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665例,剖宫产组615例,两组在年龄、胎次、孕周上无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通过本组观察,剖宫产组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由于妊娠激素水平的增加,局部组织的变化,妊娠可增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可能与妊娠期激素水平的变化作用于组织和器官间的胶原成分,损害了控尿机制,且增大的子宫可造成盆底机械性损伤,影响尿道的关闭有关系;妊娠及分娩可能都是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剖宫产近期虽可减少盆底功能损伤的风险,但不能完全避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顾萍 《北方药学》2012,(10):82-82
目的: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对更年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分析。方法:对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通过调查问卷和临床检查的方式观察对比两组更年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结果:剖宫产组POP和SUI发生的患者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骨盆肌力明显优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采用剖宫产分娩有利于保护孕产妇盆底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分娩的产妇365例,阴道分娩组260例,剖宫产分娩组105例.观察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及盆底肌电图测定.结果 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两组活力值、功值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阴道分娩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高于剖宫产,阴道分娩时应注意产程,加强对盆底保护,减少对盆底组织的损失,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4.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等。盆底修复治疗有其复杂性和多样性,近年来随着对盆底解剖研究认识的深入,手术器械的改进以及修补材料的发明应用,盆底修补和重建手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一、定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ur dysfunction,FPFD),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又称盆底缺陷,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包括: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s prolapse,POP),以及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1]。盆腔器官脱垂可以涉及阴道前壁(膀胱膨出、尿道膨出、阴道旁缺损),阴道顶端(子宫脱垂或子宫切除后的阴道穹窿脱垂),阴道后壁(肠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3月~2013年10月间在本院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两组,研究组62例尿失禁患者,观察组38例器官脱垂患者,同时选择40例非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全部患者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对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可使患者肛提肌裂孔结构获得清晰显示,缩肛和静息状态下观察组和研究组患者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和肛提肌裂孔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行盆底超声检查能够使患者的盆底解剖结构获得充分显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56例,为实验组。另外选取56例未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盆底超声检查,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缩肛状态下的超声测定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在Valsalva状态下,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静息状态下,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盆底超声检查,可对患者的盆底结构进行详细显示,明确患者病情,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对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选取72例,包括40例尿失禁和32例器宫脱垂,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女性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进行盆底超声检测,并分析对比其盆底形态学观察指标.结果 在静息、缩肛及Valsalva状态下,尿失禁组[(16.15±5.71) cm2、(16.48±3.71)cm2、(18.40±6.12)cm]和器宫脱垂组[(16.42±3.75) cm2、(18.16±2.97) cm2、(24.15±4.31) cm2]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90±2.10)cm2、(14.67±2.53) cm2、(17.58±3.41)cm2)];其中Valsalva状态下前者M值[(6.15±0.71)cm、(6.04±0.67) c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59±0.70) 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盆底超声可有效反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结构,通过在不同状态下对盆底结构形态参数变化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盆底仿生物物理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202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盆底仿生物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会阴超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超声科收治的未孕女性20例、剖宫产产妇20例、自然分娩产妇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被检者均给予经会阴超声检查,对比3组被检者的检查结果,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然分娩组被检者的尿道旋转度最高,未孕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最低,未孕组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最大,自然分娩组尿道漏斗和直肠膨出发生率最高,各指标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给予经会阴超声可以更好地显示患者的盆底器官结构,反应出患者的损伤情况,是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流动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流动人口PFD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广州市和佛山市各一所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分娩并在产后42 d来院复查的产妇1295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影响因素调查.生存质量的评定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结果 流动女性产后42 d PFD发生率为25.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体重增加、第二产程时间、孕期及既往糖尿病是PFD的危险因素;PFD产妇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正常产妇(P<0.05).结论 应当重视流动女性PFD的发生情况,加大对流动女性的健康宣教,合理控制孕期体重,避免增加腹压,从而预防PF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某院就诊的6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尿失禁患者30例(A组),器官脱垂患者30例(B组),并选择30例同期进行诊断的非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在检查前均将体内大便及尿液排空,然后进行会阴超声检查。分别收集患者在缩肛、Valsalva以及静息状态下的盆底容积信息,得患者盆底的横断面声像图。结果:在缩肛以及Valsalva状态下,B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横径、肛提肌裂孔面积以及肛提肌左右支夹角等检查指标值均明显大于C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横径、肛提肌裂孔面积及肛提肌左右支夹角等检查指标值均明显高于C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超声能够动态观察患者的盆底肌肉受损情况,对于压力性尿失禁及器官脱垂具有较好的评估作用,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评估提供了关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6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治疗前进行三维超声检查,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影像学检查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观察的有效影像学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诊治需要妇科、泌尿科和肛肠科等多学科的通力合作。本文总结女性盆底解剖的“可视化”研究、PFD的手术治疗、对盆底植入材料的再认识及再生医学的发展对盆底重建的意义,并阐述关于女性PFD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围手术期价值。方法回顾198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施行的手术治疗方式,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护理人员加强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对患者术后的康复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妇科患者手术之前,都会出现一些心理变化,从而影响手术的效果.本文通过对160例妇科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临床心理护理措施,确保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面对手术,从而确保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田建平 《河北医药》2007,29(2):163-164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ur dysfunction,FPFD)是以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以及慢性盆腔疼痛(CPP)等为主要病症的一组妇科问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又称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9.
<正>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妇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近年来PFD的流行病学调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女性盆底是由盆底肌肉、结缔组织和神经成分组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托起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器官。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可能对盆底支持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缺陷、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尿失禁、盆腔器官膨出、大便失禁等在内的异常症状。为了解玉溪市区产后妇女PFD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我们做了调查及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盆底功能筛查,了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女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底功能筛查仪对本县在职女干部职工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结果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以50~54岁年龄段最多,25~30岁年龄段最少。结论应采取措施,并对筛查出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妇女加强宣教,以达到让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的妇女及早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