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营养药的使用情况,以便更合理地使用该类药物。方法:对2008—2010年我院住院患者使用营养药的品种、用药总量、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分别进行统计、排序和分析。结果:2008—2010年我院营养药用药金额均有增加,肠外营养药的使用高于肠内营养药。结论:部分营养药的使用剂量不尽合理,如何合理使用营养药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8~2010年北京地区各品种肠内营养(EN)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利用《医院处方分析》课题(北京地区)对2008~2010年肠内营养药物的使用数量与金额进行统计,采用限定日剂量法计算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以及消耗金额与DDDs的序号比。结果:北京地区肠内营养药物的销售和使用人次呈上升趋势,年销售金额分别为119万元、336万元、532万元。2008、2009年肠内营养药物DDDs和金额排名居前者基本一致。结论:临床医生对营养支持的重视不断提高,肠内营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狄 《天津药学》2013,25(3):30-33
目的:全面分析本院2009—2012年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药的使用情况,规范临床应用并为其合理化给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本院2009—2012年肠内、肠外营养药的应用情况,包括使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等。结果:2009—2012年本院营养制剂销售金额稳步增长;日均费用最高的为脂肪乳类制剂,最低的为维生素类制剂;丙氨酰谷氨酰胺的销售金额及DDDs均排在首位。结论:本院营养制剂用药基本合理,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同时降低了用药成本。  相似文献   

4.
曲海军  朱莉  孙美娟  李飞 《齐鲁药事》2011,30(9):524-525
目的评价我院肠内营养药物的应用现状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0年肠内营养药的用药数量、销售金额、使用频率,对其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肠内营养药销售金额逐年增多,肠内营养制剂品种和使用频率不断增加,2010年销售金额比2008年增长73.91%.结论肠内营养药物是一类很有发展潜力的药物,其销售金额和用量在我院均呈快速增长趋势.表明临床医师对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李少玉 《中国药业》2014,(24):97-98
目的评价医院临床营养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从医院信息数据管理库中提取2011年至2013年临床营养药物的销售金额、使用数量,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方法来计算日均费用(DDDc)、用药频度(DDDs)等,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临床营养药物用药数量和用药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11年的594.96万元增至2013年的1012.09万元,增加了70.11%,其中肠外营养药物的使用远高于肠内营养药物,肠内营养药物的使用虽有较大增幅,但构成比却在下降。3年来,免疫营养药物和维生素类药物的DDDs均排名前2位。结论医院营养药物使用增长幅度较大,肠内营养药物在营养药物构成比下降,反映了临床对肠内营养药物的认知和重视不够。目前,医院临床营养药物治疗仍以肠外营养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6.
王春伟  王晨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12):1414-1419
目的:了解天津市肿瘤医院营养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医护人员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11—2013年天津市肿瘤医院营养药物的应用信息,计算得出购药金额、限定日费用(DDDc)、用药频度(DDDs)及药品排序比(B/A)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天津市肿瘤医院营养药物的购药金额2012年比2011年有了大幅的增加,增长率为53.32%,而2013年的购药金额比2012年减少了6.62%。2011—2013年肠外营养药物的构成比分别为91.64%、92.26%、91.02%,肠内营养药物的构成比分别为8.36%、7.74%、8.98%,肠外营养药物所占比例远远大于肠内营养药物。所有营养药物的 DDDs 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肠内营养药物的增长幅度要远远大于肠外营养药物;所有营养药物的DDDc在2011和2012年基本保持不变,但在2013年都有所增加。有5种营养药物的B/A接近1.00,说明本院购药与用药人数的同步性比较好。结论随着营养药物合理化应用的推广,天津市肿瘤医院营养药物的应用日趋合理,但因为肿瘤专科医院的特殊性,肠外营养应用还远远大于肠内营养,因此应进一步规范营养药物使用,提高肠内营养药物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黄晓晖  宋小骏 《中国药业》2013,22(10):96-98
目的了解医院肠内营养药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DDDs排序、金额排序以及排序比(B/A),分析肠内营养药利用情况。结果 2008年至2010年肠内营养药物的使用金额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 219.51,1 605.52,1 762.79万元,占全年药品使用总金额的比例依次为2.58%,2.71%,2.76%。结论临床应用肠内营养药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8.
庆俊 《中国药业》2012,21(5):29-31
目的 评价南京市地区肠内营养药物利用情况,为临床营养治疗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南京地区2008年至2010年肠内营养药物的零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南京地区肠内营养药物用量及用药总金额呈上升趋势,近两年年增长率大于34.80%,3年用药总金额排位前5位依次为能全力、百普力、瑞代、维沃、瑞能,大部分药物在3年间的销售增长率各有波动;DDDs 3年排位不变,前3名是能全力、百普力、瑞代.结论 肠内营养药物使用增长幅度较大,但在营养药物使用中的比例却下降.如果患者肠道还保留有一定的功能,就应尽可能应用肠内营养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肠内营养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建议。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医院信息系统中调查住院患者肠内营养药物的使用情况如用药量、用药金额、患者年龄构成,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方法对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和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统计。结果我院2013~2015年住院患者肠内营养药物用药量、金额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用药患者以60岁以上患者为主,分别为59.8%、59.3%和58.5%;所有肠内营养药物品种DDDs均快速增长,用药金额呈同步增长,DUI反映的用药情况与DDC保持一致。结论随着肠内营养药物的广泛应用,我院肠内营养药物应用呈逐年增长趋势,肠内营养在住院患者临床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夏羽菡  兰红  王建国  李晓玲 《中国药房》2010,(34):3192-3194
目的:评价我院肠外营养(PN)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PN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PN药物销售金额2008年增长率达111.44%,2009年回落至45.46%。药物利用指数反映出的PN药物应用情况与日均费用(DDC)一致。各年度PN药物品种相对稳定,不同品种PN药物之间的DDC值差异较大,但多数药品用药频度(DDDs)排序变动幅度不大,脂肪乳剂和部分氨基酸制剂的销售金额与DDDs同步性较好。结论:我院PN药物应用呈现出变化的趋势,但对于影响PN药物应用的因素,以及与肠内营养(EN)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尚需扩大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陶玲玲  谢诚  郑晓娴 《中国药房》2012,(42):3948-3950
目的:评价我院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药的应用情况。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统计我院2008--2011年EN、PN药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数量、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结果:我院2008--2011年EN、PN药销售金额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较2008年增幅达157%,其中EN混悬液(TPF)和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分别位居EN、PN药销售金额的第1位;EN、PN药应用率之比由2008年的0.28:1提高到2011年的0.57:1,大部分品种的DDDs均出现增长。结论:EN和PN在我院临床治疗中的地位日趋显著,临床对EN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联合医院临床营养药的应用情况.方法 从北京安贞联合医院药品消耗信息管理数据库中提取2009-2012年临床营养药的应用信息,采用限定日剂量法,计算其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并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营养药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9年的628.63万元增至2012年的791.30万元,增加了25.88%;肠外营养药的使用远高于肠内营养药,但肠内营养药在临床营养药中所占比例也不断增加,由2009年的16.05%增至2012年的24.24%.结论 目前医院临床营养治疗仍以肠外营养药为主;随着临床对肠内营养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应用比例逐年上升,医院临床营养药的应用正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13.
王欣  黄莉莉  陶祥 《中国药事》2017,31(6):688-693
目的:分析2013-2015年南京地区肠内营养药品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肠内营养药品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排序法,对南京地区29家医院2013-2015年临床使用的肠内营养药品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肠内营养药品用药金额逐年递增,肠内营养混悬液SP(百普力)一直保持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第一位。结论:2013-2015年南京地区肠内营养药品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用药结构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珠海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科营养支持药物的应用情况,探讨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肠内肠外营养(EN+PN)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药物利用分析方法对珠海市人民医院2010-09~2011-08重症监护科营养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分析;并选取此期间该科患者119例,分别按EN组32例、EN+PN组55例、PN组32例进行回顾性调查,考察其营养支持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sALB)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DDs排序前3位的药品分别是人血白蛋白(5 g)、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3组患者的Hb及sALB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N组降低最多。PN组与EN组、PN组与EN+PN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N组与EN+PN组间比较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用药时机基本与指南相符。结论本院重症监护科营养支持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EN或EN+PN的营养治疗效果优于PN,重症监护患者应积极采用EN。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某院临床营养药的应用情况。方法:统计2011-2013年临床营养药的使用情况,包括其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 D D s)、日均费用(D D C)、药物利用指数(D U I)等,并进行分析。结果:某院临床营养治疗仍以肠外营养药(P N)为主,2012-2013年肠内营养药(EN)仅占营养药的1.1%。结论:某院临床营养治疗总体上是合理的,但仍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我院三种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分析,为抗菌药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6~12月I类切口手术(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病例634份,对患者基本信息和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4例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605例,占95.4%;术前使用抗菌药的有9例,占1.42%;术后使用抗茵药≤48 h的有99例,占15.62%;单一用药563例,占88.80%;联合用药42例,占6.63%结论: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茵药存在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7.
秦利荣  钱珊珊 《中国药房》2007,18(17):1312-1313
目的:评价南京地区肠内营养(EN)制剂和肠外营养(PN)制剂的消费情况,了解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手段的发展趋势。方法:对南京地区24家医院2003~2006年EN制剂和PN制剂的销售金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N制剂的应用比例虽连续4年下降,但仍占营养制剂总销售金额的80%以上;EN制剂应用大幅增长,2006年占营养制剂总销售金额的22%。结论:PN制剂的应用远大于EN制剂,但EN制剂的应用呈快速增长态势,符合营养治疗中优先应用EN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药物经济学对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肠外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分析经济成本效果,进而促进优选方案的形成,提高医药资源使用的总体效率。方法:提取该院2017年期间使用肠外营养药物的患者的病案号,并从中随机抽取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再从中抽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病历63例,并运用经济学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为规范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肠外营养制剂提供参考。结果:在63例中,有63.5%只接受肠外营养(PN),有36.5%接受肠外和肠内联合营养(PN+EN);接受PN的人均营养费用为2 375.92元,接受PN+EN的人均营养费用为2 067.90元;PN的成本效果比为2 500.9,PN+EN的成本效果比为2 160.8,PN+EN的成本效果比较低,敏感度分析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一致。结论:PN与PN+EN均有较好的疗效,但PN+EN是比较经济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