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115眼)老年白内障患,均行小切口晶状体囊外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2年滞眼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观察矫正视力及眼前、后节情况。结果 25例(27眼,24.55%)矫正视力低于0.3,其中手术并发症6例(6眼),术前原有并发症19例(21眼)。结论 手术并发症和术前原有眼病是术后低视力的发生原因。应重视老年白内障患术前详细的眼部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发生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发生的原因.结果 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一级低视力患者33眼(占55.9%),二级低视力26眼(占44.1%),由于手术本身及其并发症引起者4眼(占6.8%),由术前己存在眼病引起者55眼(占93.2%).结论 眼部原有疾病是白内障术后导致低视力的主要因素,术后并发症也是导致术后低视力的原因之一.术前详细的检查及细致的解释工作能减少术后的医疗纠纷,娴熟的手术技巧也能减少术后低视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王丽丽 《河北医学》2016,(8):1299-1302
目的:探讨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36例26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236例265眼作为对照组,在术后第1天,第7天及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检查矫正视力,同时进行裂隙灯与眼底检查。对患者视力、眼底病变和并发症进行观察与记录。结果:观察组术后1d,低视力患者65例70眼(26.72%);术后7d,低视力患者42例46眼(17.56%);术后1月,低视力患者31例35眼(13.36%);术后3月,低视力患者31例36眼(13.7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视力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d,65例70眼低视力患者中因手术因素导致的低视力共34眼,因非手术因素导致的低视力共36眼。术后3月已无影响视力的手术因素,非手术因素成为导致低视力的主要原因。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是白内障患者复明的有效方法,手术并发症与眼部原发疾病是影响患者术后视力的重要因素。细致认真的术前眼部检查,术中娴熟规范的技术操作是防止术后低视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晶体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方法。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136例155眼,对其中15例15眼术中晶体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15例15眼均一期植入人工晶体,术后矫正视力≥0.4者11例11眼(73.33%),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晶体后囊膜破裂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在手术中的各个步骤,但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及谨慎细致的术中操作,可降低其发生率,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5.
谭伟华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455-1456
目的:分析白内障"复明工程"群体实施手法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0月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白内障患者189例(192眼),散瞳、麻醉、开睑后,采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矫正视力正常率87.83%明显高于术前0%,低视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23例(24眼)术后低视力患者中,发生手术并发症12例(52.17%),术前有原发并发症者5例(21.74%),同时有手术并发症和术前并发症者6例(26.09%).结论:术中并发症和术前并发症是白内障"复明工程"手术后低视力发生的主要因素,临床应积极了解患者病史、并发症情况等,制定合理手术方案和预后,同时术中应注意手法,避免引发术中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禤中宁  雷进民  张家  林辉跃 《广西医学》2002,24(9):1343-134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在高度近视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眼轴≥26mm的48例55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施行巩膜隧道切口的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339眼(70.5%);术中2眼后囊膜破裂,术后6个月有1眼出现视网膜脱离,结论: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降低手术中后囊膜破裂及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较大切口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度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并发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②方法对38例(45眼)白内障并发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6个月。③结果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33眼(73.33%)。④结论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并发高度近视安全有效,术后低视力为原有眼底病变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总结 ,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6 9例 (93眼 )眼轴 >2 6mm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角膜内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 1个月裸眼视力≥ 0 4者 5 5只眼 (5 9 14 % ) ,矫正视力≥ 0 4者 6 7只眼 (72 0 4 % )。结论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视力 ,手术安全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白内障48例(53眼)患者,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患者术后视力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术后3天、1周、1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39眼(73.58%)、43眼(81.13%)、46眼(86.79%),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内皮水肿、前房少量积血、葡萄膜炎,无处理或对症处理后均消失。无虹膜损伤、晶状体偏离或继发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创伤小,疗效确切,术后视力恢复快,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姜慧  王锐 《中国厂矿医学》2002,15(2):147-14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6例(240只眼)老年人、并发症,外伤性和先天性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周裸眼视力≥0.5者占72.9%,≥1.0者占54.2%,术后3-12个月矫正视力≥0.5者占93.8%,≥1.0者占77.5%。手术并发症主要为术后角膜水肿28只眼,后发障6只眼,术中后囊膜破裂6只眼,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原因。方法:研究167例(197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按眼轴长度分A组26-30 mm 124眼,B组≥30 mm 73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光感-0.15,屈光度-8.00--24D。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植入折叠型IOL于囊袋内。术后随访1周-12月,观察与术后低视力有关的因素。结果:术后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A组124眼(94.4%),B组12只眼(16.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术中1眼后囊破裂(0.5%),术后24 h一过性高眼压6眼,45眼(22.84%)后发性白内障,7眼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2眼视网膜脱离,25例行预防性视网膜光凝术。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乳+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主要与眼底病变有关。术前精确计算人工晶体度数;术中保持后囊完整,降低后性白内发障等并发症;术后早期预防性视网膜光凝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0只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视力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月~2年.结果 术后80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眼压13...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术后影响视力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秀英  吴参  毕丽丽  韩峰 《医学综述》2009,15(15):2385-2387
目的回顾性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1000例(1278眼),分析术后3d及1年患者的视力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d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368例(446眼);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632例(832眼),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是角膜水肿。术后1年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635例(820眼),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365例(458眼),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是后囊膜混浊。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4.
惠靓  白晓宁  高彩琴  高娟超 《医学综述》2012,(22):3885-3887
目的评价2.2 mm与2.8 mm两种角膜缘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51例(251只眼)白内障患者,按照2.2 mm与2.8 mm两种不同大小角膜缘切口随机分为两组:A组132例(132只眼),B两119例(119只眼),两组均行角膜缘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超声乳化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裸眼及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Ⅱ、Ⅲ级核的超声乳化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Ⅳ级核的超声乳化时间少于A组(P<0.05);两组各级核硬度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2.2 mm角膜缘切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6月对35例(36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观察患者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3眼(8.33%)最佳矫正视力<0.01,5眼(13.89%)为0.01~0.04,10眼(27.78%)为0.05~0.09,15眼(41.67%)为0.1~0.25,3眼(8.33%)≥0.3。所有患者均无持续性角膜内皮失代偿、硅油泡残留、人工晶状体移位和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曾镜如 《当代医学》2010,16(14):6-7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应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总结和分析术前以及术后三个月患者的眼压,眼前房深度,最佳矫正视力。结果经检查发现,患者术后的眼压,眼前房深度,最佳矫正视力术前较有显著改善(P〈0.05)。患者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房角均较术前增宽。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应用于闭角型青光眼可有效提高视力和降低眼压,且安全性较高,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的对比。方法分析48例(48眼)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25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小切口摘除组),23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组),观察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及主要并发症等情况。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结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组后一月平均眼压(12.75±4.05 mmHg)较术前(32.70±5.55 mmHg)明显下降,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49,P〉0.05)。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房角增宽,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变小。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一样既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同样能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植入多焦点(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es,MIOL)、可调节(accommodative intraocular lens,AIOL)和单焦点( monofocal/single focus intraocular lens,SIOL)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采用同期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期间,在本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分别植入3种人工晶状体,其中多焦点ZMA00组30例(43只眼),可调节FLEX组33例(49只眼),单焦点AKROS组32例(47只眼).术后1d,1、3个月随访,测定患者裸眼及矫正远视力、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及中视力;离焦法测伪调节力;MFVA-100多功能视力检测仪测量对比敏感度视力,并问卷调查其脱镜率.结果 裸眼远视力ZMA00组和FLEX组略高于AKRO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远视力3组无明显差异(P>0.05);矫正远视力下中视力,ZMA00和FLEX组均明显优于AKROS组(P<0.05),但ZMA00和FLEX 2组间无差异(P>0.05);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及人工晶体眼伪调节力均表现为ZMA00组最佳,FLEX组次之,AKROS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镜率ZMA00组86.7%( 26/30),FLEX组63.6%(21/33),均优于AKROS组18.8%(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百分比对比度下,3组患者的对比敏感度视力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3种人工晶状体均可获得较好的远视力,但多焦点和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均拥有更佳的远、中、近视力及较高的调节力和脱镜率.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未带来对比敏感度的缺失,且在近视力及伪调节力方面,比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经验,分析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眼轴大于26mm的105例121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一个月矫正视力≥0.5者67眼,占55.4%,0.1~0.4者49眼,占40.5%,〈0.1者5眼,占4%。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一般较少。眼底病变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最重要的因素。结论 本方法用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具有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应注意患者心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