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宫腔粘连(IUA)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139例宫腔粘连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7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疗效及随访复发率、妊娠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实验组患者复发率1.2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33%,妊娠率22.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腔粘连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可以获得较高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随访复发率,提升患者妊娠率,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球囊导管放置治疗宫腔粘连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上环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球囊导管放置治疗,术后均以人工周期治疗3月再取环,比较两组取环后月经和半年内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月经恢复率、月经量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半年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球囊导管放置治疗宫腔粘连更优于传统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上环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粘连电切联合放置宫腔支架、宫腔注药、人工周期在诊治宫腔粘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宫腔镜诊断宫腔粘连并行粘连电切分离术98例,主诉月经异常(包括经量少、闭经)者69例,主诉不孕(已排除输卵管和排卵障碍因素及男方因素)者29例(有20例同时伴有月经过少)。结果术后月经恢复正常者为84.3%(75/89),1年内怀孕者为72.4%(21/29)。结论经宫腔镜宫腔粘连电切分离术、术后放置宫内节育环和人工周期、宫腔入药治疗3个月是治疗宫术后腔粘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应用戊酸雌二醇(补佳乐)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方法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60例,术后患者放置宫内节育环后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患者术后加用戊酸雌二醇6 mg/d,联合黄体酮胶囊100mg/d序贯治疗3个周期。B组加用戊酸雌二醇2mg/d,联合黄体酮胶囊100mg/d序贯治疗3个周期。C组未加服药物。比较各组术后3个月宫颈、宫腔粘连情况。结果 C组宫腔粘连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内放置节育器,同时口服大剂量戊酸雌二醇是防止宫腔粘连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电切术后综合分析,探讨宫腔粘连电切术后防止再次粘连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宫腔粘连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腔粘连以月经异常为主要表现,占87.5%(42/48)。宫腔操作次数越多,发生重度粘连的机会越大(P<0.05)。术后门诊随访48例患者月经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镜了解患者宫腔恢复情况,治疗总有效率为79.1%(38/48)。术前宫腔粘连程度越重,治疗效果越差(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是治疗宫腔粘连的有效方法,术后通过放置宫内节育器、宫腔球囊以及给予人工周期能有效防止再次宫腔粘连,如何防止重度宫腔粘连者再次粘连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宫腔粘连宫腔镜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43例宫腔粘连患者均在宫腔镜下确定诊断并在镜下进行粘连分离术.术后宫腔放置双腔(气囊)导尿管14 d;并予口服戊酸雌二醇6~9 mg/d,共90 d.结果 24例宫腔粘连完全分离,双侧输卵卵开口暴露;16例粘连分离,至少暴露1侧输卵管开口;3例大致恢复宫腔形态,但双侧输卵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辅助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所有患者均择期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切除术,对照组在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观察组在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雌孕激素序贯人工周期疗法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后3个月宫腔镜复查检查两组患者的宫腔黏连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采用美国生育协会对两组组患者宫腔粘连情况进行评分,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宫腔再粘连发生率及妊娠率。结果观察组宫腔黏连治疗有效率为95.83%(46/48)明显高于对照组79.17%(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S对IUA的评分标准,包括IUA范围、粘连类型及月经情况评分。而观察组治察组术后1年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为6.25%(3/48)较对照组20.83%(10/4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率为22.91%(11/48)略高于对照组18.75%(9/48),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辅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宫腔及月经情况,预防再次粘连,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魏惠红  赵颖  洪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181-182
目的了解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便做好针对性预防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0月~2011年11月因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施行宫腔镜诊治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腔粘连临床表现为人工流产术后出现闭经或经量减少,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42例经宫腔镜检查确诊,宫腔镜直视下分离手术顺利,术中放置宫内节育环,术后3个月人工周期综合治疗。术后1、2、3、6个月随访,40例恢复正常月经,2例经量仍偏少,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宫腔粘连宜早期诊断治疗,人工流产术是造成宫腔粘连的主要原因之一,宫腔镜是诊治宫腔粘连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除做好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工作外,同时应加强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减少人工流产,降低宫腔粘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宫腔镜在宫腔粘连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宫腔粘连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并在镜下电切分离子宫内粘连,术后予以抗生素、人工周期、IUD留置治疗。结果宫腔粘连Ⅰ度为35.7%,Ⅱ度25.0%,Ⅲ度19.6%,Ⅳ度12.5%,V度5.4%。56例患者宫腔粘连完全分离,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是目前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较准确、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宫腔粘连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放置"O"型宫内避孕环联合口服戊酸雌二醇治疗宫腔粘连,预防宫腔再粘连及促进子宫内膜生长的效果。方法 25例均有宫腔操作史致宫腔粘连,月经过少甚至闭经(经检查均为子宫性闭经患者,其中17例并不育)。25例均行宫腔镜检查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3d。手术结束时根据宫深放置相应型号的"O"型宫内避孕环,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戊酸雌二醇6mg/d,连用3个月后加用黄体酮撤血;定期随诊,治疗结束后复查肝功、动态复查B超了解子宫内膜厚度,观察月经量,月经恢复正常后3~6个月有生育要求者取出宫内避孕环,无生育要求者可继续放置;必要时同时行第2次宫腔镜检查。结果 25例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胃肠道副反应,复查肝功正常;12例患者行第2次宫腔镜检查,未见粘连带。有效率达100.00%,月经恢复率96.0%,17例不育患者术后至今有9例妊娠。结论在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宫内避孕环联合口服戊酸雌二醇对治疗宫腔粘连及内膜损伤及预防宫腔再粘连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接受宫腔镜冷刀分离术后,宫腔放置子宫球囊支架或球囊导尿管预防再粘连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10月接受并施予宫腔镜冷刀分离术的8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术后放置子宫球囊支架,B组放置Foley球囊导尿管,比较其结果。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疗效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A组再粘连发生率52.50%,B组57.5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周期性腹痛改善情况与月经周期改善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宫腔粘患者宫腔镜冷刀分离术后放置球囊导尿管能获得与放置子宫球囊支架相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娟  林萍  王鸣  周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309-310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宫腔放置T型节育器预防再粘连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48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情况。结果 48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并行宫腔镜检查,治愈28例,改善18例,无效2例。其中2例肌性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经2次手术后治愈。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后宫腔放置T型节育器是治疗宫腔中重度粘连的可靠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经宫腔镜下行粘连分离术后长时间放置COOK球囊支架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门诊诊断收治的宫腔粘连中、重度患者6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1例。所有入组患者均经宫腔镜下行粘连分离术后放置COOK球囊支架,对照组术后3~7 d后取出COOK球囊支架,待月经干净3 d进行二次宫腔镜探查术;观察组3~7 d后于平宫颈外口将球囊导管端平宫颈口剪短,并使COOK球囊支架继续放置至下次月经干净3 d后进行二次宫腔镜探查取出球囊。观察宫腔重建情况、经期月经状况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宫腔重建有效率、月经期及月经量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宫腔镜下行粘连分离术后长时间放置COOK球囊支架改善患者宫腔形态,再粘连发生减少,月经期及月经量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及安全性;术中放置"O"型节育环,术后人工周期防止宫腔再粘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诊治的105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发生子宫穿孔、电解质紊乱、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妊娠率57.6%,经量恢复正常率76.9%,月经恢复率90.0%,腹痛缓解率92.6%。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术中放置"O"型节育环,术后人工周期治疗能有效防止宫腔再粘连。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7,(14):86-89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两种防粘连方法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来我院接受宫腔粘连分离术的90例患者(2010年10月~2016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90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术后防粘连使用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8例患者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A组),42例患者术后宫内节育器+放置球囊支架(B组),两组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均随访3个月,研究对比两组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宫腔恢复情况及月经情况。结果 B组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A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再粘连率为11.90%,显著低于A组(37.50%),(P<0.05);B组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月经好转率为85.71%,显著高于A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采取球囊支架预防再粘连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治疗的35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作为冷刀组,同期选取在我院进行传统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的25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冷刀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经治疗两组AFS、子宫内膜容积均得到显著改善(P 0.05),且治疗后冷刀组AFS、月经改善率、子宫内膜容积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冷刀组宫腔再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疗效确切,并可显著降低术后再粘连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分离宫腔粘连后2种抗粘连方法的疗效。方法 47例宫腔镜下宫腔Ⅱ度、Ⅲ度粘连分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球囊导尿管组(实验组,26例)和宫内节育环组(对照组,21例),术后2个月宫腔镜下观察两组宫腔内粘连及月经量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治愈15例,有效8例,无效3例,成功率88.5%;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6例,无效5例,成功率76.2%。实验组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Ⅱ度、Ⅲ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内留置球囊导尿管能显著减少术后宫腔再粘连的发生,有利于月经量恢复,较之传统术后留置宫内节育环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宫腔镜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择近两年来我院妇科就诊的90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宫腔镜对宫腔粘连组织进行切除,并在宫内放置透明质酸钠药物进行预防,防止粘连复发,患者在术后进行常规的预防感染治疗并予口服安宫黄体酮片、补佳乐进行术后处理。术后对患者的月经量以及次数、妊娠、痛经等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除7例重度粘连的患者手术时是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外,其余患者一次宫腔镜手术成功,术后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随访结果显示,75例闭经患者在术后恢复月经,25例月经量减少的患者术后月经量恢复正常,40例患者在就诊前有腹痛的症状术后不存在腹痛现象,15例患者自然受孕。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宫腔粘连患者进行宫腔镜分离术技术成熟,成功率高,除了有少数患者因为重度粘连以及有其他疾病需要在腹腔镜配合下完成外,一般的宫腔粘连可以采取宫腔镜分离术进行治疗。目前宫腔镜分离术安全性高,术中、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成功率大,术后恢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治疗重度宫腔粘连术后球囊放置术联合宫内IUD放置术,对预防宫腔再次粘连及子宫内膜生长的效果评价。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通过宫腔镜检查确诊46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宫腔镜粘连电切及宫腔重建后,宫内节育器放置组术中放置金属圆环1枚,观察组:术中宫腔留置球囊3天后取出球囊同时放置金属网环1枚。两组均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雌孕激素,放置1个月后均行宫腔镜检查+换环术,3个月后再次行宫腔镜检查+取环术。结果23例观察组组术后恢复月经量21例,1个月后行宫腔镜检查宫腔再次粘连6例,3个月后宫腔镜检查再次粘连3例。23例观察术后恢复月经量15例,1个月后行宫腔镜检查宫腔再次粘连13例,3个月后宫腔镜检查再次粘连8例。两组比较术后月经恢复率,术后再次宫腔粘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粘连电切术后联合放置球囊术及宫内节育器放置术,术后给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能有效改善及恢复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月经,并能较好预防宫腔再次粘连。  相似文献   

20.
宫腔镜在人流术后月经异常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人流术后月经减少或继发性闭经中宫腔粘连的诊治价值.方法 2003年1月~2004年12月经宫腔镜检查人流术后月经减少或继发性闭经的患者有46例宫腔粘连,并行粘连分离术.结果 单纯性宫颈内口粘连3例,宫腔粘连36例,宫颈内口加宫腔内粘连7例.在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完全分离率96.7%,随诊月经恢复率83.5%.结论 宫腔镜能提高人流术后月经异常中宫腔粘连的诊断及治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