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使用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系统(Orbscan corneal topography system简称Orbscan-Ⅱ系统)与角膜曲率计对屈光手术前角膜测量进行比较.方法应用Orbscan-Ⅱ系统(Orbtek,Salt Lake City,UT,USA)和KM-450角膜曲率计(NIDEK,JAPAN)分别测量准备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近视患者73例140眼的角膜曲率、散光和轴位,对两种仪器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配对t检验).结果Orbscan-Ⅱ测量的角膜曲率值略高于角膜曲率计的测量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仪器测量的散光值和轴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bscan-Ⅱ对于角膜表面屈光状态的检查更为直观和全面,尤其是角膜过陡、过平或不规则散光的患者在屈光手术前不能将角膜曲率计检查的结果作为手术治疗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Orbscan Ⅱ角膜地形图仪与A超角膜测厚仪对角膜最薄点厚度测量结果的差异。方法 :对 16 1例(30 6只眼 )近视患者的角膜最薄点分别行Orbscan Ⅱ和A超测量 ,按角膜厚度不同分为 4组 ,将结果行统计学处理 ,分析这两种方法所得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左右眼角膜厚度无论是用Orbscan Ⅱ测量还是A超测量均无差异。在对 30 6只眼角膜最薄点厚度的测量中 ,Orbscan Ⅱ的测厚结果为(5 37.83± 32 .796 ) μm ,A超测厚的结果为 (5 2 8.79± 2 7.6 89)μm ,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将 30 6只眼角膜最薄点厚度 ,按Orbscan Ⅱ的测厚结果分为 4组 ,1组角膜厚度<5 0 0 μm、2组 5 0 0 μm≤角膜厚度 <5 5 0 μm、3组 5 5 0 μm≤角膜厚度 <6 0 0 μm、4组角膜厚度≥ 6 0 0 μm ,各组间两种测量方法的差值分别为 1组 (- 3.2 9± 12 .6 9) μm、2组 (6 .95± 11.6 4 )μm、3组 (16 .93± 10 .4 2 ) μm、4组 (15 .38± 12 .5 2 ) μm ,两种方法差值的F值为 33.13(P <0 .0 5 ) ,提示在不同角膜厚度的范围内这两种测量方法的差值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 :人的左右眼角膜最薄点厚度基本一致 ,对于同一眼两种方法所得测量值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 ,总体上Orbscan Ⅱ系统的测量值要大于超声测厚 ,但角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IOL Master、Orbscan-Ⅱ和Atlas角膜地形图三种检查方法测量角膜直径的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应用IOL Master、Orbscan-Ⅱ和Atlas角膜地形图对63例(126眼)患者进行角膜直径的测量,每种方法重复3次,对比分析测量结果.结果 Orbscan-Ⅱ、IOL Master与Atlas角膜地形图的角膜直径测量结果分别为(11.50±0.31)mm、(11.95±0.34)mm、(12.08±0.37)mm,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738、0.735、0.873,变异系数分别为2.70%、2.84%、3.06%,角膜直径测量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三种方法的测量值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1).三种方法的左右眼测量值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左右眼测量值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均为P<0.001).结论 Orbscan-Ⅱ的测量值要小于IOL Master与Atlas角膜地形图,Atlas角膜地形图的重复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K)治疗兔眼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的中、低度角膜散光的效果。方法正常新西兰大白兔15只(30眼)制作LASEK术后角膜散光模型。其中的中、低度散光22眼(中度散光组14眼,低度散光组8眼)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行CK治疗。结果经CK治疗后,中、低度散光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度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各组术后1周、1月、3月间散光度数无差异(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的CK对矫正LASEK术后的中、低度角膜散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传导性(热凝)角膜成形术(CK)治疗兔眼白内障手术源性角膜散光的早期疗效。方法正常新西兰大白兔15只(30眼)制作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模型,待屈光状态稳定后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行CK治疗。结果经CK治疗后角膜散光度减少0.30D~2.80D,平均为(1.33±0.75)D(P〈0.05);术后1d、1周、1月、3月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术前、术后角膜散光轴位发生变化(P〈O.05)。结论传导性角膜成形术可以减少白内障角膜切口术后的角膜散光,但亦可能产生新的散光,使散光轴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subepithelialkeratomileusis,LASEK)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的变化。方法将42例84眼接受LASEK治疗的近视患者分为2组,其中Ⅰ组19例38眼,平均屈光度(-5.85±0.87)D;Ⅱ组23例46眼,平均屈光度(-9.76±2.38)D,术后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时,Ⅰ、Ⅱ组的角膜中央3mm区后表面屈光力和角膜后表面顶点到理想球面之间的距离(diff值)的改变量分别为(0.42±0.16)D、(0.57±0.21)D和(0.023±0.008)mm、(0.036±0.009)mm,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前突,并与残留角膜床厚度相关,残留厚度越薄,前突越明显。角膜后表面形态的研究对评价LASEK手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Orbscan—Ⅱ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并确定各项参考指标.方法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利用Orbscan-Ⅱ检查,取其中的前、后表面高度图、厚度图进行分析.比较其厚度测量与超声测厚的差别,确定前、后表面高度图的分类,角膜前、后表面形态及正常值.结果对164只眼进行超声测量,所得的瞳孔中央平均厚度为(546.4±30.5)μm,Orbscan-Ⅱ测量的瞳孔角膜中央厚度为(517.0±33.0)μm,角膜最薄点厚度为(512.9±33.8)μm,有46.95%位于角膜颞下方.超声测厚与Orbscan-Ⅱ瞳孔中央厚度相比平均厚约(29.3±13.1)μm,与最薄点相比平均厚约(33.5±13.8)μm(P<0.05).前、后表面高度图按形状都可分为中央岛、不完全桥、规则桥、不规则桥、群岛型和未分类型.角膜后表面理想球面的平均屈光力为(51.8±2.0)D,后表面最顶点距理想球面的距离为(31.0±8.0)μm.结论Orbscan-Ⅱ对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检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对于角膜测厚的功能准确性较差,故在术前检查中不能取代超声测厚.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兔眼表面角膜镜片术的临床和组织学观察,证实表面角膜镜片由受体角膜上皮和角膜细胞所代替,不引起税区瘢痕。此手术具有安全、简便、有效等优点,在国内外有用于治疗无晶体眼、圆锥角膜和高度近视等报告。  相似文献   

9.
兔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角膜印迹细胞学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兔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和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后临床和角膜上皮表型的改变。方法 建立兔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模型,1个月后对治疗组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比较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的临床表现和角膜表型的改变。结果 兔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后,角膜混浊,新生血管化,持续性上皮缺损;角膜上皮为结膜细胞表型。移植术后角膜上皮完整,新生血管减少,角膜透明度增加;上皮恢复角膜表型。结论 兔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联合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是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的有效方法。印迹细胞学检查是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诊断和角膜缘移植术后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0.
研究兔角膜裂伤后抗外力能力的变化及伤口的愈合过程。方法测定RK术后不同时间兔角膜承受的内压力值;观察兔角膜切口部乳酸脱氢酶分布和形态学变化。结果RK术后3月术后1月兔角膜承受内压力值明显升高,但仍低于正常。RK术后切口部角膜上皮LDH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羊膜对兔角膜上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玺  叶纹  钟一声 《眼科》2000,9(5):300-302
目的 :观察羊膜对在其上皮面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 :将兔角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后 ,接种于羊膜上皮面 ,并用MTT自动比色法分别于接种后 1、3、5、7天检测羊膜对兔角膜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 :接种后 1 ,3,5天 ,羊膜对兔角膜上皮细胞有明显的促增生作用 (P <0 0 5)。结论 :羊膜有促进兔角膜上皮细胞增生的作用 ,可用做角膜表面结构重建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vastin对角膜新生血管(NV)的抑制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0只,以角膜缝线法制作角膜新生血管模型,观察4周。在角膜缝线1周后,实验组以浓度为4mg/mL的Avastin溶液滴眼,对照组以注射用水滴眼,均为每日2次,共28d。记录角膜新生血管出现的时间、生长的长度和数量。结果两组角膜新生血管的出现时间分别为(3.43±0.53)d和(3.14±0.69)d(P〉0.05);在缝线后14d、21d、28d,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在用药后明显变细。两组角膜荧光素染色在观察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着色。结论Avastin滴眼能够有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已有的新生血管消退,且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兔角膜组织细胞培养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结合体外细胞实验和在体动物实验研究羊膜上皮细胞(amnion epithelial cell,AEC)混悬液对兔角膜上皮细胞(cornea epithelial cell,CE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对急性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方法:细胞实验:实验组将AEC及CEC于Transwell小室中培养,上室为AEC混悬液,下室接种CEC,对照组上室仅为培养基,于不同时间点行CCK-8法检测CEC的增殖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CNA表达;细胞划痕法观察细胞迁移能力.动物实验:采用改良的兔角膜碱烧伤模型制备方法:将10 mm直径环钻轻置于角膜中央,向环钻中央加入NaOH溶液,1 min后去环钻迅速冲洗兔眼,随机分三组(空白对照、AEC混悬液滴眼液治疗组、结膜下注射治疗组),于术后每周行裂隙灯显微镜及荧光素钠染色观察角膜情况.第28 d摘除眼球并固定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VEGF、mcp-1的表达.结果:CCK-8法示AEC混悬液作用后的CEC增殖活性增强(P<0.05);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PCNA阳性表达增强(P<0.05);划痕试验示AEC干预后CEC迁移加快.动物实验表明,滴眼液组和结膜下注射组的角膜恢复时间明显缩短,CNV面积均少于对照组(P<0.05),滴眼液组和结膜下注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示治疗组角膜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更少,组织排列更规则;免疫组化显示组织中VEGF、mcp-1表达更低(P<0.05),而滴眼液组和结膜下注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混悬液促进CEC增殖和迁移,影响CEC生物学行为变化.经AEC混悬液点眼及结膜下注射治疗兔眼碱烧伤后角膜修复加快,且两种方法抑制炎症反应及CNV形成,有望成为治疗急性角膜碱烧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角膜上皮的损害可引起角膜细胞凋亡,甚至角膜基质层变薄。我们通过损伤幼兔角膜上皮.以观察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芥子气兔角膜损伤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角膜上皮的愈合情况和角膜中央厚度的变化。

方法:设实验组10眼,对照组10眼,正常组20眼。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浓度400μL/L(0.2mL)芥子气液和浓度200μL/L(0.2mL)芥子气液接触角膜4min,于1,2,3,4,5,6d; 1,2,3wk; 1,3mo行角膜白光及荧光照相,并测量角膜中央厚度。

结果:实验组的角膜上皮损伤面积1wk内由Ⅳ级减小为0级,第2,3wk; 1mo角膜上皮反复发生点片状剥脱。对照组的角膜上皮损伤面积3d内由Ⅲ级减小为0级,第2,3wk; 1mo角膜上皮仅发生针尖样的缺损。第3mo实验组和对照组角膜上皮均恢复光滑平面。角膜中央厚度第1~6d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wk~1mo实验组、对照组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mo实验组、对照组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同浓度的芥子气液可致兔角膜上皮不同程度的损伤和角膜厚度变化,1wk内出现一过性角膜上皮层的重塑改变,1mo内完全恢复。3mo内角膜厚度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角膜异物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膜异物病例临床上极为常见。门诊裂隙灯检查就可以做出正确诊断,但是,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角膜异物长期误诊的病例,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现将作者在门诊诊治的角膜异物长期误诊28例(28眼)报告如下。 一般情况 本组28例(28眼)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21~51岁,平均31.2岁。职业:农民20例,电焊工4例,木工4例。角膜异物类型:稻谷芒18例,铁屑6例,植物碎屑2例,微小塑料薄膜2例。异物在角膜的部位:角膜中央区20例,周边部8例。异物的大小:直径 0.2~0.4mm 4例,0.5~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使用Ⅱ型胶原酶建立兔角膜离体扩张模型的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实验研究。20只离体兔角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组(阴性对照组)、II组(5 mg/ml Ⅱ型胶原酶组)、III组(10 mg/ml Ⅱ型胶原酶组)及IV组(15 mg/ml Ⅱ型胶原酶组),每组5只角膜。刮除上皮后角膜置于人工前房上,各组采用不同浓度Ⅱ型胶原酶溶液浸泡60 min。分别记录处理前后各组角膜在不同人工前房内压力[模拟眼压(IOP)]下(15、30、45 mmHg)角膜平均曲率及角膜中央厚度,并对处理后各组角膜进行组织学检查。各组处理前后角膜平均曲率差值△Km及角膜中央厚度差值△CCT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不同IOP梯度下,4组角膜处理前后角膜平均曲率差值△K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6、9.24、8.58,P<0.01);在各个IOP梯度下各组比较发现IV组与I组的△K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I组、III组与I组的△K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IOP梯度下,4组角膜处理前后角膜中央厚度差值△C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2、0.66、1.60,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胶原酶处理过的角膜基质胶原纤维排列疏松,基质水肿。结论15 mg/ml Ⅱ型胶原酶溶液浸泡角膜60min能使角膜平均曲率增加,可用于建立兔角膜离体扩张模型。  相似文献   

19.
角膜异物是眼科门诊常见病,异物滞留于角膜引起明显的刺激症状,经检查一般诊断不难。在表麻后,用摘了抗生素眼水的消毒棉律擦抹不能除去的异物,视为嵌顿性角膜异物。我院眼科近十年来在门诊诊治了嵌顿性角膜异物845(989粒异物)例,所有病例均在裂隙灯下行角膜异物取出术,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本级病例共845例,男713例,女132例,男:女=5.4∶1。右眼429例,左眼416例,右∶左=1∶12年龄:20岁以下114例占13.5%,21~30岁403例占47.7%,31~40岁218例占25.8%,41~50岁81例占9.6%,51岁以上29例占3.4%。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与角膜测厚仪对角膜测厚的结果差异的统计学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115例204眼(右104眼,左100眼)分别行Orb-scan-Ⅱ及超声测厚法测量角膜厚度,经统计学检验后进行分析。 结果:204眼Orbscan-Ⅱ所得结果为527.20±37.83,超声测厚法所得结果为525.25±34.83,行配对t检验,t=2.407,P=0.017,认为两种测量方法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将角膜厚度分4组进行配对t检验,角膜厚度〈500μm时,Orbscan-Ⅱ测厚(478.36±14.47)与超声测厚(478.3±2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厚度≥500,〈550μm时,Orbscan-Ⅱ测厚(527.88±17.32)与超声测厚(525.32±1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角膜厚度≥550,〈600μm时,Orbscan-Ⅱ测厚(571.24±14.89)与超声测厚(568.04±1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角膜厚度≥600μm时,Orbscan-Ⅱ测厚(615.33±8.50)与超声测厚(615.33±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传统的超声测厚与Orbscan-Ⅱ对角膜测厚结果有一定差异,并具统计学意义,但在临床意义上二者仍有较好的相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