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多支血管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宜杰  傅强  吴强  王临光  路雯  王海波 《江苏医药》2007,33(12):1259-1260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和DES 金属裸支架(BMS)治疗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冠脉造影证实≥2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297例,置入DES(DES组)174例,置入DES BMS(DES BMS组)123例.对比分析两组基线临床及造影资料,术后随访1~3.5年主要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DES组患者心肌梗死、糖尿病史比例高于DES BMS组(P<0.05);与DES BMS组相比,DES组术中靶病变血管直径较小、长度较长(P<0.05);术后总MACE发生和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DES组显著低于DES BMS组(P<0.01);两组间心脏性死亡及非致死心梗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治疗多支血管病变采用DES优于DES BMS,可获得较高的收益与风险比,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和裸金属支架(BMS)在无保护左主干(LMCA)病变中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了294例无保护LMCA病变患者,其中165例接受DES治疗,129例接受BMS治疗。主要终点是术后5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性死亡、心肌梗死(MI)和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结果在PSM后的人群中,DES组5年的MACE(P=0.022)、心性死亡(P=0.045)、MI(P=0.049)的发生率均低于BMS组,两组TLR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 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DES组和BMS组的无MACE生存率(80.6%和68.2%,P=0.023)、总体生存率(93.0%和85.3%,P=0.045)、无TLR生存率(84.5%和72.1%,P=0.014)及无MI生存率(89.9%和80.6%,P=0.02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无保护LMCA病变患者中,置入DES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低于BMS组;DES组心性死亡和MI的获益高于BMS组,而TLR的长期获益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药物涂层支架(DES)对防治冠状动脉高危病变和糖尿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价值。方法126例接受雷帕霉素或紫杉醇DES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为DES组,至少具备下列情况之一: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前降支病变;小血管病变(直径≤2.5mm);靶病变再狭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和狭窄程度等因素相匹配的146例行普通支架(BMS)术的冠心病患者为BMS组,比较两组住院和随访期间的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和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等主要心脏事件(MACE)。结果DES组合并糖尿病、左前降支植入支架数均明显高于BMS组(P〈0.01);DES平均内径较BMS显著为小(P〈0.01)。MACE发生率DES组(6例,4.8%)显著低于BMS组(40例,27.4%)(P〈0.01)。结论DES能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高危病变和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率,进而减少MAC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余英荪  胡娜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551-55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对冠心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A组37例行PCI术;B组41例行DES和BMS治疗,所有患者入院时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资料录入数据库,电话随访出院后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37例患者置入支架51个,术后l周内复查心电图、血小板和心肌酶等血清学指标监测,未及异常;随访6月,症状完全消失35例(94.6%),再发心绞痛1例,支架内狭窄1例,再次狭窄率为2.7%,PCI治疗组较DES及BMS治疗组发生病灶血运重建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在冠心病患者可使患者及时获得完全血运重建,远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正>在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中,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广泛使用大大减少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从而降低了靶病变需再次血运重建(TLR)的发生率~([1])。然而,距离完全消除ISR仍任重道远。目前处理ISR方法包括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重复DES植入、放射疗法和药物涂层球囊(DCB)血管成形术。在这些策略中,再次植入DES和DCB血管成形术是治疗ISR的最有效方法~([2])。但因为DCB价格昂贵等一些因素,再次植入DES仍然是目前处理ISR主流的方法。糖尿病(DM)已被证实为PCI后ISR及TLR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指标~([3])。DM的生理机制包括加速冠状动脉内斑块生长,引起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DES)和金属裸支架(BMS)的围手术期及手术后近期临床预后的差异。方法 65例ACS患者,其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23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分为DES组和BMS组,对77支病变血管共置入97枚支架,观察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主要不良事件(MACE)和再次血管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手术成功率均无差异,在住院和随访期间,2组均无MACE发生。再狭窄率DES组为1/35(2.8%),BMS组为2/30(6.7%)。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CS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置入药物支架安全有效,在预防血管再狭窄方面DES明显优于BMS。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非梗死相关动脉(non-IRA)血运重建的最佳时机,为国内STEMI合并MVD的PCI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因STEMI伴MVD治疗且符合入组标准的126例患者,根据急诊PCI到分期处理non-IRA的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A组(同期处理组,n=44),B组(3~10 d分期PCI组,n=41),C组(11~60 d分期PCI,n=41)。对3组患者进行为期14(8,26)个月的随访。随访的终点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以及因心衰或者心绞痛再次住院。结果 A组MACE发生率为15.9%,B组为22.0%,C组为39.0%,C组发生率最高,3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Cox风险模型显示C组MACE发生风险高于A组(HR:2.681,95%CI:1.064~6.758,P=0.037),B组高于A组发生MACE的风险为(HR:1.188,95%CI:0.374~3.7...  相似文献   

8.
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谢阳  徐名伟  吴强  林宇鹏  沈宁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047-2049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3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药物洗脱支架治疗)60例和对照组(金属裸支架治疗)63例.观察组采用DES植入+氯吡格雷维持治疗,对照组采用BMS植入+氯吡格雷维持治疗.观察支架植入情况,随访2年观察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MACE).结果 (1)观察组平均植入支架长度长于对照组(P<0.05)外,两组在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及复杂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达TIMI血流3级.(2)观察组心绞痛再发生率、再次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接受冠脉造影复查率、再发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S植入联合氯吡格雷维持治疗1年,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再次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置入DES后早期(≤1年)与晚期(>1年)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因DES置入术后ISR接受再次DES置人治疗并完成临床随访的患者资料.根据DES置入术后发生ISR的时间分为早期ISR组和晚期ISR组.对比2组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结果 总计107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早期ISR组43例,晚期ISR组64例.2组的患者基线资料、靶病变部位、类型、长度、置入支架特征及ISR类型、再次置入支架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ISR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低于晚期ISR组[22.7% (10/44)比42.9% (27/63),P<0.01].晚期ISR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早期ISR组[15.9% (10/63)比47.7% (21/44),P<0.01];晚期ISR组TLR率明显低于早期ISR组[12.7% (8/63))比43.2% (19/4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ES术后早期ISR(OR=6.47,95% CI:2.26~18.50,P<0.01)是DES治疗ISR后再次TLR的唯一预测因素.结论 再次DES置入治疗DES置入后ISR安全有效,但治疗早期ISR时TLR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多支架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多支架术的患者共406例,根据置入支架的种类不同,将患者分为全部DES组(141例)、全部裸金属支架(BMS)组(152例)和混合支架组(113例).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基本情况、住院期间诊治情况、主要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出院后的随访情况等,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对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 全部DES组中单支病变患者、弥漫性病变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病变患者的比例,明显多于其他2组(均P<0.01);混合支架组中3支病变患者、左主干病变患者、开口病变患者的比例,明显多于其他2组(均P<0.01);混合支架组中前降支近端病变患者68例(60.2%),全部DES组中86例(61.0%),均明显多于BMS组(75例,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出院后随访用药方面,全部DES组及混合支架组应用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ADP)拮抗剂(噻氯匹定+氯吡格雷)的患者数(分别为129、104例)及用药时间(分别为22、20个月)多于全部BMS组(88例、6个月).随访时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全部BMS组(19.1%)明显高于DES组(9.4%)和混合支架组(10.8%)(均P<0.01).结论 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多支架术中全部置入DES后,主要临床不良事件的中期发生率明显少于全部置入BMS,表明DES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多支架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糖尿病并发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血运重建方式的不同,117例接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的糖尿病并发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与药物洗脱支架置入(DES)治疗。结果院内观察期间CABG组和DES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7.2%、12.5%,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分别为7.2%、12.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期间CABG组、DES组再次血运重建例数分别为1例(1.4%)、5例(10.4%),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治疗糖尿病多支病变患者近中期疗效肯定,是较为理想的血运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冠脉病变面积狭窄70%以上患者32例(66处病变)。对照组16例患者32处病变常规行PCI植入药物涂层支架(DES);实验组16例患者34处病变均行FFR测定,仅在FFR值≤0.80的病变植入DES,术后FFR值仍≤0.80患者给予支架内后扩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植入支架数目;出院1个月后心绞痛症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支架植入数量、造影剂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7±0.9 vs.2.2±0.8)个(、186±98)mlvs.(256±116)ml](P<0.01);两组手术时间和出院1个月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测定冠脉病变FFR值来指导PCI术,能显著减少造影剂用量及支架植入数量,评价支架贴壁效果,短期并不增加心绞痛发作和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静脉移植血管(SVG)病变内植入两代药物涂层支架(DES)的临床结局。方法 选取CABG术后因缺血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在SVG内植入DES的患者共108例。其中第一代DES(涂层药物为西罗莫司)植入组69例,第二代DES(涂层药物为佐他莫司或依维莫司)植入组39例,对比2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和住院期间手术成功率及病死率。对比2组患者出院2年全因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比较2组患者无MACE生存率,并采用Cox回归分析SVG植入支架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手术成功率、院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 2 年,共有 37 例发生 MACE,2 组 MACE 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8% vs.33.3%,P>0.05)。第二代组较第一代组TVR比例较低(2.6% vs. 13.0%,P<0.05)。生存分析表明2组累积无MACE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2% vs. 79.5%,Log-rank χ2=0.029,P>0.05)。Cox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HR=2.530,95%CI:1.008~6.345,P=0.041)和支架直径(HR=1.143,95%CI:1.043~1.253,P=0.004)为 SVG 病变植入支架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CABG后SVG内植入两代DES的院内病死率及2年随访MACE发生率相似,二代组TVR比例较低。合并糖尿病及植入大直径支架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药实践》2015,(12):883-887
目的:探讨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应用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9月在湘潭市中心医院接受冠脉造影(CAG)检查为冠脉多支病变,住院诊断考虑为稳定型心绞痛,并拟行PCI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通过CAG指导的PCI治疗组(CAG组)及通过FFR指导的PCI组(FFR组)。在FFR组,当FFR≤0.80时,行支架植入干预治疗,而在FFR>0.80的情况时,不考虑行支架植入治疗。所有入选的稳定型心绞痛的冠心病多支冠脉病变患者都采取最优化的药物治疗方案。随机对照研究的临床观察终点为12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MA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等在内的全体事件。结果:CAG组与FFR组平均病变数分别是(2.79±0.73)支和(2.83±0.56)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人平均使用支架的数量为(2.76±0.78)个和(1.45±1.0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12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是20%和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的冠脉多支病变中,FFR组支架使用量明显减少,且可使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事件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疏血通组60例(观察组),常规治疗组6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础情况、术前及术后TIMI血流、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术后2 h ST段回落≥50%比率、住院第7天及术后6个月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s)和术后6个月MACE事件(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的再次血运重建、心绞痛发作再次住院治疗)的发生率。结果两患者组术前及术后TIMI血流、CTFC、住院第7天LVEF、LVEDd、LVEDs无明显差异,术后2 h ST段回落>50%比率及术后6个月LVEF、LVEDd、LVEDs及MACE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PCI术联合疏血通注射液能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MACE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对首诊心内科的冠心病患者转行冠状动脉搭桥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0年5月31日到2011年6月1日(BMS时代)以及2012年5月31日到2013年6月1日(DES时代)首诊心内科并接受冠状动脉搭桥(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1000名患者,分析BMS时代和DES时代患者转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并评价DES时代转诊冠状动脉塔桥治疗的影响。结果药物洗脱支架对首诊心内科患者进行转行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时,使支架再狭窄发病率及再次血管重建率可明显降低。结论要使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方式及策略产生一定影响,就用DES,BMS时代需要对冠状动脉病变转诊行CABG治疗,而在DES时代则接受PCI治疗置入DES。  相似文献   

17.
任民  杨兴盛  吕树铮 《河北医药》2012,34(16):2461-2463
目的 研究药物洗脱支架(DES)和CABG比较治疗三支病变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09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血管重运的患者340例,根据血运重建方式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组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组.比较2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冠脉三支病变CABG与PCI两种血运重建方式比较,CABG手术病死率高于PCI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MACCE、病死率、MI、猝中、血运重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比较,PCI组与CABG组MACCE发生率、病死率、MI、猝中率、再次血运重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三支病变CABG与PCI两种血运重建方式治疗后,患者的1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由于心肌梗死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高发病率,对心功能的评价和保护已成为目前临床工作的重点。本课题旨在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支架植入后(急诊PCI)、择期支架植入后(择期PCI)及药物保守治疗对左心功能的不同影响。应用超声心动图的常规指标(LVDD、LVSD、LVEF)及心脏作功指数(Tei指数)来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对急性心梗患者在心梗3d内、半年内左心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冠状综合征患者进行PCI术后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抵抗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沈阳医学院复苏第二医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0例,患者在PCI手术前后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术后通过入院记录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在术后12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如支架内血栓、再次血运重建、非致死心肌梗死、再次住院、死亡。结果在患者术后1年的随访中,抵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死率、非致死心肌梗死率、再次血运重建率、支架内血栓率、再次住院率等均高于非抵抗组(P<0.05)。结论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抵抗临床治疗应给予重视,应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充分监测评估药物效果,减少药物抵抗情况,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较之前的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随着药物涂层支架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的广泛应用,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也明显下降~([1])。然而,既往的报道显示,DES植入术后仍有5%~10%左右的支架内再狭窄率(instent restenosis,ISR)~([2]),有相当部分患者仍需接受血运重建治疗,ISR是目前临床研究难点。凝集素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