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在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对DSA造影阳性的26例患者根据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应用不同栓塞剂或垂体后叶素灌注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36例中血管源性出血26例,16例患者造影剂外渗者行栓塞和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后12例患者止血成功,手术后胆囊或胆道出血、胰腺癌术后小肠出血、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采用明胶海绵、PVA和(或)弹簧栓子栓塞出血均停止,止血成功率为84.6%(22/26).结论 DSA在消化道出血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指导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灌注治疗消化道出血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在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对DSA造影阳性的26例患者根据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应用不同栓塞剂或垂体后叶素灌注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36例中血管源性出血26例,16例患者造影剂外渗者行栓塞和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后12例患者止血成功,手术后胆囊或胆道出血、胰腺癌术后小肠出血、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采用明胶海绵、PVA和(或)弹簧栓子栓塞出血均停止,止血成功率为84.6%(22/26).结论 DSA在消化道出血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指导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灌注治疗消化道出血性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在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对DSA造影阳性的26例患者根据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应用不同栓塞剂或垂体后叶素灌注进行介入治疗。结果36例中血管源性出血26例,16例患者造影剂外渗者行栓塞和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后12例患者止血成功,手术后胆囊或胆道出血、胰腺癌术后小肠出血、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采用明胶海绵、PVA和(或)弹簧栓子栓塞出血均停止,止血成功率为84.6%(22/26)。结论DSA在消化道出血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指导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灌注治疗消化道出血性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在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对DSA造影阳性的26例患者根据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应用不同栓塞剂或垂体后叶素灌注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36例中血管源性出血26例,16例患者造影剂外渗者行栓塞和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后12例患者止血成功,手术后胆囊或胆道出血、胰腺癌术后小肠出血、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采用明胶海绵、PVA和(或)弹簧栓子栓塞出血均停止,止血成功率为84.6%(22/26).结论 DSA在消化道出血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指导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灌注治疗消化道出血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在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对DSA造影阳性的26例患者根据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应用不同栓塞剂或垂体后叶素灌注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36例中血管源性出血26例,16例患者造影剂外渗者行栓塞和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后12例患者止血成功,手术后胆囊或胆道出血、胰腺癌术后小肠出血、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采用明胶海绵、PVA和(或)弹簧栓子栓塞出血均停止,止血成功率为84.6%(22/26).结论 DSA在消化道出血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指导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灌注治疗消化道出血性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在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对DSA造影阳性的26例患者根据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应用不同栓塞剂或垂体后叶素灌注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36例中血管源性出血26例,16例患者造影剂外渗者行栓塞和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后12例患者止血成功,手术后胆囊或胆道出血、胰腺癌术后小肠出血、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采用明胶海绵、PVA和(或)弹簧栓子栓塞出血均停止,止血成功率为84.6%(22/26).结论 DSA在消化道出血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指导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灌注治疗消化道出血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在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对DSA造影阳性的26例患者根据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应用不同栓塞剂或垂体后叶素灌注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36例中血管源性出血26例,16例患者造影剂外渗者行栓塞和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后12例患者止血成功,手术后胆囊或胆道出血、胰腺癌术后小肠出血、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采用明胶海绵、PVA和(或)弹簧栓子栓塞出血均停止,止血成功率为84.6%(22/26).结论 DSA在消化道出血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指导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灌注治疗消化道出血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在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对DSA造影阳性的26例患者根据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应用不同栓塞剂或垂体后叶素灌注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36例中血管源性出血26例,16例患者造影剂外渗者行栓塞和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后12例患者止血成功,手术后胆囊或胆道出血、胰腺癌术后小肠出血、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采用明胶海绵、PVA和(或)弹簧栓子栓塞出血均停止,止血成功率为84.6%(22/26).结论 DSA在消化道出血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指导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灌注治疗消化道出血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在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对DSA造影阳性的26例患者根据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应用不同栓塞剂或垂体后叶素灌注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36例中血管源性出血26例,16例患者造影剂外渗者行栓塞和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后12例患者止血成功,手术后胆囊或胆道出血、胰腺癌术后小肠出血、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采用明胶海绵、PVA和(或)弹簧栓子栓塞出血均停止,止血成功率为84.6%(22/26).结论 DSA在消化道出血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指导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灌注治疗消化道出血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在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对DSA造影阳性的26例患者根据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应用不同栓塞剂或垂体后叶素灌注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36例中血管源性出血26例,16例患者造影剂外渗者行栓塞和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后12例患者止血成功,手术后胆囊或胆道出血、胰腺癌术后小肠出血、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采用明胶海绵、PVA和(或)弹簧栓子栓塞出血均停止,止血成功率为84.6%(22/26).结论 DSA在消化道出血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指导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灌注治疗消化道出血性病变.  相似文献   

11.
杨沱 《中国医药指南》2012,(32):555-556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间5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结果 52例患者共检出病变45例,阳性检出率为86.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痛苦,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DSA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14例胃、肠镜未发现出血病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检查,必要时行栓塞治疗。结果根据DSA检查结果及进一步的手术治疗明确出血病因和部位,14例中溃疡出血1例,肿瘤性出血5例,血管性出血6例,术后出血1例,空肠憩室并出血1例;3例出血部位在十二指肠,5例出血部位在空肠,6例出血部位在回肠,可靠诊断阳性率达85.71%(12/14)。其中5例通过血管栓塞治疗成功止血,成功率71.43%(5/7),其余均行手术治疗。结论 DSA对于OGIB具有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和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消化道出血22例分别行腹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肠系膜下动脉DSA检查.明确出血的血管行栓塞治疗,不宜栓塞的血管行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结果 22例中19例血管有异常表现,检出率为86.36%,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10例、血管畸形6例、动脉瘤2例、肿瘤性出血1例.19例中行栓塞治疗12例,明确血管出血者10例,血管异常2例,完全止血率为96.30%;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7例,完全止血率为85.71%.DSA无血管异常表现的3例行垂体后叶素灌注,完全止血率为100.00%.结论 DSA对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动脉栓塞或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消化道出血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的共同使用对消化道出血治疗的应用价值以及临床上的推广价值。方法对2004年3~9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39例确证为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血管造影诊断,找到患者出血部位并采用针对不同出血部位的治疗。结果对39例患者检查均发现为阳性。根据患者的具体出血部位以及严重程度对其中10例注射加压素治疗,3例成功止血;对29例采用栓塞治疗,26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达89.7%。结论血管造影诊断技术可以找到消化道中的出血部位,同时配合上介入治疗,很好地对消化道出血起到止血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地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道血管畸形5例,小肠克罗恩病4例,小肠间质瘤4例,小肠溃疡1例,回肠非特异性炎1例,病变检出率为75%(15/20)。部分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胶囊内镜安全、无创,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有条件的医院,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术中内镜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行急诊剖腹探查术结合术中内镜检查的3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明确诊断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经手术等治疗均痊愈出院;随访均无再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 手术结合术中内镜检查对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对明确出血部位及止血是安全并且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总结临床资料,并对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5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无感任何不适,其中63例发现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为77.3%。结论胶囊内镜应用于老年人小肠病变检查,以其安全,操作简便,影像记录全面、能进行全小肠段检查的优点,成为老年人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内镜在消化道出血探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9月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入我院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内镜实施剖腹探查术,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诊断,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检出率为100%,其中消化道息肉64例,溃疡出血16例.所有患者顺利止血、实施手术,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于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实施探查术能够明确诊断患者出血部位、病变情况,减少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盲目性,对于提升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总结临床资料,并对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5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无感任何不适,其中63例发现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为77.3%。结论胶囊内镜应用于老年人小肠病变检查,以其安全,操作简便,影像记录全面、能进行全小肠段检查的优点,成为老年人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DSA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章明  姚宜斌  金玲 《安徽医药》2003,7(5):356-357
目的 探讨DSA对不NNN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结果 10例中6例为血管畸形,3例肠道肿瘤,1例未见异常,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论 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DSA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