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调查某制鞋厂存在的职业危害现况,了解鞋厂职业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制鞋厂进行卫生学调查,对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鞋厂车间空气监测结果超标率:苯16.1%,甲苯12.5%,1,2-二氯乙烷68.o%;鞋用牿胶剂超标率:苯7.7%,甲苯与二甲苯50%。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结果:作业工人WBC异常率、RBC异常率以及HGB异常率较高,不同性别RBC异常率与HGB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鞋厂的存在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正己烷等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应加强对粘胶剂的源头控制和鞋厂作业场所的预防控制,减少对作业工人的健康损害。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对我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职业危害。为了解玩具制造业职业卫生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作者对该地区从事充气玩具制造的企业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调查对象为本区内15家从事塑胶充气玩具生产企业。其生产工艺流程为:塑料薄膜-裁剪-印花-高频热合-检验-成品。1.2一般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的内容及要求设计调查表,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工作人员作业方式、使用的油墨及稀释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工人的健康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某轿车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确定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法等对该轿车制造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电焊弧光和工频电场等。电焊工接触的二氧化锰浓度超标率为12.5%,喷漆工接触的甲苯和二甲苯浓度超标率均为7.1%,粉尘浓度超标率为10.6%,噪声强度超标率为44.1%,其他危害因素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轿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的防护应以职业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重点,采取切实可行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摸清青岛市职业危害现状,找出职业危害的重点行业与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以便进行重点监督。[方法]2005年对青岛市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1863家企业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863家企业,其中建材业230家,电子业205家,皮革加工业178家,制鞋业168家,玩具制造业147家,家具制造业113家;调查企业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309888人中。接触粉尘的83993人。接触毒物的50653人,接触有害物理因素的175242人;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率为60.8%,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率为82.4%,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率为14.5%。2003~2005年合计发生职业病128例,其中尘肺65例,职业中毒40例,噪声聋5例,其他职业病18例。[结论]青岛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行业是建材业、电子业、皮革加工业、制鞋业、玩具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粉尘以矽尘、石棉尘、电焊尘为主,毒物以苯、甲苯和正己烷为主,物理因素以噪声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某汽车制造集团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暴露水平进行调查,为职业危害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调查一般劳动卫生状况,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等,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该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开展良好,卫生防护设施齐全,运行正常,个人防护用品配备齐全.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和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二氧化锰等因素,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中噪声超标率为35.3%,其他物理因素超标率为9.2%;粉尘超标率为1.4%,化学因素超标率为1.2%.4505名劳动者中,未见异常的人数为2817名(62.5%),一般复查人数为698名(15.5%),其他疾病或异常者973名(21.6%),职业性复查人数有16名(0.4%),此外还有1例职业禁忌证者.结论 该汽车制造企业重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且不易控制,均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应采取预防措施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了解深圳市坪山新区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坪山新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资料、检测资料进行计算机录入、统计及X^2检验。结果2011—2012年已申报存在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生产企业有859家,主要集中在小、微型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所占的比例较高的行业分别是工艺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甲苯等。通过对84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进行分析,物理因素的超标率为40.00%,化学因素为6.5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7.79,P〈0.01);粉尘超标率为38.10%,与化学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20,P〈0.01)。结论根据该辖区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和调查情况,应针对工艺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而噪声与粉尘是职业病防治的重点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某压力容器制造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厂产生噪声、粉尘、化学毒物、电离辐射、高温和工频电磁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各岗位噪声强度76.2~106.0dB(A),超标率为83%;电焊烟尘浓度0.2~19.8mg/m^3,超标率为33%;锰及其化合物、三氧化铬、高温等也存在超标情况,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复杂,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鞋厂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寻求预防措施. [方法]对鞋厂车间空气和鞋用粘胶剂进行监测,查阅粘胶剂生产企业的安全技术说明书.[结果]鞋厂车间空气监测结果超标率:苯16.1%,甲苯12.5%,1,2-二氯乙烷68.0%,鞋用粘胶剂超标率:苯7.7%,甲苯 二甲苯50%. [结论]鞋厂的职业危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正已烷等多种.应加强对粘胶剂的源头控制,预防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3家家具企业的职业危害状况。方法对23家家具企业木工、油壕车间的木粉尘(总尘)、苯、甲苯、二甲苯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油漆车间作业点135个,苯、甲苯、二甲苯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超标点分别为41个、3个、3个,超标率分别为30.37%、2.22%、2.22%;木工车问作业点127个,超标点数124个,超标率为97.64%。结论家具企业职业病危害现况与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差距还较大,职业病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职业卫生服务与监督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职业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工厂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危害较大的关键因素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和消长规律。方法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228家工厂企业,于2008年1-12月对这些企业进行调查。结果粉尘以棉尘的超标率最高,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和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超标率均为33.3%;其次为炭黑粉尘,其STEL和TWA超标率均为20.0%。有机毒物中以丙烯腈的超标率最高,STEL和TWA超标率均为28.6%,且其超标1倍以上点数构成比为75.0%;其次为三氯乙烯,STEL和TWA超标率均为25.0%。无机毒物中以铅的超标率最高,STEL超标率为15.5%,TWA超标率为23.8%。结论这些工厂企业职业有害因素监测超标率普遍偏低,表明广州市的职业卫生管理监督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但部分职业有害因素的监测合格率仍比较低,相关卫生部门仍应继续加强监督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辖区内工厂企业使用有机溶剂的职业危害现状,为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和制订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调查,同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进行检测,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结果汇总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苯检测点超标率为0.53%,甲苯检测点超标率为0.79%,二甲苯检测点超标率为4.72%,三氯乙烯监测点超标率为15.38%,正己烷检测点超标率为2.71%。结论本辖区企业使用有机溶剂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正己烷和丙酮等。有机溶剂对工人健康可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害,今后应对这类企业进一步加强监督监测工作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电子加工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出防护对策,切实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对工作场所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该公司以生产电感线圈为主,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烟、苯及苯系物、噪声,所测各项卫生学指标中,甲苯超标率为30%,二甲苯超标率为29%,主要分布在浸漆、刷胶岗位。结论电子加工业中职业危害因素较多,其中浸漆、焊锡、刷胶岗位危害较重,应采取有效职业防护,并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组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当前工业(园)区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和园区内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情况。方法随机选择上海市南汇区内市级、区级和镇级三个级别的3个工业园区内15家企业进行作业场所粉尘、毒物等职业危害进行监测采样,监测指标为有机溶剂作业的苯、甲苯、二甲苯,电焊作业的电焊烟尘、打磨作业其他粉尘和木粉尘的短时间接触浓度。结果粉尘作业点超标率为2.2%,毒物作业点超标率为9.1%,尘毒作业总的点超标率为5.6%,超标企业率为26.7%,超标的职业危害主要为二甲苯和电焊烟尘,而油漆、涂胶等有机溶剂作业中苯的样品检出率仅为1.2%。结论工业园区内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不容忽视,园区管理机构的职业卫生管理机制有待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2007年胶州市22家机械制造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机械制造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为卫生决策部门制定相应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4~7月,对胶州市22家机械制造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22家企业有职工8997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为4201人,占46.69%。2006年合计检测818个点,超标的430个点,超标率为52.57%。其中苯、甲苯等有机溶剂超标率为27.53%,电焊尘、铸尘超标率为38.42%,噪声超标率为71.29%。大型企业有机溶剂超标率为21.52%,中小企业超标率为32.32%。大型企业粉尘超标率为29.03%,中小型企业超标点比率为44.85%。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粉尘、有机溶剂超标点比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胶州市机械制造企业职业卫生总体现况较好,但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某焦化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和防护措施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识别焦化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索的种类及产生的主要环节。检测工作地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评价其职业病危害程度及防护设施的效果。结果(1)某焦化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高温、辐射热、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苯、甲苯、二甲苯、酚、氰化物、焦炉逸散物、苯并(a)芘;(2)在检测的工作场所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苯、甲苯、二甲苯、酚7种毒物的浓度均达到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3)粉尘、噪声超标较为严重,其中粉尘超标率达50.0%,噪声超标率达31.6%;(4)苯并(a)芘浓度大部分超过了标准要求,超标率达84.6%。结论采取行之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大力宣传职业病防护知识,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检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应急救援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等工作,该焦化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运行效果基本能够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制鞋厂工人健康危害现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制鞋厂存在的职业危害现况,了解鞋厂职业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制鞋厂进行卫生学调查,对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鞋厂车间空气监测结果超标率:苯16.1%,甲苯12.5%,1,2-二氯乙烷68.0%,鞋用粘胶剂超标率:苯7.7%,甲苯 二甲苯50%。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结果:作业工人WBC异常率、RBC异常率以及HGB异常率较高,不同性别RBC异常率与HGB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鞋厂存在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正己烷等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应加强对粘胶剂的源头控制和鞋厂作业场所的预防控制,减少对作业工人的健康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机务段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和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方法使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某机务段2007年度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和工人健康监护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机务段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为:噪声33.33%、粉尘75.00%、毒物80.00%、高温20.00%,有毒有害及特殊工种工人受监护率92.11%,异常检出率为:高频听力损伤27.19%、高血压7.69%、心电图异常17.92%、B超检查总异常24.60%、血脂异常16.84%、空腹血糖高3.69%、乙肝病毒携带11.48%。疑有肝或肺肿瘤5人,疑有职业病128人。结论噪声和高温是该机务段机车乘务员接触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在进行职业病防治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霍亚平 《职业与健康》2003,19(10):138-139
目的 通过竣工验收项目卫生指标监测评价,为职业危害因素的治理提供依据。方法 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据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对某化工企业合成氨技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卫生学评价。结果 该技改项目生产环境职业危害因素综合评价指数(I)为0.80,评价分级为I级,评价结论为“合格”。但有两项危害因素监测点超标率分别为20%和30%;不同监测点不同监测时间样品超标率达2.2%~26.7%。结论 对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仍要加强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措施的投入和定期的有害因素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密市制鞋企业胶粘剂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保护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方法2012年对高密市66家制鞋企业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使用胶粘剂的岗位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调查66家企业,有职业卫牛管理制度的9家,开展职业卫生培训的3家,对工人进行职业病危害告知的15家,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监测的66家;对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64家。共调查使用胶粘剂的工人247人,有L1罩的占29.96%,使用手套的占81.78%。检测使用胶粘剂刷胶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苯为68.18%,甲苯为81.8l%,正己烷为95.45%,二甲苯、乙苯、苯乙烯、丙酮、乙酸乙酯均为100.0O%;使用有饥溶剂埋脑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苯为63.64%,甲苯为77.27%,正己烷为90.91%,二甲苯、乙苯、苯乙烯、丙酮、乙酸乙酯均为100.00%。结论制鞋业埋脑岗位为晶严萤的职业危害岗位.  相似文献   

20.
运用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原理对某木质家具制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对该项目进行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识别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其危害程度.结果 显示,识别出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木粉尘、其他粉尘、甲醛、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乙苯、噪声及手传振动等因素.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TWA)超标率分别为84.4%和93.5%,噪声8h等效声级(LEX.8h)超标率为64.7%,化学有害因素和手传振动因素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针对危害情况,从工程防护、个人防护、管理防护等方面提出关键控制措施,并利用关键点控制技术指导企业整改.企业采取工程防护技术措施整改后,粉尘CSTE、CTWA超标率分别降低至0和21.7%,噪声LEX.8h超标率降低至14.7%.提示,HACCP原理可以运用于木质家具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