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传统的中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伴随而来的就是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担心,特别是新型制剂中药注射液的使用[1],使中药不良反应频频发生,比如2005年"莲必治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2008年的"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剂"及最近出现的"双黄连注射液"事件,使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问题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液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制剂,以及供配制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起效快,疗效确切。但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液品种越来越多,中药注射液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药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频频发生,从“鱼腥草事件”到“刺五加事件”,再到最近的“茵栀黄事件”。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遭遇质疑,甚至有人认为应将之列为高风险药物。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分析中药注射液静滴引发安全性问题的原因、不良反应特点、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防范措施几方面,加以综述,旨在呼吁行业内合理规范的生产与使用中药注射液,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地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康鲁平 《医药导报》2004,23(12):0988-0989
中药注射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其成分复杂、生产工艺不同、不同药物配伍等因素以及个体差异引发的不良反应的报道逐年增多。该文作者综合分析了中药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表现和原因,列举了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和表现,以期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以探讨中药注射液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的应用中药注射液。  相似文献   

5.
李惠梅 《河北医药》2005,27(5):391-393
近年来,中药注射液的研发比较快,从我国传统医药到中药的西制,给患者带来福音,为临床治疗提供方便,但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带来不良后果,所以在使用中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现将近3年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亚芳 《抗感染药学》2008,5(4):254-255
近年来,中药注射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与丸、散、膏、丹相比,中药注射液在临床上应用的历史还很短。关于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ADR)的报道不断增加,在数量上已占中药制剂的1/2。因此,中药注射液的疗效和安全性问题,已引起临床的质疑,也严重阻碍了我国中药现代化的发展。笔者对中药注射液的ADR发生原因分析,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5,(12):928-929
目的:探讨临床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应用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80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药物种类等。结果:产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液主要有三种:活血化瘀类40例(50%),清热解毒类30例(37.5%),益气扶正类10例(12.5%)。结论:研究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原因对于其良好应用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重视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程度,并注重应对措施的整体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其临床不良反应 (ADR)的报道也在逐年增加。笔者收集了1991~ 2 0 0 1年 9种临床常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 86 5例进行汇总分析 ,旨在了解中药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用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 资料来源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检索系统[1](CBM ) ,该数据库收录了 1983至今的 6 0 0多种期刊、汇编、论文题录约 6 0万条。本文重点检索 1991~ 2 0 0 1年双黄连等 9种中药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文献报告共计病例 86 5例。按设定标准对涉及到的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类统…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临床不良反应(ADR)的报道也在逐年增加.笔者收集了1991~2001年9种临床常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865例进行汇总分析,旨在了解中药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用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5种常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蔡泳 《医药导报》2006,25(4):370-371
目的分析常用中药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99~2004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期刊,对收集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中药注射液引起的ADR与机体、药物、配伍禁忌、反复用药等因素有关,根据相关因素制订相应防范措施。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液的ADR,尤其应加强对年老、婴幼儿患者ADR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5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琳  魏国义 《中国医药》2009,4(12):986-987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我院50例中药注射液ADR报告进行归纳、分析与总结。结果导致ADR的中药注射液有16种药物,心脑血管用药的ADR发生率最高,为78.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最常见,为28.0%。结论中药注射液的ADR发生比例较高,应加强对中药注射液ADR的监控,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某些中药注射液的临床不良反应进行了讨论,指出现行质量标准中有关安全性的检查存在着一些问题,为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师有必要提高对中药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警惕性,避免盲目使用,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现就近几年来有关文献中关于常见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总结如下,以引起同行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和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液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制剂以及无菌粉针剂。中药注射剂是临床治疗危急重症中较好的速效制剂.但随着临床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以下列举几例:  相似文献   

15.
中药注射剂是在中药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的优点,并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但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药品不良反应(ADR)也逐年增多。近几年我院已有中药注射剂导致不良反应的报道,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病情介绍患者:男性,42岁,因发热2天、咽痛、伴排尿后灼热感前来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8.3℃;咽部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未见充血及肿大;心率100次/分钟,心律规则;两侧肺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红细胞2~3/高倍视野,余项正常。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尿路感染可能。治疗过程:给予环丙沙星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500ml加入鱼腥草针剂100ml,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加入山莨菪碱20mg及止血敏(酚磺乙胺)2.0g,静脉滴注。经上述药物治疗后,患者发热未见好转,体温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数据资料。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1月104例中药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发生时间、既往过敏史、原患疾病、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04例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36名,女性68名,年龄在22012年11月104例中药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发生时间、既往过敏史、原患疾病、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04例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36名,女性68名,年龄在280岁之间,平均48.18±18.92岁,有33例发生在1d内,有2例较重,其余较轻,但累及机体多个系统。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提高临床医师、药师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中药注射液是在现代技术基础上运用各类工艺提取中草药中的药物成分并加以精制所得的一种乳状液、溶液或在应用前加以调配成为溶液的无菌制剂。随着医疗科技发展,中药注射液得到广泛应用,其见效较快,效果确切,与传统汤剂相比优势更为明显[1]。然而随着中药注射液应用的不断深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上升。笔者就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莲  陈玉娟  张宇 《药学进展》2002,26(5):301-303
清开灵为牛黄、水牛角、黄芩、金银花、栀子等纯中药的复方制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感染性发热、急慢性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脑血管疾病等.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增多,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年增多,为了使其临床用药安全,我们收集了近年来有关文献报道的该针剂的不良反应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五种常用中药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以及生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间使用常见的五种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90例患者,分析各科室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临床症状以及发生时间.结果 使用中药注射液科室较多,排名前三的为消化内科、心内科和皮肤科,发生率前三位的分别是呼吸内科17例(18.89%)、儿科15例(16.67%)和心内科13例(14.44%);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主要在用药后0~30 min内,发生比例达66.66%;皮肤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最高,占比35.56%.结论 临床使用中药注射液,应重视患者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液,保证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