子10g,太子参15g,黄苠30g,石见穿15g,灵芝10g,浙贝母10g,制大黄10g,麦冬10g,牛膝10g,生甘草5g。治以益肾补肺,化痰散瘀,清热解毒。首诊后症状改善,三诊后排尿排便不畅消失,其后根据情况随诊加减。1年后复查CT前列腺肿块消失。连续服药2年后拒绝复查。第3年停药3个月,第4年停药5个月后排尿排便不畅复作,于2004年8月在首诊医院复查CT示前列腺癌盆腔转移,随即再来院诊治,前方随症加减。到目前生存已超过6年。  相似文献   

20.
对临床上部分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病,以有关“百病兼痰”的理论从痰辨证施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兹不揣浅陋,举验案三则,以飨读者.例一刘某,女,53岁,农民.患脑溢血后遗症,虽在某地区医院经中西医治疗2月余,疗效欠佳,随转我院治疗.余诊:右半身完全瘫痪,左上肢颤抖不止,昼重夜轻,双目呆滞,语言謇涩,食少纳呆,小便失禁,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治拟健脾化痰,熄风通络.处方:白术20g、云苓20g、陈皮12g、半夏12g、鸡血藤30g、牛膝20g、威灵仙20g、赤芍20g、全蝎6g、蜈蚣2条,5剂.二诊:左上肢颤抖终止,小便已能控制,于上方中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