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Tile C1、C2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9月,采用钉棒系统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Tile C1、C2型骨盆骨折患者21例,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25~64岁,平均42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C1型8例,C2型13例。术中用骨盆重建钢板固定后环,钉棒系统固定前环,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4h,平均2.6h。失血量400~1 300mL,平均740mL。有5例患者输血,输血量200~800mL,平均400mL。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10.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2周。术后在骨盆X线片上依据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优10例,良8例,中3例。参照Majeed骨盆骨折评分标准评价疗效,Majeed评分术前(49.2±2.6)分,末次随访时(89.6±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5,P=0.031)。末次随访时,疗效评价优11例,良8例,中2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例,经换药切口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异位骨化发生。结论钉棒系统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Tile C1、C2型骨盆骨折,既为骨折提供了坚强的固定,又避免了采用外固定架和钢板固定前环的缺点。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好,有利于骨盆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后环不稳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44例骨盆骨折后环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9例;年龄18~27岁,平均38.8岁。道路交通伤17例,高处坠落伤21例,砸伤6例;按Tile分型:C1.1型20例,C1.2型8例,C1.3型11例,C2型5例;合并前环不稳者先行前环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微创置入骶髂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35例,行后路经皮微创双侧髂骨钢板固定3例,行经腹直肌旁切口腹膜外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6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4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机选择伤后5~18d。术后X线及CT扫描重建显示骨折复位固定好,3例后路手术中有1例出现伤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44例均痊愈出院,无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骨盆后环不稳定骨折的复位固定是重建骨盆环稳定性的重要环节;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少、内固定稳定,是首选的手术方法;对术前牵引复位不满意者可选择后路或前路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腰椎骨盆三角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骶骨骨折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4年3月采用微创入路对14例不稳定型骶骨骨折患者进行腰椎骨盆三角固定,其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19~49岁,平均40.5岁。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C1型10例,C2型3例,C3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45d,平均23.1d。纵向内固定系统为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USS系统)联合髂骨螺钉及CDHTMLEGACY CMAS骶髂内固定系统,术后对骨折愈合及伤口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随访。结果手术时间87~150min,术中出血量200~400m L。9例采用CMAS系统,5例采用USS系统联合髂骨螺钉;横向骶髂螺钉固定8例,跨骶骨钢板固定6例。9例进行骶神经根减压,部分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改善。本组患者平均获得6.5个月的随访,未出现伤口渗液、皮缘坏死或伤口感染等伤口并发症;2例患者诉髂后上棘螺钉突出不适;无内固定断裂、复位丢失及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全部患者骨折基本愈合,6例患者已取出内固定物。结论采用微创方法治疗不稳定型骶骨骨折不仅能够完成牢固的内固定,而且可降低术中对软组织的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枢椎泪滴样骨折的形成机制,观察根据骨折分型采取前后路不同的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1年5月-2010年10月间收治的13例枢椎泪滴样骨折,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8~ 55岁,平均35.5岁.其中4例合并颈髓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C级1例,D级3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坠落伤2例.入院后均行颈椎正侧位、张口位X线片和螺旋CT矢状位重建及MRI检查.根据损伤机制进行临床分型,伸直型10例采用颌下咽后入路行C2,3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屈曲型3例采用后路C2,3椎板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或C3侧块)内固定,并对分型后的手术方案进行疗效观察. 结果 13例手术患者均成功完成暴露和有效复位内固定,前路平均手术时间77 min,后路平均手术时间125m in,无手术副损伤.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3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4个月复查植骨均获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3例ASIA D级患者术后1.5个月、1例ASIA C级患者术后6个月脊髓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根据枢椎泪滴样形成机制为依据制订针对性手术方案,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盆复位架在闭合复位和微创固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采用陈华和唐佩福改进的石家庄亿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微创骨盆复位架系统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41例,男性14例,女性27例;年龄14~70岁,平均41.4岁.Tile分型:B型15例,C型26例;Young-Burgess分型:侧方挤压2型(LC2)损伤15例,垂直剪切(VS)损伤22例,混合型(CM)损伤4例;道路交通伤29例,坠落伤11例,重物砸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45d,平均10.1d.手术使用骨盆复位架复位,各通道螺钉技术、INFIX、外固定支架或钢板固定骨盆前后环.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并发症情况.根据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根据末次随访Majeed评分系统和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分别对临床功能和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除1例闭合复位失败改为开放手术,余40例闭合复位成功.手术时间45~316min,平均169.4mim;术中出血量10~300mL,平均49.3mL;至2020年1月,患者获7~24个月随访,平均14.1个月;所有患者3~6个月骨折愈合,未出现伤口脂肪液化、感染、伤口不愈合、内固定物松动、骨折再次移位等并发症.后环采用骶髂螺钉固定29例,LC2髂骨螺钉固定6例,骶髂螺钉和LC2螺钉联合固定5例.前环采用耻骨支螺钉固定11例,INFIX固定17例,外固定支架固定2例和钢板固定3例;耻骨支螺钉联合钢板固定1例;前环未固定6例.术后骨折复位按Matta评分:优21例,良16例,可3例.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优36例,良4例.2020年1月末次随访时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术前合并神经损伤患者6例,完全恢复5例,未恢复1例.结论 与常规切开复位手术比较,骨盆复位架治疗骨盆骨折创伤小、出血少、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性胫骨Pilon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胫骨Pilon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1例老年Pilon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MüllerAO分型:B2型2例,B3型1例,C1型3例,C2型2例,C3型3例;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2例,Ⅱ型5例,Ⅲ型4例。11例在无明显手术禁忌情况下,均行开放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13~25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踝关节功能Mazur评价标准:优4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1.8%。结论根据老年Pilon骨折特点,充分的术前准备,采用合适的内固定治疗,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型骨盆骨折前后环联合重建固定治疗的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29例C型骨盆骨折,C1型14例,C2型11例,C3型4例。骨盆前环骨折采用前方耻骨联合、髂腹股沟或改良stoppa入路,应用钢板螺钉或外固定器固定;骨盆后环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钢板螺钉或经皮骶髂螺钉固定。结果随访6~38个月,平均14个月。29例均达骨性愈合。骨盆后环复位情况根据Tornetta和Matta评定标准,本组优20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9.7%。功能评估参照Majeed评分系统,优16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6.2%。其中前环钢板螺钉/外固器+后环骶髂螺钉固定组:优10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9.5%;前后环均钢板螺钉固定组:优6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80.0%,两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后环联合重建固定是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理想方法;应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式;后环闭合复位经皮骶髂螺钉固定微创、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骶髂螺钉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术中相关问题。方法 17例采用骶髂螺钉治疗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按照AO骨盆骨折方法分型:B型骨折4例,其中B2型3例,B3型1例;C型骨折13例,C1型4例,C2型5例,C3型4例。术中根据骨盆后环损伤类型,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骶髂螺钉内固定。术后参照Matta和Tornetta评分系统评价骨折复位情况,Majeed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整随访,随访时间22.5个月(6~42个月)。手术时间82min(35~155min),术中失血量350ml(50~1 100ml)。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术后感染、血管、神经损伤、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按Matta和Tornetta复位标准:优14例,良3例。Majeed功能评分:优11例,良5例,一般1例;优良率94.12%。结论骶髂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可有效恢复骨盆后环的稳定性,能够获得良好的功能康复,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Legacy椎弓根螺钉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 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选择性采用微创Legacy椎弓根螺钉治疗12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1 ~60岁,平均39.6岁。均为闭合性Tile C型骨折。骨盆后环损伤均为骶骨骨折;骨盆前环损伤类型为单侧耻骨坐骨支骨折4例,双侧耻骨坐骨支骨折8例。合并休克3例。前环采用微创技术重建带内固定术,后环采用微创Legacy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结果 手术时间80 ~ 110 min,平均90 min;术中失血80 ~ 150 ml,平均105 ml。12例患者均获随访6 ~ 32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复位满意,骨折Ⅰ期愈合,愈合时间9~13周,平均11.5周。无伤口感染、内固定失败、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参照Lindahl改良的骨盆损伤后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2例,平均得分78.6分。 结论 在良好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利用微创技术Legacy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环和重建带固定前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术中透视少、手术时间短、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路重建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后环损伤的适应证、优缺点及其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10年7月应用前路重建钢板固定治疗的不稳定性骨盆后环损伤、临床资料完整并获得至少1年随访的36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13~62岁,平均35.8岁.骶髂关节前脱位2例,后脱位34例.按Tile分类:B1型3例,B2型1例,C1 -1型17例,C1 -2型12例,C2型2例,C3型1例. 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2.3年(1~6年).术后脂肪液化浅表感染2例,经换药、少量多次输血愈合.术中损伤股外侧皮神经8例,通过经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后5例完全恢复,其中3例仍遗留大腿外侧麻木.L5神经根牵拉损伤1例,经神经营养药物治疗3个月后恢复.复位质量根据Matta和Tornetta标准:优23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4%.无复位丢失或内固定失败患者.临床疗效按照Majeed评分系统:优17例,良1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6%.术前合并骶丛损伤的7例患者中,3例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2例无恢复.结论 前路重建钢板固定具有手术适应证广、暴露简单、感染率低、复位满意和固定牢靠等优点,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后环损伤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及盆腔脏器损伤手术治疗方案设计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骨盆骨折及盆腔脏器损伤的患者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比较术前与术后影像资料及疗效。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和χ2检验分析轴位CT及三维CT对骨盆骨折诊断的差异。结果149例骨盆骨折患者通过CT三维重建确诊髂骨骨折19例、骶尾骨骨折43例、耻骨上下支骨折30例及髋臼骨折57例;关节脱位21例、耻骨联合分离5例。轴位CT组与三维CT组间比较在髋臼骨折及骶尾骨骨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髂骨骨折、耻骨上下支骨折、关节脱位及耻骨联合分离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盆腔脏器损伤有17例,其中膀胱破裂8例、后尿道损伤5例,盆腔血肿4例。149例患者术后复位效果中解剖复位64例,满意75例,不满意14例。获得随访20 d至83个月。按Matta疗效标准评定,临床标准:优97例,良45例,可7例,优良率95%;X线标准:优95例,良45例,可9例,优良率94%。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及表面遮盖重建(SSD)以最直观、全面的骨盆骨折及盆腔脏器损伤图像肯定并明确螺旋CT对骨盆骨折的分型;对治疗方案、手术入路、内固定物的选择和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可提供正确指导,在骨盆骨折及盆腔脏器损伤术前、术后影像检查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 ilon骨折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0月的39例P ilon骨折(Rued i-A llgower分型:Ⅰ型5例,Ⅱ型13例和Ⅲ型21例)中的6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2例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21例肿胀消退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25例以植骨修补骨缺损。结果按照M azur评分标准,优14例,良21例,可3例,差1例。结论 P ilon骨折类型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程度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是否根据骨折分型及软组织条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合理的治疗方式、干骺端缺损区充分植骨,术后早行功能锻炼,晚负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5月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8例Tile B/C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8~63岁,平均35.5岁。骨盆骨折Tile B/C型分型中:B1型7例,B2型5例,B3型2例;C1型3例,C2型1例。18例患者骨盆后环骶髂复合体损伤均在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前环均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1例患者第3天复查出现外固定架松动,X线片示耻骨联合分离至术前,再次入手术室行前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1例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查发现外固定架松动,X线片示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无明显移位,一侧骶髂关节螺钉脱出钉道约1.0cm,重新调紧外固定架,3个月后拆除为固定架患者功能恢复良好;余患者内外固定效果稳定。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依据Matta放射学标准评定:优10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术后3个月拆除外固定架行X线、CT三维重建均显示耻骨联合无分离,骨折愈合良好,除1例骨盆前环更换固定方式未进行后期随访外,余17例患者术后均获10~24个月(平均18.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功能:优10例,良7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空心钛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适应证.方法 2003年5月-2007年2月,对收治的18例桡骨头骨折予切开复位、空心钛螺钉内固定,男12例,女6例;年龄15~53岁,平均28.6岁.Mason Ⅱ型13例,MasonⅢ型3例,Mason Ⅳ型2例.如术中内固定牢固(旋转腕关节骨折块与主骨间无异常活动),术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如果不够牢固,术后2周开始功能锻炼.术后摄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 15例术后第一天即开始功能锻炼,3例术后2周开始功能锻炼,平均3个月骨折愈合,除2例Mason Ⅳ型外,其余患者肘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桡神经深支损伤.结论 Mason Ⅱ、Ⅲ犁桡骨头骨折,应用切开复位、空心钛螺钉内固定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前入路钢板与后入路经皮骶髂螺钉治疗骨盆新月形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2月~2015年1月收治的28例新月形骨盆骨折患者,经前路钢板治疗17例(A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3例;年龄21~62岁,平均33.5岁;后路经皮骶髂螺钉治疗11例(B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0~59岁,平均32岁。骨折按照Tile分型:B2.2型18例,B2.3型10例。术后采用Majeed评分。结果 28例获得随访,A组平均随访14.5(12~17)个月,B组平均随访13.2(11~20)个月。两组手术纠正骨盆后环移位分别为(11.1±4.9)mm和(11.7±5.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214±23.5)min和(153±25.5)min,失血量分别为(460±109.5)m L和(189±98.5)m 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参照Majeed评分:A组优13例(76%),良3例(18%),差1例(6%);B组优8例(73%),良2例(18%),可1例(9%),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钢板和后路经皮骶髂螺钉治疗新月形骨盆骨折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后路经皮置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但有严格的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研究经皮骶骨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后环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C型骨盆骨折患者使用前环钢板内固定和后环骶骨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Tornetta复位情况评价表评估复位情况,应用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 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3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闭合复位骶骨钉内固定骨盆骨折后环不稳术后疗效满意。结论掌握C臂引导下骶骨置钉技巧,应用骶骨钉固定骨盆骨折后环不稳,手术效果良好,手术操作简单,适于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技术(VR)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骨盆外伤患者行MSCT扫描后,运用CT、MPR及VR等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并观察和分析,并与手术所见相对照,判断MSCT重建技术诊断骨盆骨折的优缺点。结果在21例骨盆外伤患者中, MSCT正确诊断骨盆27处骨折,其检出率100%。结论 MSCT、MPR及三维重建能够立体地显示骨盆骨折的部位、形态、骨折块移位特点和类型等空间信息,是一种快速无创伤显示的最佳方法,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技术在止血和减少术中出血联合早期经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盆不稳定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急症行血管介入栓塞患侧髂内动脉,术后5~8 d行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全部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成功,平均止血时间为8 min,无一例再出血。手术平均时间150 min,术中平均输血250 ml。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24月,骨折均愈合,Majeed骨折评价:优14例,良8例,可5例。结论:血管介入栓塞在骨盆不稳定骨折治疗中可以有效控制骨盆骨折出血,同时较少后期手术中的出血;髂腹股沟入路骨折复位直观,操作方便,在骨盆不稳定骨折手术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如何选择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的内固定方法,为临床内固定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3年6月-2008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患者53例,其中男39例,女14例;年龄10~69岁,平均39.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6例,高处坠落伤12例,挤压伤5例.骨盆后环损伤情况:髂骨后部纵向骨折7例;不稳定骶骨骨折27例,按Denis分型标准:Ⅰ区14例,Ⅱ区11例,Ⅲ区2例;不稳定骶髂关节脱位19例,其中伴髂骨翼骨折的骶髂关节脱位7例,经耳状关节与韧带的骶髂关节脱位2例,伴骶骨翼骨折的骶髂关节脱位10例.外伤至手术时间3~28 d,平均6.7 d.采用前侧重建钢板固定7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26例,经皮后方跨骶骨重建钢板内固定20例.结果 本组53例均获12~36个月(平均17.2个月)随访.无切口感染、术中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骨不愈合或明显双下肢不等长.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19例,良27例,可7例,优良率为87%.功能恢复根据Majeed功能评分:优19例,良27例,可7例,优良率为87%.5例骶丛损伤患者鞍区感觉减退或膀胱排尿困难的症状均基本消失,2例骶从损伤患者遗留会阴部麻木和足下垂. 结论 手术重建骨盆后环的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康复.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内固定技术的适用范围、手术者的经验、设备条件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锁定钢板治疗创伤性耻骨联合分离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耻骨联合分离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3~65岁,平均45.3岁.骨折类型按Tile分类:B1型5例,B2型1例,B3型1例,C1型6例,C2型3例,C3型1例.耻骨联合分离全部采用锁定钢板固定,后环合并伤采用骶髂前路重建钢板固定7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3例,后路M型钢板固定3例.结果 耻骨联合部位手术时间0.5~2 h,平均1.5 h.术中出血50~600 ml,平均200 ml.住院时间14~62 d,平均21d.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6个月.骨盆骨折术后功能按照Majeed评分:优7例,良7例,可2例.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Tile B型骨盆骨折,可以单纯固定前环,如果合并后环损伤、骨盆完全不稳,应该配合后环的复位与内固定.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outcome of traumatic pubic symphyseal diastases fixed with the locked plate.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07 to December 2009,17 patients(11 males,6 females,at mean age of 45.3 years)with 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 of unstable pelvic ring injuries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fixation with the locked plate.According to Tile classification system,five patients were with type B1 fractures,one with type B2,one with type B3,six with type C1,three with type C2 and one with type C3.All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Pubic symphyseal diastasis was treated by open reduction and fixation with the locked plate.There were 13 patients with associated posterior pelvic disruption,of which seven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open reduction via anterior approach and fixed wich the reconstruction plates,three by close reduction and fixed with percutaneoua sacroiliac cannulated screws and three by posterior approach and fixed with M type plates. Results Of all the patients,16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 mean time of 16 months(6-30months),which showed mean blood loss of 200 ml(50-600 ml)and mean hospital stay of 21 days (14-62 days).The clinical outcome was measured according to Majeed scores system,which showed excellent results in seven patients,good in seven and fair in two. Conclusions The locked plate fixation takes advantages of sailsfactory clinical outcomes with less operative trauma and a lower implant failure and wound infection rate in treatment of traumatic pubis symphysis diastasis.Locked plate fixation of symphysis call be performed alone when the posterior pelvic ring is only partially disrupted (Tile B).Posterior fixation construction should be used if the pelvic ring is under complete instability(Tile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