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针对某电子制造企业扩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方法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要求,采用类比调查法对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结果该项目的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对相似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发现,异丙醇的TWA浓度在61.5~134.5mg/m^3之间,STEL浓度在80.4~92.5mg/m^3之间,乙醇浓度均小于14mg/m^3,丙酮的TWA浓度在2.7-115.2mg/m^3之间,STEL浓度在8.1~276.4mg/m^3之间,甲基环己烷的浓度均小于1.3mg/m^3,均符合国家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噪声共检测11个点,检测结果在62.1~82.4dB(A)之间,无超标。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识别、评价某轮胎制造企业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方法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要求,采用类比法对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粉尘、毒物、X射线、噪声、高温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TWA检测结果在0.14—0.5mg/m^3之间,STEL检测结果在0.4—0.9mg/m^3之间,X射线检测结果在3.38×10^-6 -6.77×10^-6mGy/h之间,均符合国家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噪声共检测9个点,检测结果在73—88dB(A)之间,超标率为22.2%,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某机械公司冷作车间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预评价。方法采用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和有害化学因素,检测值分别为粉尘TWA0.8—2.6mg/m^3、STEL1.8—4.4mg/m^3,噪声76—83dB(A),有害化学因素STEL0.03—0.99mg/m^3。结论该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某轿车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确定危害类别,评价控制效果。方法运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及经验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硫酸、硫化氢、氯气、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乙酸丁酯、锰尘、粉尘、噪声、高温、紫外线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TWA、STEL检测结果分别为0.52~2.25mg/m3、0.87~2.8mg/m3;苯TWA、STEL检测结果分别为0.3~4.7mg/m3、0.3~4.8mg/m3,均符合国家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噪声共检测14个点,检测结果在75~93.2dB(A)之间,超标率为28.5%。结论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总体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某蓄电池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与检测检验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卫生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烟、铅尘、锑及其化合物、硫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苯酚、粉尘、噪声、高温等。部分铅作业岗位铅烟、铅尘浓度不稳定,整改前铅烟浓度TWA为0.004~0.0238mg/m^3,STEL为0.004—0.349mg/m^3,铅尘浓度TWA为0.012~5.569mg/m^3,STEL为0.023~11.185mg/m^3,整改后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评价和分析某化工企业高品质氟橡胶技改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程度,提供可行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保障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和定量分级法进行评价。结果本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有效,具备完善的职业病管理措施。项目可能产生氟化氢、磷化氢、硫化氢、氯、一氧化碳、砷化氢高毒物质,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对类比项目的检测中噪声最高值为83.24dB(A);氟化氢、三氧化硫、硫化氢、盐酸、氯气、六氟丙烯的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最高值分别为0.053、0.117、〈0.53、0.69、0.71mg/m^3;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最高值分别为0.048、0.14、〈0.53、0.61、0.62mg/m^3;粉尘STEL最高值为1.50mg/m^3,TWA为0.80mg/m^3;所有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结论本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预期效果较好,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某建筑铝型材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与检测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建设项目的厂址选择、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卫生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要求,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因素主要有硫酸、氢氧化钠、粉尘(铝尘、尼龙66、锰尘)、氟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铬、噪声、高温、辐射热等。部分作业岗位噪声、一氧化碳、硫酸、粉尘监测结果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如熔炼车间的一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和短时接触浓度(STEL)均为16.8—200.0mg/m^3,氧化着色槽旁硫酸TWA和STEL均为1.05~12.10mg/m^3;表面处理车间喷涂处粉尘TWA浓度为15.75mg/m^3,STEL为7.0~77.0mg/m^3,锯棒处噪声强度为110dB(A)。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有效可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能按该评价所提要求进行整改,可通过竣工验收。  相似文献   

8.
某锅炉公司产品结构调整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某锅炉公司产品结构调整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噪声,各种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其中电焊烟尘TwA,STEL分别为1.3~3.7、1.6~4.4mg/m^3,其他粉尘TWA、STEL分别为2.1~2.4、2.6~2.9mg/m^3,NO2、CO、二氧化锰均低于国家限值。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但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选择与该项目类似的工程进行类比调查,采用类比法、经验法和检查表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拟建项目选址、总体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卫生辅助用室、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和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主要的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和高温。类比检测结果粉尘TWA最大值1.2mg/m^3,STEL最大值3.8mg/m^3;噪声54.7—84.2dB(A);高温15.4~29.3℃。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项目运转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胶状乳化炸药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防护措施等进行预评价。方法采用类比法对本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强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类比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苯、甲苯、二甲苯未检出,氨STEL和TWA分别是0.43~13.98mg/m^3、0.75~10.10mg/m^3,氮氧化物、噪声、高温、粉尘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项目建成后只要认真落实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补充措施则可以满足职业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某兽药饲料监察所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采用类比、定量等方法综合分析进行预评价。结果该项目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布局及设备选型、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辅助用室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对类比企业监测结果显示,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苯、硫酸、盐酸、氢氧化钠、丙酮、乙酸乙酯、甲醇。分别检测了TWA、STEL硫酸均〈0.13mg/m^3,丙酮均〈6.7mg/m^3,甲苯均〈3.3mg/m^3的浓度(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识别、评价、控制某秸杆发电厂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采用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进行评价。结果 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在对类比企业检测结果显示,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谷物粉尘为0.7~3.1mg/m^3、谷物灰尘为0.6~2.0mg/m^3、氢氧化钠0.1~1.1mg/m^3、盐酸0.1~6.4mg/m^3、氮氧化物0.1~0.2mg/m^3、一氧化碳5~10mg/m^3、二氧化碳280~345mg/m^3,存在噪声、高温热辐射、工频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结论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结果该拟建项目选址、总体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卫生辅助用室、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和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该项目运转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粉尘STEL为1.3—2.7ms/m^3,汽油、苯、甲苯、二甲苯,CO、CO2、Mn STEL为0—230,0—1.49,0~0.34,〈0.10,〈0.009,0.067,0.07~0.15ms/m^3,噪声、工频电场低于国家卫生限值。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运转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预防和控制,项目建设可行。  相似文献   

14.
某多晶硅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识别与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评价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方法以类比法为主,结合检查表法,经验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项目选址、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等基本符合要求,在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辅助卫生用室方面存在不足;该项目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氯、氯化氢及盐酸、三氯氢硅、氨、氢氧化钠、四氯化硅、硝酸及氮氧化物、氟化氢、硫酸、噪声共10种。类比检测结果氯、氯化氢、三氯氢硅、氟化氢、硫酸、氨STEL分别为〈0.20、5.10、0.70、〈0.02、0.24、6.90mg/m^3;硫酸、氨、硅粉尘TWA分别为〈0.20、2.70、2.40mg/m^3,噪声〈85dB(A)。各项检测结果均在国家卫生限值内。结论建设方按照本报告所提出的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建议认真落实,则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得到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消除某烟标印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方法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项目职业卫生情况较好;生产性毒物乙酸乙酯、异丙醇、二甲苯TWA检测值分别为164.9~193.0、67.1~127.1、1.7~6.3mg/m^3,STEL,检测值为204.4~266.0、83.0~190.2、4.3~9.0mg/m^3,生产性噪声强度为83.7~85.0dB(A),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观察对象或患者。结论该建设项目为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厂方应继续落实各项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可心  李涛 《职业与健康》2010,26(7):808-810
目的识别、评价、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与该项目类似的工程进行类比调查,采用类比法、经验法和检查表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符合卫生学要求: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硫酸,二氧化锰、二甲苯、粉尘、噪声、高温及热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类比检测结果生产场所空气中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为2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STEL)最大值4mg/m3。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识别与评价高原铜矿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采用类比法和经验法等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粉尘(0.33~2.90mg/m^3)、砷及其无机化合物(0.003~0.008mg/m^3)、氟及其化合物(0.1~1.1mg/m^3)、硫化氢(0.3—0.5mg/m^3)、二硫化碳(0.20~1.30mg/m^3)、噪声、高温热辐射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杨钧  李涛  张洪 《中国卫生工程学》2007,6(5):269-270,272
目的 识别、评价、控制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 采用综合评价法、类比法与经验法进行评价。结果 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粉尘、聚醚类高分子化合物、噪声、高温、高频电磁场、复合添加剂、苯甲酸钠、机油、防锈剂及消泡剂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类比企业监测结果粉尘为0.0025mg/m^3;噪声为78.3dB(A);淬火机电场强度为65.66V/m。结论 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某公司蓄电池扩建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定量分级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尘、硫酸、噪声,硫酸为0.13~0.37mg/m^3,铅尘为0.004~0.009mg/m^3,噪声为4.4~84.9dB(A),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得到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某电子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控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综合分析法、检查表法等方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确定其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已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生产工艺流程中最终检查抗氧化工序的乙酸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高达2025.6mg/m^3,超过国家标准限值(20mg/m^3)101.28倍,整改后复检测STEL结果未超标(〈8.0mg/m^3)。其他各检测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是可防可控的,所采取的防护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