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与氯吡格雷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各危险层的疗效。方法采用Braunwald法对UAP的危险度分级,将84例UAP患者分为I级21人,Ⅱ级23人,III级40人。各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疗程7天,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和单硝酸异山梨醇酯静脉滴注,直到控制胸痛为止。观察60天的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结果对I级患者,终点事件无统计学差别,但在控制胸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上有差异(P<0.05),Ⅱ级患者在顽固性心绞痛事件上低分子肝素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低分子肝素组对于Ⅲ级患者在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上发生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分别为P<0.01,P<0.01,P<0.001)。结论对不稳定心绞痛I级患者可以使用氯吡格雷控制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Ⅱ级、Ⅲ级患者,均需要予以低分子肝素强化治疗,以减少远期患者的急性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就诊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45例为对照组采用国家提供的常规药物治疗;另45例为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上给予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联合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出凝血指标进行检测记录,以及对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观察记录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总有效率(91.1%)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2.2%)升高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与凝血因子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上增加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有更好地改善效果,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苗红春 《中国当代医药》2012,(4):68+70-68,70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0月本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疗法,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50mg,早晨顿服,连服4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12h/次,治疗1周。观察两组心绞痛控制情况、心电图、凝血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心绞痛有效控制率为74.19%,观察组为93.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7%(22/3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2%(28/3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2.5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辛伐他汀、低分子肝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氯吡格雷片,连用4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均未出现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结论辛伐他汀、低分子肝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提高疗效,且使用安全、可靠,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冯贺德  郭新生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9):56+59-56,5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2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有效率达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后的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与阿斯匹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结果治疗组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1);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血小板计数、每搏输出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其中40例仅用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治疗为对照组,另40例加用氯吡格雷为联合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心绞痛发作频次为(3.11±0.25)次/周,心绞痛持续时间为(4.16±0.77)分/次,对照组分别为(5.28±0.61)次/周,心绞痛持续时间为(6.37±1.44)分/次,比较差异显著(P <0.05)。联合组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采用抗凝、抗血小板的综合方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张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626-626
目的讨论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抽取诊断为心绞痛的患者5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使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追加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对出、凝血指标进行监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同时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得到改善,且不会明显影响出、凝血指标。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优秀,并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我院从2001年1月~2005年1月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共收治7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0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40例)采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1(36例)单用肠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2(32例)单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比三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高于两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各项凝血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有危及生命的出血现象。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汪东 《齐鲁药事》2012,31(3):177-178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及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6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用低分子肝素及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一种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临床状态,极易发展为AMI或心源性猝死.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UAP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顾永丽  于锋  葛卫红 《安徽医药》2013,17(8):1402-1404
目的系统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lsvier、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2年12月31日的所有文献,并辅以手工和机检索查找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尽可能全面地收集相关临床试验资料,并在严格评价文献质量的基础上,采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个RCT,共计1 06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OR=4.06,95%CI(2.90,5.69)],且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30,95%CI(0.16,0.56)]。同时,试验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次数[MD=-2.55,95%CI(-3.13,-1.96)]和硝酸甘油日消耗量[MD=-2.55,95%CI(-3.13,-1.96)]均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出、凝血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现有研究表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并且明显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立普妥等),两组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首次给予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300mg口服,此后为75mg、1次/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连用1周。结果共入选UA患者8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总有效率达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42.5%,两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心脏事件发生率7.5%,对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32.5%,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并且明显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张翠平  尚勇  黄乐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1013-1014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表现为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初发劳力型(1个月内新发生)心绞痛及自发型(变异型和混合型)心绞痛。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的努力方向。我们应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5例,并进行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病理学基础是动脉粥样斑块破溃或撕裂,继发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应及早抗凝治疗^[1]。作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7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结果治疗组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1);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