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烧伤休克期的液体复苏是一个复杂过程,目前已有较多指导复苏的补液公式,但临床上特别是基层医师常机械地套用公式,致使复苏效果欠理想。2000年7月-2003年4月,笔单位收治46例大面积烧伤患,其液体复苏治疗效果均较满意。为探讨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量的变化情况,笔回顾性分析了这部分患的相关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成批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治疗体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总结成批烧伤患者早期补液复苏经验。 方法 对 1批 2 5例烧伤中 11例危重患者的现场救护和休克期的补液复苏治疗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11例危重患者均平稳度过休克期 ,全部治愈。 结论 医护人员快速前伸至事故现场救援 ,及时实施正确的补液复苏治疗 ,能有效地预防休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高原地区干燥、缺氧、高寒,加之久居高原的人特殊的生理变化,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病情变化更为复杂,临床治疗与平原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探讨适合高原地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休克期补液方案,作者对本单位1990—2002年收治的258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中的96例复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液体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笔者单位治疗76例肺挫伤合并有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液体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76例病人治愈73例(96.1%),死亡3例(3.9%)。死亡原因为ARDS和MODS。结论疾病早期使用胶体、高渗液体,注意控制输液速度,限制性液体复苏休克,使机体处于负液平衡是治疗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有效液体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特大面积烧伤即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80% TBSA或Ⅲ度烧伤面积大于或等于50% TBSA,该类烧伤救治困难,病程长,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2001-2005年我院严重烧伤患者按照传统公式进行补液复苏,休克期度过欠平稳,表现为尿量不稳定,常需使用利尿剂,尤其在特大面积烧伤救治中更为明显.笔者分析此情况可能与补液量不足有关,此后在治疗中增加补液量并改进补液方法形成新的复苏方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1-2011年笔者单位收治的52例特大面积烧伤患者病历资料,对比传统补液公式和新的休克期液体复苏方式的疗效,以期为特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52例严重烧伤休克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休克期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对我科1985~1996年烧伤总面积在(699±201)%,Ⅲ度面积(604±136)%,且人院后均置入SwanGanz飘浮导管的52例烧伤病人的右房压(RA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嵌压(PAWP)、心率(HR)、心排量(CO)、心排指数(CI)、每搏指数(SI),于入院时及伤后8,16,24,48,72,96h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休克期实施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安全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休克病人在烧伤后24h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基本恢复了正常。结论烧伤休克期实施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指导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烧伤兔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新西兰兔25%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前,伤后即刻,1,3,5,7小时测定左心室内压峰值、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并观察严重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加山莨菪碱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严重烧伤后早期即发生心肌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障碍,并呈进行性减退。单纯给予山莨菪碱或单纯输液治疗对兔严重烧伤后的心功能在短期内有支持作用,但治疗效果欠佳,且单纯山莨菪碱治疗组心功能下降早于单纯补液组。而在给予山莨菪碱同时进行液体复苏,可使心肌收缩性和舒张性在伤后7小时维持在同时相点的假烫组同一水平。结论提示在液体复苏的同时应用山莨菪碱可改善心肌功能,并有利于休克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加温输液对兔烧伤休克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重烧伤后休克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休克期常并发的低体温能增加患者的血液黏度,对组织灌流不利,加重缺血性损伤及休克。快速有效地复温是烧伤休克复苏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我们通过加温输液的方法对烧伤休克兔进行复苏,观察其血液流变学情况,以期为临床不断完善烧伤休克期复苏措施提供实验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烧伤延迟复苏与氧自由基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对67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其中27例为延迟复苏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并采用顺磁共振(ESR)技术动态观察了伤后1周内全血氧自由基含量,为烧伤早期自由基的存在提供了直接依据;同时还观察了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①延迟复苏患者烧伤休克发病率高,纠正困难且复苏失败率高。②延迟复苏患者MSOF发病率及病死率高。③延迟复苏…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鼠25%TBSAIII度烧伤模型,动态观察了大鼠心肌在不补液,立即补液,延迟补液三种复苏条件下的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MDA)含量、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和肌酸磷酸激酶(CPK-MB)的活力,结果表明烧伤早期心肌中,可产生多量的O2-,并可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尤其在延迟补液组,不但MDA含量增加,且LDH1和CPK-MB活力也明显增加。提示烧伤后立即补液对心肌仅有一定保护作用,故严重烧伤后的液体复苏中应辅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烧伤兔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新西兰兔25%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前,伤后即刻,1,3,5,7小时测定左心室内压峰值、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并观察严重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加山莨菪碱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严重烧伤后早期即发生心肌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障碍,并呈进行性减退。单纯给予山莨菪碱或单纯输液治疗对兔严重烧伤后的心功能在短期内有支持作用,但治疗效果欠佳,且单纯山莨菪碱治疗组心功能下降早于单纯补液组。而在给予山莨菪碱同时进行液体复苏。可使心肌收缩性和舒张性在伤后7小时维持在同时相点的假烫组同一水平。结论提示在液体复苏的同时应用山茛菪碱可改善心肌功能,并有利于休克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我们采用25%TBSAIII度烧伤大鼠模型,考察了烧伤休克延迟复苏后红细胞膜蛋白结构,功能和运动等特性的改变。结果显示:烧伤休克延迟复苏后红细胞膜蛋白组份中出现高分子量交联蛋白(HMP),膜带3蛋白功能受损,膜蛋白侧向运动显著减弱,马来酰亚胺标大工细胞膜在延迟苏后其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中强弱固定化作用谱的峰值比增大,旋转相关时间延长,膜蛋白的构象变化。实验证明: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所造成的非典型的缺血-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持续目标导向性镇痛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的影响,为合理优化烧伤休克期患者镇痛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5年1月—2020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烧伤患者136例,根据患者休克期是否持续应用舒芬太尼注射液进行静脉镇痛,将患者分为持续镇痛组(68例,平...  相似文献   

14.
深入研究烧伤休克及缺血缺氧损害的细胞分子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休克是严重烧伤后早期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早在1863年,Baraduc即认为血流不足是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经过长时间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人们对烧伤休克的原因及病理生理变化已经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抗休克临床防治方法。但对某些严重休克,特别是延迟入院的严重烧伤患者的复苏治疗,仍缺乏有效的措施,常造成组织器官较长时间的缺血缺氧,引起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导致患者死亡。因此,烧伤休克的防治仍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补液治疗是防治烧伤休克和减轻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损害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近年来通过研究,修改了烧伤补液公式…  相似文献   

15.
王春明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375-376
目的:总结成批烧伤病员的救治经验。方法::对5批共计46例烧伤病员的现场救护和休克期的补液复苏个体化治疗[1],综合治疗和创面早期处理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成批烧伤病员救治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结论:健全的抢救预案,有效的院前急救,正确的个体化补液复苏治疗,有计划早期创面切削痂植皮,是救治成批烧伤病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延迟快速复苏对烧伤休克循环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探讨在烧伤延迟复苏情况下,如何迅速纠正休克.方法通过对20例烧伤面积大于40%TBSA、因延迟复苏导致休克的患者,进行延迟快速复苏.观察休克期液体出入量、动咏压(B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状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肺血管阻力(PVR)、外周血管阻力(SVR)、氧供应(DO2)、氧消耗(VO2)、氧摄取率(O2ext)、乳酸(LA)及碱缺失(BD)等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快速补液后2h内输入液体占“第一个24h公式计算量”的(38.8±6.1)%,如果加上院外补液量则占“第一个24h公式计算量”的(48.3±5.0)%.第一个24h实际补入量占“第一个24h公式计算量”的(131.4±14.3)%;第二个24h实际补入量占“第二个24h公式计算量”的(103.2±7.2)%.快速补液后,尿量大幅增加,CO显著升高,DO2增强,SVR、LA、BD大幅下降,PVR虽大幅升高,但PAWP、PAP和CVP并未超过正常.结论在严密血流动力学监护下,烧伤后延迟复苏初期加快补液速度是可行且有益的,烧伤休克的延迟复苏需要显著增加补液量.指导休克延迟快速复苏应以监护心输出量及PAP、PAWP、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为主,辅以血中LA、BD水平及尿量变化等临床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今年6月在浙江省瑞安市举行了第三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危重烧伤患者早期复苏对策”。与会者热烈探讨了烧伤后早期补液的问题,指出按现行补液公式复苏,可能遗留隐性休克,应加以改进。会后参会代表、《中华烧伤杂志》的热心读者钟晓春医师来函,继续对休克复苏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首先认可现行通用公式先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很多艰辛,而应用之后确实有效,赞成“不要随随便便搞个什么公式,也不要随随便便否定现有公式”。同时他也认为“在原有公式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修正,克服其不足,产生新的公式就成为必然”。应该说,他的意见基本上正确。现行补液公式应用于中小面积烧伤可行而有效,但用于严重大面积深度烧伤或延迟入院已并发休克患者的复苏,度过休克期后明显遗留缺血缺氧性损害,导致器官功能障碍,是当前严重烧伤治愈率停留于平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亟待改进。国内外大量临床资料表明,监测一般生命体征(尿量、血压等)和(或)血流动力学指标,只能了解全身灌流情况,但不是烧伤后早期补液的完整终极目标。有效的补液监护除了解全身灌流外,还应了解各个脏器和组织的局部灌流以及细胞利用氧的情况。目前对此虽有众多探索,惜乎尚无准确的终极目标问世。在补液监测指标暂无改进的情况下,建立新的补液公式,似无可能,也非必需。现行公式存在诸多不足,根据病情,对“公式”进行调整是完全应该的。特别对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补液更应强调“个体化”,全面分析病情,根据监测指标,随时调整补液。目前应积极探索科学、准确的补液终极目标,建立全身灌流、微循环、局部灌流、细胞氧利用情况等指标,寻找简易而有效的监测手段。只有明确了早期复苏的终极目标,才有可能提高烧伤后早期复苏的疗效并创建新的、更具临床指导意义的补液公式。我们欢迎更多的同行一起关注  相似文献   

18.
烧伤休克期有关补液公式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第三军医大学烧伤休克期补液公式(简称三医大公式)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防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5-2007年笔者单位收治的热力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伤后8 h内入院且无特殊疾患)共71例,分为成人组(46例)、小儿组(25例).患者入院后即按照三医大公式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同时监测尿量、心率、血压等指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补液速度.记录并统计2组患者补液量、实际补液系数、尿量. 结果 71例患者均平稳度过休克期,未发生明显的因液体复苏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成人组伤后第1、2个24 h及小儿组伤后第2个24 h的实际补液量超过各自计划补液量的16%~38%.成人组第1、2个24 h的实际补液系数大于公式所要求的补液系数.2组患者第1个24 h尿量为1.1~1.2 mL·kg-1·h-1左右;第2个24 h成人组为(1.2±0.4)mL·kg-1·h-1,小儿组为(1.7±0.5)mL·kg-1·h-1. 结论 三医大公式是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治疗的较好选择,在应用此公式时须强调进行个性化液体复苏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严重烧伤患者漂浮导管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休克复苏在创伤外科已得到广泛应用 ,循环参数和氧转运值已成为复苏终点监测指标[1,2 ] 。我科自 1994年底起 ,将该技术用于严重烧伤患者的有创监测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资 料 与 方 法1.一般资料 :A组 :1990年 1月~ 1994年 10月 ,烧伤总面积≥ 5 0 % ,Ⅲ度≥ 30 %TBSA的严重烧伤患者 2 6例。B组 :1994年 10月~ 2 0 0 0年 5月 ,放置漂浮导管监测补液抗休克者 2 4例 (表 1)。两组患者抗感染等一般治疗大致相同 ,B组患者在静脉补液的同时放置漂浮导管。以颈静脉为首选 ,其次为股静脉。置管时间 3~ 7d ,…  相似文献   

20.
改善早期补液方式减轻烧伤后早期内脏损害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19  
20世纪50年代初Evans创立了补充胶体与电解质溶液的Evans公式,奠立了烧伤补液公式的基本原则。如:(1)烧伤体液丧失量与烧伤面积、体重成正比。(2)烧伤丧失的液体类似血浆,应补充血浆与电解质,同时要补充必需水分。(3)烧伤后体液立即丧失,6-8h至高峰,故伤后第1个8h应补充24h补液量的一半。(4)主要依靠尿量进行监护。随后有许多补液公式问世。但自应用有创监护以来,虽然用传统公式复苏能使患度过休克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