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切吸与硬膜外前间隙注射胶原酶合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对32例经CT/MRI检查证实,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病变椎间盘切吸术后,采用盘外溶核法将1200U胶原酶溶于4ml生理盐水中,注射到相应椎间盘平面的硬膜外前间隙。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临床缓解率和有无并发症。结果:32例髓核切吸与盘外溶核术联合应用均一次成功,有效率达9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髓核切吸与盘外溶核术双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快速、有效地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同时溶解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更有效地解除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髓核摘除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与影像检查确诊为腰椎同盘突出症33例,先行经皮髓核摘除术,后行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结果:33例病人治疗后3个月~3年随访,治愈2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无1例并发症。结论:经皮髓核摘除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欠佳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 998年开展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 84例,其中2 6例疗效欠佳,现就欠佳原因分析如下:适应症选择不当对疗效的影响。介入治疗的机理是通过经皮穿刺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椎间隙侧后方钻小孔,吸出部分髓核组织,同时将胶原酶注射于髓核突出  相似文献   

4.
徐中秋  王铮 《右江医学》2009,37(1):22-23
目的探讨经皮髓核摘除后再注入胶原酶溶解残余髓核组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C臂X线机监视下,采用电动旋切式椎间盘摘除器经皮穿刺摘除部分髓核组织,在原通道内注入400~600 u胶原酶溶解残余髓核。结果3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加溶解术,术后随访3~18个月,患者平均随访10.5个月,疗效评价:有效率94.2%,优良率72.5%,明显高于单纯摘除术组有效率88.08%和优良率59.3%(P<0.05)。结论经皮髓核摘除加胶原酶溶解术可提高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近期效果较佳,远期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联合经皮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方法和疗效情况。方法选择13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治疗,共计132个椎间盘,其中L3~41例,L4~586例,L5~S145例。病变椎间盘中包容型42个,非包容型90个。包容型椎间盘突出在行PLD后,向髓核腔内注入600U(2ml)胶原酶;非包容型突出在行PLD后,有54例用5ml生理盐水溶解1200U胶原酶注入到髓核腔内,36例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胶原酶1200U,抽取5ml酶液注入到髓核腔内,注射5ml到病变椎间盘相应的硬膜囊前间隙。术后根据突出部位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卧位。结果显效94例,占71.2%,其中包容型突出38例,非包容型突出56例;有效33例,占25%,其中包容型突出4例,非包容型29例;无效5例,占3.8%,均为非包容型突出。结论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联合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进一步扩大了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王炳良  乔乃春  陈来荣  孙伟 《当代医学》2009,15(29):594-596
目的总结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联合经皮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方法和疗效情况。方法选择13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治疗,共计132个椎间盘,其中L3~41例,L4~586例,L5~S145例。病变椎间盘中包容型42个,非包容型90个。包容型椎间盘突出在行PLD后,向髓核腔内注入600U(2ml)胶原酶;非包容型突出在行PLD后,有54例用5ml生理盐水溶解1200U胶原酶注入到髓核腔内,36例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胶原酶1200U,抽取5ml酶液注入到髓核腔内,注射5ml到病变椎间盘相应的硬膜囊前间隙。术后根据突出部位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卧位。结果显效94例,占71.2%,其中包容型突出38例,非包容型突出56例;有效33例,占25%,其中包容型突出4例,非包容型29例;无效5例,占3.8%,均为非包容型突出。结论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联合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进一步扩大了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骶裂孔穿刺硬膜囊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骶裂孔穿刺硬膜囊前间隙注射胶原酶。经半年后随访,有效率96%,优良率88%。结论:该治疗方法安全可靠,损伤小;操作简单,而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减少。只要严格选择适应证,掌握正确方法,不失为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硬膜囊前间隙及盘内双入路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在X线或CT引导下,对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及盘内双入路胶原酶注射治疗方式。结果经2~8个月的随访观察,优良13例,可2例,差1例,总有效率为93.8%。结论采用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及盘内注射胶原酶的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有效地发挥胶原酶的溶盘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江卫泽  张桂宏 《铁道医学》2000,28(4):262-263
目的 探讨硬膜囊前间隙及盘内双入路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在X线或CT引导下,对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及盘内双入路胶原酶注射治疗方式。结果 经2 ̄8个月的随访观察,优良13例,可2例,差1例,总有效率为93.8%。结论 采用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及盘内注射胶原酶的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有效地发挥胶原酶的溶盘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髓核造影对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方式的价值。方法对10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微创治疗前首先进行髓核造影,然后根据髓核造影情况选择适当的微创治疗方法(37例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臭氧注射治疗;22例施行了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臭氧注射治疗;7例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胶原酶髓核溶解术;17例单纯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术;13例单纯施行了臭氧注射治疗;5例单纯施行了胶原酶髓核溶解术;1例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臭氧注射治疗+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结果 所有102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髓核造影检查及微创治疗。术后6~12个月的随访观察表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其中显效率86.3%(88/102),有效率10.8%(11/102)。临床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髓核造影对于选择不同的微创治疗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经皮髓核摘除和压管穿刺注酶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并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对2001年3月-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31例共44个突出的椎间盘,采用经皮髓核摘除和压管穿刺注酶术进行除后,再压管以减小工作管与冠状面的夹角,利用长针刺入间盘后部切吸“盲区”的残余髓核,注射胶原酶,结果:术后观察全部病例并评定疗效,优22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7%,无血管神经损伤和椎间盘炎发生。目前尚未发现症状复发者,结论:经皮髓核摘除和压管穿刺注酶术是经皮髓核摘除术和盘内化学溶核术的有机结合,扬长避短的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技术,疗效满意,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翁柱庆 《广西医学》2003,25(8):1445-1450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压迫神经根而引起严重坐骨神经痛的突出髓核组织 ,以迅速缓解疼痛 ,并且极少发生并发症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切除术、椎板间隙开窗髓核摘除术、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经皮穿刺内镜椎间盘切除术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不佳 ,又称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 FBSS) ,广义上泛指在行椎板切除或椎间盘摘除术后 ,患者仍有腰部、臀部或下肢的顽固性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 ;狭义上仅指多次手术后症状没有任何改善(2 ) 。FBSS的发病率约在 1 0 %~ 46% (3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注入臭氧及胶原酶联合应用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经临床诊断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进入椎间盘内,注入浓度为60μg/ml的臭氧10~40ml,再退针至硬膜囊前间隙或神经根出口注入胶原酶600~1200U。结果随访3~6个月的治疗,疗效根据改良的Maenab方法评价,其疗效优、良、差率分别为44.5%、45.8%、9.7%。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臭氧及胶原酶联合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崔凤德 《四川医学》2002,23(5):463-464
目的:探讨与总结经骶裂孔穿刺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应用特制穿刺针在局麻和X线透射下经骶裂孔穿刺并置入带钢丝的麻醉导管到硬膜囊前间隙椎间盘突出的水平面或附近,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本组治疗82例中有62例得到了6个月以上的随访,未见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经骶管硬膜囊前间隙置管盘外溶解术安全可靠,可避免其他盘外溶解法将药物误入蛛网膜下腔,而发生脊髓损伤性截瘫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创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评估此术式优点并积累经验。方法:行微创开放式髓核摘除术,连接纤维光源,撑开拉钩,暴露手术椎板间隙,将神经根和硬膜囊拉向内侧,暴露突出的椎间盘,切开纤维环后将突出髓核摘除。结果: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随访6~18个月,疗效评定优2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3.8%。结论:微创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是指纤维环已破裂,髓核组织脱人到椎管内,也称间盘脱出或髓核疝,一般认为是介入治疗的禁忌。2007年1月我们对21例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PLD)或经皮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摘除术(TALD)联合臭氧(O3)注射治疗,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胶原酶髓核溶解联合经皮髓核切吸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青少年患者22例,采用经皮髓核切吸联合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随访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1例患者得到了随访(1例失访),随访时间12~34个月,优良率88%。结论联合采用胶原酶髓核溶解和经皮髓核切吸术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经皮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臭氧髓核消融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6年7月,采用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共65个间隙,年龄23~63岁,平均51岁,均经CT或MR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腰背痛及下肢麻痛。在透视监视下采用21G穿刺针经皮穿刺至腰椎间盘,实施盘内及椎旁间隙臭氧注射或臭氧,激素联合注射。盘内注射10mL,椎旁间隙注射10~15mL,O3浓度为45~50μg/mL。结果:随访12~18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法恢复率分别为85.2%和86.6%,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骶后孔穿刺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用硬膜外穿刺针,经第1骶后孔进针,穿刺人硬膜外侧隐窝。在X线透视下循前间隙置入带钢丝的硬膜外导管至椎间盘突出压迫处,经注药试验和造影确认穿刺到位后以微量泵泵入胶原酶1200U。观察穿刺成功的例数与治疗后15d评价患者疼痛缓解情况。结果应用此法在硬膜外前间隙置管45例全部成功。注射胶原酶15d后患者疼痛消除率60%(27/45例),缓解率40%(18/45例),总有效率100%(45/45例)。结论经第1骶后孔穿刺硬膜外置管可准确地到达硬膜外前间隙,能有效消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骶管裂孔穿刺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时间在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予以保守治疗的25例患者为参照组,予以经骶管裂孔穿刺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的25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对治疗效果的差异性进行总结。结果对比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优良率,研究组(97.2%)显著高于参照组(77.2%),2组间相比较,P0.05。对比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4%)显著低于参照组(28%),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骶管裂孔穿刺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可获取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