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双侧乳腺血管肉瘤非常罕见,临床上很容易误诊、误治。笔者报道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其认识。 相似文献
5.
乳腺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异质性恶性肿瘤,侵袭性强,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预后差。由于其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的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时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目前手术是乳腺血管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化疗及放射治疗在临床实践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由于乳腺血管肉瘤较为少见,目前尚无证据及指南可作为管理治疗方式的参考。本文将结合近些年的文献对乳腺血管肉瘤特征、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0岁,体检发现左乳肿物1年余。查体:左乳内下象限可触及1个肿物,约2.0 cm×1.0 cm大小,质中,边界清楚,移动度稍欠佳,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橘皮样改变;右乳未触及肿物。双侧腋窝淋巴结未触及肿大。1年前乳腺彩超示左侧腺体层内可见1个大小约0.9 cm×0.5 cm的低回声结节,边缘光整,边界清,血流信号(Ⅰ级)。今复查彩超示左乳结节大小约1.7 cm×0.7 cm,边缘光整,界清,血流信号(Ⅰ级)。乳腺X线示左乳内下象限见一不透射线的低密度类圆形肿块影,边缘部分不清,内部密度不均匀,大小约1.8 cm×1.7 cm。 相似文献
7.
乳腺血管肉瘤极其少见 ,据文献报道占所有乳腺肿瘤的 0 .0 3% ,临床及病理均易误诊 ,我们遇到 3例 ,并复习有关文献 ,对其进行初步探讨。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975年— 1999年所有乳腺肿瘤 ,共发现乳腺血管肉瘤 3例。例 1,女 ,2 6岁 ,以右乳外上象限无痛性肿块入院 ,直径约 5 cm,境界不清 ,于 1987年行手术治疗 ,术后失访。例 2 ,女 ,42岁 ,以右乳外上象限无痛性肿块入院 ,肿块处皮肤紫红色 ,直径 7cm,查体 ,肿块收稿日期 :2 0 0 0 -0 5 -2 5作者单位 :1.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 ,山东 德州 2 5 30 14 ;2 .山东省德州国棉一厂职工医院 ,山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1975年12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8例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8例患者,仅1例为男性,中位年龄44.5岁(17~60岁).均以乳腺肿物为首发症状入院,肿物中位直径6.0cm(2.5~8.0cm),肿物表面皮肤均伴有不同程度颜色改变.均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术后病理:低分化血管肉瘤1例,中分化血管肉瘤4例,高分化血管肉瘤3例,均未见明显淋巴结转移.术后4例行辅助化疗,1例复发后行放疗及热疗.4例术后有局部复发,首次复发中位时间为31个月(12~48个月),3例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部位包括肺、骨、肝、卵巢、颅脑及全身皮肤等,发生转移中位时间为84个月(54~291个月).术后中位随访时间54个月(7~300个月),其中已明确死亡4例,2例无瘤生存,2例失访.结论: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是临床上极为罕见的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肿物表面皮肤多伴有颜色改变,临床表现常与良性肿瘤相混淆,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征性表现,术后容易发生复发及转移,并以血行转移为主,淋巴转移少见.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主要是乳房切除术,且至今尚无足够资料证实术后辅助放化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9.
10.
1病例报告患者女,16岁,2008-03-14因右乳肿物1个月余,近期迅速长大伴乳房肿胀入住当地医院。查体:右侧乳腺内触及10cm×8cm肿物,质地韧,边界清晰,活动可,与皮肤无粘连,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同侧乳头无溢液。入院后行B超检查提示右乳探及巨大软组织肿块,边缘较清,内回声欠均匀,大小约为12.1cm×4.0cm,其内示较丰富血流信号。于2008-03-17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大小10.0cm×10.0cm,质地偏硬,有包膜,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血管肉瘤,CD31(+),CD34(+),CD99(+),EMA(-),CK(-),p63(-),SMA(-)。患者出院后,于2008-04-01入住我院。查体:右乳房下缘皮肤皱褶处见15.0cm的手术切口,愈合佳,右乳头上方3.0cm处有约3.0cm×3.0cm范围的皮肤轻微水肿,同侧腋下可触及2个肿大淋巴结,大小0.3cm×0.5cm,质地偏软。入院后经本院及外院病理科医师会诊提示肿瘤细胞组织学分级较低,遂决定于2008-04-01在全麻下行保留乳头的乳房单切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以原切口为中心,据其边缘2.5cm行横梭形切口。游离皮瓣前,自乳晕... 相似文献
11.
血管肉瘤是临床罕见的肿瘤,并且文献报道乳腺是血管肉瘤最常见的原发部位.乳腺血管肉瘤(breast angiosarcoma,BA)可分为原发性血管肉瘤(primary breast angiosarcoma,PBA)和继发性血管肉瘤两类.其中,继发性乳腺血管肉瘤常发生于保留乳房手术后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而发生于乳腺实质内的PBA的病因尚不明确.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的数据显示,PBA的发病率仅占所有乳腺癌的0.03%.因此,PBA的生物学特点、诊疗策略及预后尚无统一的认识.鉴于此,本文报道2例PBA,并附相关文献复习,旨在学习知识、总结经验、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2.
13.
患者女性 ,33岁 ,因左乳腺肿物术后复发入院。患者 1 5个月前发现左乳腺肿物 ,直径约 3cm,行局部切除 ;3个月前肿物复发 ,再次局部切除 ,两次手术均按良性病变处理。 1个半月前再次复发 ,生长迅速 ,入院体检见左乳头内陷 ,乳腺中央区巨大肿物 ,直径约 9cm,分叶状 ,质硬 ,界清 ,光滑 ,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2 0 0 2年 1 1月 2 8日行左乳腺单纯切除 ,病理诊断为间质肉瘤 ,瘤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 ,退变坏死明显 ,部分区域黏液样基质丰富 ,部分区域分化差 ,Vimentin( + ) ,SMA( + ) ,S- 1 0 0 ( + ) ,Desmin( - )。复阅前两次手术的病理切片…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资料例 1 患者女 ,38岁 ,右乳房内上象限长一肿块 ,两年前因孩子喂奶 ,在当地医院行部分肿块切除 ,未经病理检验 ,术后不久即复发 ,于 2 0 0 1年 6月 3日入院。查体 :右乳房内象限可扪及 2 2cm× 2 2cm× 12cm肿块 ,界限尚清 ,不活动 ,轻压痛。经细针穿刺查见癌细胞 ,随后作了根治手术 ,切除标本送作病理检验。肿块大小为 2 2cm× 2 2cm× 12cm ,无包膜 ,切面灰白 ,实体、质脆。切片显微镜下所见 :密集的梭形瘤细胞呈纵横交错排列 ,瘤细胞核成梭形 ,两端钝 ,成杆状、椭圆形 ,染色质粗而浓染。核分裂相 >10 10HPF ,… 相似文献
15.
16.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35岁。发现左乳腺肿块半年 ,近 2月来生长迅速 ,于 1995年 11月10日入院。查体 :左乳外下象限可触及一 4cm× 3cm× 2 cm大小肿物 ,质硬、活动 ,边界清 ,行左乳腺肿块切除术。病理检查 :肿物大小 3.5 cm× 3cm× 2 cm,表面光滑 ,有部分包膜 ,切面灰白色 ,分叶状 ,有散在大小不等裂隙 ,质细、韧。镜检 :肿瘤由乳腺导管上皮和间质两种成分构成。导管上皮呈裂隙样、腺管状 ,上皮分化良好 ,局部可见增生成多层 ,但无异型 ,基底膜完整 ;间质成分由密集的短梭形细胞组成 ,轻至中度异型 ,核分裂相 (2~ 3)个 /10 HPF。瘤细…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9岁,2010年11月4日因右乳进行性增大包块5年余入院.体检:右乳见一巨大肿块,20cm×20cm×20cm大小,呈分叶状,部分皮肤已溃烂,肿块质硬,无波动感,边界欠清,活动度差,双侧锁骨上、下窝及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临床拟诊乳腺恶性肿瘤,并行右侧乳腺单纯切除术.病理检查:单纯切除乳腺一个,23cm×21cm×20cm大小,切面实性、鱼肉状、质较软,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镜下:肿瘤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排列;细胞呈梭形,大小不一,胞质红染,有异型性,核分裂像>5个/10HPF,可见病理核分裂像(图1、2).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质呈SMA(+)(图3),Vim(+)(图4),S-100(-),CD68(-),Myoglobin(-),CK7(-),CK5/6(-),AE1/AE3(-).病理诊断:右乳腺平滑肌肉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