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叶青  周洁  袁灿兴 《光明中医》2014,(10):2222-222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同时还受许多非运动症状(non-motor-symptoms,NMS)的困扰,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NMS主要包括抑郁、痴呆、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嗅觉减退等。在悉尼一项长达15~18年的随访研究显示,对左旋多巴治疗无效的NMS是导致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所以。尽早发现这些症状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关键。本文就PD非运动症状表现及目前中西医治疗方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健身术,在帕金森病的康复锻炼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太极拳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如改善运动能力,增加运动的灵活性,调节平衡,减少跌倒。在非运动症状方面,可以有效改善不良情绪、呼吸障碍、认知障碍、疼痛及疲乏等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对太极拳干预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鉴于样本量的差异和太极拳种类的不同,以及干预时间和干预强度的不一,各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差别,有必要对其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506-2508
马云枝教授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中医治疗疗效明显,文章对其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痴呆、顽固性失眠及难治性便秘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arkin's disease,PD)是一种以黑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特征的中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们对神经性疾病的深入研究,PD中的非运动症状如感觉障碍、睡眠障碍、神经精神障碍、胃肠道症状等也被广泛关注。笔者就PD各类非运动症状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研究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运动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除了典型的肢体震颤、肌强直外,PD患者常合并神经精神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常被忽视或误诊。中医药在缓解PD非运动症状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和特色,本文就中医药治疗PD非运动症状的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帕金森病(P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慢性变性疾病,以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为主要临床症状。除了典型的运动症状之外,还常伴有一些非运动症状,PD的非运动症状主要包括精神神经障碍、睡眠障碍、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1])。PD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法,临床上的治疗只是在延缓疾病的进展及控制临床症状,抗帕金森药物的应用让大部分PD患者的运动症状得到了控制,但对其非运动症状没有改善。PD中的某些非运动症状甚至会早于运动症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是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及姿势步态异常等为主要运动症状表现。针灸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效果显著,且无毒副作用,与其他疗法相结合也有明显疗效。该文总结针灸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临床研究进展,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影响,以期为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2例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脑病内科住院治疗的帕金森病伴非运动症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帕金森病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归纳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状况。方法查阅近5年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文献。结果肝、肾、脾等脏腑虚损,导致气血亏虚、气滞痰瘀是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产生的主要病机。针对病机特点,中医临证多从肝、肾、脾等脏腑论治,针对不同的病理因素,常佐以补益气血、行气活血、化痰祛瘀等法。结论中医药标本兼治,能减少西药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姚璇  时晶  李婷  秦斌  肖卫忠  田金洲 《天津中医药》2021,38(10):1259-1262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疲劳症状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方法] 将83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帕金森疲劳量表(PFS-16)分数标准分为疲劳组(PFS-16≥3.3,32例),非疲劳组(PFS-16<3.3,51例),采用帕金森病证候要素量表(PD-PES-13)进行证候要素辨别,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要素积分和所占比例的差异以及复合证候要素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中医证候要素对帕金森病疲劳发病的危险性。[结果] 疲劳组脾虚证、血虚证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疲劳组(P<0.05或P<0.01),脾虚证、血虚证、气虚证积分显著高于非疲劳组(P<0.05或P<0.01)。疲劳组脾虚+髓减、脾虚+血虚、肾虚+阴虚复合证候要素比例显著高于非疲劳组(P<0.05或P<0.01)。脾虚、血虚证候要素对帕金森病疲劳发病具有危险性(OR=3.500,P=0.008;OR=2.678,P=0.038);脾虚+血虚、脾虚+髓减、肾虚+阴虚复合证候要素对帕金森病疲劳发病具有危险性(OR=6.000,P<0.001;OR=2.923,P=0.022;OR=2.679,P=0.034)。[结论] 脾虚、血虚和复合证候要素脾虚+血虚、脾虚+髓减、肾虚+阴虚在伴有疲劳的帕金森病患者中出现频率更高,且可能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进行性加重的中枢神经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缓慢、姿势反射障碍等运动症状为主要特征,还多伴见神经精神症状、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嗅觉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临床上不论是医者还是患者,关注的往往是运动症状的程度和变化,对非运动症状则重视不够。临床实践证明,不仅运动症状的改善不能证明PD非运动症状也随之改善,而且非运动症状直接影响到PD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PD的临床表现应以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来划分,而不应以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来划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滋肾柔经汤改善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脂联素(APN),尿酸(U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10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美多巴片治疗,首次用量为1片/次,ti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采取滋肾柔经汤治疗,qd,常规水煎2次,分早晚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12周。比较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非运动症状筛查问卷(NMSQuest)评分,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析两组疗后12周的疗效;检测两组血清APN,UA,TNF-α,IL-6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04%,对照组为68.5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NMSQuest,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D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6,12周,治疗组患者血清APN和UA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而TNF-α,IL-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滋肾柔经汤改善帕金森非运动症状肝肾阴虚证可显著改善中医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上调血清APN,UA水平,下调TNF-α,IL-6水平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不同起病侧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和运动功能的差异,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单侧起病的帕金森病患者共156例,其中左侧起病组和右侧起病组各78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采用“帕金森病证候要素量表(PD-PES)”判定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要素,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UPDRS-Ⅱ、UPDRS-Ⅲ)评分、肌肉张力检测仪检测肌张力[包括上肢、下肢曲线下面积(AUC)]、10米步行实验(10MWT)并计算步长、“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价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结果 左侧起病组患者血瘀、阳亢证候要素频次为75 (96.2%)、15 (19.2%),血瘀证候要素积分为[14.0 (10.0, 16.0)]分,高于右侧起病组的59 (75.6%)、 3 (3.8%),[11.0 (7.0,14.0)]分;右侧起病组气虚、痰浊证候要素频次为55 (70.5%)、42 (53.8%),气虚证候要素积分为[8.4 (6.0,13.1)]分,高于左侧起病组的42 (53.8%)、24 (30.8%),[7.4 (4.7,1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是以路易小体形成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为病理特征的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运动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为主要特征的运动症状和以神经精神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睡眠障碍、感觉障碍等为主要特征的非运动症状。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由于该病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上采用常规的现代西药治疗效果显著,但西药治疗始终无法摆脱并发症增多、副反应发生率高及疗效减退等弊端,且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单纯的中医治疗方法适用性低,用药无固定性,临床较难把握。通过总结古今医家的治则治法,归纳整理中医临床对帕金森病的用药规律及证治规律,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杨瑞龙主任医师认为,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发病中肾阳不足具有重要作用,元阳不振,无以上腾温暖肝木,木陷水中,无以升发,则出现众多非运动症状。治应温阳疏肝,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7.
裘昌林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疑难疾病,如重症肌无力、癫痫、帕金森病等。经过多年的临证,裘师认为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治疗为中医很好的切入点,本文针对PD伴发频率较高的便秘、出汗、睡眠障碍等进行了阐述。PD合并便秘多见阴虚、气虚、阳虚、痰湿内滞型,治以养阴、益气、温阳、化痰导滞;合并汗证则虚证居多,肺卫不固、心血不足、阴虚火旺,而鲜见邪热郁蒸型,治以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合并不寐时兼顾到肝肾阴虚,肝火旺盛,心火亢盛、心肾不交等特点,治以滋阴降火,清肝和胃,宁心安神,交通心肾等。但由PD引起的上述症状,虽然可以单独为病,但必须兼顾到PD本身的影响因素,其主体仍是PD(颤证)。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0)》参考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制定的第二版、第三版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结合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最新循证依据,汲取中西医方向的专家的临床经验,充分考虑临床疗效,评估各方面风险及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后形成该专家共识.该共识在临床分型中新增...  相似文献   

19.
熟地平颤汤协同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熟地平颤汤协同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H-Y分级为2-4级的患者6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熟地平颤汤加左旋多巴以及单纯左旋多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自主神经症状量表和睡眠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第2个月、第3个月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各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第2个月、第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各期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第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第2个月、第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3个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各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第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熟地平颤汤协同左旋多巴能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和减轻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金森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属中医"颤证"范畴.2000-2006年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患者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