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浙江省1993~1996年残留麻痹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年建立脊髓灰质炎(脊灰)监测系统以来,加强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报告,使监测系统的敏感性不断提高,并将报告病种扩大为14种。为了进一步提高AFP监测特异性,搞清发病病因,不遗漏真正的脊灰病例,现将我省1993~1996年残留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特征及病因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199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199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进展显著,以省为单位各项监测指标已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提出的质量要求。我国1996年未发现本土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病例,仅在云南省与缅甸接壤地带发现3例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Ⅰ型1例,Ⅲ型2例)。全国仍有554个县(区、市、旗,下同)连续4年未报告AFP病例,占全国县数的194%,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1993年以来,我国AFP病例主要分布于小年龄组,其中以脊灰和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病例尤为显著,5岁以下病例数分别占872%和861%。脊灰与脊灰排除病例的“零剂次”服苗率分别为424%和171%,≥3次服苗率分别为286%和635%,两者差异显著。我国AFP病例均以肢体麻痹为主,脊灰和非脊灰AFP病例肢体麻痹者分别占970%和989%,且均以下肢麻痹为主,其中脊灰病例的残留麻痹率为76%,显著的高于其他AFP病例。 相似文献
3.
脊髓灰质炎是我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于2000年消灭的疾病,我市自1993年开始,建立了AFP监测系统,经三年来的监测,未发现脊灰病例。现将我市1994~1996年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评价。 相似文献
4.
脊髓灰质炎是我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于2(X年消灭的疾病,我市自1993年开始,建立了App监测系统,经三年来的监测,未发现脊灰病例。现将我市1994-1996年M?1,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评价。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AFP监测系统的旬、月报表,川T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广东省脊灰实验室病毒分离结果,各县(市区)常规计划免疫报表。病例诊断:按卫生部(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实施方案)的统一标准进行诊断。人口资料:来自阳江市统计局年鉴。结果1流行病学分析1.l发病概况与地区分布1994-1996年全市共上报AFP病例刀例,年平… 相似文献
5.
烟台市曾是脊髓灰质炎 (脊灰 )的高发地区之一 ,196 4年发病率高达 12 5 7/ 10万。 196 6年服用脊灰疫苗 (OPV)后 ,脊灰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现将烟台市 1993~ 2 0 0 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分析如下。1 发病情况 烟台市 1993~ 2 0 0 0年共报告AFP病例 191例 ,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 1 4 4/ 10万。1993~ 2 0 0 0年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 0 6 6 /万、1 32 / 10万、1 71/ 10万、1 6 4 / 10万、1 5 7/ 10万、2 35 / 10万、1 93/ 10万、2 11/ 10万。2 地区分布 1993年和 1994年AFP病例主要分布在 7… 相似文献
6.
AFP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是消灭脊髓灰质炎(下简称脊灰)的重要措施。我省自1991年建立脊灰专报系统,1994年全面实施急性弛缓性麻痹(川T监测工作以来,已形成了一个覆盖全省的监测网络,川T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得到改善和提高。现将我省1996年Ap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监测系统评价如下:资料和方法1资料来源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主动监测月报表,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结果。2方法(l)对15岁以下Al}7I,病例进行报告,由县级脊灰监测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取材、送检,市级脊灰监测人员对病例进行随访,省级脊灰… 相似文献
7.
8.
9.
广西百色地区是脊髓灰质炎的高发区 ,自实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和1990年开始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报告系统以来 ,脊髓灰质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每年AFP病例报告发病率逐年提高。现将1993~1997年AFP病例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全地区12个县(市)AFP病例监测系统上报的旬报和个案调查表、自治区卫生防疫站脊髓灰质炎实验检验结果。2结果2.1流行概况1993~1997年AFP病例报告分别为12例、16例、31例、21例和23例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0.
为消灭脊灰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巩固无脊灰成果 ,对 1996~ 2 0 0 0年报告的 99例AFP病例的流行特征、监测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AFP病例主要发生在冬季 ,病例集中在 1~ 3岁男性儿童 ,流行特征与脊灰病例相似。因此 ,为提高和加强监测系统质量 ,必须保持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我市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现将1993~1997年我市AFP监测及流行状况分析如下。资料来源1993~1997年全市各区县每年上报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和随访表。实验室结果由省卫生防疫站脊灰实验室提供。方法(1)按照全国AFP监测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安征省1993~1997年非脊髓灰质炎(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自1994年以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一直在1/10万以上,1993~1987年全省有半数的地区、市非脊灰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达到1/10万。非脊灰AFP病例构成比,除了病因不明又无残留麻痹和其它非脊灰AFP病例(指周期性麻痹、单瘫、肌病等),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感染、创伤性神经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依次为前三位,GBS年平均发病率只有0.08/10万。非脊灰AFP病例主要发生在0~4岁儿童,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男性多于女性。提示我省仍然存在着监测薄弱地区和病例漏报现象,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尤其在流行季节,并且重点侧重于小年龄儿童;抓好常规免疫,开展强化免疫,重点是流动儿童、超生儿童及偏远地区儿童;继续对临床医生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报病意识及对AFP病例的病因诊断能力,提高临监测系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高急性驰缓性麻痹 (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 ,如期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 ,对东阳市 1996~ 2 0 0 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1 资料根据东阳市AFP病例监测系统报表 ,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实验室的检验报告进行统计。2 结果2 1 AFP病例发病情况 1996~ 2 0 0 0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 31例 ,其中 1996年 2例 ,1997年 7例 ,1998年 12例 ,1999年 3例 ,2 0 0 0年 7例 ,15岁以下儿童平均发病率为 4 17/ 10万。病例分布于 12个乡镇。 11月至次年 2月报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河南省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流行病学特征,为其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2年河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报告5 247例15岁以下AFP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河南省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主要表现为散发,年平均发病率为2.92/10万,其中郑州、安阳和济源发病率居前三位,分别为4.55/10万、4.48/10万和4.19/10万。发病高峰多出现于每年8-10月和3月,0~4岁组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6∶1。891例AFP病例分离出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6.98%。15.04%的病例麻痹60 d有残留麻痹。结论河南省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以小年龄组为主,发病高峰多出现于夏秋季、春季,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儿童AFP病例残留麻痹率较高,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1994年10月起未监测到本土脊灰病毒,现已进入消灭脊灰验证阶段。我省也已连续5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以病毒学为基础的脊灰诊断标准和AFP病例分类标准的应用,脊灰实验室监测显得更加重要,现将我省1996年~1997年AFP病原监测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1996年~1997年江苏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的AFP病例粪便标本,由各地、市、县卫生防疫站采集,冷藏送至省站脊灰实验室。12 细胞和抗血清 Hep2和RD细胞由国家脊灰实验室提…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1999~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肠道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河南省 1999~ 2 0 0 0年从 10 87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粪便标本中 ,共分离出 92株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 (PV)和 70株非脊灰肠道病毒 (NPEV) ,分离率分别为 8 4 6 %和 6 4 4 %。Ⅱ型为PV的主要型别 ,共 4 5株 ,占4 8 91%。NPEV中埃可 (ECHO)病毒 6 5株 ,占 92 86 % ,病毒型别以ECHO11、7、12 为优势血清型。柯萨奇A组病毒(Cox A) 1株 ,柯萨奇B组病毒 (Cox B) 4株。检出PV多在冬春季 ,NPEV流行高峰期在 8~ 10月 ;感染均以小年龄儿童为主。多数肠道病毒 (EV)感染者伴有发热、腹泻或肌肉疼痛等症状。 38例发病 6 0d后仍残留麻痹 ,其中多数为PV感染 ,且未完成全程免疫。EV感染病例临床诊断以格林 巴利综合征和NPEV感染为主。在无脊灰证实以后 ,应该加强对PV和NPEV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1996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248例,其中237例至少采集了1份粪便标本,采便率95.6%,237例粪便标本中,单份8例(3.4%),双份229例(96.6%),合格粪便标本179例(75.5%),对所有粪便标本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方法进行了处理及病毒分离和定型,共分离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26株(10.9%),经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23株为疫苗株,3株为野毒株(I型1株,Ⅲ型2株,均为缅甸输入);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50株,分离率为21.1%。 相似文献
18.
闫改娥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1):46-47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AFP)病例的监测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现病人,分析病例监测资料是掌握脊灰的监测信息,为制定和调整消灭脊灰策略提供依据.吕梁地区自1991年建立对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监测.1993年以后监测系统逐步完善,监测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连续10年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规定的1/10万标准.现将1993-2002年AFP监测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自1989年全国提出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以来,内江市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在常规免疫基础上展开了强化免疫,提高了人群免疫水平,取得了连续6年无脊灰病例的成果.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经验,巩固和发展已取得成果,现将内江市1996-1998年AFP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