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鼻-鼻窦良、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258例鼻-鼻窦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差异.结果 鼻-鼻窦肿瘤临床症状表现多样.鼻出血或涕中带血、头痛、面部麻木或疼痛、眼痛或溢泪所占比率比较,恶性肿瘤患者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行手术治疗的196例患者中,良、恶性肿瘤术前石蜡病检与术后石蜡病检符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手术治疗的63例恶性肿瘤中,共行232个切缘冰冻病检,与术后石蜡冰冻病检符合率为98.70%(229/232).34例术中冰冻与术后石蜡病检符合率为91.18%(31/34),其中行术中即时冰冻6例,66.67%(4/6)的患者与术前石蜡活检诊断不相符,从良性变为恶性.结论 鼻-鼻窦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中快速冰冻病检有利于提高诊断率;恶性肿瘤的切缘应行连续冰冻病检.  相似文献   

2.
石军辉  吴小候 《医学综述》2012,(19):3201-3203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目前原位新膀胱手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手段,但是术后仍有尿道肿瘤复发等可能性。其复发机制涉及多种学说,危险因素亦包括多种。研究显示,注重术前对膀胱颈进行活检,术中对切缘行冰冻切片检查可能提高肿瘤的根治率。对复发尿道肿瘤的患者,行二次手术、免疫治疗、化疗或基因治疗常能获得较好疗效。随着对原位新膀胱术的认识更加深入,尿道肿瘤的复发率将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乏特壶腹部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2年至2009年收治的6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乏特壶腹部癌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首发临床表现为无痛性黄疽(41例)?消化道症状(18例)及上消化道出血(4例)?术前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的检出率为90.9%,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为100%,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为81.8%,B超检查阳性率为82.5%,CT为88.1%?6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另2例根据病理检查行局部切除术?结论: ERCP?纤维十二指肠镜是诊断乏特壶腹部癌的有效检查方法,早期诊断?早期选择合理的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曹水江  杨金香 《海南医学》2011,22(10):91-92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GS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3例经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中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13例,上消化道出血、黑便14例,腹部包块3例,体检发现3例.行胃楔形切除术12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6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3例,全胃切除2例.胃周淋巴结转移1例.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壶腹周围癌Whipple手术可切除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8例拟行Whipple手术的壶腹周围癌患者,术前进行1.5T磁共振平扫加增强扫描,明确肿瘤类型以及肿瘤和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患者Whipple手术可切除性进行术前评估。结果178例壶腹周围癌患者中,胆总管下端癌46例(25.8%),壶腹癌37例(20.8%),十二指肠乳头癌7例(3.9%),胰腺癌88例(49.4%);磁共振术前诊断淋巴结转移者59例(33.1%),肝脏转移者17例(9.6%),血管受累者51例(28.7%),明显肝内外胆管扩张者127例(71.3%)。178例患者中,通过磁共振检查评估可手术切除者118例,实际切除者112例;不可切除者80例,实际切除者3例。结论壶腹周围癌的术前磁共振检查对术前指导临床进行Whipple手术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27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特别是术中防治意外损伤及保证手术安全的技术问题。方法:对我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2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2例中神经源性肿瘤占28.3%。其次为胸腺肿瘤或囊肿(27.6%)和畸胎样瘤(20.l2%);X线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基本符合眩为73.9%(201例):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其中开胸手术266例,经颈部手术4例,颈胸分别切口同期手术2例;手术方式包括肿瘤或囊肿完全切除、大部切除和开胸探查等,术中上腔静脉损伤4例。其中1例经右心耳上腔静脉插管后修补 ,二期(术后2周)拔除上腔静脉插管治愈。手术死亡6例,手术死亡率为2.2%。结论: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中,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首位,其次为胸腺瘤和畸胎样瘤;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认真选择切口,在手术操作中防治重要组织器官操作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壶腹部异位胰腺的诊断及合理手术方式。方法 对1978年12月-1999年6月经手术及病例证实的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壶腹部异位胰腺多以梗阻性黄疽并伴不同程度消瘦而就诊。(2)术前B超检查有较高的定位准确率(100%)。(3)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确诊1例。(4)本组3例行不同手术方式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8天死于糖尿病、肺部感染、MSOF。结论壶腹部异位胰腺术前难以确诊。术前胰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是确诊的手段。治疗以解除胆胰道梗阻、切除病灶为原则,目前尚无统一术式,但作者主张力争行侵袭小的壶腹部肿物局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良性肝外胆管畸形所致梗阻性黄疸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按病理诊断,将18例肝外胆管畸形归类为胆总管囊肿(8例)、硬化性胆管炎(5例)、胆总管末段狭窄(3例)、胆总管壁异位胰腺(2例)。分别总结它们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及随访效果。结果8例胆总管囊肿治愈7例;5例硬化性胆管炎中,4例经十二指肠乳头行胆管扩张和支架管双向引流后,腹胀、隐痛和持续性的黄疸明显减轻;3例胆总管末段狭窄手术切除后,重建具有抗逆行性感染作用的胆肠内引流,效果良好;2例胆总管壁异位胰腺连同胆总管壁切除后,分别行胆管成形、十二指肠浆肌瓣带蒂转移修补缺损和“T”管外引流,术后腹痛、黄疸和胆道出血自止。结论良性肝外胆管畸形所致梗阻性黄疸必须手术治疗。胆总管囊肿、胆总管未段狭窄和胆总管壁异位胰腺必须行手术切除。硬化性胆管炎在寻找或切开硬化胆管有困难时,可经十二指肠乳头进行扩张和置入支架管双向引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We evaluated the resection of the papilla of Vater performed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in the papilla of Vater. The subjects were 6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esection of the papilla of Vater between January 1969 and December 2001. The patients aged 57-87 years consisted of 3 males and 3 females. The maximal diameter of the tumors was 0.5 cm in 1 patient, 1.5 cm in 3 patients, and 2.0 cm in 2 patients. Macroscopically, the tumors were of the protruded type (exposed) in 3 patients, of the mixed type (predominant protruded type) in 2 patients, and of the ulcerative type in 1 patient. The histological depth of the tumors was up to the mucosa in 1 patient, up to the oddi in 1 patient, up to the panc0, du1 in 1 patient, up to the panc1, du2 in 1 patient, and unknown in 2 patients. Histologically, the tumors were papillotubular adenocarcinoma (pap-tub) in 4 patients and tubular adenocarcinoma of the well-differentiated type (tub1) in 2 patients. Resection of the papilla of Vater was chosen because of high risk factors such as advanced age in 2 patients, complicated severe cirrhosis and confinement to bed due to poor systemic conditions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3 patients, and hepatic metastasis observed during surgery in 1 patient. Residual cancer cells around the excised region were positive in 4 patients and unknown in the remaining 2 patients. Of the 6 patients, 5 died within 2 years after surgery, but 1 is alive without symptoms of recurrence 7 years after surgery. The death causes were the primary disease in 3 of the 5 patients. From the viewpoint of radical treatment, resection of the papilla of Vater cannot be chosen as a reduced surgery for cancer in the papilla of Vater. However, resection of the papilla of Vater can be applied to very elderly patients and patients under poor systemic conditions, for whom pancreatoduodenectomy (PD) is considered excessively invasive due to a small diameter of tumor.  相似文献   

10.
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岑瑛 《四川医学》2005,26(11):1201-1203
目的提高对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认识,强调正确规范手术操作的重要性,并初步探讨肿瘤扩大切除加术中多点冷冻病检对控制局部复发的作用。方法对1996年9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16例皮肤纤维肉瘤进行临床治疗分析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05年5月。随访中位时间为38个月。对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分析,计算其复发率和转移率。结果全部16位患者,中位数年龄33岁,肿瘤中位数大小4.0cm,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通过扩大切除加术中多点冷冻病检治疗后未发现有局部复发,无1例远处转移。结论通过正确的手术方法,加上术中多点冷冻病检保证切缘阴性,可以达到手术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2年至2002年收治的7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乳头癌71例、腺瘤5例、不典型增生3例,主要首发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无痛性黄疸(61例)、消化道症状(14例)及上消化道出血(4例)。术前纤维十二指肠镜确诊率为92.4%,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为100%,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阳性率为86.7%,B超为84.8%,CT为72.2%。4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ie),30例行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3例行姑息性胆-肠吻合术。结论:纤维十二指肠镜、ERCP是诊断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有效检查方法,早期诊断、早期选择合理的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的确诊率,分析误诊的原因及减少误诊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 839例病变的术中冰冻切片与术后制作的常规石蜡切片的诊断结果.结果:与石蜡切片比较,冰冻切片诊断总的确诊率为96.16%,恶性肿瘤的确诊率为94.74%,良性肿瘤的确诊率为96.73%,交界性肿瘤的确诊率为87.76%,误诊率为0.92%.结论: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是术中确定病变性质的有效方法,对术中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曲晓峰  刘洋  谭翠松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861-186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1989~2008年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8例甲状腺微小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38例甲状腺微小癌中35例术前考虑良性病变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发现或是术后病理检查才发现(92.11%),仅3例是在术前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生检查中诊断为甲状腺癌(7.89%);38例微小癌中36例为乳头状癌(94.73%),2例为滤泡型癌(5.26%)。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多并存于其他甲状腺良性疾病中,且多数为乳头状癌。对可疑病灶进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标本多取材,细致阅片,能够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4年至2004年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而再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资料,其中良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25例。共行再手术44例次,完整切除肿瘤35次,姑息切除6次,探查活检3次。结果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肿瘤完全切除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1.2%和65.3%,而姑息切除和探查活检者均在1年内死亡。结论术后定期随诊、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受累器官的正确估计是确保手术安全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对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应积极争取完整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5.
剖胸术后胸痛综合征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胸术后胸痛综合征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2005年有随访资料的260例患者,其中患胸痛综合征者42例。探讨术前原发病、手术入路、围术期并发症与胸痛综合征的关系,使用χ2检验;并总结其治疗方法。结果:经肋床入胸者胸痛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1.38%,经肋间入胸者为7.92%,P<0.05;原发病为肺癌、食管癌、良性病变者,术后胸痛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13.92%、20.00%、16.18%,P>0.05;合并术中肋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胸腔积液,胸痛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23.81%、20.00%、17.78%,P>0.05。结论:胸痛综合征与手术入路有明显关系,与术前原发病和围术期并发症无关;多种局部治疗方法联用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病灶部位、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和预后等。结果18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8例行局部切除术,1例行肠段切除术,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3例行乳头部肿瘤切除加括约肌成形术,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理检查证实腺瘤5例、管状腺瘤2例、绒毛状腺瘤2例、管状绒毛状腺瘤2例、错构瘤2例、错构瘤性息肉1例、Brunner腺瘤1例、腺肌瘤1例、纤维瘤病1例、异位胰腺1例;经2~60个月随访,1例死于非相关疾病,1例失访,其余生活质量良好。结论上腹部不适和上消化道出血是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最为常见的症状,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收集我院1987~1992年间收治之肢体软组织恶性肿瘤20例加以分析讨论。其中包括滑膜肉瘤(7例),脂肪肉瘤(3例),纤维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神经纤维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膜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血管肉瘤(1例)。本文简要讨论了该病的诊断、手术治疗和预后问题。作者认为正确的诊断以病史、物理检查和病理所见为主要依据,特别强调冰冻切片检查和活组织检查对指导手术方法选择的重要性。由于局部切除复发率较高,扩大切除结合放疗或辅助化疗应是首选的方法。但对行扩大切除不能保存肢体功能者,仍以截肢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3~2001年病理证实的4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观察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手术切除等方面的特点。结果:腹痛和腹块是主要症状和体征,B超、CT及MRI的诊断率分别为52.6%、80%和100%。第一次肿瘤切除率59%,其中良性肿瘤为65.2%,恶性肿瘤为34.8%。第二次手术7例,5例完全切除肿瘤。结论:B超、CT及MRI对本病的确诊有重要意义,但必须紧密结合临床。手术全切除及整块切除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对复发肿瘤亦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正>乳房外Paget’s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是一种罕见而致命的上皮内恶性肿瘤,常发生在毛囊较多的大汗腺皮肤上,最常见的部位是外阴,其次是会阴、肛周、阴囊和阴茎皮肤[1-2]。治疗EMPD的主要方法是皮肤病损扩大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肝间叶性错构瘤的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方法对收治的2例肝间叶性错构瘤患儿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结合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相对困难,术中冷冻切片检查有助于鉴别肿瘤性质,但确诊仍需术后病理,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预后多良好,偶有局部复发或恶变。结论肝间叶性错构瘤为多发于小儿的罕见肝脏良性肿瘤,血清AFP可显著升高,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但需要有较丰富本专业和病理背景知识,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首选规则性肝切除术,且宜及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