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他汀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治疗.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其心功能的变化,分析2组治疗前后血浆BNP、LVEF的差异.结果 2组治疗6个月后BNP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他汀组下降更明显(P<0.01).2组治疗后LVEF均增加(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他汀组增加更明显(P<0.01).他汀组总有效率(82.4%)高于对照组(69.9%)(P<0.05).结论 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氟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BNP水平,增加LVEF,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抵抗素浓度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CHF患者49例,随机分为CHF对照组(25例)和CHF治疗组(2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CHF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氟伐他汀口服8周(20mg/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抵抗素浓度,并行6min步行距离分析。结果:(1)与治疗前对比,CHF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LVEF明显增加(P<0.05),LVDd降低,6min步行距离增加,血清抵抗素明显下降(P<0.05)。(2)治疗8周后,CHF治疗组LVEF、LVDd、6min步行距离和抵抗素水平与CHF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改善心功能,并降低CHF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  相似文献   

3.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9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9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抗心衰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及曲美他嗪.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利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内径(LVEDD).结果 心功能Ⅳ级的患者与心功能≤Ⅲ级的患者相比,CRP、BNP及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CRP、BNP及TNF-α水平显著下降,LVEF、LVEDD明显改善(P<0..05或P<0.01),阿托伐他汀组及联合治疗组CRP、BNP及TNF-α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LVEF、LVEDD改善较对照组明显,6分钟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RP、BNP及TNF-α水平差异及LVEF、LVEDD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6分钟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CRP、BNP及TNF-α水平,发挥抗炎作用,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降低心衰患者心肌耗氧,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2月-2011年8月期间我科收治的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以及氟伐他汀;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组治疗前后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氟伐他汀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降低其血浆脑钠肽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及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0例CHF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TNF-α、IL-6水平。将CHF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4周,重复上述检测。结果血清TNF-α和IL-6水平在CHF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CHF组血清TNF-α、IL-6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经4周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清TNF-α和IL-6水平降低更明显(P<0.01);阿托伐他汀组LVEF升高比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5)。结论(1)CHF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增高,且与LVEF呈负相关。(2)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CHF患者的TNF-α和IL-6水平,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考虑可能与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有部分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是否能够改善慢性充血性心衰(CHF)患者预后。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66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33例患者作为试验组,给予常规治疗的3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BN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判断预后。结果试验组血浆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偏低(P<0.05),LVEF较对照组无显著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刘杨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3):258-259,262
目的: 观察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选择DCM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纠正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每晚1次,疗程12周。2组入选后次日及治疗12周后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CRP、BNP水平。结果: 2组LVEF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CRP和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DCM心力衰竭患者CRP水平,改善心功能,有效抑制BNP水平。其改善心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调脂以外的抗炎作用有部分关系,短期应用他汀类治疗DCM心力衰竭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参松养心胶囊对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参松养心胶囊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CHF心功能II~IV级(NYHA)患者119例,检测BNP和心脏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治疗组62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参松养心胶囊,2组均治疗1个月后,重复检测BNP和LVEF、LVEDd。结果2组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LVEDd缩小和LVEF提高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BNP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佐治CHF疗效肯定,可作为CHF的长期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Ia(6-K eto-PGFIa)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8月至2005年9月住院的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 g/d,B组(42例)用常规药物治疗。另8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TXB2明显高于对照组、6-K eto-PGFIa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A组及B组血浆TXB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6-K eto-PGFI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氟伐他汀组血浆TXB2明显低于B组、6-K eto-PGFIa明显高于B组,A组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氟伐他汀可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TXB2及升高6-K eto-PGFIa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7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饮食调整、适当体育锻炼及药物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瑞舒伐他汀组患者加用瑞舒伐他汀1次/d,10 mg/次,连用8周。结果治疗8周后,瑞舒伐他汀组TC、TG、LDL-C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不明显(P>0.05);同时两组血浆NO水平均有明显上升、ET-1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瑞舒伐他汀组上升或下降值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并能降低血浆ET-1水平,升高血浆NO水平,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在预防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病因不同的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休息、限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洋地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口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收缩末期容量、左室射血分数及BN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量、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比索洛尔能显著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降低BNP水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普伐他汀治疗对血浆脑钠素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关系。方法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6例)和普伐他汀治疗组(30例),剂量为、10rag,每晚1次,疗程8周,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血浆BNP浓度和总胆固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普伐他汀治疗8周后,血浆BNP浓度由(218.6±64.2)pg/mL降至(149.4±50.1)pg/mL(P〈0.01);LVEF由(34.4±3.4)%升至(45.4±4.9)%(P〈0.05),LVDd由(65.5±5.1)mm降至(45.4±4.9)mm,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普伐他汀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降低值与LVEF增加存在良好的负相关(r=-0.71,P〈0.01),而与LVDd减小呈正相关(r=0.79,P〈0.01)。结论普伐他汀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抑制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改善心功能;血浆BNP可作为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CHF疗效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CHF患者87例,分卡维地洛治疗组(B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A组)43例。随访6个月,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者心功能指标和血浆BNP浓度。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3个月时下降更明显。3个月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SD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同期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0.51,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43,P〈0.01)。结论:卡维地洛能有效地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CHF患者BNP水平的变化早于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血浆BNP水平可以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可靠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观察治疗14 d后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LVEF及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F及血浆BNP较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进一步降低血浆BNP,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费静静  华锋  周玮  陆晨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5):134-135,138
目的探讨经鼻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OSAHS合并CHF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2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nCPAP治疗;对照组44例患者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minSaO2)、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B型尿钠肽值(BNP)值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在常规药物联合nCPAP治疗6个月后,AHI、LVDd、BNP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最低SaO2、LVEF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 nCPAP治疗可消除呼吸暂停,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心力衰竭,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荣萍 《疑难病杂志》2010,9(4):253-254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8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B型尿钠肽(BNP)、6 min步行试验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P<0.05);在LVEDD、LVEF、6 min步行距离结果及BNP改善的程度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长期服用曲美他嗪可使心功能改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BNP在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伟群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33-34,46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检测在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内科收治的呼吸困难患者487例,其中肺源性256例,心源性231例。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入选患者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P〈0.01),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中,NYHA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间血清BNP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BNP水平与LVED呈正相关(r=0.567,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506,P〈0.01)。肺源性呼吸困难组不同PaO2患者血清BNP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BNP水平检测在判断肺源性与心源性的呼吸困难方而具有较好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CHF病人69例,随机分为CHF对照组(38例)和CHF治疗组(31例)。CHF对照组和CHF治疗组均给予地高辛、利尿剂、硝酸甘油等常规治疗6个月,CHF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加服厄贝沙坦片(150mg/日)连续6个月。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治疗前后测定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脑钠素(BNP)和脂联素水平。结果 (1)CHF对照组和CHF治疗组病人治疗前的BNP与脂联素水平成正相关(R=0.36,P〈0.05)。(2)与治疗前对比,CHF对照组和CHF治疗组病人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LVEDD均无明显改变(P〉0.05),但是两组LVEF有显著改善(P〈0.05),血清BNP和脂联素水平均降低(P〈0.05)。(3)治疗6个月后,CHF治疗组LVEF、血清BNP和脂联素水平与CHF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以升高CHF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从而进一步改善CHF病人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刘茜  刘琼 《疑难病杂志》2012,(11):827-829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采用厄贝沙坦加常规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治疗。超声心动图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质量指数(LVMI)、心肌活动指数(Te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输出量(CO)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血浆脑钠肽(BNP)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表达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及钾离子(K~+)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LVEDD、LVMI、Tei指数、BNP和AngⅡ均明显下降(P<0.05),LVEF及CO均明显增加(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2组治疗前后血BUN、Scr及K~+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厄贝沙坦具有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作用,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