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代槐教授在治疗内科杂病方面经验丰富,尤其砷口疮、咳喘、脾胃病、瘿气等疾病的治疗有独道心得,他认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失衡,治疗宜寒热虚实并调。结合临床病例,介绍胡代槐教授治疗口疮、咳喘、脾胃病、瘿气等疾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应用和法治疗脾胃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玉文  林旭龙  宋晓欣  陈婕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46-1248
脾胃病以慢性疾病多见,由于脾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纳运相助的生理特性,易形成寒热错杂、虚实相兼、升降失和、润燥不调的病证,和法的应用尤为适合,临床具体应用可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平调寒热、和调虚实、升降并枢、分消走泄等治法。  相似文献   

3.
对于脾胃病的治疗,由于脾与胃之间存在阴阳、寒热、升降、虚实、燥润多方面属性及功能差异,因而在治疗之时更宜虚实兼顾、寒热适宜、升降并调、刚柔相济,此即是"治中焦如衡"。临床中,脾胃病常常存在寒热并存,虚实兼夹,肝郁脾虚等复杂证候,本文介绍王乐平教授治疗过程中运用"治中焦如衡"的理论,虚实兼顾,寒热并用,疏肝健脾,升降相因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朱世楷教授认为,脾胃病之伤在气机,中焦气机不利,临床百病丛生,然其病机核心是“脾不升,胃不降”.朱老指出胃病多热,脾病多寒,临床虽多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之证,但总以“虚”证贯穿于疾病始终.治疗时,补虚固本是基本治则,以调理气机升降为核心,同时应分清疾病寒热、虚实,随证化裁,补虚以静,调气以动,除其寒热,复其升降,补其脾胃.另外,治疗脾胃病仍应通过西医现代检查手段明确病情,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探讨何新慧教授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基本病机为多种因素导致的脾胃升降失常,提出"脾胃诸疾,治宜和理"的观点,即顺应脾胃的生理特性,从升降、气血、寒热、虚实等方面入手调其不和,并注重调肝以和脾胃,使中焦恢复"中和"状态。治疗慢性胃炎以自拟"和胃清化汤"随症加减。并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临床中治疗脾胃病多例,在治疗方法上有所见解,现将对脾胃病中医疗法的认识和经验介绍如下。1寒热杂投,温清双用脾胃疾患虽多,但用八纲辨之,不外表里虚实寒热,临证则又以辨别寒热虚实为要。脾胃疾患由于外邪侵袭,或湿热内盛,饮食所伤,或阴虚不足等多种原因,往往出现寒热错  相似文献   

7.
寒热并用法为中医治疗大法之一,属"和法"的范畴[1]。寒热并用法是指将寒凉药与温热药配伍使用,两者性味相反而功用协同,从而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张声生教授认为脾胃易寒易热、多因致病,脾胃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导致临床上脾胃病多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证候。张声生教授临证强调治疗脾胃病应当首辨其寒热虚实、结合病变脏腑,并根据疾病的特点常采用相应寒热并用法,如温中清胃法、温中清肝法、暖肝清胃法、清上温下法、温上清下法等,往往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仲景辛开苦降调理脾胃法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本升 《四川中医》2002,20(7):20-21
本文试从脾胃升降功能失调,寒热错杂,虚实相兼之病机角度出发,通过对仲景辛开苦降法代表方剂三泻等方的剖析,从其立法组方中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扶正祛邪及注意煎服等辨证施治方面,探讨仲景调理脾胃的重要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科常见病,也是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李师认为其发病与阴火蒸腾密切相关,常表现为“热”与“逆”的病机特点,以及寒热虚实互见的复杂证候。因此,治疗上不能见火治火,见逆降逆,而应着眼于补益中焦脾胃,使元气充足,升降有序,阴火自潜。根据阴火的表现形式和程度不同,临证具体从补脾胃、充元气;泻阴火、调寒热;调气机、散郁火等方面入手,疗效突出。李师从阴火论治该病实则体现了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特色,为今后阴火理论的深入探讨和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核心技术是辨证论治,而辨证论治中的原创性理论思维正是治疗脾胃病优势所在。中医治疗脾胃病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对人体消化功能的胃纳脾运、脾升胃降、输转谷精、化生气血理论及病性的寒热虚实调治、证候的虚实标本辨  相似文献   

11.
根据脾胃的生理特性,以及外邪易犯脾胃,脾胃病理因素多端等特点,提出脾胃病容易出现寒热错杂证的学术观点,总结脾(虚)寒胃热、肝寒胃热、脾(胃)寒肝热、上热下寒、上寒下热等常见脾胃病寒热错杂证的证候特点及辨治方法,提出治疗脾胃病寒热错杂证:一要明寒热之标本、二要注意寒热胜复与转化、三要寒热并调、四要兼顾脾胃生理功能、五要顺...  相似文献   

12.
白雪芳  钱会南 《吉林中医药》2021,41(8):1004-1006
《女科经纶》论治闭经引《内经》、陈自明、李东垣、朱丹溪、薛立斋等诸家观点为据,对闭经见解精辟独到,主要从虚实立论、明辨寒热、尤重脾胃3个方面阐发,体现在病因、治疗、分类皆以虚实为纲,虚实进一步分辨寒热,指出有余不足之寒热的闭经治疗各不相同,脏腑中病因病机注重脾胃,治疗上尤以治脾胃为大法,对临床诊治闭经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寒热错杂证是脾胃病中最常见的证型之一,寒热并调法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证、乌梅汤证等条文中对寒冷与温热药物共同运用的方法,临床上运用有很好的疗效。本文主要介绍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吴耀南教授如何用寒热并调法治疗脾胃病寒热错杂证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4.
脾胃疾病病变复杂,病因病机有虚实寒热的不同,病久又易见虚实夹杂,使之论治也十分复杂。闵范忠教授辨治脾胃病常采用辨证辨病相互结合的方法,多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为基本治法,并随疾病和病症进行加减,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半夏泻心汤,源于《伤寒杂病论》,是为伤寒误下后,脾胃气虚,寒热错杂,升降失常,气机痞结之证而设,是辛开苦降法的代表方剂。作者将之用于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消化道溃疡及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效果显著,认为该方是治疗脾胃病的良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调节脾胃气机的代表方,临床广泛用于寒热互结、虚实夹杂所致的各种疾病。吴文尧教授从医数十年,治疗脾胃病经验丰富。总结半夏泻心汤基本病机,分析其辨证思路及临证经验,以期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胃院痛是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病机涉及阴阳、寒热、虚实、气血等诸多因素。但脾胃之寒热、燥湿、虚实、升降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当肝炎疏泄、横逆犯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使脾胃气机失调,不通则痛。所以治法应以疏、和、补、运为先.冀其脾胃气机和畅,通则不痛。由是而知,气滞实为其重要机理之一。笔者经过多年临床探索,对胃脉瘤证治略有体验,现陈述如下,以就正于同道。1肝郁犯胃宜舒肝安鲁肝与胃,相侮相克,相互制约。脾胃属土,肝胆属木,木旺乘上,必病胃痛。《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故民病胃院当心而…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胃肠病(FGIDs)症状重叠现象在临床上非常普遍,增加了临床诊治的难度。调中复衡理论是在继承脾胃学说和通降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所构建的脾胃病治疗理论。基于调中复衡理论,认为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衡是FGIDs症状重叠现象发生的核心病机,其治疗目标是恢复气机升降平衡及脏腑功能平衡的"两平衡"状态,辨治则以"八纲通胃法"作为具体方法,即以脏腑为纲、多脏腑同调为主,以气血为纲、调气复通降为要,以虚实为纲、补虚泻实为法,以寒热为纲、平调寒热为常。以调中复衡理论为指导,纲目分明,执简驭繁,可为临床诊治FGIDs症状重叠厘清思路。  相似文献   

19.
笔者总结探讨了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病机及治法,认为GERD以气机郁滞,脾胃升降失调为主要病机,脾胃虚弱为本、痰湿、食积、瘀血等病理因素为标,病程中可出现虚实互见、寒热错杂、多脏腑同病等复杂病机。治疗以调气化滞为基本治疗法则,从“补、虚、降、化、清、通”着手治疗,使气机得畅、积滞得化则疾病向愈。  相似文献   

20.
脾胃病常表现为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往往以脾胃虚弱为本,水湿、湿热、瘀血、浊毒为标,且有升降失常、寒热相兼的特点。故笔者治疗脾胃病,常采用多种治法,并结合辨证分型,灵活用药,获满意疗效,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