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上海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及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汇区新场镇和青浦区金泽镇为调查点。在调查点野外、自由市场、餐饮场所对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保虫宿主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点发现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螺类2种(铜锈环棱螺、中国圆田螺)、蛞蝓2种(双线嗜黏液蛞蝓、黄蛞蝓)和蜗牛1种(中华灰尖巴蜗牛),同时查到保虫宿主(鼠)和转续宿主(淡水鱼、河虾、青蛙、河蟹,蟾蜍)。经检测均无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结论]本市目前尚无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存在,但具备了该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一旦有该虫传入可引起传播,应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茂名市广州管圆线虫终末宿主鼠类的感染情况。方法在茂名市用鼠夹、鼠笼捕捉鼠类,鉴定鼠种,处死后检查寄生于鼠心、肺血管内的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共检查鼠类196只,其广州管圆线虫自然感染率为10.71%。其中褐家鼠感染率为11.93%(21/176),小家鼠感染率为0(0/20)。结论茂名市褐家鼠存在一定程度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是该虫的重要终末宿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清远市广州管圆线虫宿主动物及人群的感染情况,为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08--2010年,在清远市根据不同地理位置,按北、中、南分别选择连州、清新和佛冈3个县,每个县(市)随机抽取2—3个村,在鼠类活动较多的地方采集常见的东风螺、福寿螺和蜗牛等螺类样本及捕捉鼠类样本,螺类用消化法、鼠类用解剖法,检查并计算其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并对抽查的自然村所有人群采集血清约1mL,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人群血清中抗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阳性情况。结果共检查了东风螺233只,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5.15%(12/233),平均感染度为1139.92条/螺;蜗牛126只,感染率为3.17%(4/126),平均感染度为182.25条/螺;福寿螺731只,感染率为0.82%(6/731),平均感染度为241.17条/螺,以东风螺的感染率最高(P〈0.01)。捕获并解剖野鼠844只,阳性鼠96只,感染率为11.37%,平均感染度为7.45条/只;其中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2.82%(91/710)、5.33%(4/75)、2.27%(1/44),以褐家鼠感染率最高(P〈0.05)。连州、清新和佛冈县的螺类感染率分别为0(0/261)、4.02%(15/373)、1.54%(7/456),各县(市)的鼠类感染率分别为13.30%(27/203)、14.35%(65/453)、2.13%(4/188),不同县(市)螺类及鼠类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鱼塘边和田边、果园、沙洲地的鼠类感染率分别为14.77%(92/623)、2.13%(4/188)、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查人群血清1952份,检出抗体阳性110份,阳性率为5.64%,其中连州、清新和佛冈县的人群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43%(13/536)、6.95%(28/403)、6.81%(69/1013)(P〈0.01)。结论清远市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目前尚未发现临床确诊的广州管圆线虫病例,但健康人群中存在隐性感染者,今后要加强监测力度,防止疫情的暴发。  相似文献   

4.
南宁市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南宁市6个调查点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自然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褐云玛瑙螺、大型蛞蝓和小型蜗牛等3类陆生软体动物携带幼虫,其感染率分别为55.98%(192/343)、44.19%(19/43)和9.17%(11/120),平均每只阳性宿主含幼虫分别为813.1、615.4和4.4条。6个点均查到阳性褐云玛瑙螺,感染率最低为29.58%(20/71),最高达88.57%(62/70)。实验感染大鼠均能在其右心和肺获得成虫。成虫和各期幼虫、虫卵的形态结构与广州管圆线虫相符。说明本虫在南宁市广泛存在,中间宿主尤以褐云玛琐螺自然感染非常严重,有引起人体感染的可能,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宿主淡水螺和鼠类动物自然感染情况。方法分层随机抽样采集深圳4个行政区域的淡水螺类和鼠类,人工消化法分离检查螺内的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结合心肺病原学检查和血清抗体法检测,调查鼠类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状况。结果共调查深圳市4个行政区螺类358只、鼠类331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阳性螺76只、阳性鼠50只。捕获的阳性螺种为亚马逊瓶螺和褐云玛瑙螺,阳性鼠均为褐家鼠。两种阳性螺的总阳性率为39.79%,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788),但大螺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小螺(χ2=10.06,P=0.002)。针对鼠类的血清学抗体检查法具有与病原学心肺解剖法相当的诊断价值,褐家鼠的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阳性率为15.38%,未成年鼠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成年鼠(P<0.001),雌鼠和雄鼠的感染率分别为22.22%和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9,P=0.002)。结论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淡水螺中间宿主为亚马逊瓶螺和褐云玛瑙螺,主要终宿主为优势鼠种褐家鼠。媒介宿主的感染率较高,是深圳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重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6.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sis)是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尾感器亚纲圆线目管圆科管圆线虫属成员,它是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原体。广州管圆线虫是我国陈心陶教授于1935年在广州发现的,主要宿主动物是鼠类和软体动物。本病自1945年在台湾首次发现后,被广泛发现于东南亚和太平洋各岛屿。近年来,我国已经屡次发生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爆发流行,均由生吃福寿螺引起。为了解丽水市城区广州管圆线虫分布状况,对城区常见的宿主动物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福州郊区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广州管圆线虫是引起人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简称“酸脑”)的重要病原体,本虫为人兽共患,主要分布于泰国、印度、日本、菲律宾等[1]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台湾、广州[2]均有“酸脑”病例的报告,我省尚未见有关报道。为了解本虫在我省的分布及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梧州市广州管圆线虫各种宿主分布和感染情况,为该市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剖检捕获之鼠193只,检测在梧州各镇野外采集的福寿螺150只,蛞蝓45条;检测集市销售的福寿螺89只、田螺50只、石螺115只、淡水蟹30只、淡水虾30只、淡水鱼50条。结果鼠平均感染率为2.07%、野外采集的福寿螺和蛞蝓感染率分别为1.33%、2.22%,其他宿主检测阴性。结论梧州市各镇野外均有福寿螺等宿主分布,福寿螺、蛞蝓和鼠类均检测到广州管圆线虫,首次证实梧州市存在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分析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轻重程度及计算方法。方法取浙江省温州、苍南、永嘉、乐清市以及福建省闽侯、长乐、宁德市7个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中间宿主(福寿螺)的感染率及阳性者平均含虫数之乘积为当地的感染指数。结果7个疫源地中间宿主福寿螺的感染率分别为10.59%(9/85)、60.74%(181/298)、34.96%(79/226)、32.90%(76/231)、57.50%(184/320)、40.00%(82/205)和17.65%(12/68);感染度分别为6.57、183.54、121.73、93.45、276.36、76.08和12.65。结论以感染指数〉75、30~75、5~29、〈5和0分别为超高度、高度、中度、低度和非疫源地。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及其周边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各种螺类和鼠类的生长,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加上鼠类构成的流行病学特征,广州管圆线虫病对人群健康构成的威胁及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受到高度重视,该病已列为我国新发传染病之一,已经是逐渐突出的影响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贵阳市流通及餐饮市场广州管圆线虫主要中间宿主的感染状况。方法从贵阳市水产批发市场及夜市大排档中随机采集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用肺检法结合酶消化法检测分离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结果在水产批发市场和夜市大排档抽样检测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均检出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其中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较福寿螺高。市场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平均感染率分别为3.08%和1.59%;夜市大排档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9.75%和0.71%。贵阳市市场所售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均来源于省外。结论贵阳市流通及餐饮市场存在着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应加强食品流通中的卫生监测及公众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福州市广州管圆线虫终末宿主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福州市广州管圆线虫终末宿主的分布与感染状况。方法在9个县(市、区)以笼捕法将捕获鼠类鉴定后逐一解剖,查找寄生在鼠心、肺血管内的广州管圆线虫。结果共解剖鼠类1965只,广州管圆线虫平均感染率为13.69%(269/1965),除平潭县未查到感染鼠外,其他县(市、区)捕获的4种鼠类均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以褐家鼠的感染率最高为22.44%,黄胸鼠次之为11.76%。结论福州市除平潭县外均为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褐家鼠为主要终末宿主。  相似文献   

13.
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福寿螺的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管圆线虫为动物寄生虫,可侵入人体,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广州管圆线虫病)。目前该病主要见于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和我国的南方各省。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重要中间宿主之一,近年浙江省温州市和福建省长乐市等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均由食用福寿螺引起。目前对福寿螺的防治仍集中于单一的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该文主要对国内外福寿螺近年的防治研究进展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广州管圆线虫病治疗药物筛选报告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筛选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有效药物。[方法 ]以大白鼠为动物模型 ,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第 3期幼虫后分别用伊维菌素、阿苯哒唑、甲苯咪唑和噻嘧啶进行治疗 ,然后解剖检虫、计数、测量 ,用 SPSS统计软件包分析比较 4种药物的疗效。 [结果 ]剂量为 2 0 mg/ kg.d× 6的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均能完全清除感染鼠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 ,而总剂量为 2 8mg/ kg的伊维菌素和 86 0 mg/ kg的噻嘧啶未能使感染鼠的虫数减少 ,也不影响第 1期幼虫的产出时间。 [结论 ]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对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有显著的杀虫效果 ,伊维菌素和噻嘧啶无效。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的特征,寻找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调查全省各地的感染情况,用大白鼠作为动物模型进行实验感染,了解致病过程,检测血清抗体,观察药物杀虫效果。结果:福建省有广州管圆线虫的分布,终末宿主为褐家鼠,中间主为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人或动物经口感染,感染后立即侵犯景的中枢神经系统,20d后发育成幼龄成虫,然后才开始转移到心,肺处,此时血清中的抗体也达到较高的水平,36d后可在粪便中查到一期幼虫,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为有效的杀虫药物。结论:人们食用螺类有受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危险,应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16.
Examination of 97 rats trapped in Port Moresby and Lae on the mainland of Papua New Guinea and in Rabaul, East New Britain Province, showed that 12.4% were infected by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Larval An. cantonensis were found in Achatina fulica snails collected at these towns, from the Ramu Valley near Madang on the mainland and at locations in West New Britain, New Ireland and Bougainville Island. The mollusc infection rates ranged from 12.7% at Port Moresby to 32.4% at Kimbe in West New Britain (mean: 19.2%). Larvae obtained from snails from Port Moresby, Lae, the Ramu Valley and Rabaul were fed to laboratory rats and mature nematodes obtained subsequently provided confirmation that the species was An. cantonensis. Ach. fulica has not yet colonized the Highland region of Papua New Guinea and rats trapped in Goroka were free of infection. Human angiostrongyliasis has now been reported from Rabaul and studies have shown a high level of immunological responsiveness to the parasite in the sera of residents of East New Britain.  相似文献   

17.
王涵  申丽洁  李伟  薛士鹏  王彦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11):1174-1174,1175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是动物寄生虫,终宿主为哺乳动物,主要是鼠类,中间宿主是陆生螺类或淡水螺类,如福寿螺、玛瑙螺等[1,2].人常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的螺肉而感染,幼虫在人体内多停留在中枢神经系统,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或脑膜脑炎,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和与外界接触的增多,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数迅速增加.大理市洱海周边居民素有食用螺类的习惯.因此,为了解该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和近期当地居民感染状况,本课题组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该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福寿螺以及当地居民喜食的洱海螺等感染源进行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18.
发展边远山区卫生事业需要差异化管理,作为边远山区基层卫生事业的主力,乡村医生的培养尤其需要差异化管理,不能“一刀切”。具体来说,乡村医生的培养要讲究成本效益、要给传统医学发展空间、要讲究传承和因地制宜、要发展中等医学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