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刺配合免疫功能调节仪治疗中风偏瘫2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经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塞恢复期的中风后偏瘫患者2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0例采用针刺配合免疫功能调节仪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针刺配合针灸治疗仪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头穴针刺次数对中风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本研究共观察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甲组(日针三次)、乙组(日针二次)、采用头部透穴的方法分别治疗两个疗程(共20天)。观察结果表明:针刺头穴后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均有改变,并改善了血液的"浓、聚、凝"状态,对中风偏瘫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且日针三次的疗效优于日针二次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针刺语门穴对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战军  赵纯 《中国针灸》1993,13(2):21-22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中风先兆病人的疗效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300240天津市建昌医院赵国文中风病为临床常见病之一,中风先兆是中风的先期阶段,治疗中风先兆对中风发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组对60例中风先兆病人进行针刺治疗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  相似文献   

5.
周志峰 《河北中医》2009,31(9):1352-1353
2005-07-2008-12,笔者运用针刺治疗中风100例,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为本院针灸科住院患者,男67例,女33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80岁;病程最短3 h,最长14年;急性期61例,恢复期25例,后遗症期14例;中经络60例,中脏腑40例;中医辨证分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40例,风阳上扰、痰热腑实型21例,气虚血瘀型23例,阴虚风动型16例。  相似文献   

6.
中风膏的血液流变学与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正良  崔祝梅 《中成药》1992,14(11):31-33
实验证明,中风膏具有明显的降低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的比值,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小板解聚;改善微循环和解除微循环障碍。抑制细胞免疫反应,抑制 DNCB 所激发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提高血清抗体生存及外周血液 NBT 阳性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表明中风膏具有活血化瘀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中风临床经验和实验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家瑛 《陕西中医》1991,12(10):474-475
中风为一常见而危重之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均占较高比例。近年来,文献报道我国临床采用多种针刺方法治疗中风具有独特疗效。现仅就该方面的部分资料略述如下:临床经验1.中风急性期:李氏选择以风府、哑门为主穴治疗脑出血性中风患者104例。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急性期病人首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病情稳定后停用药物改用电针刺激,治疗组每天针刺风府或哑门1次,不留针,两穴交替使用。辅穴按症选  相似文献   

8.
从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电生理学、生化指标、神经递质和神经元、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的机理研究 ,提出需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子午流注开穴对中风病人心肌缺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对中风病人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风病人中的心肌缺血患者30例,按子午流注纳子法采用心经"补母泻子法"择时开穴,对照组30例针刺光明穴,通过心电监护仪观察记录心电图针刺前后的变化.结果: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后30分钟,ST-T段抬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络气血存在着与时间节律相关的盛衰变化,子午流注针法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它是以卒然昏仆 ,不省人事 ,伴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 ,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主要由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 ,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 ,加之忧思恼怒 ,房室劳累 ,或外邪侵袭 ,致使气血运行受阻 ,肌肤筋脉失养 ,或阴亏于下 ,肝阳暴张 ,阳化风动 ,血随气逆 ,挟瘀挟火 ,横穿经隧 ,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急证候。笔者于 1986年 3月~ 1996年 3月采用眼针加体针治疗中风病所致的肢体瘫痪后遗症 34例 ,疗效满意 ,并与单纯体针治疗的2 9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11.
头针对中风病患者血液流变性、血脂、载脂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头针治疗中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观测头针对中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影响。结果 经治疗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有明显改善。结论 头针治疗可以通过调整血液流变性及血脂代谢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2.
针刺三阳经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颅内动脉相关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足三阳经对颅内主要动脉影响的相关性。方法 将缺血性中风患者和所造新西兰兔模型随机分为足阳明经组、足少阳经组和足太阳经组,作针刺前后经颅多普勒效应观察,并选择Vp(收缩期血流速度)为指标,作组间对比。结果和结论 足阳明经对颈内动脉系统影响较大;足少阳经对大脑前动脉影响较大;足太阳经对椎-基底动脉系统影响较大;且同侧经络与颅内动脉系统关系密切。本研究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中风留针时间与效应关系的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特色和优势已被广泛认同,但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较多,其中时间因素中针刺留针时间与效应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关注。本文就留针时间在针刺治疗中风病中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对针刺治疗中风留针时间与效应关系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意义等方面内容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作了一些探讨,认为针刺治疗中风留针时间与效应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进一步研究其关系符合循证医学对现代针灸临床标准化模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病程在2周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易化技术为主的康复运动治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技术治疗,均辅以常规必要的药物治疗;采用Fugl Meyer运动功能指数、Barthel指数为评定标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12周后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康复治疗技术可以明显改善偏瘫患者功能。  相似文献   

15.
针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9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及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HRV指标均显著降低,右大脑半球梗塞患者HRV降低较左侧梗塞者明显,脑干出血患者与死亡患者HRV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治疗2周后HRV各项时域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对急性脑卒中后HRV降低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说明针刺可调整脑卒中导致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预防中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头针治疗中风及对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张红星  张唐法 《中国针灸》2002,22(12):12-20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内皮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头针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治疗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内皮素的含量。结果: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0.0%,可以使中风患者血浆中过度升高的内皮素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中内皮素含量,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包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均连续治疗4周,舌骨喉活动度(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情况;营养状况包括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健侧上臂中部肌围(AMC)、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空吞咽持续时间、吞咽5 mL水平持续时间水平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舌骨上移、舌骨前移评分、ALB、SWAL-QOL提高,SSA、空吞咽持续时间、吞咽5 mL水平持续时间下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能提高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改善舌骨喉活动度,缩短吞咽持续时间,提高机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性失语7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性失语的疗效。方法 对72例中风性失语患者采用醒脑开窍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配合舌周及舌体上穴位治疗,观察脑出血与脑梗塞、60岁以下与60岁以上、病程6个月以内与7个月以上与疗效的关系。结果与结论 72例中基本治愈8例,显效36例,好转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6.11%,提示脑出血性失语预后好于脑梗塞性失语,年龄越大、病程越长恢复越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三痹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12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三痹汤加减口服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UA)、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CD4+/CD8+)、白介素(IL)-8、IL-1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UA、XO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CD3+、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IL-8、CRP及IL-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疼痛、红肿、活动度及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三痹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优于单一三痹汤治疗,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尿酸水平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针刺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黄伟贞 《针刺研究》2003,28(3):218-220
目的 :观察针刺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 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采取针刺及药物疗法。治疗结束后测定高脂血症各相关指标。结果 :针刺疗法可改善高脂血症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水平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针刺的降脂作用与松龄血脉康胶囊相同 ,疗效明显 ,安全、经济、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