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目的 研究SD大鼠非动情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建立方法和异位病灶的组织学形态及体液免疫反应。方法 采用外科诱导法对 40只非动情期和 40只动情期SD雌性大鼠行子宫组织自体移植手术。采集造模前后的血液进行体液免疫IgG、IgA、IgM、C3 、C4 的观察 ;手术后 7周取健侧子宫中段的在位内膜和移植的异位内膜行组织学研究。结果 SD大鼠非动情期进行子宫组织自体异位种植术成模率 95% ,与大鼠动情期进行子宫组织自体异位种植术成模率 94 8%比较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异位内膜上皮细胞功能活跃 ,有类似正位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 ,其生理特征与正位子宫内膜基本相同。且造模后大鼠体液免疫反应敏感IgG、C3 增高 (P <0 0 1、3 P <0 0 5) ;IgM降低 (P <0 0 1)、IgA、C4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D大鼠非动情期和动情期进行子宫组织自体异位种植术均可建立良好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相似文献   

2.
曹芳  黄晓阳  葛素梅  许科  陈莉 《重庆医学》2015,(27):3805-3807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窗口期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构建 EMs大鼠内膜窗口期动物模型。方法取性成熟 SD 大鼠22只,通过手术将 SD 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组织移植至同侧腹壁及对侧子宫系膜上,建立诱发型 EMs 大鼠动物模型。术后4周随机选取2只大鼠解剖观察异位内膜的生长情况,确定造模成功后,将 EMs 模型大鼠与雄鼠同笼交配,次日观察阴栓,妊娠第5天剖腹观察20只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存活情况,并对在位子宫内膜及异位内膜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20只妊娠第5天大鼠均有明显的异位病灶,在腹壁及系膜上均呈小包块样生长,且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光镜下见异位子宫内膜形态具有正常子宫内膜基本组织结构,EMs 大鼠造模成功;所有 EMs 模型大鼠与雄鼠同笼交配次日均见阴栓,妊娠第5天大鼠非手术侧子宫腔内不同程度积液,在位及异位内膜均处于分泌期。结论通过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成功建立了 EMs 大鼠模型;EMs 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处于胚胎着床窗口期,为研究 EMs 子宫内膜容受性提供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方法:4只参加实验的裸鼠分戍2组,每组2只,分别用注射人子宫内膜碎屑液入裸鼠腹腔和手术将人子宫内膜组织块贴于裸鼠卵巢的方法建立模型,观察移植内膜的组织学、超微结构情况。结果:手术组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成功建立,光镜下见内膜细胞及间质生长,电镜下见丰富粗面内质网,线粒体丰富,纤维增生,提示内膜细胞生长活跃;注射组未能成功建立模型。结论:外科手术移植法是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彭艳  何援利 《重庆医学》2012,41(25):2619-2620,2681
目的采用腹腔种植、皮下移植和皮下注射3种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探索一种简便有效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模方法。方法取性成熟雌性大鼠15只,分别采用腹腔种植、皮下移植和皮下注射将自体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移植,术后4周取出异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3种造模方法成功率及异位病灶体积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方法均可以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皮下种植法操作简单,观察直观,便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异位病灶的组织学形态。【方法】采用外科诱导法对80只大鼠行建模手术,在术后的第3周、第5周、第7周和第12周动态观察病灶的生长情况和大鼠的动情周期变化,取健侧子宫角中段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行组织学研究。【结果】建模成功率为65%;生长良好的囊肿囊内壁有内膜上皮细胞生长,有与正位子宫内膜接近同步的发情周期改变;病灶随移植时间的推延先逐渐增大之后又有缩小趋势(P<0.05),同一时间内子宫旁韧带处病灶明显大于肠系膜处病灶(P<0.05)。【结论】将实验动物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到子宫旁韧带或肠系膜上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病理模型,是子宫内膜异位病实验研究的简便方法,此种异位内膜随动情周期有周期性改变,生理特性与正位子宫内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不难但治疗棘手。是否所有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均需要治疗呢?Rawson报道约50%患者可以不经治疗而妊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用药物抑制其生长发展;二是手术消除异位内膜组织。如何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病变部位、范围以及对生育要求、家庭经济状况、以前的治疗等加以全面考虑。原则上症状轻微者采用非手术治疗;要求生育的轻度患者明确诊断后先行激素治疗,病变较重而需要生育者则行保守治疗;年轻但病变较重,无生育要求者采用保留卵巢功能的手术再辅以药物治疗;症状和病变较重,无生育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实验研究的进展,动物模型的建立日益重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及发病机制已成为妇产科领域研究热点.其体内、外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是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疾病发展以及治疗措施的重要途径.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治疗效果的评价.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常用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人子宫内膜异位症NOD-SCID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采用人在位子宫内膜及异位子宫内膜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获取人分泌晚期在位子宫内膜及人异位子宫内膜种植于NOD -SCID鼠腹部皮下 ,随机分成 4组 ,分别在 2、4、6、8周取出其皮下移植物行病理检查。结果  3 2只小鼠均存活 ,有 15只小鼠皮下在位内膜移植物经HE染色可见明显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 ,成功率为 93 .75 %。而异位内膜移植物仅见到纤维结缔组织。结论 用人在位内膜建立NOD -SCID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成功率高 ,模型性状显著且稳定。  相似文献   

9.
061653 AHSG和IL-6基因多态性与Ⅳ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相关性研究;061654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特征分析;061655 11例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061656 中期因子在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061657 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痛与盆腔病变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选择1980~1986年门诊误诊为慢性盆腔炎或盆腔包块38例,经抗炎治疗三个月以上无效,后经孕激素治疗,症状消失或基本改善的资料作一分析,以利于提高妇科门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异位症)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总结和介绍了兔VX2鼻咽移植瘤模型的制作方法,并对模型制备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和方法改进的探讨,以期为医学实验研究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建立四氧嘧啶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合适大鼠糖尿病动物模型。方法 选取健康大鼠 2 2只 ,体重为 180~ 2 40 g ,随机分为实验组 1、实验组 2、实验组 3、正常组。实验 1~ 3组腹腔注射四氧嘧啶 ,注射剂量分别为 15 0mg/kg、175mg/kg、2 0 0mg/kg(按体重计算 ) ,经 48h后取血清测定其血糖的变化。结果 实验 1~ 3组大鼠血糖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实验 3组的血糖显著高于实验 2组和实验 1组 (P <0 .0 1) ;实验 2组显著高于实验 1组 (P <0 .0 1)。结论 大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模型是一种可靠、易控制的方法。血糖的升高与体重、鼠龄有关。  相似文献   

13.
心肌挫伤实验动物模型在研究人类心肌挫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制备方法和研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开放性及非开放性,每种实验模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建立及应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疾病,是生育年龄妇女盆腔痛和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不清,治疗效果不理想,复发率高达50%.在人类研究中由于有创性操作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动物模型作为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改良冠脉结扎法提高大鼠心梗模型存活率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冠脉结扎法大鼠心梗模型制作存活率方法.方法 大鼠麻醉后,经口腔插管连通动物呼吸机,开胸结扎其冠状动脉.于术后4周麻醉处死大鼠,取出心脏,观察心脏外形及梗死瘢痕,并在进行HE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 此法制作心梗模型的成功率为100%,术后动物存活率为96.7%.术后4周取出的心脏,左心室扩大变...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6例腹壁内膜异位症(AWE)患者(增殖期33例,分泌期23例)在位、异位子宫内膜,正常分泌期与增殖期(36与37例)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ER)蛋白进行测定。AWE患者增殖期组在位内膜ER表达率(85%)高于正常内膜(60%)和异位内膜(58%)(P〈0.05);分泌期异位内膜ER表达率(57%)高于在位内膜(26%)和正常内膜(25%)(P〈0.05)。分泌期在位和正常内膜ER表达率均低于增殖期组(P〈0.01),异位内膜ER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位和异位内膜ER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WE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EM)猕猴动物模型。方法选择5只健康、月经规律的雌性猕猴(4只实验猴、1只对照猴),在月经第8~15天,雌激素高峰的第3~5天,手术将猕猴的子宫内膜种植到盆腔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对照猕猴用大网膜取代内膜种植。在术后第2、4个月动物月经周期的第8~15天开腹或腹腔镜探查。结果术后第2个月探查,4只实验猴中,3只异位内膜种植存活,其中2只形成异位囊肿。术后第4个月,对2只已形成EM的猕猴行腹腔镜再次探查,其盆腔粘连,异位内膜生长情况与术后第2个月基本相似;3只形成EM的猕猴精神状态、饮食、体质量增长情况均较对照猕猴差,2只发生肠套叠死亡。结论本研究根据种植学说原理成功地构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猕猴动物模型,但猕猴的个体差异是模型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认为遗传因素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另一重要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生长对机体的整体机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邬玮 《安徽医学》2012,33(5):553-555
目的比较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不同治疗方法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患者176例,排除双侧输卵管完全性阻塞及男性不育者。将Ⅰ、Ⅱ期患者作为A组(期待治疗组),Ⅲ、Ⅳ期患者随机分B组(孕三烯酮+米非司酮组)和C组(亮丙瑞林组),将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C组总妊娠率分别为40.4%、62.8%、61.5%。期待治疗组(A组)较其他两组妊娠率低(P0.05)。术后1年内妊娠者67例;第2年内妊娠者19例,其中Ⅲ、Ⅳ期患者9例;2年后妊娠仅3例,2年后Ⅲ、Ⅳ期患者无1例受孕。结论腹腔镜手术后加用抗子宫内膜异位的激素类药物治疗可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