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大咯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大咯血患者动脉造影表现及急诊BAE的疗效。经急诊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采用聚乙烯醇(PVA)颗粒和明胶海绵条对出血动脉行BAE;术后评价疗效、并发症及咯血复发情况。结果 17例中共发现29支病变支气管动脉,成功予以栓塞。BAE术后16例24h内完全停止咯血,1例于术后2天完全停止咯血。5例于BAE后接受外科手术,切除原发病灶。BAE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2年,咯血均无复发。结论急诊BAE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大咯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结核大咯血的急诊动脉栓塞(TAE)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对38例因肺结核致大咯血患者行急诊经导管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选用明胶海绵条、弹簧圈及聚乙烯醇(PVA)颗粒对出血动脉行TAE,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评价。结果对所有患者均成功栓塞出血动脉。29例栓塞后24h咯血停止;9例栓塞后仍有少量咯血,经保守治疗1~2周后症状消失。术后随访6~20个月,3例1年后复发,行2~3次栓塞治疗后仍有大量出血,转外科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急诊TAE治疗肺结核所致大咯血安全、有效;彻底全面地栓塞出血动脉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中采用不同栓塞材料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9例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于术前常规CTA后行BAE;对其中18例单纯应用明胶海绵(GS组),41例应用海藻酸钠微球(KMG)联合GS或弹簧圈(KMG组)进行栓塞。所有病例随访12个月以上,并对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BAE。58例患者BAE术后24h内停止咯血,有效率98.31%(58/59)。12个月内9例复发咯血(GS组6例,KMG组3例),总复发率15.25%(9/59)。术后3个月内两组各2例患者复发咯血,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12个月KMG组复发率(1/41,2.44%)低于GS组(4/18,22.22%,P=0.03)。结论 BAE术中合理选择栓塞材料可有效降低术后大咯血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8例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动脉造影,发现出血征象时超选择插管造影,并根据不同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采用不同栓塞材料进行栓塞。随访1~3个月,并观察疗效。结果 58例患者中,50例动脉造影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假性动脉瘤、血管畸形等,栓塞治疗止血有效率为94.00%(47/50),栓塞后再出血率为4.26%(2/47),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咯血死亡率极高,达60%~80%,内科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极差。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治疗大咯血,微创、安全性高,已成为治疗大咯血的首选方法Ⅲ。本文回顾性分析采用BAE治疗大咯血的患者2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35例大咯血患者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支气管动脉。35例病人中,支气管扩张症29例,肺结核6例。栓塞靶血管39支,其中栓塞1支者31例,栓塞2支者4例(1例支气管动脉+内乳动脉同时供血)。结果35例患者于栓塞治疗后,获得即刻止血效果,止血成功率达100%。经2-7年的随访,32例未复发,3例于栓塞术后分别5个月、10个月、18个月又出现咯血,行第2次介入治疗.栓塞材料由明胶海绵改为PVA颗粒,明胶海绵+真丝线段栓塞,随访4年后无再次咯血。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是治疗大咯血的有效方法,效果确切,止血迅速。 相似文献
7.
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咯血患者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后出血复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85例咯血患者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BAE治疗,以明胶海绵(GS)颗粒和(或)GS条栓塞37例,PVA微粒联合GS(PVA+GS)条多重栓塞48例。所有病例随访6~18个月,对复发病例复查造影明确原因后进行第二次栓塞。结果咯血复发17例,复发率20.00%。其中GS栓塞复发13例,复发率35.14%(13/37),原因为栓塞血管再通(8例),肺内病变供血血管漏栓(2例),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漏栓(1例)和病变侧支循环形成(2例);PVA+GS栓塞复发4例,复发率8.33%(4/48),原因包括基础疾病进展新生血管形成(3例)和病变侧支循环形成(1例)。结论咯血患者BAE治疗后复发出血与栓塞剂的选择、栓塞技术及基础疾病有关。采用多重栓塞技术、合理选择栓塞剂及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能有效降低咯血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顽固性隐源性咯血(CH)和慢性肺结核(CTB)咯血的动脉造影表现特点及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对17例顽固性CH患者(CH组)及20例CTB咯血患者(TB组)行责任血管栓塞,比较两组责任血管数目、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NBSA)参与供血血管数目、血管造影表现及栓塞后中远期效果。结果 TB组人均责任血管数目、NBSA参与供血血管数目多于CH组(t'=5.469,t=5.212,P0.01);TB组血管增粗、纡曲、富血管化、BP分流及动静脉瘘的发生率均高于CH组(P均0.05)。TB组术后2年复发率高于CH组(P0.01)。CH组和T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4.71%(11/17)、95.00%(1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是CH的主要责任血管。CTB咯血因存在大量NBSA供血,责任血管复杂。CTB咯血复发率高,与栓塞不彻底有关。根据造影特点选择栓塞剂及决定栓塞程度可预防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11例,咯血停止。随访半年仅2例于术后4个月咯血少量,经内科治疗而止血。栓塞术方法是在X线、支气管镜下确定出血部位,经皮股动脉插入Cabra导管至T4~6,注入明胶海绵至支气管动脉1cm处栓塞血管。术前按经皮股动脉插管常规准备;术中制备明胶海绵,观察足背动脉及病人生命体征,防止感染和误栓;术后观察有无血栓形成、血肿、栓塞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10.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损伤性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16例损伤性出血患者,其中肾脏出血5例,肝脏出血3例,剖宫产后出血4例,切口妊娠流产1例,宫颈癌放疗后出血1例,骨外伤术后出血2例。采用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插管进行靶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采用明胶海绵和(或)弹簧钢圈栓塞瘤腔及供血动脉。结果全部患者动脉造影均见假性动脉瘤,其中2例伴有动静脉瘘。栓塞成功率100%,栓塞后即刻造影示假性动脉瘤消失,止血成功率93.75%。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防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损伤性假性动脉瘤性出血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是可靠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DSA寻找确定的咯血责任血管的来源及走行对咯血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对89例咯血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和相关动脉造影,寻找责任血管,明确咯血责任血管的来源及走行,并根据DSA结果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结果咯血责任血管主要来源于支气管动脉(133/176,75.57%);其次来源于肋间动脉、膈动脉(34/176,19.32%),少见来源于肋颈干、胸廓内动脉、胸廓外动脉、甲状颈干、头臂干(9/176,5.11%)。31例检出多支咯血责任血管且不共干,49支为共干血管。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18例。接受BAE后治疗成功率为92.13%(82/89)。结论根据DSA发现的咯血责任血管,应注意多支咯血责任血管存在不共干和共干的可能,避免漏栓和误栓;并注意检出少见咯血责任血管,以提高咯血治疗成功率。此外DSA还能发现CTA不能发现的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2岁,无明显诱因间断性咯血半年余,X线胸片示右中肺野大片状密度增高影,CT示右肺中叶片状密度增高影,内与支气管相通,外与胸膜相连(图1),行止血等治疗后好转;本次咯血1周,对症治疗无效,且持续加重,右侧卧位时明显,24h咯血量达500ml以上。入院后相关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支气管动脉造影:右上支气管动脉与右上肋间动脉共干,右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部体循环CTA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寻找靶血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8例咯血患者根据介入栓塞术前是否行CTA检查分为CTA组(n=27)和DSA组(n=21)。CTA组术前行肺部体循环CTA检查,将重建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采用MPR、MIP和VR显示可能参与病灶区供血的动脉,根据CTA图像行DSA及介入栓塞治疗。DSA组直接行DSA及介入栓塞治疗。记录支气管动脉开口位置,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时间、短期(1个月内)和长期(1个月~1年)复发率。结果对48例咯血患者均成功栓塞。CTA组和DSA组术中透视时间分别为(31.29±6.37)min、(36.61±7.4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8,P0.05)。CTA组和DSA组短期复发率分别3.70%(1/27)、28.57%(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4,P=0.022);长期复发率分别为7.41%(2/27)、14.29%(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9,P=0.37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截瘫、皮肤局部坏死、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肺部体循环CTA可准确定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的出血动脉,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短期复发率,为介入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SCTA指导下行急诊动脉栓塞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4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术前在抗休克治疗同时急诊行MSCT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或出血动脉后行急诊动脉栓塞术,超选择插管至出血动脉支,并以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结果动脉栓塞后,12例患者有效控制了出血,休克得到纠正。1例明确出血部位及性质后行急诊手术治疗,1例疑静脉出血,后行急诊内镜治疗。结论MSCTA指导下行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简便迅速、准确性高、安全性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策略及效果。方法对88例大咯血患者于介入栓塞治疗前行CTA检查,寻找可疑出血动脉。对出血动脉逐一进行栓塞治疗。结果88例大咯血患者,CTA检查共发现109支可疑出血动脉;术中共发现120支出血动脉,并成功予以栓塞。术前CTA诊断准确率为90.83%(109/120)。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大咯血前,CTA检查可为术中寻找出血动脉提供准确的解剖定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医源性肾损伤出血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11例医源性肾损伤出血患者,先行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和性质,再行超选择插管,采用弹簧圈、明胶海绵进行栓塞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对11例患者行肾动脉造影均可明确出血部位。10例一次栓塞止血成功;1例经2次栓塞后仍有持续血尿,行经尿道膀胱积血块清除术后血尿消失。随访期间无血尿发生。结论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医源性肾损伤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最大程度保护肾功能,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