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55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与50例(55眼)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控制术后散光是提高白内障术后裸眼视力的有效办法,切口越小,离角膜缘越远,术后散光越小[1].因此,近年小切口晶体超声乳化术(PHEM)得到迅速发展.与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相比,PHEM具有切口小,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我们从1998年1月至1999年1月为白内障124例施行了此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影响术后视力的因素.方法综合观察和分析169例、206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视力与并发症.结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187眼(90.78%),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11眼(5.34%),未植入人工晶体8眼(3.88%).后囊膜破裂41眼(19.90%),虹膜损伤29眼(14.01%),角膜水肿86眼(41.7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并发症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原因,与术者技术不熟练及病例选择不当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在表面麻醉下,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老年性白内障220例,在表面麻醉下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将术中疼痛分为5级,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和分析手术效果.结果除对术毕球结膜下注射感到疼痛外,患者均能耐受并配合完成手术.结论表面麻醉下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能提高手术速度及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表面麻醉下行各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587例、625眼,观察其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等.结果625眼表麻成功率为99.74%.术后1d和1月81.6%和92.0%的术眼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达到或超过0.5.术中、术后并发症与常规麻醉无差异.结论表麻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可行,且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视力恢复快,避免了球周或球后麻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风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间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38例(42眼)作为研究组,按1∶5的比例从剩余患者中随机选取190例(215眼)未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术前视力、视网膜脱离手术、玻璃体手术、玻璃体积血以及晶状体核分型是影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有术前视力<20/200、 玻璃体积血和核分级。 结论 术前视力<20/200、 有玻璃体积血病史及晶状体核分级较高的患者在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发生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20眼行超声乳化吸除术.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视力0.1~0.3者9眼,占45%,≥0.5者11眼,占55%,术后一过性高眼压6眼,均有轻度的虹膜炎症反应.结论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3.2?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5.5?mm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对64例、70眼,按照切口不同分成A组:3.2?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B组:5.5?mm巩膜隧道切口。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和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角膜散光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至第3个月两组裸眼或矫正视力均超过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期两组之间的角膜散光变化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切口手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视力恢复,两组术后引起的角膜散光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9.
超声乳化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3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HTK〗评价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HTW〗方法〓〖HTK〗回顾分析34例(41眼)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用药后眼压控制良好择期手术34眼、高眼压条件下急诊手术7眼,均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2个月~3年,对比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范围。〖HTW〗结果〓〖HTK〗术中、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术前(P<0.01);眼压比入院接诊时明显下降(P<0.001);前房深度加深,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眼中有2眼术后半年加用抗青光眼药物。所有患者原狭窄房角增宽,关闭的房角部分开放。〖HTW〗结论〓〖HTK〗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糠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糖尿病性白内障112例、132眼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多数为眼前节反应,经药物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对于糖尿病性白内障只要术前准备充分,多数(不合并眼底病变者)患者术后视力基本与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无差别.因此,糖尿病性白内障应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巩膜隧道切口和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术后泪膜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的白内障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切口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进行手术,分别于术后第1、7、15和30天观察两种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 结果 术后第1、7、15天,实验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均较术前缩短,且实验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第30天,两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均较术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1、7、15、30天,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多,且实验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与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比较,透明角膜切口对患者术后泪膜功能的影响较小,是更值得在临床推广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一种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透明角膜切口位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散光变化的影响。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68例、80眼进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根据切口位置分为1组上方切口43眼,2组颞侧切口37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d、1周、1、3月通过Topcon验光仪、Marco角膜曲率计检测角膜散光度及轴向。结果术后1天、1周、1月1组散光均大于2组,以术前逆规性散光最甚,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月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据Gravy向量法分析,1组术后38例逆规性散光,2组术后36例循规性散光。结论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短期形成的散光较小,且以循规性散光为主,为正常人所能接受,对术前具有逆规性散光的患者此为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常规角膜缘大切口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对比6mm巩膜隧道切口摘除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常规大切口手术.结果临床观察术后1周及1、3个月的疗效,实验组视力恢复优于后者(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切口小,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在基层医院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OrbscanⅡ系统,观察测量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前后,其角膜地形图主要参数的变化趋势.方法 对4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40只眼行超声乳化吸出术,用OrbscanⅡ系统观察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时的角膜地形图主要参数变化.结果 ①手术眼3mm及5 mm区总角膜曲率、前表面角膜曲率及5mm区后表面曲率在术后第1天时比术前减小(P<0.05),在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时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0.05).3 mm区角膜后表面曲率在术后第1天、第1周时与术前相比有差异(P<0.05),在第1个月、第3个月时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②手术眼术后3 mm及5mm区总散光及前表面散光在术后第1天、第1周时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时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眼手术后3 mm及5mm区后表面散光在术后第1天时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第1周、第1个月与第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超声乳化吸出并行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mm及5mm区Irreg值及角膜厚度在术后第1天、第1周时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用OrbscanⅡ系统可较全面评估角膜参数的变化,角膜曲率、角膜散光、角膜厚度在术后1月内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并在3个月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后倾角人工晶体术后后囊混浊(PCO)的情况.方法 对211例(211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施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依照植入不同种类的人工晶体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SKY组,应用10°前倾角人工晶体;AO组,应用0°倾角人工晶体;FLEX组,应用5°后倾角人工晶体.记录并比较3组术后1、3、6个月的PCO发生情况 结果 FLEX组术后PCO发生率低于AO组及SKY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倾角人工晶体对后囊混浊的影响与常规人工晶体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直线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国产显微镜及器械在角膜缘右上角象限为白内障患者270例、294眼做垂直斜型内大外小切口,信封式截囊,水离核,晶体圈匙娩出晶体核,囊袋内植入5.5mm宇宙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周视力≥0.5216眼(72.4%),术后1月视力≥0.5252眼(85.9%).术后角膜散光度与同期常规超声乳化术组124例、136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直线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操作简单,设备价廉,手术效果与超声乳化相当,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7.
改良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后角膜散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及其转归.方法用Topcon-7100型角膜曲率计检测青光眼改良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32眼(A组)及常规小梁切除术35眼(B组)术前及术后7、30、60、90d时的角膜屈光度.结果A、B两组术后7d时均有明显的循规性散光,以后逐渐减小,术后2~3月基本恢复至术前状态.A、B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改良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在术后早期可引起明显的循规性散光,3个月内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新西兰大白兔后发性白内障(PCO)动物模型,检测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PCO中的表达,探讨Survivin在PCO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实验组(25只)。对照组直接处死;实验组行右眼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分别于术后即刻,3、7、14、28 d(每个时间点5只)对术眼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然后处死。获取对照组及实验组右眼撕除部分前囊膜的囊袋,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Survivin在对照组及实验组不同时间点PCO中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ting和RT-PCR在对照组及实验组术后即刻均未检测到Survivin的表达,实验组术后3、7、14、28 d PCO组织中可检测到不同程度Survivin的表达,其中术后7 d达到高峰,术后14 d表达开始下降。结论 Survivin的表达在PCO的形成过程中具有相应的时相性,提示Survivin与PCO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