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第1周0.6g/d,第2周0.4g/d,第3周后为0.2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每天1次,晚上服用。比较2组治疗2个月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8.5%高于对照组的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可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维持窦性心律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第1周0.6g/d,第2周0.4g/d,第3周后为0.2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每天1次,晚上服用.比较2组治疗2个月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8.5%高于对照组的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可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维持窦性心律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真定 《海峡药学》2010,22(1):102-104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75例分为两组.单用组:乙胺碘吠酮0.2g,每日3次.连服7天后改为0.2g,1日2次,再连服7d。后减为0.2g,1日1次,维持治疗。联用组:口服胺碘酮的方法同上,同时加服卡托普利,12.5mg.1日3次,5d后改为25mg。1日3次。结果单用组和联用组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7、12、3和27、5、2。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90.6%,P〉0.05。结论胺碘酮与卡托普利联用在控制阵发性房颤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胺碘酮在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剂量胺碘酮在预防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发的远期疗效。方法32例成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取双盲对比的观察。胺碘酮组:15例,胺碘酮200mg3次/a口服3d,第4天起改为200mg1次/d,维持180d。安慰剂组:17例,安慰剂(维生素c)200mg3次/d口服3d,第4天起改为200mg,1次/d,维持180d。每月随防1次并复查B、T4、胸片、肝肾功能。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维持窦性心律的百分比。结果6个月随访期内胺碘酮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为26.7%(4/15),而安慰剂组为88.2%(15/17)(P〈0.001)。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对预防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坎地沙坦对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胺碘酮加坎地沙坦,对照组口服胺碘酮治疗,观察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胺碘酮与坎地沙坦合用对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复发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高松 《中国药业》2010,19(18):77-78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转复治疗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阵发性心房颤动6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吸氧、心电监护、输液,首次给予胺碘酮150mg于10min内缓慢静脉注射,复律后停止。治疗组在静脉注射胺碘酮前口服步长稳心颗粒18g,以后与胺碘酮同时口服9g(每8h1次)。观察患者治疗后心率、心律、血压、药物量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胺碘酮用量减少及复律时间缩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步长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与螺内酯联合治疗非瓣膜病阵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联合组,各55例,2组都服用胺碘酮,第1周600mg/d,第2周减为400mg/d,第3周减为200mg/d,然后200mg/d维持,联合组加用螺内酯20mg/d,观察2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安全性。结果治疗期间有3例退出研究,治疗6个月后2组左心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2个月后联合组的左心房内径为(35.61±1.78)mm,小于胺碘酮组[(37.23±1.58)mm](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胺碘酮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94.32%、87.65%,低于联合组93.86%、84.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12个月后联合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85.32%显著大于胺碘酮组72.18%(P〈0.05)。结论胺碘酮与螺内酯联合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8.
赵美丽  刘大钧 《中国医药》2010,5(4):303-305
目的探讨雷米普利和替米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联用对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1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胺碘酮组(A组,61例)、胺碘酮+雷米普利组(B组,59例)、胺碘酮+替米沙坦组(C组,60例),随访2年,比较3组治疗后6、12、18、24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心房内径大于B、C组(P〈0.05),A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低于B、C组(P〈0.05)。试验终点时,A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8.62%,B组为77.78%,C组为78.57%(P〈0.05)。结论胺碘酮分别与雷米普利和替米沙坦配伍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具有相同的疗效,但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胺碘酮和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治疗二尖辩置换术后气管插管期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二尖辩置换术后气管插管期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9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19例和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组20例。比较2组治疗后转复窦性心律的成功率。结果2组4h内转复成功率分别为57.89%和85.00%。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对二尖辩置换术后气管插管期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优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1岁。因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后予胺碘酮(杭州产)口服,半年后渐减量至每天1次,每次200mg,维持治疗。半年后再次出现快速心房颤动,追加胺碘酮200mg,每日3次,连服9d后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立即作心电图。心电图示:(1)异位心律,平均室律39次/min;(2)电轴不偏;(3)心房颤动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考虑为胺碘酮致严重不良反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吕蒙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1):739-741
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在转复阵发房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随机分成依布利特组(A组)、胺碘酮组(B组)、普罗帕酮组(C组),每组30例。于入院10min内,三组分别经静脉注射依布利特1 mg、胺碘酮150 mg、普罗帕酮70 mg。观察10 min后若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重复首次剂量。观察开始给药后1、2、4、24 h内房颤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心室率、QT和QRS间期变化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在各时间点房颤的转复率(83.33%)均显著高于其他组。A组转复时间(24.3±10.7)min明显短于其他组。A组不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C组,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用药后心率均显著降低,A组给药后QT间期较B组和C组显著延长,B组QT间期在用药各时段无明显变化。C组给药后的QRS间期较A组和B组明显延长,A组和B组的QRS间期用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伊布利特对房颤转复的效果优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对心室率和QT间期的影响大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但对QRS间期无明显影响。伊布利特是一种转复房颤快速、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袁永生 《海峡药学》2011,23(5):101-104
目的观察急诊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15例发生于48h内的急诊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治疗组,106例)和普罗帕酮治疗组(对照组,109例)。治疗组首次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如未能复律,30min后再次静脉推注150mg,仍未复律则用微量输液泵以0.5~1mg.min-1剂量持续输注,直至复律或无效终止;对照组则静注普罗帕酮(70mg/次)1~2次(根据治疗反应),未能复律时用微量输液泵以0.5~1mg.min-1剂量维持,直至复律或无效终止。观察并记录患者心脏节律、心室率、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转复率无显著性差异(80.19%/74.31%),但对照组第一次用药转复率显著高于治疗组(45.87%/29.24%),维持用药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3.58%/10.09%)。治疗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心动过缓、长间歇、低血压、面部潮红和全身皮肤灼热感;对照组常见不良反应为心功能不全、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和房室传导阻滞。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转复率较高,且较安全,值得在急诊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药物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在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入选阵发性房颤转复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普罗帕酮、阿替洛尔和对照组,接受不同药物治疗,并定期随访,终点为一年。结果小剂量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均可以降低房颤复发率,延长窦性节律时间,缩短再发房颤持续时间,胺碘酮的作用优于普罗帕酮。两者的毒副作用差别不大,发生率低。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均可作为预防阵发性房颤的首选药物,近期疗程的毒副作用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静脉推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122例房颤持续时间<48h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62例:胺碘酮5mg/kg10min内静脉推注;普罗帕酮组60例:普罗帕酮70mg静脉推注,5~10min注完。观察30min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69·4%(43/62),普罗帕酮组60%(36/60),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普罗帕酮口服与静脉应用胺碘酮对于转复新近发生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择新近发生心房颤动在48h内之患者87例,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进行药物复律。普罗帕酮组43例;起始口服普罗帕酮450~600mg,12h后未转复窦性心率追加300mg。胺碘酮组44例,起始300mg胺碘酮静脉给药1h,后按20mg/kg持续24h。以24h后恢复窦性心率为治疗有效。结果普罗帕酮组有效率83.7%,胺碘酮组84.1%,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平均起效时间普罗帕酮组2.7h,胺碘酮组7.8h,两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口服普罗帕酮与静脉应用胺碘酮均可安全有效转复48h内新近发生心房颤动,口服普罗帕酮起效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6.
熊刚  张后民 《中国药房》2010,(20):1874-1875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与西地兰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转复及心室率控制情况。方法:47例阵发性AF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24例、西地兰组23例,分别静脉推注胺碘酮150~600mg、西地兰0.2~0.6mg,观察各组AF的转复、心室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地兰组(P<0.01);2组治疗前、后的平均心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胺碘酮组疗效更佳,且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胺碘酮转复心律有效率及心室率降低作用均优于西地兰,且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联合普罗帕酮在房颤转复后维持窦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29例,分为两组。治疗组(Ⅰ组)13例,用索他洛尔转复房颤,恢复窦律后索他洛尔80mg/ d联合普罗帕酮300mg/d口服维持。对照组(Ⅱ组)16例,可达龙(即胺碘酮)转复房颤,恢复窦律后可达龙0.2g/d或0.2g/d、每周5d,口服维持。每周观察心率、Q—T间期、房颤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药物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结果Ⅰ组、Ⅱ组治疗显效率分别为69.23%、80%;有效率分别为30.77%、20%;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窦性心率较治疗前减慢,差异显著(均P<0.01),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Q—T间期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组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索他洛尔联合普罗帕酮在房颤转复后维持窦律方面,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依从性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9~2012年急诊收治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资料,根据其转复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普罗帕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转复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用药后12h内转复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转复时间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急诊科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43例持续时间<90d的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20例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进行转律,23例应用普罗帕酮转律。比较两组药物转复心房颤动的成功率、转复时间和不良事件。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房颤的总成功率显著高于普罗帕酮组(70%vs39.1%,P<0.01),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组的转复成功率亦分别高于普罗帕酮组(76.9%vs50%,57.1%vs27.3%,P<0.05)。伊布利特组的转复房颤时间明显缩短[(34.62±4.47)minvs(62.74±12.73)min,P<0.01],未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优于普罗帕酮,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关键词 房颤 心律平 顿服 文摘 目的 观察监测临床广泛应用的静脉输注心律平转复房颤的患者,是否能安全院外处方顿服心律平转复房颤。方法 临床入选>阵发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负荷量心律平组和口服负荷量心律平组,对成功转复的患者院外处方顿服心律平治疗,比较两组转复率、副作用发生率、急诊就诊率 结果两组首次顿服心律平发生副作用(8.9%vs5.7%,p>0.05),无统计学差异.而院外顿服负荷量心律平治疗副作用发生率(8.9%vs1.25%,p<0.05),急诊就诊率(19.0%vs5%,p<0.001),据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首次转负房颤,宜院内口服负荷量,发生副作用可及时处理,保证患者安全,即使能耐受静脉冲击量心律平转复房颤,也不能预测顿服心律平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