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HPVLl壳蛋白联合HPV分型检测在诊断子宫颈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的对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门诊2010年7月—2011年1月进行HPVL1壳蛋白联合HPV分型检测的403例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在HPVL1壳蛋白及HPV分型检测均(一)时没有CIN的出现;在HPVL1壳蛋白(+)而HPV分型检测(一)组中CINI有5例占0.052%;HPVL1壳蛋白及HPV分型检测均(+)组中CINI3例、CINⅡ2例共占0.086;在HPVL1壳蛋白(一)而HPV分型检测(+)组CINI59例Ⅱ37例、CINIII26例及SCC1例,分别各占42.75%、26.81%、18.84%及0.007%。HPVL1壳蛋白(一)而HPV分型检测(+)组与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筛查十分必要,HPVL1壳蛋白联合HPV分型检测在诊断宫颈癌前病变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HPVL1壳蛋白检测可以作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PV L1壳蛋白与p16INK4A联合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薄层液基细胞学(TCT)及宫颈活检检查患者226例,根据宫颈活检病理诊断分为炎症组、CIN组、鳞形细胞癌(SCC)组。TCT标本检测HPV L1壳蛋白的表达,宫颈活检标本检测p16INK4A的表达,将检测结果行相关分析。结果病理分级与HPV L1壳蛋白阳性率呈负相关(P<0.01),与p16INK4A阳性率呈正相关(P<0.01)。与SCC组比较,CIN组HPV L1壳蛋白阳性率明显升高,而p16INK4A阳性率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 HPV L1壳蛋白与p16INK4A均可作为CIN辅助诊断的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时,HPV L1(+)/p16INK4A(-)提示宫颈病变无进展或有消退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L1壳蛋白及MMP-2在不同宫颈病变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宫颈疾病患者121例,术前HPV-DNA均为阳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V L1壳蛋白和MMP-2在各级宫颈病变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121例患者中, HPV L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CIN I组、CINⅡ组、CINⅢ组、SCC组阳性表达分别为69.69%(23/33)、83.33%(15/18)、36.84%(7/19)、4.70%(1/21)、0(0/30)。CIN中为37.93%(23/58)。除了CINⅢ与SC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不同宫颈病变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在正常宫颈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SCC组的阳性表达分别为6.06%(2/33)、33.33%(6/18)、57.89%(11/19)、66.66%(14/21)、76.66%(23/30), CIN中53.44%(31/58)。正常组织中MMP-2的阳性率明显低于CIN 组及SCC组。MMP-2在正常宫颈组、CIN组、SCC组比较,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中HPV L1蛋白阳性表达率最高,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SCC组中MMP-2阳性表达率最高,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经相关性结果分析显示宫颈病变中HPV L1壳蛋白和MMP-2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着宫颈病变的演变及发展而呈降低趋势, MMP-2阳性表达率随着宫颈病变的演变及发展而呈增加趋势。联合二者在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意义,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罗春林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76-3277
目的 探讨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BV)的分布情况.方法 接诊194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其中CIN Ⅰ 83例,CIN Ⅱ65例,CIN Ⅲ 46例,采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结果 (1)194例患者共检出HPV感染者77例(CIN Ⅰ 20例,CIN Ⅱ24例,CIN Ⅲ 33例),阳性率39.69%.(2)CIN Ⅰ患者以HPV 16、HPV 52、HPV 33感染率最高,分别为33.33%、20.83%、12.50%,CIN Ⅱ患者以HPV16、HPV 18、HPV 58感染率最高,分别为27.59%、24.14%、17.24%,CIN Ⅲ患者以HPV 16、HPV 52、HPV 58感染率最高,分别为35.90%、20.51%、20.51%.(3) HPV多重感染者12例,多重感染率10.81% (12/111),宫颈癌前病变CIN Ⅰ、CIN Ⅱ、CIN Ⅲ多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00%(3/20)、16.67% (4/24)、15.15%(5/33).结论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以HPV 16、HPV 18、HPV 52、HPV 58感染率高.检测HPV感染对宫颈癌前病变的预防、控制及随访、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药实践》2016,(3):168-171
目的:研究Hedgehog(Hh)信号通路蛋白亚家族SHh与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女性宫颈病变中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选择进行子宫颈项目体检及就诊的女性180例,其中阴性宫颈上皮组织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80例和宫颈鳞状细胞癌(SCC)60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HPV检测,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SHh信号各组表达为阳性以上者,SCC组96.7%,CINⅡ-Ⅲ组72.5%,CINⅠ组37.5%,正常组无表达。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SCC组95.0%,CINⅡ-Ⅲ组52.5%,CINⅠ组27.5%,正常组5.0%。结论:宫颈病变类型中以CIN及宫颈癌SHh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为主,且高危型HPV检出率高,SHh有望成为宫颈癌靶向治疗新靶点,高危型HPV检测已成为宫颈癌筛查及诊断中的重要项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薄层液基细胞检测法(TCT)与杂交捕获法(hc2 HPV DNA)联合检测宫颈外口及宫颈管脱落细胞,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组和宫颈无细胞学形态改变的对照组高危型HPV感染率。结果总阳性率为42.77%(139/325),对照组、癌前病变(CINⅠ~Ⅲ)组、宫颈癌组阳性率分别为9.38%(12/128)、53.96%(75/139)、89.66%(52/58),3组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9例高危HPV分型,以HPV16型为主,占66.19%(92/139)。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有着密切的关系,HPV16是最主要的高危型HPV。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HPV、p16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各级别宫颈病变患者130例,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Max)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宫颈脱落细胞标本HPV分型检测及病理活检或手术标本p16蛋白染色,分析HPV感染、p16蛋白表达与各级别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①130例宫颈病变中检出15种常见的HPV亚型(检出率为71.4%),从高到低前5种依次为HPV16(56.15%)、HPV33(10.00%)、HPV18(6.92%)、HPV58(5.38%)、HPV31(3.85%)。②高危-HPV阳性率在浸润癌、CIN各组明显高于宫颈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p16在CINⅡ/Ⅲ和宫颈浸润癌各组中为过表达(中、强阳性表达),在CINⅠ和正常组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在CINⅡ/Ⅲ和浸润癌组明显高于CINⅠ和宫颈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HPV-16感染与p16表达呈密切相关r=0.998,P<0.01。结论宫颈病变与HPV感染密切相关,HPV16与宫颈癌关系最密切;p16免疫染色可以区分低、高度CIN。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PV高危亚型感染病例同时做HPVL1壳蛋白检测的表达情况,为早期发现宫颈上皮内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8例HPV高危亚型感染的病例同时进行HPVL1蛋白检测以及宫颈活检。结果HPVL1蛋白阳性为45例,阳性表达率77.6%(45/58),其中HPVL1蛋白阳性病例有43例诊断为慢性子宫颈炎,2例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级)。HPVL1蛋白阴性病例有9例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级),4例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级)。结论明确有HPV高危亚型感染的病例HPVL1蛋白阴性的病例宫颈病变较重,HPV原位导流杂交检测与HPVL1蛋白检测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与病变性质的关系。方法 :采取D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尖锐湿疣38例 ,宫颈上皮内轻度瘤变 (CINⅠ )35例 ,宫颈上皮内中度瘤变 (CINⅡ )27例 ,宫颈上皮内重度瘤变 (CINⅢ )29例 ,宫颈鳞形细胞癌36例和正常生殖道55例。对HPV -DNA进行检测并对HPV感染的主要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尖锐湿疣中 ,HPV -DNA检出率为94.7 %,HPV6和HPV11占其中的86.1 % ,宫颈癌中HPV -DNA检出率为91.6 % ,HPV16和HPV18为主要类型占81.8 % ;而在CINⅠ -CINⅢ中 ,HPV -DNA检出率分别为80 %、77.8 %、82.8 %。CINI中HPV6、11型占67.8 %。而CINⅡ及CINⅢ中 ,HPV16、18分别占52.4 %及79.2 % ;对照组中HPV隐匿感染率为32.7 %。结论 :低危险型HPV6.11主要引起外生殖器湿疣等良性病变包括CI NI,高危险型HPV如HPV16、18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中、高度瘤变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及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方法取妇产科门诊及住院患者4 820例,采用HC-Ⅱ方法检测其HPV-DNA含量,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高危型HPV检测阳性1 294例,阳性率25.32%,各种类型的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宫颈鳞癌91.89%,宫颈腺癌67.67%,CINⅢ92.76%,CINⅡ85.30%,CINⅠ56.58%,慢性宫颈炎19.21%。慢性宫颈炎与其他5个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Ⅰ组与CINⅡ组、CINⅢ组、宫颈鳞癌组、宫颈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Ⅱ组、CINⅢ组、宫颈鳞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病毒负荷量尤其是持续性高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的发生及宫颈病变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HPV联合TCT检查应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0月于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妇科门诊实施宫颈癌筛查的妇女40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病理检查和HPV、TCT检查,比较联合检查与单独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HPV联合TCT检查的阳性率高于单独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联合TCT检查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均高于单独检查(P<0.05)。结论HPV联合TCT检查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16、Rb、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21例CIN病变上皮和36例正常上皮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16、Rb及Ki-67表达情况,其中47例CIN病例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16、Ki-67在各级别CIN中均有较高表达(P<0.01),且CIN2和CIN3中的表达较CIN1高(P<0.05);同时二者阳性表达均见分层现象。Rb蛋白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从CIN1到CIN3逐渐下调(分别为54.2%、24.4%、21.9%),在对照组与各级别CIN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CIN2与CIN3之间无差别。CIN1、CIN2及CIN3患者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71.9%)、(85.3%)和(90.6%),随CIN级别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不同级别CIN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及p16、Ki-67及Rb与宫颈癌前病变发生机制及病变进展相关,联合检测p16蛋白和Ki-67、Rb抗原表达可作为CIN分级诊断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派特灵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镇江派特生物技术应用指导中心治疗的100例宫颈HPV持续感染患者资料,根据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复查结果 ,分为慢性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56例、CINⅡ-Ⅲ组15例、全子宫切除术后组8例和尖锐湿疣组21例,探讨派特灵治疗HPV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3个月复查,73例治愈,治愈率为73%;治疗后6个月复查,86例治愈,治愈率为86%,另有8例好转,治疗有效率为94%.其中,全子宫切除术后组治疗有效率(87.50%)低于慢性炎/CINⅠ组(92.86%)、CINⅡ-Ⅲ组(93.33%)和尖锐湿疣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派特灵能有效抑制和清除HPV病毒,缩短HPV感染持续时间,对宫颈病变术后HPV持续感染亦有良好的疗效,对尖锐湿疣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PV检测在分流宫颈细胞学检查为ASCUS病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对211例细胞学检查为ASCUS的患者检测HPV感染类型,同时行阴道镜检查。结果①211例ASCUS中,108例为HPV阳性,其中高危型感染的102例。②阴道镜结果为宫颈炎症129例,宫颈湿疣及CINI55例,CINII-III26例,宫颈鳞癌1例。③高危型HPV阳性组中炎症35例、宫颈湿疣及CINI41例、CINII及以上病变26例,病变检出率为65.7%,CINII及以上病变检出率为25.5%。HPV阴性组中炎症、宫颈湿疣及CINI、CINII及以上病变分别为89例、13例、1例,病变检出率为13.8%,CINII及以上病变检出率为0.92%。二组之间病变检出率(χ2=58.192,P=0)及CINII及以上病变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942)。低危型HPV感染主要为炎症,仅发现1例低级别病变。利用高危型HPV检测ASCUS患者CIN及宫颈癌的阳性预测值为0.66,阴性预测值为0.86。④高危型HPV16、18感染对象和其他高危型HPV感染组在病变检出率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2.995,P=0.084),二组之间CINII及以上病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7)。结论 HPV检测是分流ASCUS患者的有效方法,对高危型HPV感染的ASCUS患者,再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是较好的分流处理。高危型HPV感染的ASCUS患者HPV分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pstein-Barr病毒(EBV)、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喉鼻咽重复癌中的感染状况。方法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间接酶联免疫法检测EB病毒VCA抗体,以及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和HPV6/11、16/18、31/33。结果患者治疗前血浆EBV-VCAIGA阳性,鼻咽癌组织中存在大量EBV颗粒,而喉癌组织中偶见EBV感染,两种组织标本中均未见三型HPV。结论喉部上皮不是EBV易感上皮,重复癌可以存在不同的病毒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HPV(人孔头状瘤病毒)与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患者HPV及TCT检测结果。结果 279例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患者,HPV阳性者为259例,检出率为92.80%,TCT阳性者为190例,检出率为68.10%,两者相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疾病筛查中,HPV较TCT更为敏感,不久的将来快速HPV检测的临床应用可能在宫颈疾病初筛中替代TCT检测,从而增加医疗资源的利用,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番禺区8000例妇女宫颈HPV检查结果,了解番禺区妇女宫颈HPV感染率、亚型分型、年龄结构及宫颈病变情况。方法对8000例受检者进行HPV—DNA检测、对感染病例进行宫颈TCT检查及阴道镜病理检查。结果HPV感染为炎症和尖锐湿疣9例,年龄25.42岁,主要感染型:6、11。病变级别分组为CINI4例,年龄26—34岁,主要感染型:18、31、33。CINI/、III11例,年龄24—57岁,主要感染型:16、58、33、52、51。原位癌1例,年龄43岁,主要感染型:31、33。结论HPV感染的发生率有年轻化趋势,20~30岁、30~40岁、40~50岁3个年龄段为妇女宫颈病变的发病高峰期;HPV感染亚型中,低危型为6、11,高危型为16、18、31、33、51、52、58,且33型为番禺区主要高危型;多重感染与宫颈癌病变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后采用保妇康栓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168例HPV阳性宫颈糜烂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LEEP术治疗,术后常规予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液300万IU,im qd。对照组术后1个月后予复方沙棘籽油栓2.7 g qd阴道给药,观察组术后1个月后予保妇康栓3.48 g qd阴道给药。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各项症状改善情况,HPV DNA负荷量及转阴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白带异常、腰骶疼痛、下腹胀痛及接触性出血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症状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HPV DNA负荷量均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负荷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PV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LEEP后采用保妇康栓治疗HPV阳性宫颈糜烂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各项症状,降低HPV DNA负荷量,提高HPV转阴率。  相似文献   

19.
孙丽君  王楠 《贵州医药》2011,35(10):883-887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各亚型在贵州省部分地区少数民族宫颈癌患者中的型别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145例贵州省少数民族宫颈癌患者石蜡组织标本中的HPV 21种亚型(包括13种高危亚型、5种低危亚型和3种中国人群常见亚型)进行检测,并对HPV感染率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