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对感染性休克病患实施早期不同液体复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接诊的感染性休克病患中选择符合此次研究入组标准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如上病患实施分组治疗,A组采取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进行早期复苏治疗,B组则采取浓度为6%的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进行早期复苏治疗,各40例。结果比较复苏前、复苏8 h、48 h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提示较之复苏前,两组病患的复苏后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比较两组脑钠肽(BNP)水平则提示B组患者48 h的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感染性休克病患实施早期复苏效果理想,不同液体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但相较而言使用胶体液早期复苏治疗可避免容量负荷过高,更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同时加用去甲肾上腺素(NE)对达到复苏目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充分积极液体复苏)和治疗组(充分积极液体复苏同时加用NE)各19例,比较2组在入ICU 0h、3h、6h时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管外肺水(EVLW)、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清除率及补充液体量。结果治疗组在0h、3h、6h时的MAP、CVP、ScvO2均高于对照组,于6h时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VLW及补充液体量在0h、3h、6h时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6h时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高的乳酸清除率比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早期应用NE可加快复苏,减少EVLW及液体补充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 ICU 中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微量泵入对血流动力学、血清乳酸清除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87例,根据治疗方式分组,40例接受多巴胺泵入治疗纳入对照组,47例接受去甲肾上腺素微量泵入治疗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乳酸清除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8 h 的血流动力学心率(HR)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48 h 后的中心静脉压(CVP)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8 h 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的相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12 h,观察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观察组病死率为4.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ICU 中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去甲肾上腺素微量泵入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促进乳酸的清除,提高患者存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脑钠肽(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玉田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参附注射液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参附注射液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5d检测血浆BNP水平。结果治疗后参附注射液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d两组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5d参附注射液组的血浆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每搏输出量(SV)、心搏出量(CO)、心脏排血指数(C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5d两组SV、CO、CI及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老感染性休克,可降低患者BNP水平,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和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于感染性休克的价值。方法选取4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29例存活患者作为存活组,12例死亡患者作为死亡组,同时选择同期未发生感染性休克症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于入院诊断即刻、6、12、24、48 h监测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在入院初期的平均动脉压(MAP)、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以及心搏指数(SI)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心率(HR)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经早期治疗后,各组的MAP、CVP、CI及SI均有所回升, HR有所降低,但死亡组的MAP仍低于60 mm Hg(1 mm Hg=0.133 kPa)且在治疗24 h后显著降低。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早期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早期诊断、临床预后判断以及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蓓 《首都医药》2022,(4):43-45
目的 探讨重症超声引导下滴定式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重症超声引导下滴定式液体复苏.对比两组临床结局,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疗法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7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小儿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清蛋白联合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液体复苏,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4h后两组的血Na+、Cl-、pH值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a+、C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结论清蛋白作为一种复苏液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中应用电子心力连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指导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新生儿科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6例感染性休克患儿,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新生儿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23例新生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连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指导液体复苏,对照分析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6 h后尿量增多、pH值升高(P<0.01),呼吸频率、心率、乳酸水平均减低(P<0.01),两组平均动脉压、BE值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研究组治疗1 h相应指标比较,研究组治疗6 h心率、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减低,每搏输出量增高,每搏输出变异减少,平均动脉压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结论对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患儿应用连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指导液体复苏,于病情评估、提高液体复苏效率及改善症状等方面,均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莹 《黑龙江医药》2014,27(5):1100-1101
目的:对比观察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1例,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多巴胺组(DA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和有效液体积极复苏治疗后,DA组给予多巴胺治疗,NE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6h内复苏成功率和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乳酸水平变化。结果:DA组6h复苏17例,复苏率为56.67%;NE组6h复苏25例,复苏率为80.65%;两组复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9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乳酸水平均有显著下降趋势(P〈0.05),T1、T2时间点,NE组患者乳酸水平显著低于DA组(P〈0.05)。结论:与多巴胺相比,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更能提高6h复苏成功率,降低乳酸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7,(1):68-70
目的:评价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4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多巴胺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组织氧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改善HR、CI、Sv O2、SVRI和乳酸清除率指标测得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优于多巴胺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压监测用于重症休克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给予中心静脉压监测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无中心静脉压监测的常规重症监护和治疗,观察组选择中心静脉压监测的重症监护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病情严重程度改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心率)。结果 经重症监测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6 h复苏达标率更高,住院期间死亡率更低,平均住院时间更短(均P <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不同时间点APACHEⅡ评分更低(P <0.05);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更优(均P <0.05)。结论 中心静脉压监测用于重症休克患者的干预效果更好,有效提高6 h复苏达标率,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策略之上探索新的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方法,通过联合常用的反映流量的指标中心静脉血和动脉血血气的二氧化碳分压差(ΔPCO2)来指导感染性休克复苏,是否能有更好的指导意义。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入感染性休克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确立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后立即给予积极的对症处理,处置时间均不超过2 h,参照2012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指南,并依据具体情况,尽早开始液体复苏。观察组使中心静脉压(CVP)≥8 mm Hg、平均动脉压(MAP)≥65 mm Hg、尿量≥0.5 ml·kg -1·h -1、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ΔPCO2﹤6 mm Hg,若ΔPCO2≥6 mm Hg,则判断容量反应性,如反应为阳性则进行液体复苏,或如容量反应为阴性则增加多巴酚丁胺/米力农,完成液体复苏;对照组使 CVP≥8 mm Hg、MAP≥65 mm Hg、尿量≥0.5 ml·kg -1·h -1、ScvO2≥70℅完成液体复苏,而 ScvO2仍未达到70℅,需输注浓缩红细胞使血细胞压积达到30℅以上,或输注多巴酚丁胺/米利农以达到复苏目标。一直持续到所有相应指标达标,或达到6 h。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液体复苏使 CVP、MAP、尿量、ScvO2和0 h、6 h 乳酸清除率的变化情况,以及相关预后指标。结果2组感染性休克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28 d 病死率20℅,对照组28℅,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 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28 d 病死率与 ScvO2、ΔPCO2达标之间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χ2=10.930,P =0.001),对照组28 d 病死率与 ScvO2达标之间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5,P =0.011)。结论 ScvO2联合ΔPCO2可用于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两者联合较单独的可以避免 ScvO2假性正常化而停对休克患者的复苏,而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两者联合用于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更加准确,安全和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亚甲蓝对成人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休克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亚甲蓝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结果两组成人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CVP)、股动脉平均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等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之0.05)。结论亚甲蓝可以明显改善成人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情况,有效治愈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巴胺(DA)及去甲肾上腺素(NE)在感染性休克治疗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和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患者52例,随机分为 DA 组与 NE 组各26例,分别予 DA 及 NE 进行升压治疗。观察入组时、入组后3h、6h 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组织氧利用及代谢指标[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早期乳酸清除率、尿量(UV)和内生肌肝清除率(Ccr)]。结果2组各时间点 mAP、CVP、CI、SVR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A 组的 HR 明显高于NE 组(P ﹤0.05)。NE 组与 DA 组在补液并给药后 SvO2均有上升,6h 后 NE 组 SvO2≥65%的比例高于 DA 组(P ﹤0.05);6h 后 NE 组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 DA 组(P ﹤0.05),NE 组高的早期乳酸清除率比例明显高于 DA 组。2组6h 后 UV 以及 Ccr 水平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在感染性休克时,补液是必须的,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NE在改善内脏灌注方面和组织氧合方面优于 DA,并能减慢心率,在肾功能保护方面也可能优于 DA。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NE 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辛可可 《北方药学》2017,(12):113-114
目的:探析血必净对感染性休克患者LA、PCT、CRP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血必净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治疗前,LA、PCT、CRP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无显著差异,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在改善幅度上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可显著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LA、PCT、CRP及血流动力学水平,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于早期复苏液体管理期间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8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复苏液体管理,观察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照组应用常规非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观察组干预前后无创动力学监测指标[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HR、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HR(178.61±12.35)次/min、SV(16.39±4.78)cm3、CI(5.57±1.37)L/(min·m2)、CO(2.14±0.74)L/min;干预后HR(121.48±13.06)次/min、SV(20.36±5.18)cm3、CI(4.25±1.16)L/(min·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量泵输入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顽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血糖波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9月1日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氢化可的松8.33mg/h静脉微量泵入,连续应用5d。观察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乳酸变化,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平均血糖水平(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波动系数(GV)、统计高血糖时间;记录两组患者休克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和统计28d病死率。结果共有7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选,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心率明显下降(P<0.05),平均动脉压、乳酸清除率明显升高(P<0.05)。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亦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MBG、LAGE、GV、高血糖时间同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休克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但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天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顽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微量泵输入小剂量氢化可的松能快速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休克持续时间,并有效避免高血糖的合并症,更稳定患者血糖波动幅度,但在降低ICU及总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等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血必净联合个性化液体复苏治疗早期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共收治的78例早期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去甲肾上腺素、血必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前后的生化、血气指标,并应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量表(APACHEⅡ)评价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I、MAP水平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HR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cr、BUN、HCO3-、乳酸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乳酸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HCO3-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血必净治疗和去甲肾上腺素、血必净联合个性化液体复苏治疗均对早期感染性休克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均能够及时减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肾功能,但是去甲肾上腺素、血必净联合个性化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崔建伟  赵炳朕  李庆一  王林军 《安徽医药》2018,39(12):1517-1519
目的 探讨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指导患者进行补液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USCOM监测指标并指导患者进行补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临床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心输出量(CO)、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及下腔静脉管径等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乳酸清除率、ICU入住时间、复苏液体量、机械通气时间、氧和指数、肺水肿发生率及治疗后28天病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改良肺超失充气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SCOM较PICCO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实时监测及指导液体复苏,具有更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在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7月就诊于我院E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同时给予6h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并选用合理抗生素.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7d疗程的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和疗程的生理盐水.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前、治疗后6h、12h、24h、6d的血乳酸值.使用无创心排出量监测仪测定治疗前、治疗后48h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输出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胸腔内总容量(TFC).结果:治疗组血乳酸水平在治疗后6h、12h、24h、6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h治疗组CI较对照组升高,SVRI、TFC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能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乳酸浓度,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