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体外循环中肝素耐药的抗凝效果。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8年7月共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522例,发生肝素耐药12例,其中先天性二尖瓣狭窄并细菌性心内膜炎2例,室间隔缺损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形成1例,左房粘液瘤5例,主动脉瓣退行性变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均使用B100型AcT仪监测AcT值,并及时补充肝素、新鲜血浆,术后补充血小板。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2例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多,余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对于细菌性心内膜炎、左房粘液瘤、最近使用过肝素治疗、血小板大于220×10^9/L的患者.必须注意肝素抗凝效果,在肝素化后,体外循环前查ACT值及术中定期复检ACT值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体外循环手术中遇到1例大剂量肝素不能达到肝素化的情况,经过特殊处理,顺利进行了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体外循环术中血液肝素化的肝素用量及体循过程中的肝素浓度。方法:采用增加观察次数,逐步减少肝素用量的方法调整所用肝素量,对20余例3-12岁小儿进行在严密的手工和ACT仪两种方式监测下的逐步减量试验。结果:实际测得小儿(13岁以下、30kg以内)的最佳肝素控制浓度为3.5mg/kg(减量12.5%)。结论:术中ACT仍可达安全值要求,在开机进行体外循环的过程中ACT值亦能长时间保持在安全值以内,而关机时用以中和体内残存肝素、防止术后出血的鱼精蛋白浓度却变得很容易掌握控制,有效地避免了关闭胸腔时缝合口渗血和反复多次加入鱼精蛋白易导致鱼精蛋白过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手术中当体外循环结束后需要全身肝素化,常用方法为以鱼精蛋白∶肝素=1∶1~1·5∶1的比例去中和。本研究在2000—2005年的手术中最多只用到1∶1的比例就已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简单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且都不合并中度或重度肺  相似文献   

5.
肝素是一种有效的抗血栓形成药物,其抗血栓形成主要机制为抑制各凝血因子的活性和与血管壁的相互作用。小分子量肝素和碎片及类肝素物质不仅保留了肝素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而且减少了肝素治疗中出血副作用。肺内肝素治疗是近几年临床上肝素应用的新途径。资料表明,肺内肝素吸入疗法是相当有效而又安全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转流前应采取有效抗凝后才能开机,一般常规采用肝素抗凝,患者对肝素抗凝的敏感性差异很大,甚至有少数患者对肝素耐药。我院在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遇到1例出现肝素耐药现象,经过及时正确处理,手术顺利进行,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亲和色谱分离纯化低分子肝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亲和色谱纯化低分子肝素的方法。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以抗凝血酶Ⅲ及凝血酶为配基分别制备亲和吸附剂,采用亲和方法分离纯化低分子肝素,并对两者的纯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前者制备的低分子肝素抗Ⅹa因子活性为173.9 IU/mg,比纯化前提高1.7倍;后者制备的低分子肝素抗Ⅹa因子活性为646.0 IU/mg,比纯化前提高6.3倍。结论经壳聚糖-抗凝血酶Ⅲ纯化的低分子肝素其抗Ⅹa因子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9.
由于抑肽酶的使用使体外循环(CPB)中的抗凝监测变得十分盲目,我们以较高剂量凝血酶作激活剂检测全血活化凝血时间(ACT)、观察健康献血员及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在体外及CPB中肝素及抑肽酶对ACT和凝血酶生化凝血时间(TACT)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体外,肝素剂量与ACT及TACT之间均有非常显著线性相关。肝素浓度相同时,加入抑肽酶可协同性使显著延长,但TACT无变化。在CPB中应用抑肽酶ACT的延长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对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膜蛋白 GP b、GP a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30例 ,分别以体外循环转机前及停机即刻为采血点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膜蛋白 GP b、GP a的阳性百分率。结果 :血小板对 ADP、ADR的最大聚集率分别由转机前的 (70 .35± 10 .12 ) % ,(74 .2 7±9.4 7) %降至 (4 7.2 7± 9.2 6 ) %及 (5 0 .0 2± 8.74 ) %。转机前后相比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GP b、GP a 分别由转机前的 (92 .88± 4 .70 ) % ,(90 .5 4± 7.0 2 ) %降至 (70 .4 7± 7.0 2 ) %及 (70 .0 2± 5 .0 7) % ,转机前后相比亦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体外循环造成的血小板膜蛋白受损及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可能引起血小板功能损害 ,从而造成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 PAg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抗凝血酶( AT)和D-二聚体( D-dimer)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用相应的方法和仪器测定112例脑梗死及8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 PAgT、vWF、AT和D-dimer水平变化,同时对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中PAgT、vWF、D-dimer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T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选取经治疗效果明显好转的78例脑梗死患者,出院前取空腹静脉血测定PAgT、vWF、AT、D-dimer等指标,并与治疗前对照,结果治疗后PAgT、vWF、D-dimer降低,AT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异常,与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凝血及纤溶功能亢进、抗凝功能降低等多因素有关。 PAgT、vWF、AT、D-dimer可以作为脑梗死患者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低分子肝素在肾病综合征中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3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使用低分子肝素2周,观察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血脂、血胆固醇、尿量,浮肿,并发症(急性肾功能不全)情况。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治疗2周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血脂、血胆固醇、尿量、浮肿,并发症(急性肾功能不全)方面,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抗凝治疗应作为常规手段,对目前患者症状、预防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 病例一 患者女, 52岁, 54 kg.2020年4月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心房血栓、房颤", 在本院心内科住院治疗, 因拒绝手术后出院.同年10月因"心悸、气促8月余, 加重伴下肢水肿1周"再次入院, 检查示: B 型利钠肽原 ( ProBNP ) 9894 pg/mL, PT 15. 3 s, TT 2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顺德区新容奇医院血透室无明显出血倾向维持血透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60例,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钙组30例和普通肝素组(UFH)3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的血钙、血磷、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的水平。同时观察患者出血、凝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血钙、血磷、PTH、AK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MWH组随着透析时间延长,血磷及iPTH水平逐渐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钙和AKP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LMWH组透析4123人次,各部位出血共发生38人次,发生率为0.92%;UFH组透析3980人次,各部位出血共发生596人次,发生率为14.97%,体外凝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可使血液透析患者所存在的钙磷代谢异常得到部分缓解,提示低分子肝素可能有改善代谢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中高钾血症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由于患者受大量麻醉剂和肌松剂的影响,高钾血症的征象难以发现。开放升主动脉后,高钾使心脏难以复跳,复跳后易出现室颤,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因此,CPB中高钾血症对心功能的恢复极为不利,必须及时处理。在临床工作,我们遇到10例高钾血症,就其原因及处理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吴会金  吴会香  张春玲 《河北医药》2013,35(9):1349-1350
肝素是血液透析中体外抗凝治疗中最常用的抗凝剂,随着肝素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如若伴有血栓形成则称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伴血栓形成,其致残、致死率很高[1]。  相似文献   

18.
曹彬  房士琦 《江苏医药》1994,20(9):472-474
体外循环手术病人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连素应用组,每组10例,结果表明体外循环期间对照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而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第4因子、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血栓烷B2、5-羟色受等均显升高,电镜示血小板聚集,脱颗粒,破碎,微管扩张,实验组各项检测指标及电镜观察均显优于对照组,本认为黄连素是有效的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保护药物。  相似文献   

19.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彬  梅丹  李拥军  管珩 《中国药师》2007,10(8):822-824
近年来临床药师在与医师查房中,常见某些患者血小板减少无法解释,而部分患者发生血小板(Plt)减少前曾使用过肝素,检索相关文献发现肝素会导致血小板减少。肝素是临床最常用的抗凝药之一,成份为硫酸氨基葡聚糖,属酸性粘多糖,多由牛肺或牛肠、猪肠、羊肠中提取,因其最初得自于肝脏故名肝素。20世纪40年代首次用于临床,60多年以来肝素广泛用于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0.
2年来(1995-01~1997-08)我科共收治断指(肢)伤员243例,共280指(肢),其中应用肝素治疗者153例,[166指(肢)]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应用肝素后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86例,女67例。年龄7~56岁,平均年龄35岁。切割伤73例,电锯伤36例,压轧伤44例。术后预防性应用肝素者70例[79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