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于2001年,是一支可以参加世界各地灾害救援的国家级专业救援队伍,先后成功执行了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地震救援行动。搜索、营救、医疗是地震救援的三大主体,搜救现场的急救工作又是医疗的重中之重,现就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地震搜救现场的急救和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国外地震灾区紧急医疗救援实施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国外的三次紧急医疗救援实践,探讨开展国际紧急医疗救援的策略.方法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伊朗巴姆地震灾区和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区,先后三次参加了紧急救援,医疗救援是救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影响紧急医疗救援各种因素的分析,总结开展国际紧急医疗救援的合理对策.结果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国外的三次紧急医疗救援,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结论 在国外地震灾区的紧急医疗救援中,影响救援成功的因素很多,完善预案的制定、灾区情报的搜集、队员自身的保护、防救并重的思想等,是紧急医疗救援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2015年4月25日14:11,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参加了此次救援行动。是第一支到达灾区的国际重型救援队,是第一支营救出幸存者的救援队,是第一支真正实施多国联合搜救的救援队,是营救幸存者最多的救援队,是医疗救援与搜索营救结合最为紧密的救援队。笔者认为:①废墟现场的救援要把握医疗指导救援,医疗带动救援,高效合理科学施救的原则②适时开展形式多样、全方位、多角度的医疗巡诊③紧密结合当地气候和习俗特点,针对性的开展卫生防疫与宣教。这些经验对医疗队出国实施医疗救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0年8月26日,中国国际救援队接到跨国巴基斯坦首次执行抗洪救灾国际救援任务使命,第一批医疗分队在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特达地区展开流动医院,实施医疗救援预计20余天.为此,中国国际救援队为确保救援期间全体队员身心健康平安回国,带队首席医疗官根据异国灾情、疫情、需求,借鉴中国国际救援队多次参加国内外地震救援实战经验,在救援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以及医疗救援预案中,加强了救援队内部保障力量,其中,建立生活保障小组(8人)、卫生防疫小组(6人),医疗保建小组(2人),共三组16人,在历时21 d的跨国巴基斯坦首次执行抗洪救灾任务期间,确保了易感人群无发生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无消化道传染病,未发生非战斗减员.  相似文献   

5.
2003午5月~2006年6月,我幽叫际医疗救援队先后5次参加了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业海啸及地震等灾区的国际氏疗救援任务。国际医疗队的人员、涉及的专业逐渐增多,人员装备以野外生存装备为主。医疗队早期在灾区的医疗活动完全依靠自身携带的药品及医疗设备。在联合国领导下建立救援信息网络,开展国际医疗合作。卫生防疫丁作得到重视。灾后帮助当地重建医疗体系。成功的国际医疗救援行动必备条件包括:①快速的应急反应机制,②训练有素的医疗急救人员,③充分的思想物质准备,④高效灵活的现场救灾方案,⑤有效的国际医疗救援合作,⑥畅通的救援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6.
中国红十字会在汶川地震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时间启动一级救灾响应预案,利用自身组织的国际性、社会性、专业性、灵活性的优势,向国内外发出紧急救助呼吁,派出紧急救援队开展医疗救援和心理救援,接待并安排境外医疗救援队和红十字会国际联合会援助的ERU应急队参与救援。引进国际联合会救灾装备,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总会和各级红十字会先后共派出107批紧急救援队,37批心理救援队,为灾区近23万群众提供了紧急医疗救援服务。总结此次地震救援经验教训:救援队伍的派遣及灾害现场的协调;应急物资保障和储备调配机制;灾区医疗需求的评估问题等方面拯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中国政府派遣中国国际救援队于4月26日飞赴尼泊尔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医疗分队主要任务是伤员救治、队内保障、常见病的诊治及卫生防疫。在为期13天医疗工作日中,共开展医疗巡诊9763人次,诊治5603例。影响此次救援的因素有灾区因素、风俗因素、语言因素。对策:密切与搜救人员协作、加强与其他国家救援队的协作、联系当地医护人员、依托志愿者协同服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于2001年,是一支可以参加世界各地灾害救援的国家级专业化救援队伍,曾多次出国执行国际救援任务。护理工作是灾难救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拓宽了医疗救治的范围,从而巩固和提高了灾区医疗工作在整个救援工作中的地位,笔者作为手术室护士参加2005年10月巴基斯坦巴拉考特(Balakot)及2006年6月印尼日惹地震救援行动,开展移动医院n,模式的医疗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9.
2009年11月12日至14日,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北京),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在连续36个小时开展救援演练状态下接受了联合固国际救援队分级测评专家组的分级测评。通过了联合国国际救援组织(INSARAG)国际重型救援队分级测评(IEC),获得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资格的认证。  相似文献   

10.
“汶川大地震”紧急医疗救援的组织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汶川大地震后,阿坝州人民医院立即启动地震紧急医疗救援预案。随即派出以外科医生为主的19人医疗救援队,奔赴汶川县城灾区迅速展开救援,是第一支到达震中的医疗救援队伍。医疗救援队的经验表明:必须建立医疗救援指挥部,以协调各队的医疗工作;对医疗救援人员的第一个要求是身体好,其次要业务过硬。地震初期的患者以外伤患者为主,半个月后,工作重点移到内科医务人员身上。后勤保障在医疗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院外和院内急救工作必须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11.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武警四川总队医院随即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迅速组建多支医疗队,第一时间随救援部队奔赴重灾区。院本部和分院组建成立2个救援病区。作为医疗队队长,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灾区医疗救援工作的经验。医院应把医疗救援培训作为医院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每年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战伤救护培训;储备完善的应急药品和医疗物资;突发公共卫生灾害事件发生后,统一全院思想很重要;医疗队的食宿应全部实现自我保障;应实行军地合作,及时开展卫生防疫、重视加强心理干预,保障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作为从事应急工作的专业人员,笔者参加了汶川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根据在灾区工作的经验提出一些意见。一止匕地区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建立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指挥机构和/或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核心专家组,缺乏具有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性医疗卫生应急专家。许多公民的依法应急意识不强。震后早期只能rN育关领导人提供平面地图,3天后才拿得出遥感立体图象,这时抢救的黄金时段己过。多数来自外省的医疗救援队也是在黄金时段后到达四川。许多地方的卫生应急办事机构未能进入紧急医疗卫生救援前线指挥部。一些卫生行政部门信息报告内容过粗。缺少院外医疗急救现代通讯、信息系统和急救车辆。现场医疗急救力量明显不足。缺少国家空中医疗救援组织、人员和标准化装备。笔者认为,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院外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模式,包括应急管理机制,以协调各机构的活动。建立外援医疗队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建立现代紧急医学救援服务链,包括移动医院、急救车、中转站、帐篷医院等,应促进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应在绵阳建立医疗服务站和一所传染病医院。考虑到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办,笔者认为可从震区的工作中获取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探讨国际应急医疗队帐篷医院水系统供应保障解决方案。方法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外军医疗队装备配备与建设经验,同时总结我医疗队实际建设经验。结果通过对《外国医疗队分类和最低标准》的分析研究,在分析现状、探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满足应急救援医疗队水系统建设应考虑的要点问题。结论应急救援医疗队水系统装备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有助于提高紧急医学救援能力,保障国际应急救援医疗队用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平方舟医院船执行赴菲律宾执行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救助任务期间收治伤病员具体情况及疾病谱,为今后国际医疗救助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此次赴菲执行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救助任务中前置野战医院及医院船主平台收治伤病员临床资料。结果前置野战医院共展开工作14天,接诊量1563人次,为医院船平台后送住院108人;医院船主平台收治伤病员113人,实施确定性手术44例。结论此次赴菲医疗救助处于灾害中期,伤病员主要集中在内科、外科、儿科,呼吸道感染、急性腹泻及外伤患者为主,医院船参加国际灾害救援开创了我国国际救援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国际救援队赴巴基斯坦医疗救援谈洪灾后疾病防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7月巴基斯坦水灾发生后,武警总医院中国国际救援医疗队在水灾最严重的特达地区建立了规模最大、专科最齐全、技术最先进的流动医院,全程参与了水灾后各个时期的患者救治和疾病防控,笔者通过病例总结深入分析了洪涝灾害发生后疾病发生与流行的因素,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结合此次巴基斯坦洪灾后医疗救助的经验和教训,就此类事件提出应对措施,为今后国内外洪灾后疾病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国际救援队伍分级测评,已经成为任何一支国际救援队实施国际救援任务的准入证明.在多次地震灾害救援中,国内已形成现场急救、方舱(帐蓬)医院、后方医院三级救治体系,伤病员救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国内医疗救援队伍建设还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尤其是灾害现场医疗救援队,在队伍注册、人员配置、专业设置、行动方案、装备配置和后勤保...  相似文献   

17.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参加了此次救援行动。第一时间进行废墟现场搜救;第一时间展开流动医院进行救治;第一时间“走村人户”进行巡诊;第一时间与当地医院实施联合救治;第一时间联合当地医疗机构开展卫生防疫与心理干预。总结出:①携带足够的制氧设备;②实时补充大量水分;③加强后勤保障质量;④及时对高原反应给予对症治疗;⑤实施轮班工作制度。这些经验对医疗队急进高原实施医疗救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总结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在煤矿群体伤害中所实施的救治,为今后工业事故医疗救护提供依据。方法①快速反应,形成救援团队,三支医疗救援队在接到通知后30min内陆续赶到灾难现场;②分工合作与救治有序,检伤分类,现场抢救与送院治疗有序配合;③启动应急机制,领导高度关注与协调,从中央、省到地方的领导亲临现场,有效地调集人力、物力资源。结果146例伤员送院,抢救及时,无1例上井伤员死亡。结论应急机制的及时启动,院外、院内有序分工,积极有效的救治可大大降低灾难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