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生考试焦虑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玮琳  陶建青  黄玲  业明 《中国校医》2006,20(2):163-164
目的探讨学生考试焦虑与艾森克人格特征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学生考试焦虑的内在影响因素,为考试焦虑的心理干预提供帮助。方法将初中三年级和大学五年级共9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考试前2周进行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中组和大学组重度考试焦虑发生率分别为27%和30%,平均发生率为28%。不同焦虑程度(低、中、高)学生EPQ的N量表分数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TAS总分与N分量表分数呈正性相关(r=0.651,P<0.01)。结论应在考试前对N分较高、情绪不稳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探讨某校人格特征、考试焦虑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考试焦虑的内在影响因素,为考试前焦虑的心理干预提供帮助。方法:将温州市某校共17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考试前2周进行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照TAS评分≥20分为重度考试焦虑的标准,其重度考试焦虑平均发生率为52.56%;被试整体考试焦虑水平偏高,考试焦虑水平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内外向E、和精神质两个维度的性别间差异显著;不同焦虑程度(低、中、高)学生EPQ的N量表分数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TAS总分与N量表分数呈正相关。结论:应在考试前对N量表分较高、情绪不稳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针对不同人格特点学生的采用不同的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心理保健操对初中生考试焦虑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胡芳  邓遥 《中国校医》2010,(4):266-267
目的探讨心理保健操对初中生考试焦虑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考试焦虑自陈量表,对江西省余干县某中学132名初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实验班与控制班训练后的考试焦虑和译码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心理保健操对译码的调控不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考试焦虑的调控不同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保健操能有效缓解初中生考试焦虑,恢复认知加工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中生的外语焦虑分布特征以及对外语成绩的影响。方法采用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镶嵌图形测验(EFT),对117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的外语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女生,文理科高中生的外语焦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场独立型高申生的外语焦虑显著高于场依存者;外语焦虑与外语成绩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场独立型高中生过高的焦虑水平会阻碍他们的外语学习,应针对性地开展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5.
辛长青 《中国校医》2008,22(3):365-366
目的了解高中生考试焦虑状况,为预防高中生考试焦虑提供依据。方法对2 0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的考试焦虑检出率为75.5%,女生中重度考试焦虑的比例高于男生,考试焦虑现象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显著。结论高中生存在的考试焦虑比例较高,高年级学生,女生的考试焦虑比较明显,应进一步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国庆师 《中国校医》2006,20(3):274-274
高中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关键阶段,也是考试最频繁的时期,其考试成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将来的升学和就业。每位高中生都对考试十分关注,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致使部分学生患有考试焦虑综合征,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为了解高中阶段学生考试焦虑的状况,于2005年4月对某校的高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莹 《中国校医》2010,24(5):358-358,360
目的探讨高三年级学生考试焦虑与个性特征的关系,为预防高三学生考试焦虑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中原油田某中学864名高三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考试焦虑与个性特征的关系。结果考试焦虑的检出虑为70.3%。内向、情绪不稳定和精神质倾向明显的学生考试焦虑率显著高于外向、情绪稳定和精神质倾向不明显者(P<0.01);有无考试焦虑在精神质、内外向、情绪稳定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AS总分与精神质、情绪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内外向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高三学生的考试焦虑与个性特征密切有关,内向、情绪不稳定、精神质倾向明显的学生考试焦虑检出高。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考试焦虑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魏心  刘恩德 《中国校医》2000,14(1):13-15
目的探讨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现状及其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法,对5所高中各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考试焦虑及相关因素的测量和调查。对1405个有效样本进行了统计处理。结果发现中、重度考试焦虑的学生占总数的20.1%。城、乡生源,是否独生子女,是否重点学校,家庭经济收入的不同,家长文化水平不同等的学生,中、重度考试焦虑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家庭教育类型等的学生,中、重度考试焦虑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学校应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方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相似文献   

9.
334名大学生择业焦虑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钊 《中国校医》2009,23(4):426
目的探讨大学生择业焦虑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择业焦虑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四川省南充市380名大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男生的择业焦虑程度明显高于女生,男生与女生在人格各因子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理科生择业焦虑程度略高于文科生;大学生的择业焦虑与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掩饰等人格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择业焦虑与个体人格特征具有相关性。人格差异是大学生择业焦虑产生的重要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问卷了解现阶段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现状,探讨高中生人格特质与考试焦虑的关系,从而给出可行性建议,帮助高中生缓解或减轻考试焦虑.方法:采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高二、高三四个班级共170名学生进行团体测验.结果:考试焦虑总分与E(内外向)分量表呈负相关,与P(情绪稳定性)分量表、N(精神质)分量表呈正相关;高中生考试焦虑状况普遍存在,高二、高三学生焦虑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班级学生考试焦虑总分显著高于重点班级学生;高考试焦虑组在内外倾和神经质上的得分与低考试焦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中生普遍存在考试焦虑,考试焦虑与人格特质存在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应付方式问卷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山东省某中学高一年级53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中生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65.20%。有考试焦虑者应付方式问卷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分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消极应对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P〈0.05或P〈0.001),而无考试焦虑者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应对因子分显著高于有考试焦虑者(P〈0.05)。同时TAS总分与应付方式问卷的自责、幻想、合理化因子分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消极应对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01),而与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应对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在面对考试等应激事件时有考试焦虑者多采用自责、幻想、退避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且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在高中男生中表现更为突出;同时有考试焦虑者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而无考试焦虑者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张家港市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与学生人格间的相关关系,为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张家港市2所重点中学8个班(每校4班)的285名高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一般资料调查表的问卷调查。结果张家港市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的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1),而父亲的过度干涉和过度保护水平低于全国常模(P<0.01)。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的情绪稳定性呈正相关,过度干涉、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与子女的情绪稳定性呈负相关;父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过度保护与子女的精神质以及母亲的过度保护、拒绝否认与子女的性格外向性均存在相关关系。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其子女的情绪稳定性和精神质等人格特点紧密相关,改善教养方式需要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中一年级学生考试焦虑与个性特征和自尊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自尊量表对山东省泰安市某中学高一年级53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65.2%。有考试焦虑者EPQ的精神质因子标准分(51.60±9.66)和情绪稳定性因子标准分(51.57±10.75)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48.07±8.62和45.65±10.14),内外向个性因子标准分(50.76±11.09)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53.68±11.60);TAS总分与EPQ的精神质、情绪稳定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内外向个性因子标准分呈显著负相关;具有内向个性特征者的考试焦虑检出率(72.3%)显著高于外向个性者(53.2%),情绪不稳定者和精神质倾向明显者的考试焦虑检出率(81.4%和84.1%)高于情绪稳定者和无精神质倾向者(41.0%和57.7%)。考试焦虑者的自尊量表总分(29.12±4.41)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30.29±4.25);TAS总分与自尊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考试焦虑与个性特征和自尊水平密切相关,内向、情绪不稳定、精神质倾向明显和自尊水平低的高中生考试焦虑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4.
高三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三学生的焦虑、抑郁情况,探讨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DSRSC)及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RS)对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四所普通中学的390名高三学生进行调查(男生218名,女生172名)。【结果】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表筛查阳性(SCARED总分≥23)的158名,占总人数的40.31%;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筛查阳性(DSRSC总分≥15分)的有56名,占总人数的14.29%。心理弹性评分焦虑组与非焦虑组,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高三学生焦虑各因子及总分、抑郁评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24~-0.46,P0.01)。【结论】高三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问题,心理弹性好的学生,其焦虑抑郁症状较轻。因此,应注意增强高三学生的心理弹性,以更好地帮助其应对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为学生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uss-Warren攻击问卷(Buss-Warren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Revised in China,BWAQ-RC)中国修订版、社交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对安徽、云南、广东、黑龙江、湖北5个省市22 142名城市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小学生BWAQ-RC问卷总评分及IAS量表得分均有显著性别差异(P值均<0.05),且高IAS组在身体攻击、言语攻击、间接攻击、愤怒、敌意各因子及攻击性行为总体水平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低I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社交焦虑与攻击性呈正相关,且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社交焦虑对攻击性具正向预测力(β=0.487)。结论社交焦虑程度高的学生更具有攻击性,可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6.
探讨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特质焦虑影响因素的关系,为促进高中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指导.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于2014年3-5月选取济宁市1 227名在校高中生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中学生特质焦虑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高中生睡眠质量差者占27.2%,一般者占53.7%,较好者占19.1%;睡眠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白天功能紊乱(77.0%)、睡眠持续性(46.0%)、主观睡眠质量(26.6%)和睡眠潜伏期(23.3%)4个方面.不同年级、上学形式、居住地和是否独生子女高中生的睡眠质量构成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537,13.416,8.800,6.328,P值均<0.05).特质焦虑影响因素与高中生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及睡眠质量指数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回归分析显示,学业压力、自卑倾向、内向性格和不良环境是高中生睡眠质量的预测因素,能解释其变异的14.6%.结论 应从学习、环境、人格方面减缓高中生的特质焦虑,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创造性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安徽35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的四种创造性人格的平均等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好奇心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拒绝否认与惩罚严厉都与想象力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方式各维度与小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各维度及总分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江西省南昌市初中生睡眠质量及焦虑情绪现状及两者的关系,为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950名初中生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结果 初中生睡眠问题检出率为17.68%,PSQI总均分为(5.22±2.31)分,睡眠质量得分为(0.58±0.82)分,入睡时间为(1.79±1.06)分,睡眠时间为(1.33±0.96)分,睡眠效率为(0.03±0.27)分,睡眠障碍为(0.93±0.68)分,催眠药物为(0.39±0.59)分,日间功能障碍为(0.16 ±0.38)分;焦虑检出率为31.16%,SAS标准分为(45.94±9.57)分;不同性别初中生睡眠质量及焦虑检出率及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级初中生睡眠质量及焦虑检出率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生睡眠质量除睡眠障碍成分外,其他6个成分及总分与焦虑相关分析均呈正相关(r=0.04 ~0.37,P<0.05).结论 南昌市中学生睡眠问题及焦虑情绪普遍存在,其睡眠问题与焦虑情绪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上海市高中生的性格特点,并分析其与血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五因素性格测试问卷,对1696名上海市高中生进行性格测试并辅以相关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生物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目前上海市高中生性格相对稳定;女生比男生更加外向且宜人性特征更加显著;高一和高二学生相比,高一学生更加宜人和具有责任心;重点高中学生更加情绪稳定,偏离神经质;更倾向外向性、经验的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大五模型性格特征与血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目前上海市高中生性格相对稳定,并且与血型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后天的培养对高中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家庭和学校应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