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对男性不育病患进行染色体异常细胞遗传学测定,分析男性不育患者与染色体异常的关联性。方法对我院的不孕不育门诊中就诊的120例不孕不育患者,本文细胞遗传学主要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分析,依据常规方法制备相关的染色体标本对G显带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20例不孕不育患者中在男性不育患者中发现异常核型为28例,异常率可达到23.3%,其中常规染色体异常占5.0%,性染色体异常占15.0%;染色体多态即结构异常占3.3%,主要为性染色体异常。结论染色体异常作为男性不育的首要原因之一。尤其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病发率高。对不育人群进行染色体检查,为临床上提供有效的诊断手段,为及时治疗提供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患者接受辅助生育治疗前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0例男性不育患者在接受辅助生育治疗前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230例男性不育患者中正常核型者168例,占总例数的73.04%;异常核型62例,占总例数的26.96%,其中性染色体异常48例,占77.42%,常染色体异常6例,占9.68%,染色体变异8例,占12.90%。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引起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男性不育患者在接受辅助生殖治疗前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对于避免将各种遗传缺陷传递给下一代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男性不育症患者408例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临床诊断为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探讨男性不育症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方法:常规方法制备外周血染色体标本,G,C显带,部分病例做了银染技术,结果:对男性不育患者408例进行 以体核型分析,共发现43例异常,异常核型大多数为克氏症,(47,XXY,Klinefelter syndrome47),4例为较罕见的核型,结论:染色体异常,尤其是性梁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异常是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54对308例习惯性流产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方法 2008-03-2012-03门诊就诊的154对习惯性流产夫妇308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和G带分析。结果 154对308例习惯性流产夫妇进行核型和G带分析分析,50例发现染色体核型异常,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率16.23%,其中男性发生染色体核型异常14例,女性发生染色体核型异常36例,男女比例1:2.57;6例臂间倒位占染色体核型异常12.00%,12例染色体变异占染色体核型异常24.00%,32例平衡易位占染色体核型异常64.00%。结论习惯性流产形成与夫妇双方染色体核型异常有着直接关系,在习惯性流产中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非常必要,可以对染色体核型异常携带者进行诊断,进行医学遗传学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536例不育男性染色体进行分析,共发现102例染色体异常以性染色体异常最为多见,其中47,XXY核型92例,46,XX男性5例,余为常染色体异常。提示导致男性不育因素是多样化的,其遗传机制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189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及染色体核型。方法 根据精液化参数,189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分为无精子症组(257例)、少精子症组(293例)和精液正常组(1342例)。采用多重PCR法扩增患者序列标签位点,检测位点的缺失情况,并对其外周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性染色体异常与男性生育及无精子因子关系。结果 189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中检测出Y染色体微缺失44例(2.33%)。与精液正常组相比,无精子症组、少精子症组Y染色体微缺失率较高(10.89%、3.75%vs.0.37%)(P<0.01),且无精子症组更高(P<0.01)。189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检测出性染色体异常17例(0.90%),包括无精子症组15例、精液正常组2例。17例性染色体异常患者同时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共计8例,均为无精子症组患者。结论 无精子因子基因缺失影响精子发生,可能联合Y染色体核型异常进一步降低精子发生。  相似文献   

7.
刘文  何国平  宋雅娴  胡月  郭通航  张娱  张贤生 《安徽医药》2016,20(11):2074-2077
目的 通过分析安徽地区1 163例不育男性的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情况及特点,探讨其在诊治男性不育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PCR)技术扩增1 163例精子数目、活力异常的男性不育患者AZF基因的15个序列标签位点(STS),并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目的片段进行鉴别分析。结果 1 163例不育患者中130例(11.18%)患者AZF基因位点发生微缺失。在AZF微缺失组合类型中,AZFc+AZFd位点微缺失最多,共97例(8.34%,97/1 163);其次为AZFb+AZFc+AZFd的组合缺失,共21例(1.81%,21/1 163);AZFa+AZFb+AZFc+AZFd四个AZF区域均发生缺失的患者,以及仅仅在AZFa区域发生微缺失的患者分别为6例,各占总不育患者的0.52%(6/1 163)。结论 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是部分男性不育症的重要遗传致病因素,有必要对精液质量异常的男性不育患者进行AZF基因微缺失检测,将有助于明确病因并指导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新生儿出生缺陷与智力、生长发育迟缓儿童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院检测染色体的40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患儿的外周血(或脐血)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比较各类患儿的异常核型检出率。结果408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异常核型149例,检出率为36.52%,其中常染色体异常145例,占异常核型总检出率的97.32%,性染色体异常4例,占2.68%;染色体数目异常131例,占87.92%,染色体结构异常18例,占12.08%。结论出生缺陷或智力、生长发育迟缓儿童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对致病因素不确切的患儿给出准确的诊断,还能对患儿的对症治疗与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Y染色体长臂的无精子因子AZF(azoospermia factor)基因的检测对诊治男性不育的重要意义.方法:对268例男性不育者进行体格检测、生殖激素六项检测、精液常规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选取其中染色体核型正常者215例,根据各项分析结果将其分为四组:无精症组、严重少精症组、少精症组及其他组(包括其妻反复自然流产,隐睾或严重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另选健康男性2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重PCR技术对其进行AZF基因检测.结果:215例中有15例存在不同位点的AZF基因微缺失,其中无精症组6例,缺失率为14.6%,严重少精症组9例,缺失率为13.8%.无精症组和严重少精症组的缺失率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染色体AZF基因缺失是严重生精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AZF基因筛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原发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Y染色体长臂的无精子因子AZF(azoospermia factor)基因的检测对诊治男性不育的重要意义.方法:对268例男性不育者进行体格检测、生殖激素六项检测、精液常规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选取其中染色体核型正常者215例,根据各项分析结果将其分为四组:无精症组、严重少精症组、少精症组及其他组(包括其妻反复自然流产,隐睾或严重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另选健康男性2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重PCR技术对其进行AZF基因检测.结果:215例中有15例存在不同位点的AZF基因微缺失,其中无精症组6例,缺失率为14.6%,严重少精症组9例,缺失率为13.8%.无精症组和严重少精症组的缺失率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染色体AZF基因缺失是严重生精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AZF基因筛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原发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赵邦荣  杨晓光  尹明黎 《河北医药》2003,25(10):793-79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统计 ,已婚夫妇中约 10 %~ 15 %患有不育症 ,男性因素占 1 3~ 1 2。无精子症是男性不育众多原因中的重要原因 ,常常是由染色体异常所致。睾丸发育不全(小睾丸 )大多也是染色体异常所致。本文对来自河北省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的 40例小睾丸无精子症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0例小睾丸无精子症患者的年龄 2 1~ 3 7岁 ,婚龄 1~ 13年 ( 2例未婚 ,以男性第二性征发育差就诊 ) ,经 2次精液检查 (离心后 ) ,未见精子 ,诊断为无精子症 ,两侧睾丸容积均 <10ml,诊断为小睾丸症。1.2 方法 取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与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F)微缺失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原发无精子症与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上AZF基因(STS)上的3个位点SY84、SY127、SY254及ZFX/ZFY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45例无精子症与少精子症患者中共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9例,缺失率为20.0%。其中28例无精症患者中发现6例(21.43%),17例少精症患者中发现3例(17.65%)。结论 AZF缺失是原发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引起男性不育的重要遗传学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常州地区闭经患者细胞遗传学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州地区闭经患者细胞遗传学分布情况。方法:按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201例闭经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发现59例异常,占29.4%,原发闭经55例,继发闭经4例。其中X染色体数目异常26例,占44.1%;单纯X染色体结构异常16例,占27.1%;出现Y染色体12例,占20.3%;X合并常染色体结构异常4例,占6.8%;常染色体异常1例,占1.7%。结论:原发性闭经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细胞遗传学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综合无精子症患者生殖器彩超检查、性激素(TSH、LH、E2、T、PRL)水平检测、染色体检查结果等,统计分析其病因,研究总结无精子症患者的病因构成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门诊就诊共75例无精子症患者,收集患者生殖系统彩超、性激素水平、染色体检查结果、既往病史资料等资料,分析患者病因,按输精管道是否通畅区分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两大类。梗阻性无精子症根据彩超、MRI等明确男性生殖管道发育是否正常,区分为先天性梗阻(包括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发育异常或缺如)和获得性梗阻(生殖管道无明显发育异常);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则根据血清性激素水平、染色体核型、Y染色体微缺失等区分为睾丸因素(包含由于饮食习惯、内分泌、温度、睾丸扭转、外伤及隐睾等原因导致的无精子症)和睾丸前因素(包含由于染色体异常、Y染色体微缺失等原因导致的无精症)进行分类、比较。结果在所有75例患者中,梗阻性无精子症占26.67%(20/75),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占66.67%(50/75),其中睾丸生精功能障碍占44.00%(33/75),染色体异常占16.00%(12/75),AZF缺失占6.67%(5/75);其他原因中药物性导致的占1.33%(1/75);原因不明5.33%(4/75)。结论睾丸生精功能障碍、生殖道梗阻、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无精子症的主要原因,仍有少数患者病因不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进行辅助生殖的遗传咨询者进行外周血细胞遗传学分析,探讨生育异常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为临床诊疗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岳阳市某医院1 340例遗传咨询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结果 1 340例患者中,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54%(34/1 340),其中性染色体异常21例,占异常核型的61.76%(21/34);常染色体异常11例,占异常核型的32.35%(11/34);同时检出46,XY性反转1例,标记染色体1例。1 340例患者中,共检出染色体多态性变异201例,多态率为15.0%(201/1 340)。染色体多态变异以Y染色体长臂异染色质区长短和D/G组染色体随体区变异检出率最高。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孕不育等生育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对生殖遗传咨询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可为临床诊断与辅助生殖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无精子症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遗传效应。方法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对77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77例无精子症患者中发现染色体异常25例,占32.47%,其中47,XXY7例,46,XY/47,XXY4例,46,XX(男)2例,46,XY(大Y)3例,46,XY(小Y)3侧,45,XYrob(13;14)1例。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造成男性无精子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无精子症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是必要的,可以避免盲目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276例有不良孕产史且核型异常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不良孕产史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 收集276例不良孕产史且核型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抽取患者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PHA培养,收集淋巴细胞,胰酶消化吉姆萨染色G显带,分析核型.结果 276例核型异常标本中染色体多态性为173例,占62.68%,平衡异位为62例,占22.46%;性染色体异常为21例,占7.61%.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孕产史的重要原因.对其进行核型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外周血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核型特征与临床表现。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在本院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常规检查及G显带核型分析的137例儿科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7例儿童中,119例(86.86%)G显带染色体组型400条带水平未见明显异常,13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异常检出率9.49%;5例(3.65%)染色体正常变异,该5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矮小、男性乳房发育;异常染色体核型主要以染色体数目异常为主,其中以47,XN,+21为主(7例,占53.85%),主要临床表现为语言发育障碍、矮小症;45,X次之(3例,占23.08%),主要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先天性心脏病;其余为染色体结构异常。结论 染色体核型异常与儿童的生长发育、语言智力发育关系密切,染色体病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病因,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明确病因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重要意义。染色体病尚无根治方法,临床咨询时应重视生长发育异常儿童的染色体核型分析,重视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核型的检出率和分布。方法 161例产前筛查高危和有产前诊断指征的患者,根据首诊孕周大小,于妊娠16~25周行羊膜腔刺抽取羊水,进行细胞培养,然后作G带核型分析。结果 161例羊水中,染色体异常核型9例(包括多态性变异3例),异常检出率为5.6%。其中数目异常3例,占33.3%;结构异常3例,占33.3%。检出唐氏综合征3例,居检出病种首位,其中1例为筛查高危合并高龄;2例为筛查高危。结论对高危孕妇进行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能有效地对胎儿染色体异常进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遗传咨询者的染色体异常与临床异常的关系。方法本文对本科前来遗传咨询的364例咨询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分析。结果遗传咨询的364例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为54例,检出率14.83%,有120例患者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其异常核型有12例(10%)、104例不良孕产史,其中8例异常核型(占7.7%),43例不孕不育,7例异常核型(16.2%)等。结论孕妇体内染色体发生异常时会造成新生儿智力低下、不孕不育、两性畸形等疾病,因此临床上应该从遗传咨询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从而实现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