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的观察缬沙坦或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缬沙坦+阿托伐他汀)和对照组(贝那普利+阿托伐他汀)各5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D和BNP水平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LV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LVEDD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或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北京市仁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变化、血脂〔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 HDL)〕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G、LDL、TC、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LDL、T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与血脂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期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1次/d。对照组同期加用辛伐他汀,20mg/d,1次/d,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脂水平与BNP浓度。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TC、TG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尤其观察组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和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NP浓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3.33%),对照组为3/6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血脂水平,是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柯天秀  江芸  姜锋 《海峡药学》2011,23(12):116-117
目的为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作用和BNP在评价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反应中的意义。方法将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TC、LDL-C、6min步行距离、LVEF和血浆BNP浓度。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地高辛和利尿剂等基础治疗后,血浆BNP水平下降和LVEF上升均明显,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BNP下降和LVEF上升均非常显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BNP下降幅度更明显,而LVEF上升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尚未发现明显差异,可能BNP对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衰反应更敏感。可见,BNP检测既可以反映慢性心衰的严重程度及疗效,还可以及时地评价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衰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9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按照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五苓散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术后对比剂肾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择期行PC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55例给予五苓散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2组均术前3 d到术后3 d持续用药,比较2组术后对比剂肾病发生率,检测2组术前、术后24 h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α_1微球蛋白(α1-MG)水平,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研究组Scr、Ccr、α_1-M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Scr、α_1-MG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及研究组,Ccr显著低于术前及研究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苓散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患者,可显著降低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保护患者肾功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3年在睢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AC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1、4、12周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水平及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C、LDL-C、hs-CRP和CK-M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12周观察组患者血清TC、LDL-C和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1、4、12周观察组患者血清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低于对照组的46%( P<0.05);观察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4%,对照组为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疗效显著,可改善ACS患者血清TC、LDL-C、hs-CRP和CK-MB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临床疗效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心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0月的90例确诊为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症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经心脏彩超反映心脏功能指标,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40 mg与10 mg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内皮素-1(ET-1)及血栓素B2(TXB2)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10月在本院确诊的8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组(41例)及40 mg/d治疗组(4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ET-1及TXB2水平。随访4周,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0 mg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ET-1、TXB2水平显著低于10 mg治疗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随访期间无横纹肌溶解及药物性肝炎发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 mg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ET-1、TXB2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
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及左卡尼汀。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利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内径(LVED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CRP、BNP水平显著下降,LVEF、LVEDD明显改善(P〈0.05),阿托伐他汀组及联合治疗组CRP、BN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LVEF、LVEDD改善较对照组明显,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RP、BNP水平差异及LVEF、LVEDD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CRP、BNP水平,发挥抗感染作用,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降低了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耗氧,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1.
刘哲  王晶 《安徽医药》2016,20(12):2192-2194
【摘要】目的:探讨抗心力衰竭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脑利钠肽(BNP)以及糖类抗原125(CA125)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于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予抗心力衰竭治疗6周,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每位患者血清中BNP及CA125进行检测,比较并分析上述两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6周后患者血清中的BNP及CA125两项指标较治疗前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予抗心力衰竭治疗前,患者BNP及CA125呈现正相关性(P<0.05),患者心功能亦有显著改善。结论:抗心力衰竭治疗能显著降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BNP及CA125水平,且BNP与CA125作为评价心力衰竭程度的指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多达一(即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H型高血压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82例H型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实验组患者则行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实验组降压总有效率、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5.2%、92.9%,与对照组的80.0%、6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4.05±0.20)VS(4.56±0.27)]mmol/L、TG[(1.82±0.52)VS(1.98±0.62)]mmol/L、LDL-C[(1.66±0.50)VS (2.74±0.62)]mmol/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达一(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患者血脂明显改善,且可稳定斑块,疗效明确,可作为H型高血压并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脑钠肽(BNP)和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及注射用依诺肝素钠基础治疗,并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患者加用替格瑞洛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BNP水平均显著升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cTnⅠ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3.33%比8.33%,χ~2=0.776,P=0.378>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较好,能改善心功能指标,降低血清BNP和cTnⅠ水平。  相似文献   

14.
黄刚 《北方药学》2015,(4):106-107
目的:探讨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其血清炎性细胞因子、BN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OPD合并肺心病且心衰的患者64例,纳入病例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人员1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6、hs-CRP、BNP水平,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TNF-α、IL-6、hs-CRP、BNP水平及PaO2,分析指标间的关系。结果:64例COPD合并肺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TNF-α、IL-6、hs-CRP、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F-α、IL-6、hs-CRP、BNP水平随着心功能等级的增加而升高(P<0.05),PaO2则随着心功能等级的增加而降低(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NF-α、IL-6、hs-CRP、BNP水平与心功能等级呈正相关(P<0.05),PaO2与心功能等级呈负相关(P<0.05),TNF-α、IL-6、hs-CRP与BNP呈正相关(P<0.05)。结论: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与其血清细胞因子、BNP密切相关,可作为患者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改变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心功能Ⅱ~Ⅳ级心力衰竭患者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扩血管药物、利尿剂及洋地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BNP水平的变化及心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9%高于对照组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明显提高,BNP均有明显下降,且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BN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浓度与LVEF存在负相关(r=-0.167,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增加LVEF,降低血浆BNP,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杨红  李雪云 《北方药学》2016,(1):106-106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血清hs-CRP和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治疗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hs-CRP、BNP水平。结果:试验组心力衰竭总有效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hs-CRP、BNP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有效降低患者hs-CRP、BNP水平,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时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的57例伴有贫血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心衰的标准治疗,治疗组给予标准治疗同时给予EPO和铁剂,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前后Hb、心功能分级、LVEF及BNP。结果:治疗组Hb、心功能分级和LVEF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均下降,两组治疗后血浆BNP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EPO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有效,能改善心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托伐普坦治疗老年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年龄≥60岁)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托伐普坦组(托伐普坦+常规治疗)和呋塞米组(呋塞米+常规治疗),每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的血钠、脑钠肽(BNP)、尿量、体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同时分析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出院后180 d心血管死亡情况。结果托伐普坦组治疗后第7天较治疗前血清钠、尿量、LVEF升高,BNP、体重、生活质量评分下降(P<0.05)。呋塞米组治疗后第7天较治疗前尿量升高,体重、BNP、生活质量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第7天托伐普坦组较呋塞米组血清钠、尿量、LVEF升高,BNP、体重、生活质量评分降低(P<0.05)。托伐普坦组较呋塞米组住院时间缩短,口干、口渴发生率升高(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180 d心血管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伐普坦可以显著增加老年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血清钠水平,强效利尿,提高心脏功能,改善短期生活质量,对180 d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益心舒胶囊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10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治疗(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8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抗心力衰竭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射血分数(EF)和脑尿钠肽(BNP)。结果:治疗组的EF值和BNP值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益心舒胶囊可以更好地提高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托拉塞米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静脉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20 mg/次,1次/d。治疗组静脉注射托拉塞米注射液,20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B型脑钠肽(BNP)、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和左心室肥厚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2%、8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NP、PRA、AngⅡ和ALD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均有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优于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降低血浆BNP、PRA、AngⅡ和ALD水平,改善左心室肥厚,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